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关红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期刊发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无菌和限菌技术的综述文章
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昆虫与其共生微生物形成了高度多样化的共生关系。昆虫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已被证实与其宿主的代谢、免疫和行为等多方面紧密相连,这些共生相互作用有助于宿主昆虫更好地适应环境。近几十年来,各种无菌和限菌昆虫饲养系统被建立,并成功运用于宿主微生物互作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关红团队撰写了相关综述,回顾了无菌和限菌饲养系统的历史发展,着重介绍了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并从灭菌方式、无菌食物的制作以及限菌系统的改良方法等方面批判性地评价了近年来发展的饲养技术。在无菌和限菌饲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组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上述饲养技术,论述了使用无菌和限菌方法研究昆虫-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14
-
Science:“MIDAS”平台—蛋白质与代谢物的相互作用检测新技术
蛋白质和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捉摸,要想找到其表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最新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MIDAS方法,即Mass spectrometry Integrated with equilibrium Dialysis for the discovery of Allostery Systematically(质谱集成平衡透析系统地发现变构)。作者表示,MIDAS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新工具,可以“识别、理解和利用以前未知的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组的代谢调节模式”。蛋白质和小分子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生物相互作用类型之一,在调节蛋白质功能和控制各种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
-
NEJM:研究人员试验新型血友病治疗方法
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全球研究已经试验了一种潜在的新治疗方法,这可能会改变血友病A患者的游戏规则,血友病A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遗传血液疾病。 联合首席研究员Davide Matino说,每周注射一次efanesoctocog alfa可以预防出血,并促进凝血剂因子VIII的接近正常的活动,这对阻止血友病a引起的长时间出血至关重要。服用efanesoctocog alfa的人还能改善关节功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疼痛。Matino说,efanesoctocog alpha的工作原理是将因子VIII与其相关的蛋白载体(称为冯·维勒布兰德因子)分离,从而覆盖其“半衰期”。这意味着A
-
云南大学Nature发文:在藻类与苔藓虫早期演化研究中作出突破性贡献
2023年3月8日,国际顶尖科学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张喜光、杨杰团队的研究论文,题为:“Protomelission 是早期绿藻,并非寒武纪的苔藓虫”(Protomelission is an early dasyclad alga and not a Cambrian bryozoan)。在《生命起源与演化》重大基础研究领域,无数后生动物化石在地层中突然出现的“寒武纪大爆发”,历来是最引人入胜的重大地质事件之一。尽管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在认知先驱生物群的真实面貌、辐射分异,以及与古环境的协同演变取得了种种突破,该领域仍存在不少未解之
-
上海交大杨立桃团队在开发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新方法中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杨立桃教授课题组创新开发了一种适合于新冠病毒快速、超灵敏的等温检测方法,命名为OPERATOR。相关研究论文“An ultra-sensitive one-pot RNA-templated DNA ligation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assisted CRISPR/Cas12a detector assay for rapid detect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11
-
我国学者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图 双链结构聚合物电介质薄膜的分子结构和自组装形貌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877132)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用于高温介电储能的梯藩共聚物(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为题,于2023年3月2日发表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3-11
-
4分钟长读技术对单细胞进行测序
传统的测序经常被比作制作冰沙:研究人员混合一堆细胞,获得平均序列,并对构成冰沙的成分得出结论。最近,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进行单细胞测序的能力,这可以揭示细胞之间的罕见变异和细胞谱系的进化。但目前的方法需要短时间内读取基因组,因此往往无法捕获复杂的重复区域,而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将这些区域与健康和疾病联系起来。长读技术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然而,他们的方法需要比从单个细胞中提取更多的DNA。令人沮丧的是,单细胞长读测序仍然遥不可及。直到现在。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的基因组技术研究员Alexander Hoischen(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说,通过结合“两种非常创新的方法”——尖端的DNA扩增技术和DNA
来源:The Scientist
时间:2023-03-10
-
Nature最新研究在了解炎症疾病进展过程取得了重要突破
都柏林三一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了解炎症疾病进展过程中我们身体的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潜在的新治疗靶点。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名为延胡索酸水合酶 (Fumarate Hydratase, FH )的酶在巨噬细胞中受到抑制,巨噬细胞是一种一线炎症细胞类型,与狼疮、关节炎、败血症和COVID-19等一系列疾病有关。三一学院生物化学教授,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Luke O'Neill领导了这项刚刚发表在《自然》上的文章。他说,“以前没有人发现FH与炎性巨噬细胞之间的联系,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可能是治疗狼疮等使人衰弱的疾病的靶点,狼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损害
-
生命科学学院庞尔丽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发表预测植物基因组潜在顺式调控元件的新方法
2023年2月28日,庞尔丽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IF2022=7.3)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Clade-wide Putative Cis-regulatory Elements from Conserved Non-coding Sequences in Cucurbitaceae Genomes”的研究论文,以葫芦科物种为例阐述了一种新的预测植物基因组中保守非编码顺式调控元件的方法。 植物经过长期环境驯化,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3-10
-
“少白头”综合征帮助研究人员找到了治疗罕见癌症的新方法
肉瘤是在骨骼、肌肉或脂肪组织中发现的癌症肿瘤。这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只有1%的癌症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很复杂,很难治疗。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病情最严重的肉瘤患者。“我们已经了解到,癌细胞高表达cep135蛋白的肉瘤患者情况更糟。但是抑制一种叫做plk1的基因也会抑制肉瘤细胞的生长,这表明我们可以针对病情最严重的肉瘤患者进行治疗,”细胞和分子医学系健康老龄化中心的副教授Morten Scheibye-Knudsen说,他负责这项新研究。鉴别肉瘤患者预后的方法已经有了,不同形式的治疗也是如此。但这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什么是肉瘤?肉瘤是在骨骼、肌肉或脂肪组织中
-
英国公布新《科学技术框架》旨在促进创新
当地时间3月6日,英国政府公布新的《科学技术框架》,并表示将同时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投入3.7亿英镑(1英镑约合1.2美元)支持资金,促进创新投资,吸引世界上最优秀人才。英国政府当天发布公报说,《科学技术框架》确定了5项关键技术组合,包括人工智能、工程生物学、未来通信、半导体和量子技术,将通过10项关键行动在10年内将英国置于科技前沿地位。10项关键行动包括通过战略性国际参与、外交和伙伴关系塑造全球科技格局;为创新科技初创企业提供融资;在国内外展示英国的科技实力和雄心,以吸引人才、投资并提升英国的全球影响力等。英国政府在公报中说,将利用超过3.7亿英镑的新政府基金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和技能发展,以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平台新突破——北京大学“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获教育部立项建设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北京大学“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是我校在国家级重大基础研究平台的新突破。 “癌症整合组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心主任)为詹启敏院士。中心针对中国特色高发恶性肿瘤,围绕“建立中国特色高发肿瘤发病及演化的理论体系;发掘癌症诊疗的新标志物和新靶点,建立精准诊疗的中国标准;基于多组学数据整合,建立治疗癌症耐药/转移/复发的中国方案”等三个任务深入开展交叉融合研究。中心面向癌症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临床诊疗需求,汇聚多学科专家队伍、强化团队攻关,大力推动原始理论创新
-
日本科学家发现有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方法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的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化合物,有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比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仅仅对外来的或危险的物质有反应,但有时候它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细胞或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全球约有数百万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女性偏多。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衰弱,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过度的关节疼痛,而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人体大脑和脊髓功能丧失。文章通讯作者、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免疫信号组的负责人Hiroki Ishikawa教授称:“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
-
流式技术问世五十周年,碧迪医疗创新开启"图-谱"新时代
上海2023年3月6日 /美通社/ -- 3月3日,碧迪医疗流式细胞术50周年盛典在沪隆重举行,来自科研、临床、工业等多领域的专家共襄盛举,就流式细胞术的应用热点、难点和未来趋势展开了卓有远见的探讨。自碧迪医疗于197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商业化的流式细胞仪FACS以来,流式技术已演变为从科研到临床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菌学、病毒学、癌症生物学和传染病监测等众多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新冠感染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盛典上,碧迪医疗宣布搭载CellView™ 高速图像技术的BD FACSDiscover™ S8细
-
光镊子技术研究DNA修复
结合一种被称为C-trap的光镊子技术,它可以操纵DNA的单个分子和一种新方法,研究人员能够详细了解细胞是如何发现和修复受损DNA的。他们的发现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C-trap来研究不同的DNA修复蛋白是如何识别并结合到各自形式的损伤上的。“我喜欢把DNA损伤想象成一个坑洞,”皮特大学药理学和化学生物学系教授Ben Van Houten博士解释说。“在一个特定的DNA修复途径中,从发现坑洞到植入修复补丁需要大约30种蛋白质。虽然我们不能一次观察到所有这些蛋白质,但我们可以两个两个地观察它们。”Van Houten的实验室对修
来源:Nucleic Acids Research
时间:2023-03-06
-
斯坦福大学开发识别液体中细菌的新方法
斯坦福大学标志的衍生品,由含有表皮葡萄球菌细菌和小鼠红细胞1:1混合物的液滴打印在镀金载玻片上。使用147 MHz的声波换能器打印液滴。 用激光照射一滴血、粘液或废水,反射回来的光可以用来确定样品中的细菌。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放射学副教授Jennifer Dionne说:“我们不仅能发现细菌的存在,还能具体发现样本中有哪些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炭疽菌等等。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学指纹。这就像在阳光下书写的基因和蛋白质组密码。”Dionne是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
一种新方法增强儿童脑肿瘤的药物输送
西奈山卫生系统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药物递送方法,使用纳米颗粒能够更有效和有针对性地递送抗癌药物,以治疗儿童脑肿瘤。该技术允许增强抗癌药物到脑肿瘤的特定位置,同时保留正常的大脑区域。根据他们于2023年3月2日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的研究,其结果是提高了抗癌药物的有效性,降低了毒性。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西奈山克拉维斯儿童医院儿童脑和脊柱肿瘤中心联合主任Praveen Raju医学博士说:“我们表明,我们可以更成功地以更有效的方式将低剂量的药物输送到大脑内肿瘤的特定部位,同时避免出现年轻患者的骨毒性。”成髓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脑肿瘤,约占儿童所有脑肿瘤的20%。它
-
寻找蛋白质:科学家使用新的光镊子技术来研究DNA修复
分子光秀:一条被紫外线损伤的DNA链被串在C-trap的两个珠子之间。这段加速视频显示了DNA修复蛋白DDB1(蓝色)和DDB2(红色)在大约12分钟内分别或一起与损伤部位结合和解结合(紫色)。藏在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一间小而暗的房间里,Brittani Schnable正在进行一次钓鱼探险。她挥舞着一根类似于电子游戏玩家使用的操纵杆,将微小的珠子扔进分子的海洋中,推动和拉动珠子,直到它们最终抓住一条DNA链。敲击键盘几下后,灯光秀就开始了。一阵色彩在黑色的屏幕上闪烁,就像烟花在夜空中爆炸一样。虽然这些颜色一开始看起来是随机的,但
-
上海交大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Nature发文,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3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刊发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黄兴溢教授和王庆教授为通讯作者,陈杰助理研究员、周垚博士和黄兴溢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黄兴溢教授和陈杰博士申请的相关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电工绝缘材料,然而聚合物材料的导热性普遍性较差,提升聚合物的导热性往往以牺牲绝缘性能为代价,“绝缘和导热的互为矛盾”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03
-
Angew | 上海药物所发展抗甲流H1N1大环抑制剂设计新方法与新技术
流感病毒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对世界公共卫生体系构成巨大威胁。尽管人们针对病毒本身和宿主,发现了不同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然而,随着流感病毒的变异,已有的抗流感药物面临严峻的耐药形势,迫切需要发展新的骨架分子,特别是大环类分子,以推进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 大环类的天然产物现已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环状骨架、3D构象受限、适当的刚性和柔性等特点,大环化策略在药物设计中备受青睐。然而,受自然界生物合成途径的制约,天然大环化合物仍然存在着结构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大环类药物的研发。因此,急需发展新的方法来设计合成结构丰富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类天然大环化合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