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大Cancer Res揭示癌症重要信号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维甲酸受体RXRα的一个新功能,证实RXRα是转录因子NRF2的一个转录共抑制子。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23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系教授唐修文(Xiuwen Tang)。主要研究兴趣是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应激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基因表达与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以及增敏肿瘤细胞的新药研究。人体不断受到代谢和环境因素生成的活性氧簇(ROS)和亲电子物质的威胁。转录因子NRF2是一种CNC亮氨酸拉链转录激活因子,通过调控启动
-
上海交大Hepatology文章解析癌转移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Argonaute2通过上调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促进了肝癌转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2日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任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韩泽广(Ze-Guang Han)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医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克隆人类新基因并进行基因功能研究;肝癌发病机制。在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杂
-
中山大学Cancer Res揭示新抑癌因子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一个在食管癌中起重要肿瘤抑制作用的因子Nkx2-8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相关论文“Nkx2-8 Downregulation Promotes Angiogenesis and Activates NF-κB in Esophageal Cancer”发表在4月19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李隽(Jun Li)教授。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中70%在我国。因早期无明显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确诊已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1
-
科学基金项目最新文章:HIV逆转录酶抑制剂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在HIV从mRNA 逆转录成 DNA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成为抗艾滋病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之一,近期来
-
华中科技大发表Nature开放性期刊最新文章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BKCa(β2)通道功能亚基与辅助亚基,介导预失活与增强性激活功能的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丁久平教授和汪盛副教授,其中丁久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显微成像和细胞电生理等综合手段,研究通道蛋白结构,相互作用和上膜机制;研究动植物中的天然肽类或化合物对离子通道的调制机理。 BK通道是一类既受细胞膜电位控制又能被钙离子激活的大电导钾通道,由功能亚基(α)和辅助亚基(β)共同形成复合体参与生
-
北大罗金才教授Cell Res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和日本上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高血压性牵拉通过VEGF受体2 (VEGFR2)信号通路,调控了血管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的胞吐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23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罗金才(Jincai Luo)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心血管组织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内皮细胞在止血、炎症、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等多种生理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分泌型细胞器Weibel-Palade小体(WPBs)的胞吐作用,在受到刺激时能够释
-
学者发现抑制房颤发生分子
近日,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学者在心律失常致病机制研究中,成功锁定一个可抑制心房颤动发生的新分子——微小核苷酸-26(miR-26),首次发现这种小分子物质可降低心房颤动易感性。该成果为房颤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促进新型抗房颤药物的研制开发。相关论文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杂志《临床研究》发表。目前房颤治疗始终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发现新的靶点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焦点和难点。微小核苷酸是近年来学界普遍关注的神奇小分子物质,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微小核苷酸参与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以来,作为重大心脏疾病的新靶点,微小核苷酸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热点。在先后发现多个重要
-
上海光源用户再次接连在《自然》杂志发表两篇研究论文
Sirt6蛋白酶结构和新功能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4月4日,香港大学郝权教授研究组与康奈尔大学Hening Lin教授研究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Sirt6 regulates TNFα secretion via hydrolysis of long chain fatty acyl lysine”的论文,报道了在Sirt6蛋白酶结构和新功能的研究的最新进展。Sirtuin就是一种通过专一去除靶标蛋白的赖氨酸上已有的修饰(乙酰化修饰)来广泛调节一系列细胞生理活动的重要蛋白酶家族。由于它不仅涉及到细胞的衰老凋亡调控,更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等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所以了解Sirtuin家族
-
人血清蛋白与锑络合作用研究获进展
锑(Sb)污染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Sb能够通过饮用水、呼吸作用及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不可避免地与血液中的人血清蛋白(HSA)发生作用,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Sb对人体构成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及其与HSA的络合强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响亮研究员团队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三种不同形态的Sb的化合物(包括酒石酸锑钾、三氯化锑和焦锑酸钾)与HSA的络合作用。 研究发现,上述三种形态的Sb均能有效淬灭HSA的荧光(见下图)。荧光淬灭滴定实验研究得出,酒石酸锑钾、三氯化锑和焦锑酸钾与HAS的络合常数[Kb(×104/M)]分别为:0.02-0.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13-04-25
-
湖南大学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ighly sensitive sulphide mapping in live cells by kinetic spectral analysis of single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的文章,研发出了一种能在活细胞中,以高灵敏性检测内源性硫化氢的新方法,这将有助于硫化氢有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的何彦教授,何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6年被评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
-
曹雪涛院士PNAS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Rhbdd3蛋白是TLR3触发的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的一种重要的负向调控因子,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22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的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曹雪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Blood、J Immunol等国内外知
-
中国农科院最新文章:揭示H7N9病毒来源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科研团队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期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国际上首次从病原
-
北京研制H7N9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评审
记者昨天(4月23日)从北京市药监局获悉,北京研制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国家医疗器械应急审批专家评审,北京市药监局将指导企业尽快完成H7N9流感疫苗研发生产,预计上市后年产量将达2000万人份。 北京市药监局局长丛骆骆昨天介绍,中国华东地区集中出现人感染甲型H7N9流感病毒后,该局启动应急机制。一方面,在使用终端加强重点品种实时监测,保障药品供应和储备;另一方面,在研发源头,采取早期介入的方式,实地走访、了解H7N9流感疫苗及H7N9病毒检测用体外诊断试剂研制情况。 目前,北京市研制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国家医疗器械应急审批专家评
-
上海巴斯德所发现柯萨奇A16型病毒的保护性抗体表位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疫苗学》在线发表了上海巴斯德所黄忠研究组题为Identification of conserved neutralizing linear epitopes within the VP1 protein of coxsackievirus A16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柯萨奇A16型病毒(CA16)的保守线性中和表位,为设计针对CA16的广谱性多肽疫苗奠定了基础。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疾病是五岁以下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仅今年1月至2月,我国内地报告94,693个病例,其中20例死亡。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无有
来源: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时间:2013-04-24
-
病毒与宿主小RNA互作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宿主与病毒在microRNA(miRNA)水平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种miRNA 可以抑制EV71病毒的复制,而病毒则可以通过突变的方式来逃逸这种抑制效应。相关结果发表于国际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miRNA是一类宿主体内参与包括抗病毒免疫在内的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小RNA分子,研究发现microRNA:hsa-miR-296-5p在EV71感染的细胞中明显上调。随后,利用多种方法发现过量表达miR-296可以有效的抑制EV71病毒的复制。相反用针对miR-296的抑制剂,则可以促进EV7
来源: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13-04-24
-
单分子检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张春阳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单分子检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3, 52, 691-694)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 2056-2059)。 单分子检测是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作为一种在细胞内外研究生物过程的强大工具,此研究领域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与其它的分子检测技术相比,单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快速、超灵敏和样品消耗量低等突出优点,能
来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时间:2013-04-24
-
ABA介导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获进展
水分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也是农业生产减产的重要因素。植物由于自身限制,当遭受逆境环境时无法逃避,只能选择应答外界胁迫,因此植物演化出一套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机制,来感应外部胁迫并传递信号,最终在分子、细胞和整个植株水平上形成精确反应。这种逆境胁迫首先被植物细胞膜上的感应器所感受,然后信号被传导到下游并且造成第二信使的产生,包括脱落酸(ABA)、过氧化氢(H2O2)和一氧化氮(NO)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水分胁迫生物学学科组施海涛博士在产祝龙研究员的指导下,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了拟南芥谷氨酸羧肽酶AMP1在ABA介导的植物干旱胁迫中的作用。首先通过对A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13-04-24
-
胆固醇控制成中国慢病防控重大课题
在4月17日在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分论坛上,中华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强调指出,慢病负担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面对的重要挑战,而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致死的首要原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胆固醇又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因此胆固醇控制问题不仅仅是我国积极有效进行中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支点”,也是我国慢病防控领域的重大课题。
-
接种疫苗降低肺炎链球菌耐药率
在今年4月25日以“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为主题的第28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来临之际,由原卫生部疾控局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共同举办的“爱在百天——中国宝贝健康行动”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项目于20日在北京启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强调,我国目前对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为代表的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感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尚待加强。肺炎位列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死因的第二位,而在各种肺炎之中,大约有50%的重症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永弘强调,抗生素
-
上海交大PI连发两篇文章解析离子通道
3月6日及4月18日,国际著名《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相继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徐天乐教授课题组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的内源性新配体和ASIC内吞分子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意义。 成果一:Serotonin facilitates peripheral pain sensitivity in a manner that depends on the nonproton ligand sensing domain of ASIC3 channel 组织酸化和炎症因子堆积是导致慢性痛的常见原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