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最新Nature China研究亮点(临床医学篇)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近期推荐研究文章中临床医学类包括:Bao, Y. et al. Glycated haemoglobin A1c for diagnosing diabetes in Chinese population: cross 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Brit. Med. J. doi:1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3

  • 研究发现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天然活性的“风车分子”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寻找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传统中药或生物资源中寻找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天然新型活性物质一直是科学家的努力目标,对寻找治疗糖尿病创新药物或药物先导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云南省科技厅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吉开课题组与上海营养所翟奇巍课题组等合作,从传统中药乌药中发现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天然活性分子。这些活性分子结构新颖奇特,具有风车状化学结构。相关结果近日相继发表在《有机快报》上(Organic  Letters,  2010,  12:  3195-3199;&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10-07-23

  • 专访裴端卿:缔造iPS中国式美丽传说

    生物通报道:作为去年《Nature Methods》的年度技术,iPS这颗耀眼的新星当之无愧,在过去几年中,iPS技术发展迅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式的生命科学研究跨越。其中令人欣喜的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落人后,反而在某些领域更进一步,一些代表性人物更是在iPS技术发展领域获得了许多飞跃性的成果,缔造了iPS中国式的美丽传说。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教授就是其中的耕耘者之一,近期其研究小组在iPS细胞重编程过程研究方面又获得了突破性里程碑式成果,相应论文发表在干细胞研究顶级刊物《Cell Stem Cell》杂志上,这一杂志还特别将这一论文的发表日期选在第8届国际干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2

  • SIBS发表Genome Res.文章解析衰老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年轻和衰老的大脑的变化之间发生的一种基因调控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Genome Research》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Philipp Khaitovich研究员,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研究灵长类动物基因表达的一般模式和寻找对人类独特表型特征作出贡献的基因,以及从新生婴儿到完全成年的八个生命阶段的人类大脑样本所有基因的基因表达方式等。大脑在生命的早期阶段经历了快速的生长和发育,接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2

  • 创新参选:简易大鼠心脏采血法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8月10日进行第二轮抽奖,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上海世博会门票一张。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满仓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简易的大鼠心脏采血法。参选项目:简易大鼠心脏采血法背景:实验动物采血是生物医药研究中很重要的基本技术,采血方法也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无法满足多次而且大量的采血,标准的心脏采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2

  • 我国科学家选育出优质蛋白玉米新品种

    历经数年攻关,近日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番兴明带领的团队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选育出了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云瑞1号”,成为目前我国大面积应用的唯一抗灰斑病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对促进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营养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据番兴明介绍,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优质蛋白玉米研究,选育的品种却一直解决不了产量低、抗病性和适应性差的重大难题。为此,他们在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该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在对大量热带与温带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出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7-22

  • 基因诊断仪快测肺结核

         只需5美元、1个半小时,借助一个状如“打火机”的小小仪器,便可利用基因技术快速诊断肺结核病。日前,这项由温籍学者尤其敏博士发明的“结核病诊断的恒温核酸扩增系统”新技术被世界卫生组织核心医疗技术部众多专家审核通过,入选世界卫生组织面向全球征集的“应对全球健康问题的创新技术”名录,向全世界推荐。据了解,这是中国大陆今年唯一一项入选该名录的创新技术。   据了解,为防止流行病的发生扩散,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全球征集便捷、快速,低价的临床诊断产品,以适合于流感等公卫事件病原体的现场检测。由尤其敏博士及其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一起发明的“

    来源:温州日报

    时间:2010-07-22

  • miRNAs专家连发两篇文章 解析miRNAs与疾病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miRNAs与疾病研究调控方面获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人类疾病往往是由于一些基因表达调控紊乱引起的。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广为关注的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miR-125a能直接负向调节T细胞促RANTES分泌的主要转录因子klf13的表达,从而降低T细胞产生炎症性趋化因子RANTES的水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风湿病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杂志Arthritis Rheum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沈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1

  • PLoS ONE:猪完整发育阶段microRNAome图谱发布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本月初在国际知名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题为“MicroRNAome of Porcine Pre- and Postnatal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猪从出生前到出生后整个发育阶段的microRNA组(MicroRNAome)图谱。此项研究由四川农业大学李学伟教授(通讯作者)和李明洲博士(第一作者)领导的课题组与美国休斯顿大学,LC Sciences公司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猪(Sus scrofa)早在9000年前就已被人类驯养,作为重要的食物蛋白质来源,由于其个体大小,解剖学,生理学,新陈代谢,病理学以及药理学上与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0-07-21

  • 杰青信号途径研究新成果登国内顶级杂志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人员发布了关于Dishevelled蛋白参与NF-kB信号途径调节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Dishevelled蛋白的一种新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丰富了对相关信号转导网络的认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内著名刊物《Cell Research》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林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多年来在酶的催化和调节的作用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50多篇研究论文。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Dishevelled蛋白是Wnt信号通路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调节蛋白,不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1

  • 创新参选:流式细胞仪用鞘液的选择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8月10日进行第二轮抽奖,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上海世博会门票一张。燕山大学的刘志伟在流式细胞仪用的鞘液上,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参选项目:流式细胞仪用鞘液的选择背景:流式细胞仪用鞘液消耗量很大,如购买成本比较高,自己配置鞘液是可行的,但也需要进行配制后过滤除菌的环节。方法改进: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1

  • 记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絮凝基因研究

    6月底,《西安晚报》以《细菌吃淤泥  城河水变清》为题,报道了西安护城河玉祥门到西门清淤示范区内,运用菌种清淤,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让河水重新变清的消息。这显示了微生物在污水治理方面的巨大威力。        Fisher Scientific最新产品目录免费申请! 科学家发现一种絮凝基因,把它转入到具有污水处理作用的菌种中,再将得到的菌株用于废水处理,会更容易产生沉淀,从而大大加快污水处理效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7-21

  • 成都生物所在金催化多组分串联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在新药设计和研发过程中,随着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靶点不断地被发现和阐明。同时,高通量筛选技术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的化合物筛选提供了快速方便的途径。这些进步给化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如何快速大量地提供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新化学实体,用于通过筛选来发现活性化合物,这已成为制约现代化学药物发现研究的技术瓶颈之一。   最新法国Biowest细胞培养产品,快来申请试用装! 最近,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分子结构多样性构建和药物化学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强、成明、胡晓玉在导师姬建新研究员和李伯刚研究员的启发引导下,发展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0-07-21

  • DNA检测能否确认曹操墓?

     随着复旦大学课题组“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接近尾声,DNA技术能否解答“曹操墓”真伪的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接连不断的质疑,使对生物遗传学和考古学不甚了解的民众更加困惑。本报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相关课题的负责人和对此项目持反对意见的专家。    争论一:古代骸骨能否进行DNA检测?    复旦大学检测的Y染色体DNA,属于核DNA。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邓亚军介绍说,虽然核DNA用第二代测序仪可以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7-21

  • 中科大最新PNAS文章解析结构生物学机理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法国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蓝藻(亦称蓝细菌)中控制氮代谢和异形胞分化的全局性转录因子NtcA被激活的结构生物学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丛照教授和法国科研中心张承才研究员,前者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克隆、表达和纯化参与酿酒酵母氧化应激反应(oxidative stress)的蛋白质等。淡水蓝藻的大量繁殖是导致水华的主要因素。NtcA是特异性存在于蓝藻中的一类转录因子,调节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20

  • 聚焦T细胞和免疫调节研究新进展

          由中国免疫学会、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的“第二届T细胞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国际会议”今天在沪开幕。                 调节性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发现它们与糖尿病、艾滋病等人类重大免疫性疾病有关,调节性T细胞由此受到了“热捧”。2008年以来,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医疗机构已陆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10-07-20

  • 我国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

      7月16日在京举行的第四届地坛国际感染病会议上,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肖永红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主要问题在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及相关指南落实不到位。   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据介绍,我国院内感染前5位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上述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不断恶化。其中,“超级耐药菌”即耐甲氧西林金黄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0-07-20

  • 首席科学家《Oncogene》获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血管生成调控新机制及其在肿瘤形成中的功能,获得了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新机制,并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Oncoge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陈雁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2005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2007年为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其他参与研究的包括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和秦晓健医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和易正芳博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白欧医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19

  • 北京生科所研究员再发Plant 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兰州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拟南芥体内存在两个与哺乳动物CSA蛋白同源性较高的蛋白CSAat1A和CSAat1B,在植物体内形成CUL4-DDB1CSAat1A and B复合体,对UV造成的DNA损伤修复作出应答。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ant 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郭岩研究员,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利用拟南芥突变体研究植物感受环境胁迫信号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和分子特性的变化。目的是为了阐明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路径,并鉴定一些具有潜在功能的能够提高作物适应环境胁迫的关键作用元件。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发表了多篇植物学权威刊物Pl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19

  • 中国医学科学院新成果登高影响因子期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道了一个救治个案,他们完成了一位罕见致命性门脉高压异位出血患者的救治治疗。参与研究的包括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杜顺达、毛一雷等医生,其中毛一雷副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留学美国,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还获得过美国Li-Foundation Heratage Prize基金“杰出成就奖”。据解放日报报道,这一位罕见致命性门脉高压异位出血患者为男性,是一位有17年肝炎病史的33岁肝硬化患者。4年前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脾切除和食道胃底部静脉断流手术,术后顺利恢复。一年后,患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7-16


页次:1631/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631][1632][1633][1634][1635][1636][1637][1638][1639][164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