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王红阳院士权威期刊癌症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MUC5抑制了EGFR二聚化及PI3K-AKT信号,且与患者的侵袭性肝癌相关。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的国际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IF 11.675)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Hong-yang Wang)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的周伟平(Weiping Zho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有重要建树。迄今在Cancer Cell、Nature等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周伟平教授擅长肝脏良恶性肿瘤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7

  • 清华大学王宏伟教授发表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2013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Visualization of Distinct Substrate Recruitment Pathways in the Yeast Exosome by EM”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不同RNA底物在蛋白复合物Exosome中的不同降解通路及结构调节机制。在中心法则中,RNA由DNA转录而成,并经过复杂的转录后加工,成为成熟的多种RNA。细胞中的RNA质量控制,在细胞基因表达及调控的多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对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3-12-17

  • 超声给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新发布的2014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控释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郑海荣研究组的最新超声给药成果:脂质体-微泡复合物携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在超声激励下对多药耐药型乳腺癌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探讨。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糖蛋白(P-gp)在许多MDR肿瘤细胞膜表面过表达,将许多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抗癌药物排出胞外,降低胞内有效药物浓度。因此,规避P-gp的作用是克服

    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时间:2013-12-17

  • 新型候选药物治“青春痘”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赖仞课题组设计合成的名为LZ1的小肽,对与痤疮相关的微生物具有非常强烈的杀灭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据了解,痤疮是发病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痤疮治疗药物主要是利用其抗菌和抗炎的特性,如过氧苯甲酰、维生素A酸类、抗生素等。但是,药物的副作用造成了其使用的局限性或者产生很多的耐药菌株,这些使得痤疮的治疗越来越困难。 为此,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仅有15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其中,一个被命名为LZ1的小肽对痤疮相关的微生物表现出非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17

  • 南京大学陈迪Cell Reports发表衰老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寿命的极限是什么?在简单动物——线虫中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两个突变体的结合可引起根本性的寿命延长。来自中国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加州Buck衰老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将两个著名的寿命延长通路中的突变结合起来,使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寿命协同延长了5倍。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2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介绍了治疗衰老和与衰老相关疾病的联合疗法的可能性。这两个突变抑制参与胰岛素信号(IIS)通路和Target of Rapamycin(TOR)营养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本文通讯作者、Buck衰老研究所的主任Pank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6

  • 李传友研究组PLoS解析植物对害虫免疫机理

      在模式植物番茄中,过表达系统素前体基因Prosystemin的转基因植物(35S::PS)组成型地激活茉莉酸响应基因的表达,表明多肽信号分子系统素(Systemin)和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通过共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植物对害虫的免疫反应。深入研究这一信号转导途径对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害虫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遗传所李传友研究组长期利用遗传学解析系统素/茉莉酸介导的免疫反应信号途径。最近,李传友研究组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组,北京农林科学院李常保研究组合作,通过对番茄免疫反应缺失突变体spr8 (suppressor of prosyst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12-16

  • 中科院Nature子刊揭示重要信号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Wnt5a利用CD146作为受体调控了细胞运动以及集中延伸(convergent extension),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阎锡蕴(Xiyun Yan)研究员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刘峰(Feng Liu)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细胞运动。细胞迁移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能够找到它们适当位置,在那里适当地发挥功能。集中延伸是背轴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推动了内卷(involutio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6

  • 中国农大:测序解析miRNA调控害虫发育机制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鳞翅目害虫,据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和防治成本达到40-50亿美元。最近的转录组分析和基因组测序为了解小菜蛾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Etebari等1发现了在寄生胁迫下二龄幼虫中的一组miRNAs,但仍缺乏对小菜蛾完整miRNA的鉴定。为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携手系统完整地鉴定了小菜蛾全部发育阶段的保守和新的miRNAs2,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刊的PLoS One上。研究人员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菜蛾的miRNA组进行了全面鉴定(小RNA测序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3-12-16

  • 研究部分揭示酒精成瘾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直观地揭示了酒精作为能源物质直接参与大脑的代谢过程,部分解释了酒精成瘾机制。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论文第一作者、课题组成员、副研究员王杰介绍,进入体内的酒精,约10%通过呼吸和体液被排出体外,其余90%经过肝脏转化为醋酸盐,成为可被利用的能源物质。近年来,在人体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长期饮酒或酒精成瘾可明显地降低大脑葡萄糖的代谢速率。但大脑能否利用酒精及其代谢物作为能源物质、大脑内醋酸盐类的来源等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与美国耶鲁大学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合作,利用磁共振可见的分子探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16

  • 濒危杓兰种子试管萌发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在最濒危的杓兰种子试管萌发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生物技术评论》。 杓兰主要分布于北温带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是分布中心,约有40种。杓兰由于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花卉市场上较流行的高档花卉,由于人们对其过度追逐而对野生资源进行了毁灭性的采挖,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许多种类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被禁止交易。 该园华南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曾宋君和段俊等经过长期研究,突破杓兰种子休眠方法,从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培养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杓兰种子萌发和成苗的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16

  • 同期Cell子刊 中国学者发表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以及台湾阳明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分别在Cell出版社旗下著名期刊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miR142-3p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以及长片段非编码RNA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在第一篇文章: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miR142-3p/Interleukin-6 Circuit in Glioblastoma中,邱士华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了一种小分子RNA:miR142-3p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3

  • 中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分枝是决定植物株型发育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水稻、小麦等主要禾本科作物中,分枝通常被称为分蘖,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分蘖的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的严格调控,其主要调控机制是通过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协调分蘖芽的起始与伸长。长期的研究表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调控株型建成的主要激素。最近数年,科学家通过对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系统的研究,鉴定了一个新的激素独角金内酯,并发现该激素通过抑制侧芽的生长在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对独角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对水稻矮化丛生系列突变体(dwa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12-13

  • 西北农林:发现miRNA调控乳脂合成新机制

    乳汁是年幼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主要营养来源。乳汁的营养价值主要来自脂肪和蛋白质组分。相比于牛奶,山羊(Capra hircus)奶含有更多的总脂肪,包括更高丰度的有益不饱和脂肪酸。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含有约22个核苷酸的小RNA,参与各种代谢过程。然而,目前有关miRNA在调控山羊奶成分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罗军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对泌乳期山羊乳腺中的miRNA表达与乳脂合成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刊的PLoS One上。罗教授的团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由联川生物承担测序服务)大规模的发掘了泌乳期山羊乳腺miRNA组,共计发现823个保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3-12-13

  • 调控水稻分枝蛋白获遗传学证实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首次在遗传和生化层面证实,D53蛋白可作为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抑制子,参与调控植物分枝(蘖)的生长发育。相关成果于12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万建民课题组利用一个部分显性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进行了外源激素处理和内源激素测定。 结果表明,d53是一个独脚金内酯不敏感突变体。通过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他们获得了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DWARF53(D53)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新的在结构上与I类Clp ATPase类似的核蛋白。 后续的功能分析发现,在独脚金内酯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13

  • 发现胰岛素瘤相关致病基因

    12月11日,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位于转录因子YY1上的T372R高频突变与胰岛素瘤发病机理相关。这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也为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糖尿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据了解,胰岛素瘤在病理上大多属于β细胞腺瘤,少数为癌或增生。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症,与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表征恰好相反。 研究人员对1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组织及血液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MLL3、H3F3A、LMO2等基因突变与胰岛素瘤发生相关,并对位于转录因子YY1上的T372R高频突变与胰岛素瘤发病机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12-13

  • 深圳两个活禽市场检出H7N9病毒核酸阳性

    深圳龙岗区活禽市场检出环境样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昨日(12月11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通报,12月10日,省和深圳市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合工作组在对深圳市活禽市场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监测中,共采集13个活禽市场70份环境标本,其中,龙岗区两个活禽市场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份来自龙岗区横岗街道办排榜市场家禽档砧板;2份来自龙岗区南湾街道康桥肉菜市场三鸟档的鸡粪和该档口的脱毛器)。 昨日,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召开省防控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疫情工作会商会,会上,专家组评估认为,广东发生散发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病例的风险极高,随时可能有病例发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3-12-13

  •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14–SCFD3-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D53 regulates strigolactone signalling”的文章,以一种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为研究对象,证实了D53蛋白能作为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抑制子参与调控植物分蘖的生长发育。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1日Nature杂志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华盛顿大学郑宁教授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王海洋研究员。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周峰。植物激素在植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2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胰岛素瘤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别出了YY1基因T372R频发突变,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2月1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长江特聘教授宁光(Guang Ning),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遗传性内分泌病的诊断和治疗。胰岛素瘤(insulinoma)又称胰岛β-细胞瘤,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这一疾病在临床上主要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发作性低血糖症候群为特征,是器质性低血糖症中较常见的病因。本病约9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2

  • 中科院院士发表Nature文章 两篇文章证实同一结论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WARF 53 acts as a repressor of strigolactone signalling in rice”的文章,利用发现的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e9,指出D53蛋白能作为一种抑制因素,在水稻的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发挥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1日Nature杂志在线版上,同期还刊登了南京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完成的相似研究,这些研究都揭示出了D53蛋白参与调控水稻分蘖的机理,为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提供了有用材料。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中科院遗传所李家洋院士,王永红博士,以及上海药物研究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2

  • 山东大学Cancer Res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山东大学医学院、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证实CUL4A通过调控ZEB1表达诱导了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了癌症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4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山东大学医学院魏光伟(Guangwei Wei)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客座教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分子肿瘤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在分子、细胞、动物和临床水平上,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归、治疗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度保守的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12-12


页次:1402/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