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哈医大Aging cell提出骨质疏松新见解

    生物通报道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深入解析了1α-羟化酶在老年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作用,由此对衰老所致骨质疏松提出了新解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12月的《衰老细胞》(Aging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Julie Glowacki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耿硕为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因在国际骨代谢及骨矿盐界取得的成果取得的突出成果,耿硕博士近期还获得了美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杰出青年学者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1

  • 武大New Phytologist文章解析被子植物演化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被子植物心皮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Extra-gynoecial pollen-tube growth in apocarpous angiosperms is phylogenetically widespread and probably adaptive”发表在2012年1月植物学国际知名杂志《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的纸质版上(Volume 193, Issue 1, pages 253–260, January 201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黄双全教授为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汪小凡教授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1

  • 上海交大,中科院转录调控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所核酸与分子医学研究组,格鲁吉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U-Rich Element-Dependent Translation Repression 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 Tristetraprolin and RCK/P54”的文章,利用多个不同的报告子系统,发现了转录调控关键蛋白:ARE结合蛋白TTP的作用新机制,有助于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核酸与分子医学研究组的荆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1

  • 浙大PLOS文章解析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理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调控该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Two Nove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Are Essential for Infection-related Morphogenesis and Pathogenicity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PLoS Pathogens”发表在国际生物学期刊《PLoS Pathogens》(IF=9.079)杂志上。文章的通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0

  • 复旦大学利用DNA检测追踪家族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12月22日发表了题为“Present Y chromosomes reveal the ancestry of Emperor CAO Cao of 1800 years ago”的文章,通过分析1000多份曹氏男性的Y染色体DNA样本,找出了最有可能为曹操后代的6个曹姓家族,为解开曹操身世之谜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这一课题组负责人是复旦大学李辉博士,李辉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学院,2005年取得了中国第一个人类生物学博士学位,而后到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科研助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0

  • 孙江华研究组新成果登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林务局,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证明了真菌长梗细帚霉是由红脂大小蠹携带从美国入侵到中国,提出了红脂大小蠹入侵新假说,并说明真菌独特单倍型促进虫菌共生入侵的新机制。相关成果部分数据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生态学期刊Ecology(2011, 92(11): 2013-2019)上。同时《科学美国人》杂志也对此进行了点评。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动物研究所孙江华研究员,其研究组从事化学生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研究入侵害虫的入侵机理等领域的研究,还包括生物间化学通讯机制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理,主要重点是以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为模式研究重大外来入侵种与寄主的协同进化模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30

  • 香港特区政府新总部发现“退伍军人症”病菌

        新华网香港12月28日电(记者 林建杨)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28日说,就早前一名67岁男子确诊“退伍军人症”个案,中心在其新政府总部办公室私人洗手间的水龙头取得的4个水样本中,初步发现“退伍军人症”病菌。该名男子现时在医院留医,情况稳定。  据悉,感染“退伍军人症”的患者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孙明扬。  曾浩辉当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卫生防护中心在病者工作的5个位置取得水样本,当中4个来自其办公室私人洗手间水龙头的水样本,初步化验结果发现4个样本均可能有“退伍军人症”病菌。另一个样本来自大厦天台的水箱,该水箱供应整栋大厦的食水,暂时在样本中找不到病菌。  另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2-30

  • BSRF两篇合作论文入选“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由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科研人员和用户发表的两篇论文被评选为“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BSRF 1W1A-XAFS实验站用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竺和陈赛娟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完成的关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Arsenic Trioxide Controls the Fate of the PML-RARa Oncoprotein by Directly Binding PML》于2010年4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 《科学》上[Scie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1-12-30

  • 中科院,复旦大学解析疾病基因调控网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复旦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Underlying both Complex and Mendelian Diseases”的文章,系统分析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特征,并与其他各类基因进行了全面比较,整体解析了疾病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模式,这对于研究复杂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计算生物学所徐书华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金力教授,文章其他作者包括博士生靳文菲、秦鹏飞和楼海一。其中徐书华研究员早年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9

  • 武汉大学J Hepatol文章解析脂肪肝病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母系肥胖影响后代非酒精性脂肪肝产生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论文 “Accumul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lipogenesis in the liver through generational effects of high fat diets”于2011年12月在线发表于国际肝病学著名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2010年影响因子9.334)上。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郑凌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黄昆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9

  • 中山大学最新文章获癌症研究进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vs Radiotherapy Alone in Stage II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的文章,通过循证医学,同期化放疗治疗Ⅱ期鼻咽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这是第一个比较同期化放疗与单纯放疗对II期鼻咽癌疗效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肯定了同期化放疗在II期鼻咽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对II期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9

  • 郑永唐PLoS ONE发表艾滋病动物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中国恒河猴SIV感染急性期树突状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郑永唐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主任,1996 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 1997 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4 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灵长类动物模型对于艾滋病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和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IV或SHIV感染恒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9

  • PLoS公布首张中国人群的拷贝数变异图谱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复旦大学,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Map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s”的文章,公布了首张包括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拷贝数变异图谱,为研究中国人群的基因组多样性、群体分化和环境适应以及复杂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信息参考。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ONE在线版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计算生物学所徐书华研究员,以及复旦大学金力教授,文章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楼海一。其中金力教授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后获得德克萨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成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8

  •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新文章:解析IgA肾病易感位点

    生物通报道  12月2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同期刊载了两篇中国学家的研究论文。其中由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先进的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从中国汉族人群中鉴定出了IgA肾病的多个易感位点。整个研究项目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肾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等十多家医疗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余学清(Xue-Qing Yu)教授及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刘建军(音译,Jianjun Liu)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IgA肾病(IgA nephropa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8

  • 高福研究组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inding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glycoprotein D to nectin-1 exploits host cell adhesion”的文章,揭示了单纯疱疹病囊膜表面糖蛋白D(gD)与其细胞受体nectin-1的复合体结构,从而解析了这两者之间的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模式,相关成果公布在12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8

  • 北京林业大学新文章:基因“功能定位”研究引国际关注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基因的“功能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生物信息期刊《生物信息学简讯》(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的邬荣领教授,其长期从事统计遗传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建立遗传及基因组学理论模型,以及利用新建立的模型研究动植物与人类遗传结构上,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新的成果,包括:提出了功能作图理论,推出了单倍型定位新方法,发展出基因组之间互作模型,提出了连锁不平衡方法,设计出定位印记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8

  • 陈策实《Carcinogenesis》解析乳腺癌抑制信号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乳腺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TAZ antagonizes the WWP1-mediated KLF5 degradation and promotes breas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umorigenesis”发表在癌症领域主流杂志《Carcinogenesis》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实验室的陈策实研究员,其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发现了多个重要的癌症相关基因,并对它们的遗传表达畸变、功能机制和调节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SCI论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7

  • 古脊椎所研究发现步氏巨猿是纯C3食性动物

    食性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起源、演化及适应性的关键要素,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曾被认为是人科成员或绝灭旁支,发现于华南地区,时代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巨猿牙齿颌骨硕大,形态结构特化,其食性和生态环境备受关注,它对阐释巨猿的演化和绝灭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员和她的研究团队分析研究了湖北建始龙骨洞和广西柳城巨猿洞8枚巨猿牙齿及9种伴生哺乳动物24枚牙齿的釉质稳定碳同位素比例,发现δ13C值(PDB)为-18.8‰‐-14.1‰,其中建始4个巨猿牙齿的釉质δ13C值为-18.2‰‐ -14.2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时间:2011-12-27

  • 吉林大学Nature文章:艾滋病毒侵袭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 CBF-β regulates HIV-1 Vif-mediated evasion of host restric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并阐述了与HIV Vif互作的宿主细胞因子。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特聘教授于晓方教授。其长期从事人艾滋病病毒和猿猴艾滋病病毒致病分子机制,宿主对艾滋病病毒免疫应答,抗艾滋病新的药物靶点的开发以及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究。1993年即成为中国大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6

  • 两大顶级杂志关注中科院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al estate ads in Emei music frog vocalizations: female preference for calls emanating from burrows”的文章,通过对仙琴蛙长达两年的研究,发现有巢穴的雄性仙琴蛙更容易吸引雌蛙。相关成果公布在英国皇家学会Biology Letters杂志上。这一成果公布后,Nature,Science两大杂志接连进行了报道,首先是Science杂志以“Frog Songs Advertise Real Estate”为题,作为在线新闻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其后N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2-26


页次:1617/2200  共43989篇文章  
分页:[<<][1611][1612][1613][1614][1615][1616][1617][1618][1619][162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