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药现代化与基因研究

    人类基因草图公布是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图绘制出台,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嘱目,给基因制药技术带来希望,将会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国际医学界、生物学界认为:这将对人类健康长寿做出革命性贡献。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们指出:我们每破译一个基因,就能找到一个病因,就能用现代基因药物改变一个病因,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基因科学的帮助下,不生疾病,抗拒衰老,永葆青春,人类寿命激增到120~150岁。 基因与中药现代化关系 基因是表现某一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不同人种之间的毛发、肤色、眼睛等的不同,就是基因差异所致。基因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的一个片断,由4种特

    来源:中国中医

    时间:2012-03-08

  • 北京大学:世界第五个先天性眼组织缺损致病基因被发现

    经过近10年对一个中国先天性眼组织缺损家系的研究及116例散发病例的调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小儿眼科王乐今教授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日前发现了世界第5个导致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新基因——ABCB6,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该疾病致病基因。该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先天性眼组织缺损是由于胚胎期6周~7周时胚裂闭合不全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眼部异常,多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该病会引起眼球震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据了解,ABCB6是继PAX2、PA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3-08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并提出一种新的转录终止调控机制

     在2012年最新一期的Cancer Cell(Cancer Cell 21, 92–104, January 17, 2012)上,清华大学医学院常智杰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贾宝庆副主任医师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CREPT accelerates tumorigenesis by regula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cell-cycle related genes”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新基因CREPT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增殖有关。在466例癌症病人的肿瘤组织样本中,这一新基因的阳性率高达80%以上,而且这种高表达与肿瘤病人的存活时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小组进一步利用裸鼠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时间:2012-03-08

  • 国际最大系统性红斑狼疮网络数据库建成

    2010年,该院风湿免疫科以开展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为契机,牵头国内106家医疗单位,组成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在严格培训、研究制定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成功采集了全国21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建立了与临床数据资源相结合的生物样本库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系统(简称CSIS),首次报告了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 据CSTAR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CSIS首先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临床诊治平台。它集合了106家成员单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信息,通过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3-08

  • Cell子刊:胚胎干细胞信号“脱口秀”

    生物通报道:胚胎干细胞通常有两种命运——或是分化为特定细胞如血细胞、神经细胞,或是保持多潜能性,即维持其多向发育潜能及在不分化状态下的对称性细胞分裂能力。那么到底其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近期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陈烨光教授,以及杜克大学医学院王小凡(xiao-Fan Wang)等人发表了题为“Where PI3K/Akt Meets Smads: The Crosstalk Determines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Fate(当PI3K/Akt遇到Smads:人类胚胎干细胞命运的‘脱口秀’)”的点评文章,介绍了这一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指出这项成果揭示了人类胚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07

  • DNA检验结果显示曹雪芹祖籍在乳山

    2月24日,从上海学者康栋东处了解到,经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析确定,乳山市下初镇河南村曹姓居民Y染色体类型都是O2-M268,疑似曹操后裔。红学会会员、自称曹操后裔的曹祖义,通过对《红楼梦》以及相关史料与曹氏家谱的研究得出结论,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此次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得出的DNA检验结果,也支持了曹祖义的说法。基因样本“链”起曹氏后裔1月16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传超博士、上海社会学者康栋东等人来到乳山市下初镇河南村。他们在该村共取了7个血样或唾液样品,就该村曹姓村民是否为曹操后裔进行考证。经检测,首批抽取的四个样本Y型染色体都是O2-M26

    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2012-03-07

  • 港大研究认为阿司匹林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复发风险

    香港大学5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颅内出血的康复者如其后因心血管问题而使用阿司匹林,并不会增加其颅内出血的复发风险。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心血管病药物,可用作治疗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周围血管疾病等。但由于阿司匹林会增加病人出血的风险,如颅内出血,因此通常被医生认为是“不安全”的药物而放弃使用。为进一步了解阿司匹林对颅内出血康复者的利弊,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分析了440位于1996年5月至2010年2月期间入住玛丽医院脑外科病房的颅内出血患者的情况。这些病人其后都获医院门诊部跟进,每名病人的平均跟进期为5年。其中127名病人在跟进期间出现心房颤动、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血管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3-07

  • 微生物所开发出用于梭菌的可诱导表达系统

    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精细调控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如何实现酶活性的精细调控取决于对其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对工业微生物而言,建立可诱导的基因表达系统,是实现基因表达定向调控的关键步骤。  丙酮丁醇梭菌由于其对多种糖的利用能力和生产化学品的潜力而受到关注。近年来,产溶剂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方面,还缺乏严谨、高效且方便使用的诱导型表达系统。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寅研究员和张延平副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丙酮丁醇梭菌的高效诱导表达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pGusA2-2tetO1,是以氯霉素酰基转移酶基因的操纵子为基础,通过引入来

    来源: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2-03-07

  •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人胚胎干细胞库

    本报讯(见习记者成舸 通讯员刘笑春 张曼芝)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所长卢光琇带领科研团队,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可为干细胞治疗提供重要种子资源,并为解决胚胎干细胞应用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极具创新性、可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中心也相继在这里建成。 去年12月,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布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包括19个国家70多所机构的科学家对125株人胚胎干细胞系的系统研究。其中,有12株来自中国,而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就提供了10株。&n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3-07

  • Nature子刊:解析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结构

    生物通报道  3月4日,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sensor-adaptor mechanism for enterovirus uncoating from structures of EV7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结构的一些关键性新发现,为开发出治疗手足口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指明了方向。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是我国著名的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其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06

  • JCB封面:脂滴生长的秘密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北师大的李蓬教授主要从事肥胖症及糖尿病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获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及Hepat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脂滴融合分子机制,以及饱和脂肪酸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新机制。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脂滴融合分子机制:CIDE家族蛋白Fsp27通过在脂滴-脂滴接触点富集介导脂肪的转移来诱导脂滴融合长大,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一成果公布在细胞生物学知名期刊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封面上。脂代谢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06

  • 基因组所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章张研究员,带领其团队成功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Parallel Alignment and back-Translation)”。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杂志。 同源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学最普遍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其中,编码蛋白质DNA序列比对最为常见,对比较基因组学、分子进化学、系统发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为获取相应的比对结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蛋白序列的比对结果“回译”(back-transla

    来源: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时间:2012-03-06

  • 南医大找到3个前列腺癌基因位点 验血可知是否易患癌

    “有些基因位点是潜藏在基因中的安全隐患,它们如同枪膛里的子弹,随时可能伤人,但如果我们能够遏制住外在诱因,就能避免这种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日前,从南京医科大学传出喜讯,中国人群特有的3个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被该校的科研团队发现。围绕该成果写成的研究论文,已于国际学术期刊《致癌》杂志发表。他们的研究,成为针对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取得的首个重大成果。 关键数据一:1% 基因1%差异可决定是否患癌 “有人容易得癌,有人则不太容易,这说明患癌风险是因人而异的,易患癌的那一部分人,即为癌症的易感人群。”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正东教授介绍说,通常男性在50岁时,会被建议进行前列腺癌的筛

    来源:中国江苏网

    时间:2012-03-06

  • 曹务春:给病毒套上“枷锁”

    2月14日,军事医学科学院曹务春研究员作为团队代表在鲜花与掌声中,阔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隆重表彰。由该院曹务春、李松研究员牵头完成的“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生物安全防御系统”初步建成 “生物安全防御系统”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防控体系的概括。 新病原体的确认和新自然疫源地的发现相当于雷达预警;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和产品,相当于导弹拦截;政府控制、科学研究、药物生产、临床实践、媒体宣传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相当于海陆空天密切合作,快速反应。 针对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12-03-06

  • 基因组所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章张研究员,带领其团队成功开发出“编码蛋白质DNA序列并行比对工具—ParaAT(Parallel Alignment and back-Translation)”。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杂志。同源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学最普遍使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其中,编码蛋白质DNA序列比对最为常见,对比较基因组学、分子进化学、系统发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为获取相应的比对结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蛋白序列的比对结果“回译”(back-tr

    来源: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时间:2012-03-06

  • 华大基因“解密”水牛基因组

       3月3日,孟加拉Lalteer畜牧科技公司和华大基因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联合开展水牛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相关研究。该项目将为深入了解水牛这一物种的起源、驯化过程及其品种选育等奠定重要的分子基础。   驯养的水牛在亚洲非常普遍。世界上共有168百万头水牛,占全世界牛总数的1/9。水牛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草食性经济动物,是肉、角、皮和奶制品生产的重要来源,它提供了超过世界5%的牛奶,并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农用动力之一。目前,水牛巨大的经济价值使其生物学研究也日趋重要。   据协议,Lalteer畜牧有限公司将负责提供水牛DNA样本,华大基因将负责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

    来源:深圳商报

    时间:2012-03-06

  • 广州健康研究院:新型抗甲流药物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丁克研究组与我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中心郑义循课题组合作,以流感病毒核蛋白为靶标,Nucleozin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迁越”的设计策略,成功设计了一类三唑甲酰胺类衍生物作为新型抗甲型流感药物。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医药化学期刊》。 据介绍,甲型流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尽管目前在流感防治方面已有上市的疫苗和药物,但由于流感病毒的易突变并产生耐药等特性,第一代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和第二代抗病毒药物达菲已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和副作用。因此,开发出具有新作用机制且安全有效的抗甲型流感药物十分重要。 此次新设计的化合物可有效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3-06

  • Cell头条:癌症单细胞测序

    生物通报道: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癌症是细胞水平上的单个克隆疾病,从进化上来说,就是所谓的“成功”肿瘤细胞,就是能将其遗传模板传递给下一代的肿瘤细胞。癌细胞包含能快速扩散的恶性克隆,也就是说,这些是在生长肿瘤的宿主环境中最适生长的克隆,分析这些克隆能有助于了解为什么癌症如此顽固,难以治疗,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毒性疗法中存活下来的。单细胞测序方法即single cell sequencing(SNS),能准确定量一个单细胞核中基因拷贝数目。由于癌细胞中基因组部分被删除,或者扩增,从而引起关键基因的缺失,或者表达过量,干扰正常细胞生长,因此利用这种方法就能分析基因拷贝数目,从而诊断癌症。近年来这一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05

  • Nature:植物感受UVB的分子机理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的最新消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医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ultraviolet-B perception by UVR8”的文章,解析了植物拟南芥感受紫外线B波段(280-315 nm)的光受体UVR8的晶体结构,并对其感光机理做出了解释。相关成果公布在2月29日Nature杂志上。免费领取:默克密理博最新操作手册>> >>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这些研究由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与邓兴旺教授研究组合作完成,这是施一公教授研究组2012年1月发表Science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05

  • 张遐教授Cell解析大麻作用机理

    生物通报道: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cute Cannabinoids Impair Working Memory through Astroglial CB1 Receptor Modulation of Hippocampal LTD”的文章,报道了大麻如何损害大脑记忆功能的作用机理,这为失忆研究提出的新观点,也有助于分析大麻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机理研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渥太华大学Giovanni Marsicano和张遐教授,其中张遐教授早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曾在法国、加拿大学习工作,1999年在加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05


页次:1545/2138  共42754篇文章  
分页:[<<][1541][1542][1543][1544][1545][1546][1547][1548][1549][155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