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Nature提出新起点:最先进的技术揭秘百年胚胎发育神秘面纱

    生物通报道: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希望能了解胚胎中,各种细胞如何构建成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开发的最先进技术,揭开了这个长期存在的神秘面纱,解答了胚胎如何构建人体内部器官的谜题。这项研究及其技术不仅为现代生物学带来了一个百年假说,而且也提供了研究人类健康关键问题的基础,例如癌症如何形成和传播,或如何设计器官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5日的Nature杂志上,由Otger Campàs领导完成。Campàs研究组致力于研究生命系统如何自我组织,建立自然界中存在的结构和形状。“简而言之,我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构建胚胎组织,形成功能性3D形状的基本机制,”Ca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07

  • 《Science》光遗传技术开创癌症研究新见解

    健康细胞依靠Ras/Erk生长信号途径中枢(又称Ras/MAPK通路)来解读生长、分裂和迁移相关的外部线索。但是,信息传递缺陷如何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并侵略性地感染其他身体部位?这在Ras/Erk缺陷癌症研究和治疗领域还是一座“圣杯”。几十年研究,科学家们相信Ras/Erk驱动的癌症是因为突变导致一个或多个通路组分卡在促生长状态。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都未能通过临床试验。现在,利用加州大学旧金山研究所开发的高通量技术,科学家们可通过光脉冲控制Ras/Erk信号,然后快速读取由此产生的基因组活性,最终使研究人员在这种已被广泛研究的通路中找到了令人惊讶的新发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04

  • DNA损伤修复相关疾病取得新突破

    华沙破损综合征(Warsaw breakage syndrome,WABS)是一种可导致多种畸形的遗传疾病,患者伴随轻度到重度智力障碍,从出生开始身体发育受阻,导致身材矮小和小头畸形。患者具有独特的面部特征,包括额头小、短鼻子、小下巴、人中平坦以及脸颊突出,其他常见特征包括内耳神经损伤引起的“感官神经性耳聋”和心脏畸形。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知道编码DDX11的基因突变与WABS有关,最近,东京都立大学和意大利分子肿瘤研究所(FIRC)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了DDX11解旋酶的未知新功能,这篇发表在《PNAS》的文章显示,DDX11在DNA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作为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9-04

  • 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潜在新方法

    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 --- Mayo Clinic的研究人员确认了HER2阳性乳腺癌生长所需的一个重要新途径,并发现一种名为环肌酸 (cyclocreatine) 的膳食补充剂可能阻止HER2阳性乳腺癌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的生长。 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Cell Metabolism) 上。该文通讯作者, Mayo Clinic 药理学家Taro Hitosugi, Ph.D. 表示:“HER2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功能中作为'开启'或'关闭'的作用,它是乳腺癌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且在约四分之一的乳腺癌中过度表达.。虽然曲妥珠单抗(tras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8-09-03

  • 新方法让口腔“坏”细菌无处遁形

    最近,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应用方法,用于检测和治疗有害细菌导致的牙菌斑和蛀牙。当口腔中的“好”细菌和“坏”细菌变得不平衡时,“坏”细菌形成黏生物膜(又名斑块),它能够导致蛀牙的生成;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心血管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和细菌性肺炎。然而,口腔斑块是肉眼看不见的,牙医通常使用可溶解的药片或者刷拭子以检测患者的斑块,但却无法分别“好”细菌和“坏”细菌。“目前在诊所,检测牙菌斑是非常主观的,只取决于牙医的视觉评估。”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工程副教授,研究团队负责人Dipanjan Pan介绍道,“现在,我们首次证明,在诊所使用常规口腔内X光机便可以寻找‘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8-08-31

  • 广州医科大学最新文章: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在胚胎层面修复致病突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rrection of the Marfan Syndrome Pathogenic FBN1 Mutation by Base Editing in Human Cells and Heterozygous Embryos”的文章,利用碱基编辑技术成功在胚胎层面修复了遗传疾病马凡综合征(MFS)的致病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4日 Molecular Therap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刘见桥教授,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教授。这项研究首次通过碱基编辑技术在人2PN胚胎上纠正遗传疾病的致病突变,代表着在重塑人类胚胎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30

  • 癌症治疗新方法:酶疗法

    这种名为PEG-KYNase的酶不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增强免疫系统自身清洁不需要的细胞的能力。PEG-KYNase可降解犬尿氨酸(kynurenine),这是许多肿瘤为了抑制免疫系统而生产的一种物质。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一个健康、功能齐全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癌细胞的扩散并自行消除肿瘤。肿瘤,经过多种方式进化,最终战胜了免疫系统,这才导致了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我们的免疫系统掌控全身,通常可以识别并消除癌细胞,”自然科学学院分子生物科学系助理研究教授、文章作者Everett Stone说。“犬尿氨酸是免疫细胞的障碍物,阻碍正常监测,我们的药物可以清除这个障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30

  • 历时六年 Cell公布重要突破:新一代细胞分选技术

    生物通报道:基于流式细胞仪的细胞分选技术起源自50多年前,现在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工具,可以通过表面标志物表达谱来物理分离细胞。在8月27日的Cell杂志上,一个国际性多机构的研究团队提出了这一关键技术的改进新技术:Image-Activated Cell Sorting(IACS)。IACS是一种智能型新技术,集成了光学,微流体,电学,计算和机械技术,不仅可以根据细胞的整体表型,还可以使用图像驱动的方式对细胞进行空间和形态特性分类。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平台,用户可以在东京大学建立的机器上提出要求,提交样本并进行测试。另外,一家生物公司CYBO.Inc也计划将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08-29

  • 新型成像技术记录清醒小鼠神经元的电活动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的研究人员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成像技术,能够在动物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测定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在探索神经元如何通讯的大多数研究中,科学家都是记录培养皿中的一小片脑组织内的神经元的电信号。在这样的实验中,神经元是孤立的观察对象,几乎没有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任何输入。这项研究的负责人Bernd Kuhn教授表示:“我们从大脑切片技术中了解到神经元如何工作,但它无法让我们全面了解神经元在活体动物中的运作方式,其中每个神经元与数千个其他神经元相连。”Kuhn教授联合博士后研究员Christopher Roome,利用新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7

  • 再次证明衰老引发疾病!著名华人学者Cell发文获重要突破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茨海默症(AD)、脊髓侧索硬化(ALS)、额颞叶痴呆(FTD)等,都是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与负担,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该类疾病的患病人数会显著的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40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将会取代癌症,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疾病(2)。但是目前我们并不了解衰老是如何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的。所以衰老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理是目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基因突变有着密切的关联(3)。通过大量的测序分析发现,多种基因的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4

  • 《Nature》RNA单细胞测序技术意外找到了慢性鼻炎的根源

    慢性鼻炎/鼻窦炎不同于一般的季节性过敏,它可以导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鼻窦发炎和肿胀、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足以让患者感到非常痛苦。部分还伴随鼻息肉组织生长,当鼻息肉发展严重时,必须通过手术切除。MIT、Brigham和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对来自人类患者的数千个单细胞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创建了炎症期间人类屏障组织的第一张整体细胞图谱,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解释慢性鼻窦炎病因的新机制。“我们看到上皮细胞亚群的主要基因表达差异,在之前的大量组织分析中,这些亚群是模糊的,”Pfizer-Laubach职业发展助理化学教授Alex K. Shalek说。“当你浏览整个转录组,比较不同疾病状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4

  • Development:新型谱系示踪技术发现间充质细胞的起源及动态变化

    8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科研成果“Dual genetic tracing system identifies diverse and dynamic origins of cardiac valve mesenchyme”。该研究首次基于Nigri-nox同源重组构建转基因工具小鼠,并利用基于Nigri-nox和Cre-loxP系统构建了更为精准的双同源重组系统,具有能够在体内同时标记并示踪两群独立的干细胞群能力,并利用此新系统揭示了心脏瓣膜间充质细胞的起源及动态变化。Nigri-nox系统与传统的Cre-lox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8-24

  • 用粘土来对抗伤口中的细菌:古老的方法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 -- 在一些文化传统中,使用泥或湿粘土作为局部皮肤治疗或泥敷剂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而用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最早时期。现在,Mayo Clinic的研究人员及其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合作者们发现,至少有一种粘土可以帮助对抗创伤中的致病细菌,包括一些抗药性细菌。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抗菌药物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上。Mayo Clinic临床微生物学家,传染病专家及本研究资深作者Robin Patel, M.D.,表示:“我们发现这种含有还原性铁的粘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杀死一些细菌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8-08-24

  • 复旦大学最新文章:“癌中之王”个体化化疗新突破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虽然目前其化疗敏感性与有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实用而简便的个体化选择指标,临床医生更多根据经验和用药习惯来选择用药。这种盲目的用药方式使得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治疗之初就出现疾病快速进展。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证实通过超声内镜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可以区别预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AG)以及其他含吉西他滨方案的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该研究在线发表于外科学排名第一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胰腺癌丰富的间质是其化疗敏感性差的原因之一。间质影响了化疗药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3

  • 检测肉瘤中遗传异常的新方法,优于FISH和RT-PCR

    肉瘤是罕见的肿瘤,经常被误诊。大约20%的肉瘤存在染色体易位,这些易位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RT-PCR等常规检测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为此,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将锚定多重PCR(AMP)与新一代测序(NGS)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它具有出色的诊断价值,能够同时分析多个目标基因,并鉴定新的融合基因。这项成果近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上。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系的Judith V.M.G. Bovée博士解释说:“肉瘤是罕见的骨骼、脂肪或肌肉癌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3

  • Nature子刊: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在活体多重检测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ifetime Engineered NIR-II Nanoparticles Unlock Multiplexed in Vivo Imaging”,提出将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运用于活体多重检测当中,证明了荧光寿命工程化的近红外第二窗口纳米颗粒解锁活体多重成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6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陆怡青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凡勇博士。(a)不同荧光寿命的Er纳米颗粒的荧光寿命伪色彩图。(b)编码小球中Er发射通道和Ho发射通道的荧光寿命和荧光强度随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2

  • 新技术:脊椎动物条件“蛋白质敲除”

    对所有细胞来说,最重要的基本组成是在不同细胞和组织中发挥多种功能的蛋白质。为了阐明蛋白质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通常将其靶向基因操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相连,在荧光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中的蛋白质,然而,若要研究蛋白的确切功能通常必须移除它们,再观察由此产生的细胞、组织或模式生物变化。该过程一般通过基因水平上的蛋白质敲除实现,但是这对研究维持细胞或模式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功能蛋白质来说不行。如果有一种方式可在特定时间将蛋白质移除一小会儿……事实上,这种靶向暂时蛋白质降解在植物中非常常见,该过程由植物激素生长素(auxin)介导,辅助遗传操纵,这种机制也可应用于动物和人类细胞。J&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1

  • PLOS Biology报道北京大学唐世明课题组清醒猴长时期全光学光遗传技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唐世明课题组近日在PLOS Biology发表论文,实现了清醒猴视觉皮层神经元长时期的光遗传控制和双光子成像。光遗传(optogenetics)技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光敏感蛋白基因转入神经细胞,在神经细胞膜上表达光敏感通道蛋白,进而可以利用光来精确操控大脑神经活动。光遗传技术自2005年诞生以来,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昆虫和小鼠脑神经系统上历经优化改进,已经发展成为高效的神经环路研究和操控的工具,而在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上,目前该技术仍存在光敏蛋白表达效率低、行为效应差等问题,这也是光遗传技术向临床应用转化需要突破的关键一步。唐世明研究组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8-21

  • Nature重要成果:两步技术实现视觉细胞重编程

    生物通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报道,研究人员通过两次基因注射将Müller胶质细胞(Müller glia)重新编程为盲鼠视网膜中的视杆光感受器,并部分恢复了动物的视力。研究人员指出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该技术可以导致治疗诸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5日的Nature杂志上,由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眼科医生和再生生物学家陈波(Bo Chen,音译)博士领导完成。他表示,“这项研究最大的进步在于可以重新编程哺乳动物视网膜中的Müller胶质细胞,并部分恢复视功能。”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Javier Francisco-Morcillo(未参与该项研究)指出,基于之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0

  • 华人学者Science子刊突破技术局限 开发单个样本标记的荧光探针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apid and specific labeling of single liv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a dual-targeting fluorogenic probe”的文章,克服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种能对单个细菌样本进行标记并发出荧光的荧光探针,这对于结核杆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由斯坦福大学饶江宏(Jianghong Rao)教授领导完成。结核菌是世界上最麻烦的传染病之一。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该病具有高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8-20


页次:126/492  共9829篇文章  
分页:[<<][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