-
颠覆传统认知:芽孢杆菌中 RsbT 介导的非应激小体依赖环境应激感应机制
在微生物的奇妙世界里,细菌时刻面临着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必须具备精准感知并适应环境应激的能力,才能生存繁衍。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在应对环境应激方面有着独特的策略 —— 通过 σB介导的一般应激反应(General Stress Response,GSR)来保护自己。长久以来,科学界认为芽孢杆菌依靠细胞质中的应激小体来启动 σB介导的 GSR。应激小体由 RsbS 和四种 RsbR 蛋白组成,人们推测它能感知应激并释放 RsbT,进而激活 σB。然而,这一模型存在诸多谜团。比如,虽然 RsbR 蛋白被认为是应激传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2-14
-
多环境下揭示稳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基因组预测奥秘,助力白云杉育种策略升级
在定量遗传学领域,探究表型、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鉴于经济重要性状复杂的遗传结构,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基因组预测(GP)框架中整合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势在必行。这种整合对于识别在不同环境中都稳定存在的可靠标记,以及提高在特定目标环境下对个体表现的预测准确性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对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 1540 棵白云杉进行了研究,这些树针对 467,224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且生长在三种不同环境中。研究人员针对 30 种生产力、防御和气候适应性相关的性状,开展了多环境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预测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性状和环境中,共鉴定出 5
来源:Heredity
时间:2025-02-14
-
《缺氧环境下牛磺酸与咖啡因联合补充对团队运动员重复冲刺运动表现及认知的影响:开拓运动营养新领域
在运动领域,缺氧训练对团队运动员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团队运动需要有氧和无氧活动结合,而缺氧重复冲刺训练(RSH)对团队运动员特定表现提升的效果却存在争议。一方面,缺氧环境会使运动员难以维持合适强度,导致缺氧训练对机体刺激不足;另一方面,不同训练方案差异大,使得研究结果不一致。与此同时,牛磺酸和咖啡因在常氧环境中作为运动增强剂(EA)被广泛应用,可提升团队运动表现,但它们在缺氧环境中的有效性却鲜少被研究。在足球、橄榄球等团队运动中,重复冲刺能力对运动员比赛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比赛后半段疲劳时,重复冲刺更为关键。基于此,开展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有助于明确牛磺酸和咖啡因在缺氧环境下对团队运动表现的作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2-14
-
构建哥伦比亚鱼类数据库: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之举
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北部安第斯山脉的独特地貌塑造出多样的水生环境,马格达莱纳河流域(MRB)便坐落于此。这里鱼类种类繁多,且拥有大量特有物种,是当地渔业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对水生环境的快速改变,人们对该地区鱼类多样性和分布的认知却远远滞后。传统依靠形态特征识别鱼类的方法,在面对那些外形相似或分类复杂的物种时,困难重重,极易出错。而且,当地鱼类保护决策因缺乏准确的分类信息而受阻,一些开发项目甚至忽视了鱼类的生存需求,给鱼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来自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Universidad de Antioquia)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目标是构建一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2-14
-
综述:肉类品质、安全性、营养学、环境影响及替代品的现状与十年前对比:批判性综述与展望
### 引言肉类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来源,其消费量逐年上升。然而,肉类研究常存在聚焦狭窄、缺乏跨学科视角等问题。本综述旨在分析近十年肉类研究的主要趋势,明确关键研究领域、未解决问题及新兴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肉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Web of Science 类别下的肉类研究出版物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与肉类相关的出版物数量持续增长,2011 年后每年超过 1000 篇,2019 年后超过 2000 篇。2019 - 2021 年因 COVID - 19 疫情出现波动。食品科学技术、农业乳业动物科学和兽医学是发表肉类研究最多的三个领域,但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出版物
来源: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时间:2025-02-14
-
全球土壤无脊椎动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工程效应:解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密码
白蚁(Termites)、蚂蚁(Ants)和蚯蚓(Earthworms)产生的生物源结构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全球尺度上,人们对这些虽小却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引起的土壤工程效应的驱动因素知之甚少。基于对六大洲 1047 项研究中 12975 次观测的荟萃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土壤相比,这三类动物均能增加土壤大量营养素含量、土壤呼吸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物量。白蚁对土壤呼吸作用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以及蚯蚓对土壤氮(N)和磷(P)含量的影响,随年平均温度升高而增强,并在热带地区达到峰值。相比之下,蚂蚁对土壤氮、土壤磷、植物生物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在初级生产力最低的中纬度生态系统中达
-
微纳米塑料使其他污染物对植物和肠道细胞的危害更大
罗格斯大学健康中心(Rutgers Health)的两项新研究表明,土壤和水中的微纳米级塑料颗粒会显著增加植物和人体肠道细胞对有毒化学物质的吸收,这引发了人们对塑料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的新担忧。《纳米影响》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生菜暴露在纳米级塑料颗粒和砷等常见环境污染物中,比暴露在污染物中的植物吸收的有毒物质多得多,仅这一点就证实了我们的食物链存在多重污染的风险。《微塑料》杂志上的一项配套研究显示,人体肠道组织也有类似的影响。这两项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塑料碎片的副产品微纳米塑料可能会造成危险的污染循环:使植物吸收更多的有毒化学物质,然后我们可能会吃,同时使我们的身体更有可能吸收这些毒素
-
地中海海底生物特征多样性在大规模死亡事件后的脆弱性:生态危机的预警
在神秘的海洋世界里,地中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热浪(MHWs)愈发频繁和强烈。与此同时,各种本地死亡驱动因素,如污染、营养物质负荷和疾病等,也在不断侵蚀着地中海的生态系统。这些因素导致了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事件(MMEs)的增多,严重威胁着地中海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往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阻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危及人类的福祉。物种特征作为衡量生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和其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关键指标,在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利用长期生态数据来量化特征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缓冲作用的研究十分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2-13
-
室内表面不饱和脂质膜快速自氧化:开启环境健康研究新视角
在我们生活的各种环境里,有机膜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室内表面。这些有机膜中常常含有不饱和脂质,比如厨房表面的食用油残留,还有人类皮肤分泌的油脂污染室内空间后形成的膜。自氧化过程在许多领域都意义非凡,在大气化学中它参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在生物系统里,脂质自氧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相关,会产生活性氧物种(ROS),与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病症的发生发展脱不了干系 。然而,在环境条件下,这些不饱和脂质膜的氧化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一研究成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2-13
-
极端环境下潜在新链霉菌物种基因组塑造的环境影响:挖掘适应机制与新物种线索
在微生物的奇妙世界里,那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小家伙们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就拿链霉菌来说,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尤其是土壤中,能产生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特性的次生代谢物,在工业和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对于链霉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奥秘,我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它们是如何应对重金属污染的?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新的链霉菌物种又是如何诞生的?这些问题就像一团团迷雾,吸引着科研人员去探索。为了揭开这些谜团,来自斯洛伐克帕沃尔・约瑟夫・沙法里克大学(Pavol Jozef Šafári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踏上了研究之旅。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从波兰塔尔诺夫斯基古雷
来源:BMC Microbiology
时间:2025-02-13
-
中国北方和中部红豆杉分类地位与空间遗传格局研究:多学科融合揭示珍稀植物演化奥秘
在神秘的植物世界里,有这样一群古老而珍稀的树种 —— 红豆杉。它们被称为植物界的 “活化石”,不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其紫杉醇更是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而且在木材和观赏领域也备受青睐。然而,由于复杂的演化历史和较高的表型可塑性,亚洲红豆杉物种的分类地位和种群评估一直存在争议。在中国北方和中部,秦岭、大巴山等山脉地区的红豆杉物种分布边界模糊不清,到底是哪些因素塑造了它们如今的分布格局和遗传差异,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植物学家们。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Plant Biology》上。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样本采集上,他们在 2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时间:2025-02-13
-
蒿属植物叶、茎、根中氮磷分配策略:揭示植物营养奥秘的关键
在神奇的植物世界里,氮(N)和磷(P)如同掌管生长的 “魔法钥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植物不同器官间的分配策略,不仅影响着植物自身的营养吸收、利用,还与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息息相关。然而,以往对于植物三大主要器官(叶、茎、根)间氮和磷的分配策略,尤其是在系统发育关系相近的物种中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深入探索植物营养分配的奥秘,西南民族大学的研究人员踏上了这场意义非凡的研究之旅。研究人员的成果发表在《BMC Plant Biology》杂志上。他们的研究为理解植物营养分配策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以及生态系
来源:BMC Plant Biology
时间:2025-02-13
-
高分辨率交通流数据:解锁格拉斯哥城市交通奥秘,助力城市发展新征程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交通问题如同顽疾,时刻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机动车主导的交通系统引发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可解决之道却一直扑朔迷离。在交通研究领域,交通流数据堪称关键 “密码”,广泛应用于地理、交通、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然而,现有的交通流数据集却有着诸多 “短板”,比如时空分辨率低,就像是用模糊的镜头去观察交通状况,无法精准捕捉细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如同掺杂了杂质的矿石,难以发挥最大价值。而且,很多数据集的空间覆盖范围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城市整体的交通情况。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交通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2-13
-
30 米土地覆盖数据集:精准捕捉黄土高原 1990 - 2022 年生态修复下的土地覆盖变化
在地球系统中,土地覆盖是连接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关键环节,对模拟地表过程、参与生态和水文模型运算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土地覆盖变化频繁,这对全球的水循环、空气质量、能量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获取长期、精确且连续的土地覆盖数据,成为洞悉气候与环境动态变化、探究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所在。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环境挑战,如沙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地处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总面积约 6.4 万平方千米,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水量在 300 - 600 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 4°C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2-13
-
高分辨率网格化蒸气压亏缺(VPD)产品:助力生态与气候研究的关键数据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干旱问题愈发严峻。随着地表温度因气候变化不断攀升,大气变得愈发干燥,大陆尺度的干旱事件愈发频繁。干旱时,高温少雨使得陆地表面与大气之间对水资源的竞争加剧,土壤水分异常,植物可利用的水分大幅减少。这不仅会限制植被生长,降低其作为碳汇的能力,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而蒸气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作为衡量大气干旱程度的关键指标,对植物水分胁迫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 VPD 不仅会抑制植物生长,还与野火风险紧密相关。然而,目前全球和区域的 VPD 网格化产品无法从卫星遥感、模型再分析或地面观测数据集中免费获取,这严重限制了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2-13
-
利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助力尼日利亚阿南布拉州 HIV 病例发现的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HIV/AIDS 疫情依旧是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尼日利亚的 HIV 患病率较高,部分原因在于难以接触到地理上孤立和未被识别地区的 HIV 感染者。传统的 HIV 病例识别和追踪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检测缺乏针对性、覆盖不全面等,导致大量感染者未被发现,这对于疫情防控极为不利。在此背景下,为了更有效地控制 HIV 疫情,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出的 2030 年 “95:95:95” 全球目标,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来自尼日利亚多个机构,包括 Achieving Health Nigeria Initiative、First On-Call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2-13
-
中国城乡成年人焦虑差异的深度剖析:分解与比较研究
在当今社会,焦虑如同隐藏在人们内心的 “小怪兽”,悄悄地影响着全球无数人的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 3.6% 的人口正遭受焦虑的困扰,而在中国,焦虑的终生患病率也达到了 7.6%。长期的焦虑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损害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疾病,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研究关注焦虑相关因素,但大多比较零散,缺乏全面性。对于中国城乡成年人焦虑差异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特殊人群,缺乏对全体中国成年人的大样本调查。而且,对于造成城乡焦虑差异的因素,也没有清晰的量化分析。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
来源:BMC Public Health
时间:2025-02-13
-
工作组织与疲劳测量工具的心理测量学分析及其与职业事故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视角下的医院护士研究
在医院工作场景中,护士们常常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还与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工作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像灵活排班、精简人员等措施虽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护士们工作节奏加快、休息时间不规律,疲劳感日益增加,这使得职业事故的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据统计,每年约有 130 万患者因住院期间的医疗差错受到伤害,其中超过 10 万例是可预防的死亡,而护士疲劳被认为是导致这些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深入了解工作组织、疲劳与职业事故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护士和患者的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探究这些复杂的关系,来自伊朗
来源: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时间:2025-02-13
-
GGE 双标图助力探寻里约热内卢地区玉米杂交种的适应性与稳定性密码
在广袤的农业领域,玉米(Zea mays L.)的种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还能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目前,世界玉米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巴西,在巴西,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大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遗传改良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谷物品质的关键策略。然而,在玉米的遗传改良过程中,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I)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土壤差异、气候多变,会显著影响玉米基因型的表现,导致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以往对 GEI 的研究虽然重要,但无法深入了解单个基因型对环境变化的具体反应。这使得在选择适合特定地区的玉米品种时困难重重,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2-12
-
海洋热浪后海带森林的恢复之谜:连通性如何助力其 “重生”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气候事件愈发频繁,像海洋热浪这类极端情况,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频率席卷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热浪(Marine heatwaves,MHWs)指的是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连续至少 5 天高于气候平均 SST 的 90% 分位数的现象。它给海洋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海带森林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MHWs 的出现,让海带森林深受其害。2011 年,西澳大利亚遭遇了一场严重的 MHW,导致当地海带(Ecklonia radiata)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