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科学家发现人类视觉新秘密
我国科学家发现人类视觉新秘密(附图) 人类通过眼睛感知世界。可是你是否想过,当一只青蛙跳过池塘时,我们的眼睛是如何感知到这一幕的呢?最近,我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视觉机制的最新发现。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人眼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依靠视觉神经细胞中的“感受野”,但中科院上海生命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的视觉神细胞中,除了感受野,还存在一个整合野,比如我们看到一只青蛙在草地上中跳来跳去,就是感受野和整合野通力合作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院士李朝义说:“每一个神经细胞它有一个小的视野,包括
-
清除胚胎干细胞的病原困扰
[AD340X300] [生物通讯]新加坡研究人员培养出不含动物病原体的胚胎干细胞。这项创建干细胞的新技术克服了利用胚胎干细胞治愈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胚胎干细胞用于疾病治疗的前途取决于它们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但胚胎干细胞实质上极难在实验室中生长,这是因为它们必需首先被诱导分裂,产生更多细胞,而同时又不会专化。 直到现在,生物学家已经在来自小鼠胚胎的细胞培养出胚胎干细胞,通过牛血清细胞通常也可诱导产生胚胎干细胞。但这种方法引起了人们对胚胎干细胞用于治疗时,动
-
美科学家发明消灭炭疽的新武器——强电子束
[AD340X300]一位物理学教授用来净化工业污水的发明可能成为对付炭疽的新型武器。德克萨斯州A&M大学的Peter McIntyre与一群合作者开发出了一种很有成本效益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产生高能电子束,电子束能够清除水中有害的有机分子,因此也能够消灭食物中的细菌,比如炭疽,甚至是邮件中的炭疽。McIntyre说:“北加州大学的William Cooper发现高能电子束能够非常有效地消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中的区别在于,我们提高了电子束的威力,同时降低了成本,利用每千瓦的能量,我们能够产生4倍的电子束强度,比起其它同类产品,要节约5倍的能量。”在过去的3年里,McIntyre的研究
-
通过系统生物学和基因表达谱揭开生物钟的秘密
[AD340X300]日本Yamanouchi制药公司的分子医学实验室通过一种新的基因组学方法---系统生物学阐明了哺乳动物体内生物钟节律产生的机理。他们鉴定了在晚间节律中基因表达的控制因素。这是他们基因组药物发现过程中的研究成果。这发现在8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首先他们用基因芯片研究那些具有生物钟效应的器官的周期性表达的基因。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了在晚间节律表达的基因中的控制因素,并用活细胞证明了这些因素对晚间特异性表达基因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光/黑暗和持续的黑暗条件下肝全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确定了新鉴定的周期基因的人中的同源的转录起始,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转录起始位点的时间特异性表达和转
-
细胞内信息传递路径的新发现
[AD340X300]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在TGF-s路径中的一个重要的调控机制,而这信息路径(signaling pathway)在细胞内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与癌症的形成(cancer formation)与胚胎的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都有关连。这项研究是由Kai Lin博士与UMASS医学院与密西西比州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所共同进行的,并发表在新一期的基因与发育(Genes & Development)期刊中。TGF-s路径是位于细胞内的一条信息传递的路径,当外界环境改
-
基因标记能分辨谁该服药
[AD340X300]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的差异性一直是现今的医疗体系的一大问题。在英国每15个人就有一个是因为药物的不良作用而送进医院。在美国每年约有106000个病人死于对处方药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分裂(antipsychotic)的药物治疗就是其中之一,而负责协调药物效力的蛋白质基因的变异可能是导致副作用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了代谢药物的酵素、受体分子、传送分子。 商品名为『可致律(clozaril)』的Clozapine是用来治疗对传统精神分裂治疗无效的药物。虽然它通常很有效,但是它会造成某些病患白血球的问题,因此并不适用于每一个病患。 &
-
小鼠98%基因测序工作已完成
[AD340X300]中国新闻网北京8月5日消息:据中国日报网站报道,继取得人类基因测序这一历史性成就之后,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8月4日宣布,他们在基因研究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老鼠98%的基因的测序工作。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科学家的这一突破可望加快人类基因的研究,并帮助科学家研究基因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基因科学家西蒙·格雷戈里说:“这一突破将有助于我们确认人类和鼠类的共同基因。”据介绍,人和鼠的基因数大致相同,约3
-
科学家揭开Huntington氏病的病因
[AD340X300]据路透社健康新闻纽约讯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了Huntington氏病患者大脑细胞发生退化的可能的机制。 Huntington氏病是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疾病,该病是由于大脑中的某些细胞失去功能导致的,最终结果患者会发生死亡。患者在30到50岁之间会逐渐出现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抑郁症、易激惹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研究人员发现该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了一种被称为huntingtin的异常蛋白质所致。但是这种异常的蛋白质是如何导致这种退行性疾病的目前尚不清楚。 最近来自Emory大学的J. Timothy Greenamyre领导的研
-
“条形码”FISH:揭示个体细胞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图)
[生物通讯]Robert Singer实验室开发出的一项新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转录产物。虽然生物芯片技术早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仅限于在总体上研究某一群体。相反,Robert Singer实验室开发出的这个新方法却可以针对个体细胞进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项新技术可以为探索表面同源细胞群的转录多变性提供新信息。 [AD340X300] 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用于染色体着色(即提供足够清晰可辨的荧光色彩以区分每一条染色体的技术)的多色“条形码”技术与RNA原位荧光杂交(fluorescent in-situ hybrid
-
研究人员新发现一个癫痫症大鼠模型
[AD340X300] [生物通讯]大脑最重要的化学信号分子之一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送上了疯狂刺激的探险畅游之旅。科学家们最初只是对神经元如何以及为何在鲁盖瑞氏症(Lou Gehrig’s disease,又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死亡感兴趣,但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却偶然发现了一个不是以神经元死亡为特征,而是以脑细胞迅速失控、过度放电为特点的癫痫症的新大鼠模型。 科学家们知道超量信息会过度刺激脑细胞,导致脑细胞死亡,但他们同样相信,阻止信息进入脑细胞同样也会导致脑细胞死亡。但在罹患癫痫
-
台湾培育出全球首条肌肉型红色荧光鱼
[AD340X300] 人民网 香港8月3日电台湾消息:台湾的邰港科技公司继去年培育出第一条全亮绿色荧光基因鱼“邰港一号”后,昨天再度公布,已经成功研发培育出只有肌肉会发出红色荧光的肌肉型荧光金斑马鱼“邰港二号”。这一新成果,将使夜间观赏鱼色彩更丰富热闹。预计这种鱼年底可在全球市场推出。 “邰港科技”执行董事郭文斌指出,“邰港二号”的培育程序是:先从珊瑚中取出红色荧光基因,再把其与金斑马鱼肌肉特有的一段基因相连结;然后,经由显微注射的方法,使连结的基因片段进入金斑鱼的胚
-
北京8月15日要开生物医药论坛
[AD340X300](记者孙海东)2002年最新出炉的英国《金融时报》将生物技术评为新世纪仅次于银行业的最有价值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将于8月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将帮助您寻找答案。 此次论坛主题为“创新的机遇”,将邀请来自海内外科技界、工业界和管理部门30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到会演讲。论坛还将组织推出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生物医药板块分析、创新药物研究战略与战术、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和蛋白质组学进展等近20个卫星会。详情请访问新生命网站www.newlifebp.
-
英首次推出水痘疫苗
[AD340X300]伦敦7月31日电(记者郑晓春)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今天首次推出一种水痘疫苗,这种新型水痘疫苗是专为13岁以上患者研制的,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可给13岁以下儿童使用。据称,它可帮助一些成年人和医务人员摆脱患水痘的危险。 自1960年以来,患水痘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成年人患水痘病情会更加严重,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约有20人因水痘丧生。针对这种现象,有关方面呼吁,医务人员、特别是那些对水痘缺乏免疫力的医务人员均应接种这种疫苗。因为按规定,受这种病毒感染的医务人员不能接触某些病人,从而给医院带来了压力。
-
心脏手术可能使认知能力下降
[AD340X300]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冠脉搭桥手术可能暂时引起患者的认知能力障碍,如短期记忆丧失和注意力下降。(Neuropsychology 2002,16∶411)美国Wilmington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该项研究的共同作者Keith说:“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Keith 还说,心外科医师们进行冠脉搭桥手术已有30年的历史,他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患者术后的认知障碍问题。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有多少人的认知能力在手术前已经下降。1996-1999年,Keith等分别在术前不久和术后3~4周内,对39例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
-
中国基因治疗脑中风动物试验研究获得成功
[AD340X300]中新社北京八月一日电(记者 曾利明):记者今天从卫生部获悉:基因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动物实验研究在武汉华中科大同济医院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在基因治疗脑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缺血性脑中风是中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为千分之二,死亡率、致残率均相当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 由于该方法药物很难通过头部血脑屏障,进入受损的脑组织而发挥效用。因而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需采用开颅手术,
-
专家发现影响人类寿命三因素
[AD340X300]在刊于《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三种可预测人类寿命的东西,并认为一个人的寿命与其体温和另外两种在血液中流动的化学物质有关。 涉血液内天然化学物含量 香港文汇报引述BBC的报道称,研究员在美国巴尔的摩市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从一九五八年起跟进约一千五百人的个案,希望找出长寿的奥秘。他们度量的东西包括研究对象的体温,以及他们血液中的两种天然化学物——胰岛素和一种叫DHEAS的化合物质。
-
人脑识图全新发现
[AD340X300] 8月1日,国际神经科学领域顶级刊物《神经元》(Neuron)首次刊登了我国神经科学家的学术论文,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院士及其学生姚海姗共同研究发现,在初级视皮层中,存在着一种与处理大范围复杂图形特征有关的球状功能结构,新发现的球状结构是一种全新的脑功能结构,对了解脑处理复杂图像信息的神经机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电脑至今无法像人的视觉系统那样从千变万化的图像背景中迅速辨认出要搜寻的目标,而人脑却能轻易做到
-
小鼠研究发现天然的“脂肪燃烧炉”
[AD340X300] [生物通讯]许多科学家都怀疑,机体当进食过多时,会通过给自己的卡路里燃烧炉煽风点火,使其越烧越旺来竭力阻止体重增加,但证明这个假说十分困难。现在,一项在小鼠中进行的新研究首次为证明这个体重控制机制--即饮食诱发的生热效应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这一研究尚未证明同样的现象一定也存在于人类。但文章的高级作者、Beth Israel Deaconess 医学中心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Bradford B. Lowell博士表示,一旦证明该现象确实存在于人体,,就会为减肥药物提供新的目标靶。
-
研究发现小鼠和人类调节X染色体失活的机制不同
[AD340X300] [生物通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8月期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报道,小鼠中一个被认为保持一条X染色体打开的基因在人体中却没有这样的功能。 McKusick-Nathans遗传医学研究院的Barbara Migeon博士表示,这项发现恐怕要使这个功能存有争议的基因再次变得扑朔迷离。Nathans的实验室于2001年发现了这个基因的人类版。她的实验室还将对该基因的搜索从X染色体扩大到人体细胞中其它22对染色体,她补充说。
-
一个基因,两种眼病
[AD340X300] [生物通讯]密歇根大学Kellogg 眼科中心的科学家们在了解黄斑变性遗传学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黄斑是眼球视网膜上正对瞳孔的一个圆形区域,呈黄色,是视觉最敏感的部位。黄斑变性指发生在黄斑区的一种视网膜退化病变,导致中央视力受损,是老年人眼睛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65岁以上发病最多见,患病率约在10%左右。黄斑变性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综合病症,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伤、营养缺乏、免疫异常、冠心病、高度远视等因素有关。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科学家Radha Ay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