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 1990 - 2022 年陆地生态系统人类改造:范围、变化与生态启示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当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威胁和驱动因素。比如,曾经广袤的森林被砍伐,变成了城市或农田;原本多样的生态环境,因为人类的工业活动变得单调且脆弱。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支持,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Data》上。研究人员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改造情况,利用人类改造(HM)框架,生成了从 1990 年至 2022 年的综合、一致、详细、可靠且具有时效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4-11
-
BISAR:揭秘北海人工结构底栖物种生物多样性数据,助力海洋生态系统管理
在全球大力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浪潮下,海洋中的人工结构如海上风电场(OWFs)、石油和天然气平台等数量急剧增加。以欧洲为例,其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已达 28GW,众多人工结构的涌现给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软底群落靠近人工结构时会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大量海洋生物会附着在人工硬质结构上生长。然而,当前在评估人工结构对底栖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大多数环境影响评估数据收集研究的时空尺度较小,缺乏国际统一的数据收集方法、指标和数据库。不同研究在采样设备、样本分析、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分类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分散且不一致,难以开展大规模的综合研究,现有数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4-11
-
利用生物质与热电厂协同生产清洁能源:迈向可持续环境的创新之路
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扩张使得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据统计,1990 年至 2020 年期间,全球能源消耗因人口增长大幅上升了 69.2%,其中电力行业的能源需求占比高达 70%,且大部分依赖化石燃料发电。这不仅引发了严重的气候危机,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资源成为全球能源系统的迫切需求,联合国也因此在 2015 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其中目标 7 明确提出要实现可负担、清洁的能源。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不过,印度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大量的
来源:Sustainable Environment Research
时间:2025-04-11
-
放牧与围封对锡林河沿岸湿地不同微生境细菌群落垂直分布的影响及生态意义
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放牧和围封干扰对不同微生境土壤细菌群落垂直结构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 16S rRNA 分析,评估了中国锡林河岸湿地中两种不同生境(土丘(hummocks)和洼地(hollows))沿垂直剖面(0 - 100 cm 土壤深度)的土壤细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放牧干扰下,土丘和洼地中的细菌 α 多样性均随土壤深度增加。放牧干扰降低了两种微生境中细菌群落的垂直空间变化,在洼地中尤为明显。放牧区域土丘和洼地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放牧活动可能增强了生境特征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 pH、Fe 和
来源:Wetlands
时间:2025-04-11
-
印度班加罗尔城市家庭花园中对野生动物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探寻人兽共生新契机
家庭花园常常是许多城市居民与城市野生动物最初接触的地方。这些花园中野生动物的存在受到诸如大小、植物多样性等物理特征,以及对城市野生动物的态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项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进行的研究,旨在了解园丁们对家庭花园中常见野生动物的态度和认知。此外,研究还试图探究这些态度如何影响城市家庭花园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支持的潜力。因为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会影响在花园中开展的活动,比如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以及设置物理屏障防止动物进入花园等。研究人员采访了 60 位家庭园丁,以评估他们对花园中遇到的野生动物的态度,并运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确定访谈中出现的主要主题。出现的核心主题是 “与城
来源:Urban Ecosystems
时间:2025-04-11
-
综述: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内食传播种子扩散:模式、相互作用及知识空白的全球综述
###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内食传播种子扩散研究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城市作为独特的社会生态系统,其景观变化破坏了许多对生态系统维持至关重要的物种相互作用,内食传播种子扩散(endozoochorous seed dispersal)便是其中之一。内食传播种子扩散是指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果实,将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实现植物种子的传播和繁殖。这一过程不仅为动物提供食物资源,还对植物的扩散和建立起着关键作用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化如何塑造内食传播种子扩散的深入和系统评估较为有限。以往研究虽关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相互作用的影响,
来源:Urban Ecosystems
时间:2025-04-11
-
揭秘石灰岩姜科植物花期模式与传粉奥秘:解锁植物繁殖策略新密码
开花模式与昆虫访花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态学至关重要。探究姜科植物详细的开花物候,对于理解其繁殖策略意义重大,然而这一主题在现有文献中却鲜少提及。为此,研究在两个石灰岩地区(瓜伊坎和瓜塞蒂尔)展开实地观察,旨在编制石灰岩姜科物种的物候日历,并全面识别两种不同姜科物种(Globba leucantha和Zingiber spectabile)花期的访花昆虫。此次研究首次记录了 16 种姜科植物在独特石灰岩生态系统中的异步开花模式,并以日历形式呈现。研究还发现,不同开花物候的姜科植物,其访花者各不相同且都有单一传粉者。Globba leucantha由小木匠蜂(Ceratina ridleyi)传
来源:Plant Ecology
时间:2025-04-11
-
气候变化对坎波斯鲁佩斯特雷斯关键物种的影响:永恒之花能否幸存?
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杀手,热带山地生态系统坎波斯鲁佩斯特雷斯(campos rupestres)这座"特有物种宝库"首当其冲。作为该系统的关键种,优雅康曼瑟拉(Comanthera elegans)的命运牵动着整个生态链——从传粉网络到依赖其生存的传统社区经济。研究团队祭出生态建模利器CLIMEX,结合CMIP5项目中四大气候模型的RCP8.5情景数据,绘制出这幅令人警醒的生存图景:2040-2059年间,这朵"永恒之花"的高适宜栖息地将腰斩50%,残存区域更会支离破碎。更令人意外的是,团队独创的生长指数曲线揭开了火管理背后的生态悖论——旱季早期的计划烧除(planned bur
来源:Plant Ecology
时间:2025-04-11
-
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对蚂蚁功能类群的保护意义评估:揭示生态系统奥秘的关键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其功能之间的功能关系,使得基于资源利用情况将生物分类为不同类群成为可能,进而能够在时间尺度上评估像人工林这类经过改造的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本研究旨在比较桉树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林下蚂蚁营养类群(ant trophic guilds)的组成,确定这些类群内物种组成是否发生更替。研究人员利用 Winkler 提取器,在 15 个年龄范围从 1.5 年到 10.3 年的桉树林中收集凋落物蚂蚁。研究结果显示存在 15 个蚂蚁类群。大量招募的小型树栖蚂蚁类群,随着林下植被成熟,物种丰富度下降;而专门的隐蔽肉食性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类群,在较老的林分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厚
来源:Neotropical Entomology
时间:2025-04-11
-
综述:蜜蜂与微塑料研究的系统综述
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对蜜蜂影响的研究背景微塑料污染如今已不再局限于水生环境及其生物。在过去 20 年里,微塑料越来越被视为陆地生态系统及其栖息生物的污染源。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直径通常小于 5 毫米,来源广泛,像塑料制品的降解、合成纤维的脱落等。在陆地环境中,它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对生物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蜜蜂,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通过授粉这一行为,促进众多植物的繁殖,是生态系统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研究发现,微塑料可能会对蜜蜂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微塑料这种污染物能够改变蜜蜂的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
来源:Neotropical Entomology
时间:2025-04-11
-
西北地中海冬季鲸类栖息地偏好:填补研究空白,守护海洋生态
在神秘的海洋世界里,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其分布和栖息地偏好一直是海洋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西北地中海地区,尽管人们对鲸类在夏季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冬季鲸类的分布和栖息地偏好却知之甚少。冬季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得观测工作困难重重,导致数据稀缺且分散,这不仅限制了我们对鲸类全年生活习性的认知,也给海洋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带来了挑战。为了填补这一重要的研究空白,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包括 CIMA Research Foundation、EcoOcéan Institut 等)共同开展了一项长期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Marine Biology》杂志上。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不
来源:Marine Biology
时间:2025-04-11
-
Socioeconomic Factors Beh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 Multiscale Study in China—— 多尺度解析中国城市扩张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
在当今时代,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产生了深远影响。想象一下,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广袤的农田逐渐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取代,这不仅改变了土地的面貌,还影响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 “福利” ,比如清新的空气、丰富的食物、稳定的土壤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仅聚焦于城市扩张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本身,对其背后影响因素的关注严重不足。而且,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尺度上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差异也未得到有效研究。在经济发展模式多样的背景下,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维持城市扩张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多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时间:2025-04-11
-
个体性、昼夜时间与景观环境如何塑造濒危食肉动物在风险环境中的空间利用模式?
在生态研究领域,动物如何选择生存环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过去的研究发现,动物对资源的选择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像对风险和回报的感知、资源的质量与数量等。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它们在资源选择上大相径庭。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忽略了个体差异以及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使得我们对动物行为和资源利用的理解存在局限。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复杂的生态过程,美国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安大略省自然资源部(Ontario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针对渔貂(Pekania pennanti)栖息地选择
来源:Landscape Ecology
时间:2025-04-11
-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在不同换羽阶段的协同反捕食行为角色转换研究
在鸟类年度生命周期中,换羽(moult)堪称一场"羽毛革命"。这项针对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创新研究,犹如一部高原湿地生存实录:通过无人机航拍和4K高清摄像技术,科研团队在青海卤阳湖湿地捕捉到这些优雅舞者的"换装秘密"。数据显示,雌性个体(n=6)在7月中旬率先启动飞行羽同步脱落,而它们的雄性伴侣(n=4)则展现出"绅士风度"——延迟12天才加入这场为期52.74±6.30天的集体换羽。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首次记录到这种大型涉禽的"家庭防卫轮岗制":在羽毛完整期,雄鹤会展现更多攻击性行为;但当配偶进入"秃翼期",未换羽方立即切换为全职保镖。这种动态角色分配机制,揭示了鸟类
来源:Journal of Ornithology
时间:2025-04-11
-
陆地碎屑质量变化对淡水大型无脊椎动物取食和扩散特征的影响:探索生态系统间资源传递的关键
陆地到水生的资源流动会影响水生群落的结构。然而,尚不清楚特定特征是否会根据取食习惯和在空间中追踪资源的能力,与陆地碎屑(颗粒有机物 —t-POM)质量的变化更相关。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取食和扩散特征对加拿大温带湖泊中湖泊碎屑(t-POM)质量和连通性变化的响应。在每个研究地点,研究人员采集了大型无脊椎动物样本,测量了 t-POM 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并记录了一些标准的局部和集水区尺度的参数。随后,研究人员利用特征 - 环境分析(RLQ 和第四角分析)表明,大型无脊椎动物根据其取食特征对 t-POM 质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具体而言,碎食者和捕食者是仅有的
来源:Hydrobiologia
时间:2025-04-11
-
富营养化对附生蓝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热带水库的关键发现
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淡水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下降,这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产生了严重影响。人为建造的水库,作为人类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设施,却深受各种干扰的困扰。营养物质的富集、气候变暖、光照穿透率降低,以及热带和半干旱地区显著的季节性降雨变化,都在加剧水库的生态问题。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蓝藻水华频繁爆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众多水生生物中,蓝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生系统的微生物。它们既可以浮游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也能附着在水生植物等基质上形成底栖群落。其中,附生蓝藻及其他附生微生物在营养循环、初级
来源:Hydrobiologia
时间:2025-04-11
-
环境DNA垂直分布规律揭示:游离与颗粒态DNA扩散动力学及其采样策略启示
在模拟静水环境的5米实验水柱中,科学家们上演了一场DNA的"悬浮魔术秀":当金贻贝(Limnoperna fortunei)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游离DNA(f-exDNA)被注入后,这些分子如同轻盈的舞者,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从水底到水面的均匀扩散;而包裹在颗粒物中的DNA则像背着降落伞的跳伞员——从水面释放时快速下沉,从水底释放时缓慢上浮,历经8小时才达到均匀分布。通过定量PCR(qPCR)精准追踪发现,DNA颗粒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泳姿":f-exDNA如同溶解的糖浆迅速融合,而多组分DNA则因携带"行李"(大颗粒)表现出复杂的沉降-悬浮二重奏。这项
来源:Hydrobiologia
时间:2025-04-11
-
量化美国西部森林火灾对树木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的影响:关键发现与生态启示
森林,作为地球的 “绿色卫士”,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美国的森林资源丰富,其森林土地更是每年抵消了超过 12% 的经济领域温室气体(GHG)排放 ,对维持全球气候稳定贡献巨大。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西部的森林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野火,这个森林生态系统的 “破坏者”,正以愈发频繁和猛烈的态势席卷美国西部。从 1991 - 2020 年,美国西部各州被野火吞噬的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这不仅导致了大量树木的死亡,更让森林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遭受重创。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改变,以及历史上的伐木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森林的碳动态平衡。在这样
来源:Fire Ecology
时间:2025-04-11
-
巴西沿岸鲸鲨(Rhincodon typus):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关联研究及其意义
鲸鲨(Rhincodon typus)是极具魅力的动物,在旅游和生态方面意义重大。然而,其在巴西的分布情况尚需深入研究。巴西针对该物种的研究较少,多数集中在里约热内卢海岸和圣保罗岩的目击记录,主要探讨季节性、出现记录及上升流的影响。鉴于巴西海岸线漫长,这些研究存在局限性。本研究整理了巴西各地鲸鲨的出现记录,通过全面查阅科学文献、笔记,并与社交媒体上的渔业和潜水人员沟通交流来完成。在已公布的数据库中新增 72 个记录,从而描绘出鲸鲨在巴西专属经济区内的分布模式。研究指出,在南部,鲸鲨的出现记录与叶绿素a关联较大;而在更北部的区域,则与温度关联较大。
来源: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时间:2025-04-11
-
鸟类和食蚜蝇群落受瑞士汝拉山区林牧系统植被异质性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启示
在瑞士汝拉山区,林牧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林牧系统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由放牧的牧场和分散的树木组成,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出现了放牧土地与封闭森林分离的趋势,这使得林牧系统原本脆弱的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生态异质性逐渐丧失,生物多样性也随之下降。此前,虽然有研究关注林牧系统环境异质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但对于动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却极为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来自瑞士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uchâtel)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研究人员在瑞士汝拉山区的纳沙泰尔州选取了 45 个面积为 20±3 公顷
来源: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时间: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