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德国用病人自体细胞制成心脏瓣膜

    [AD340X300]德国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使用病人的自体细胞制成了新型心脏瓣膜,减少了因使用机械、动物或取自尸体瓣膜而带来的不便。         当药物治疗对心脏瓣膜疾病不起作用时,病人需要置换心脏瓣膜。现有的机械和动物瓣膜比较适于60岁以上的病人,对年轻患者不太适用。取自尸体的人类瓣膜也会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给病人带来危险。         科学家首先在实验室中使用取自人或猪的瓣膜,除去其活细胞,只留下一层由胶原质和弹性纤维构成的支架,该支架保持了瓣膜的原有形状;然后从

    来源:

    时间:2003-12-09

  • 英科学家尝试抑制器官移植排异新法

    [AD340X300]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临床调查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利用动物体内一种控制免疫细胞生长方式的信号传导系统,成功地抑制了器官移植手术后出现的排异反应。         人体在接受外来器官移植后,血细胞中存在的自然抗体会促使免疫系统发生排异反应,因此患者在器官移植手术后要坚持服用抑制免疫类药物。而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癌症、心脏病和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往往在植入器官功能尚佳时便因其他原因死亡。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抑制排异反应的方法。        

    来源:

    时间:2003-12-09

  • 日本:测试药物副作用的基因检测法

    [AD340X300]日本东北大学专家近日开发出一种基因检测法,通过一滴血液,两个小时内即可判断出因患者体质不同而导致的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大小的不同。         据《读卖新闻》报道,相同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之所以因人而异,是因为人类基因组存在0.1%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决定人的皮肤颜色等特征有所不同,也决定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如果能通过检测患者基因信息的差异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医疗机构就能向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发展。         参与研究的东

    来源:

    时间:2003-12-09

  • 研究表明中度饮酒也能引起脑萎缩

    [AD340X300][生物通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loomberg 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其它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度饮酒可引起中年人的大脑体积缩小。脑萎缩与认知能力丧失和运动功能下降等都有关联。研究人员还发现轻微或中度酒精摄入不会降低中风风险,这个研究结果与早先的一些研究相矛盾。这项研究发表在《中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Strok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杂志的早期网络版上。“早先在老年人群内进行的研究曾发现重度饮酒与脑萎缩有关,而且会增加中风风险。这次,我们在更年轻的终年人群中进行了实验,发现少量究竟消耗也会带来脑萎缩

    来源:

    时间:2003-12-09

  • 英科学家发现强烈冷冻法可治乳腺癌

    [AD340X300]近日,英国科学家宣布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癌细胞在集中强烈冷冻的条件下可被杀死。         癌症科学家们称这项发明对乳腺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这可以使许多癌症病人摆脱化学疗法和放射线疗法的痛苦。英国癌症临床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凯特认为,这项发现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且要提高成像系统的水平,以便清楚地观察是否所有的癌细胞都被杀死或切除。         她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用药物治疗来代替现在采用的乳房肿瘤切除术。  

    来源:

    时间:2003-12-08

  • 德国发现脐带干细胞可减少脑栓塞

    [AD340X300]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对老鼠的试验中发现,用婴儿脐带的干细胞可成功地治愈脑栓塞。         科研人员为若干老鼠注射了导致栓塞的药物,8—10个小时后再将婴儿脐带的干细胞注射到其中一部分老鼠体内,两周后这些注射了婴儿脐带干细胞的老鼠比没有用此方法治疗的老鼠状况明显好得多。         科学研究证明,婴儿脐带的干细胞中含有一种修复大脑功能的基因,它被注入动物体内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可自动疏通堵塞的血管。(柴野)   &nbs

    来源:

    时间:2003-12-08

  • 研究发现感染HIV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AD340X300][生物通讯]根据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18到34岁的HIV阳性携带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比同龄的HIV阴性者高。这一发现发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杂志》上,强调了医生需要监控HIV患者的心脏健康。“我们的研究表明年轻的HIV感染者罹患冠心病的进程可能加速。”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艾滋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传染病副教授Judith Currier博士称。“医生们在HIV医疗看护中注意心脏病的预防十分重要。”Currier和她的同事恢复了最近6年里发表的28,513名HIV阳性病人和3,054,696名HIV阴性病人的数据。这两组人年龄都在18岁以上,至少参与Medi-Cal

    来源:

    时间:2003-12-08

  • 意抗非典疫苗用猴子试验获成功

    [AD340X300]报道说,抗非典病毒疫苗是基因工程的产物,它是利用病毒嫁接原理,把引起非典的罪魁祸首冠状病毒和感冒病毒结合在一起获得的。研究人员向外界透露说,他们在猴子身上进行的初步试验已取得成功。(单德海)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来源:

    时间:2003-12-08

  • 东南大学分离与艾滋病相关3种支原体

    [AD340X300]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季文教授和王蓓副教授主持研究的“艾滋病相关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日前通过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主持的鉴定。该项研究在国内最早成功分离到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证实了中国大陆地区的STD(即性传播疾病)患者及性罪错者、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和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存在艾滋病相关支原体感染。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支原体研究有开拓和带动作用。         东大公卫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王蓓副教授介绍,支原体是

    来源:

    时间:2003-12-08

  • 血液病免疫治疗新动向

    [AD340X300]随着化疗和骨髓移植工作的广泛开展,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经明显延长。但是,传统化疗只能使肿瘤细胞呈对数级下降,治愈肿瘤疾病最终需依靠机体自身免疫细胞发挥功能,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飞速发展,已经给血液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理论和策略。树突状细胞(DC)因其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已成为免疫治疗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发现某些热休克蛋白(HSP)具有免疫佐剂样效应,这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届会议上,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等报告,他们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C cDNA文库中,发现了一种人HSP70家族的新分子,命名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DC-

    来源:

    时间:2003-12-08

  • 英国专家发现病毒检测为宫颈癌筛查提供更可靠依据

    [AD340X300]新华社伦敦12月5日电:英国癌症专家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与目前妇科筛查宫颈癌的涂片检查相比,一种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的性病病毒检测方法可筛查出更多的宫颈癌早期癌变病例。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1.1万名妇女进行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筛查出97%的宫颈癌早期癌变病例,而通常所用的涂片检查只能筛查出76%的病例。研究人员在将于6日出版的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报告说,HPV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妇女携带这种病毒。尽管仅有少数病毒携带者会患上宫颈癌,但是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是由这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负责这项研究的彼得·萨西尼说:“

    来源:

    时间:2003-12-08

  • 中国自主研制成功转基因农产品测试盒

    [AD340X300]自实施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制度以来,中国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转基因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运用一个试剂盒, 在短短50分钟时间里就可知道送检农产品内是否含转基因成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5日宣布,其属下生物技术中心的一个课题组经过2年研究,成功研制出“转基因农产品检测试剂盒”,并投入了规模生产。这种试剂盒可以系统地检测大豆、油菜、玉米等多种转基因农产品的外源基因,DNA提取率高,纯度高。中国2001年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中国国内销售转基因农产品或以之为原料的食品,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据上海市农林局专家说,国家之所以实行这一标识制度,绝不是因为“转基因农产品不可吃或质量有

    来源:

    时间:2003-12-08

  • 《柳叶刀》:腺病毒SARS疫苗初步试验显示良好效果

    [AD340X300][生物通讯]研究人员在12月6日期的《柳叶刀》杂志上报道,一种抗SARS冠状病毒的新疫苗在初步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效果。这种疫苗在6只猿猴中都激起了免疫应答,但研究人员还未检验其治疗SARS的能力。目前还没有任何SARS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为研制SARS疫苗,美国匹兹堡大学的Andrea Gambotto和他的同事瞄准了腺病毒,腺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祸首。研究人员对三个腺病毒进行遗传改造,使每个表达SARS病毒的一个不同蛋白组成成分。这个研制SARS疫苗的策略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流感病毒发起轻微的攻击,而对SARS病毒的蛋白发动强烈攻击。Gambotto解释说,单独用

    来源:

    时间:2003-12-08

  • 研究发现抑制面赢得能减轻脊髓损伤

    [AD340X300][生物通讯]小鼠研究表明,阻断一个在脊髓受伤后立即启动的特异免疫应答或许可以减少最终的损伤。当前,科学家正在设计临床试验以查明这种方法是否也可用于人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能在脊髓外伤时对更多的组织、神经连接提供保护,最重要的是使脊髓外伤病人的活动能力和机能更多地保留下来。这个疗法用的是一种抗体来阻断一类特殊类型的细胞--CXCL-10细胞,这类细胞招募免疫系统T细胞到达脊髓受损部位。T细胞正常情况下起着保护机体免遭病毒和其它病原体入侵的作用,但已有研究表明当T细胞作为对损伤的应答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时,它们释放的化合物会加重脊髓最初的外伤。这种所谓的“二次损伤”的效果能

    来源:

    时间:2003-12-08

  • 动物实验证实可卡因和摇头丸诱发基因突变

    [AD340X300][生物通讯]意大利科学家发现,可卡因和摇头丸不仅会引起成瘾、增加癌症风险,还会诱发基因突变。“可卡因和摇头丸已被证明比我们早先预想的危害性还要大。”意大利国家研究中心生物技术部的首席科学家Giorgio Bronzetti说。“这些药物最大的毒副作用就是攻击DNA、诱发突变,改变遗传物质。这些毒副作用对我们子孙后代的影响非常令人担忧。”他说。摇头丸是一种在舞会和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中非常流行的药物,根据联合国9月发表的最新报告,1995到2000年间摇头丸的使用增加了70%。研究表明,摇头丸和安非他明已经超过了可卡因和海洛因,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毒品。这篇研究的完成历时3年,结

    来源:

    时间:2003-12-08

  • 旅美中国学者开发非典疫苗动物实验取得理想结果

    [AD340X300]旅美中国学者高文涛博士和同事开发出的一种基因工程非典疫苗,成功地使接种的猴子产生了针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反应。将于6日正式出版的英国《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他们的论文,这是迄今首项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非典疫苗研究成果。         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工作的高文涛是论文第一作者,他与合作者根据非典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数据,快速合成出编码非典病毒刺突蛋白、膜蛋白和核蛋白三种蛋白的基因片段,并分别将它们与作为载体的腺病毒结合,最终开发出这种基因工程疫苗。      

    来源:

    时间:2003-12-08

  • 第一个冠心病致病基因被发现

    [AD340X300]疾病的发生都有其外在的“导火线”,也有其内在的遗传基因因素。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擎和同事日前在美国宣布,他们发现了第一个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致病基因。  这一基因的发现为研究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发病机理、开发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新药具有重要价值。这项成果发表在11月28日正式出版的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上。  由于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一般认为它是一类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多基因遗传病,但其遗传原因一直未被揭示。  王擎等人在美国对一个拥有21名成员的家族进行分析后证实,这个名为“MEF2A”的基因产生的

    来源:

    时间:2003-12-08

  • 台大找到骨髓移植存活率关键的特定基因“IL10”

    [AD340X300]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四日电台北消息:台大医院四日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同步发表全球第一个免疫遗传学创新研究,这项研究已成功从人体基因中找到减少骨髓移植后引起排斥的特定基因IL10,未来病人只要抽血,或收集口腔黏膜细胞,便能判定是否适合进行骨髓移植。台大医院基因医学部主治医师曾丽慧表示,为解开人体进行骨髓移植后排斥的谜底,医疗团队以五百七十位人类组织抗原(HLA)相等的手足进行骨髓移植,同时以四百二十三位非手足的骨髓移植个案做对照,结果发现了惊人的结果。研究发现,如果有“第十淋巴激素”(IL10)的基因多型性的人体,在骨髓移植后发生植体抗宿主疾病(GVHD)的比率会降低,GVHD就是

    来源:

    时间:2003-12-08

  • 转化生长因子在癌症中的“双重角色”探秘

    [AD340X300][生物通讯]科学家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b) 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抑制细胞增殖,但有时又促进细胞生长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不解。1985年,Vanderbilt-Ingram 癌症中心的主任Hal Moses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TGF-b既是生长刺激物又是生长抑制剂。自那时起,TGF-b在结肠癌、乳腺癌和其它癌症中的作用就成为Vanderbilt 以及其它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现在,Vanderbilt-Ingram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TGF-b看似矛盾的生物学行为的线索。他们的发现发表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网

    来源:

    时间:2003-12-05

  • 研究发现农作物的重要耐寒基因

    [AD340X300][生物通讯]亚里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了一个至为重要的耐寒基因。在发表在《基因与发育》的文章中,Jian-Kang Zhu博士和他的同事宣告这个叫做ICE1的基因的发现对于提高重要农作物的抗寒性具有重要价值。低温是影响温带地区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达几十亿美元。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找到提高作物耐低温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扩大作物种植的地理范围。1988年,科学家识别出拟南芥的CEF基因家族的转录因子。CBF蛋白调控着拟南芥中的低温应答基因,使植物可以适应从而幸存于寒冷的气候。在当前这篇研究中,Zhu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了CEF基因

    来源:

    时间:2003-12-05


页次:1402/1638  共32745篇文章  
分页:[<<][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