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辨率动态成像技术 Oligo-LiveFISH:解析染色质 DNA 通讯奥秘
3D 基因组动力学对细胞功能和疾病至关重要。然而,实时、活细胞 DNA 可视化仍颇具挑战,现有方法常局限于重复区域、分辨率低或需复杂基因组工程。本文介绍了 Oligo-LiveFISH,这是一种高分辨率、基于试剂的平台,可在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原代细胞)中动态追踪非重复基因组位点。Oligo-LiveFISH 利用通过计算设计、体外(in vitro )转录和化学标记生成的荧光引导 RNA(gRNA)寡核苷酸池,以核糖核蛋白形式递送。利用机器学习,研究人员表征了 gRNA 设计和染色质特征对成像效率的影响。多色 Oligo-LiveFISH 在 3D 中实现了 20nm 的空间分辨率和 50ms
-
SCASP-PTM技术:揭示p62降解机制与ALDOA介导的肿瘤进展的多重翻译后修饰全景分析
SCASP-PTM技术突破传统PTM研究瓶颈传统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分析面临两大技术壁垒:不同修饰类型需要独立样本处理流程,以及低丰度修饰信号易在脱盐步骤丢失。本研究开发的SDS-环糊精辅助样本制备技术(SCASP-PTM)创新性地利用β-环糊精捕获SDS的特性,实现直接从含SDS的消化肽段中连续富集5类PTM,无需中间脱盐步骤。该方法将磷酸化肽段富集效率提升至90%(TiO2/IMAC),泛素化肽段鉴定数量提高60%(8,000 K-GG肽段/600μg样本),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革命性突破。多维度解析poly(I:C)抗病毒通路中的p62降解机制应用该技术对poly(I:C)处理的HeL
来源:Cell Reports
时间:2025-04-16
-
肠道微生物中白藜芦醇代谢关键酶的发现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创新应用
研究背景植物源食物中的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对其体内功能影响重大。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源自植物的天然多酚,存在于多种浆果和食物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血管疾病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RSV 进入肠道后会被肠道微生物群代谢转化,其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用效果,但能高效代谢 RSV 的肠道微生物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发现能高效代谢 RSV 的肠道微生物研究人员收集健康志愿者粪便样本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可快速代谢 RSV,24 小时内约能处理 180μM 的 RSV。通过富集培养和 16S rRNA 扩增子测序,从人类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能高
来源:Cell Reports
时间:2025-04-16
-
综述:一种用于稳健生产胸腺类器官的微型化方法
胸腺类器官研究背景胸腺类器官(thymic organoids)作为研究胸腺免疫生物学和 T 细胞发育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单细胞组学技术和高分辨率多重成像技术的发展,胸腺基质内的细胞和结构复杂性被逐步揭示。胸腺上皮细胞(TEC)和胸腺间充质 / 成纤维细胞群体存在广泛的异质性,并且在胸腺的不同区域有着精确的空间组织。例如,非 TEC 基质细胞除了维持胸腺结构完整性以及 TEC 存活和增殖外,还具有许多关键功能。髓质区域的胸腺成纤维细胞可作为额外的自身抗原来源,促进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 。此外,包膜下区域一种独特的 DPP4+ 胸腺成纤维细胞亚群(capFibs),被认为是衰老相关
来源:Cell Reports
时间:2025-04-16
-
快速全膜蛋白标记技术揭示细胞间通讯的动态三维膜拓扑结构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同繁忙都市中的交通网络,而细胞膜就是控制这些"交通要道"的智能枢纽。长久以来,科学家们渴望能实时观测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动态分布,就像给城市安装实时监控系统。然而现有技术如同分辨率不足的摄像头:基因编辑标记会干扰蛋白稳态,脂溶性染料染色不均且易扩散,而代谢标记耗时且难以应用于原代细胞。这些技术瓶颈严重阻碍了对膜蛋白介导的细胞通讯机制的深入解析。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Hirushi Gunasekara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突破性研究,开发出基于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NHS-ester)的快速全膜蛋白标记技术。该技术能在5分钟内完成活细胞标记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6
-
禽流感病毒防控:诊断技术与监测策略的前沿进展 —— 关乎公共健康的关键探索
在自然界中,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神秘杀手”。它以水禽为自然宿主,却不安分守己,时不时跨越物种的屏障,在禽类、哺乳动物甚至人类中引发疫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A (H5N1) 亚型病毒更是来势汹汹,自 2022 年起,已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 7000 万只家禽遭殃,还蔓延到了南极洲,甚至让美国的奶牛 “中招”,引发了人类感染和猫的死亡病例,其不断变化的传播动态和高致死率,让人们谈之色变,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 AIV 在哺乳动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6
-
综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病毒性脑膜炎的流行趋势、病因学及诊断方法进展
病毒性脑膜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流行趋势、病因与诊断突破摘要撒哈拉以南非洲(SSA)的病毒性脑膜炎长期被低估,其真实负担因诊断技术局限和监测缺口而模糊不清。这篇综述整合1987-2024年数据,揭示HEVs(占比65%)和疱疹病毒(EBV、CMV)的主导地位,同时指出从传统病毒培养到分子诊断(如多重PCR)的技术跃迁如何显著提升病例检出率。然而,区域间诊断可及性差异、HIV共感染(死亡率达54%)的叠加威胁,以及气候变迁对虫媒病毒(如登革热)传播的影响,仍是亟待解决的挑战。关键发现流行趋势:SSA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与季节性暴发、诊断技术进步(如PCR普及)密切相关。南
来源:Virology Journal
时间:2025-04-16
-
从放射性有机废水中电化学高效回收铀酰:共价有机框架电极的创新应用
在核能领域,铀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可持续发展和深度脱碳意义非凡。然而,随着核工业蓬勃发展,陆上铀资源预计 80 年内将枯竭。尽管海洋中蕴含 45 亿吨铀,但高离子强度干扰和极低铀浓度使得从海水中高效获取铀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核工业产生的大量含铀酰放射性有机废水,不仅具有放射性,还存在化学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双重威胁。目前,从这类复杂废水基质中回收铀酰的研究较少,传统处理方法,如吸附、直接电化学法和离子交换等,因废水复杂的水基质,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实现高效铀酰提取。为解决这些难题,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他们提出一种间接电化学方法,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6
-
“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制备非晶纳米颗粒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突破强度-延展性悖论”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延展性如同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这一"强度-延展性悖论"困扰材料学界数十年。传统弥散强化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引入晶体颗粒阻碍位错运动来提高强度,但位错堆积导致的应力集中会引发裂纹萌生,严重损害材料延展性。更棘手的是,现有技术难以在金属基体中均匀分散高密度纳米颗粒。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多个研究机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突破性研究,利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技术成功制备出含12%体积分数非晶硼碳化物(B4C)纳米颗粒的铜基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达1036MPa的同时保持9.7%延伸率,疲劳强度极限超过拉伸强度的70%。研究团队采用多尺度表征与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5-04-16
-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新型差异样本方差基因集分析方法提升数据解读能力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基因表达变异正成为理解疾病机制的新维度。传统基因集分析(GSA)方法主要关注均值差异(DE),却忽视了方差变化可能蕴含的重要生物学信息。这种现象在癌症研究中尤为突出——肿瘤异质性常表现为特定通路中基因表达的离散程度改变,但现有方法难以捕捉这种模式。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系的Yasir Rahmatallah和Galina Glazko团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技术缺口,他们开发的新型多变量分析方法为解析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MST)技术,将单变量统计量转化为多变量基因集检验方法。通过高定向预序(HDP)和径向排序两种节点
来源:BMC Bioinformatics
时间:2025-04-16
-
乳腺癌重建中放疗后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前帐篷与全包技术的差异及意义
在女性癌症的舞台上,乳腺癌无疑是最 “嚣张” 的存在,2021 年它占了女性所有癌症的 30%。不少患者在经历乳房手术后,渴望通过乳房重建手术,修复身体的缺陷,找回自信与美丽。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作为乳房重建的 “得力助手”,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在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降低包膜挛缩(乳房植入物周围纤维组织过度生长,可导致不适、畸形和植入物移位)的风险。然而,放疗这一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却成了 ADM 发挥作用的 “拦路虎”。放疗不仅会改变 ADM 中胶原蛋白的结构,还会阻碍它与周围组织的融合,让包膜挛缩的风险大大增加。目前,对于 ADM 在植入式乳房重建中的最佳使用方法,医学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6
-
平衡复杂度与精度的单目深度估计网络SimMDE:一种基于变形交叉注意力和小波变换的创新方法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单目深度估计(Monocular Depth Estimation)是从单张静态图像中恢复每个像素深度信息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三维重建和机器人导航等场景。尽管该领域研究已相对成熟,但现有方法往往通过增加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量来提升性能,导致在计算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或实时场景中难以应用。如何在不牺牲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挑战,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目深度估计模型SimMDE(Simple Monocular Depth Estimation),通过创新性地将深度估计转化为序数回归问题,结合多种先进技术模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时间:2025-04-16
-
无标记评估小鼠胚胎质量:基于时间序列明场与光学相干显微技术的创新方法
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胚胎质量评估始终是决定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传统形态学评估依赖胚胎学家主观判断,而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虽能揭示遗传异常却具有侵入性。更棘手的是,二维明场(BF)成像无法捕捉胚胎发育的立体动态特征,就像试图通过几张模糊的照片来预测一场芭蕾舞的精彩程度。这些局限性促使科学家们寻找更精准、更安全的评估方法。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创新性地将光学相干显微镜(OCM)与明场成像结合,构建了可置于培养箱内的双模态成像系统。这种技术组合如同给胚胎发育过程安装了"4D显微镜",既能保留传统BF图像的宏观信息,
来源:Communications Biology
时间:2025-04-16
-
高通量技术助力辐射诱变突变体筛选:拟南芥研究的突破与展望
在全球粮食生产的大舞台上,作物育种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世界人口预计在 2050 年达到 90 亿 - 100 亿,粮食产量需大幅提升 25% - 100% 才能满足需求。然而,现实却面临诸多挑战,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病虫害压力与日俱增,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频繁来袭,导致许多地区作物产量停滞不前,这无疑给全球农业系统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传统育种方法虽在加速植物自然变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高效识别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系方面却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在于表型分析和筛选系统存在诸多局限。例如,传统的表型分析方法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样本通量有限,成本高昂,而且对植物的操作较为频繁且具有
来源:Plant Methods
时间:2025-04-16
-
利用蛋壳废料去除尼罗河水有毒元素与微生物:创新水净化方案
在埃及,尼罗河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随着各类污染物不断排入尼罗河中,潜在有毒元素(PTEs)和致病微生物大量滋生。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导致人们因接触重金属而患上神经系统疾病、器官受损等慢性疾病,还可能引发由微生物污染造成的水源性疾病爆发。而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成本高昂,在许多地区难以推广,因此,寻找一种环保又经济的水处理替代方案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Ain Sham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别具一格的研究。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蛋壳废料(ESW),这种常见的农业副产品通常被当作垃圾处理,却有着意想不到的 “潜力”。研究人员推
来源:BMC Research Notes
时间:2025-04-16
-
整合患者元数据与病原体基因组数据的多参数模拟器:提升疫情应对能力的创新训练工具
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频发的背景下,疫情应对能力的提升亟需突破性训练工具。当前欧盟成员国间因数据收集标准不一、法律框架差异等问题,导致病原体基因组数据(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TS)与患者临床元数据的整合存在显著障碍,严重制约了应急演练的真实性。为破解这一难题,由Horizon 2020 PANDEM-2项目支持的跨国研究团队开发了创新性多参数模拟系统。研究团队采用R语言构建核心算法框架,通过GitHub开源的Pandem2simulator包与Shiny应用界面实现双轨访问。关键技术包含:1)基于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urs, KNN)算法
来源:BMC Research Notes
时间:2025-04-16
-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强化副干酪乳杆菌天冬氨酸氨裂解酶(LpAAL)的工业应用潜力
科学家们利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技术,将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的天冬氨酸氨裂解酶(LpAAL)成功“钉”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细胞表面,打造出超级稳定的“酵母版”酶制剂(yLpAAL)。这种经过改造的酶不仅能在高温和碱性环境下“面不改色”,还展现出惊人的“续航能力”——连续工作6轮后活性仍高达85%!虽然它的“胃口”稍微变挑食了点( Km值从5.9 mM升到6.3 mM),但工作效率丝毫不打折扣。这项研究为需要“吃苦耐劳”型酶的食品、制药行业提供了新利器,让生物催化在严苛工业环境中也能大显身手。
来源: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时间:2025-04-16
-
综述:探索睾丸癌中微小 RNA(miRNAs)的分子通路:从诊断到治疗创新
### 睾丸癌现状与诊断困境睾丸癌(Testicular cancer,TC)在全球年轻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目前,睾丸癌的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以及睾丸切除术后的睾丸组织病理分析。尽管早期通过手术和化疗有较高治愈率,但晚期高危患者仍面临死亡风险。传统的睾丸癌病理分类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现有的血液肿瘤标志物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存在局限,难以满足早期肿瘤检测、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迫在眉睫。微小 RNA(miRNAs)的发现及特性微小 RNA(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类新型非编码 RNA 分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
来源:Functional & Integrative Genomics
时间:2025-04-16
-
四维液相色谱数据的函数对齐算法FAPV:解决非四边形性和低选择性分析难题的创新框架
在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四维液相色谱-荧光光谱(LC-FS)联用技术正面临两大挑战:色谱峰保留时间漂移导致的非线性数据结构,以及目标物与干扰物信号完全重叠引发的选择性丧失。传统化学计量学方法如多变量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和平行因子分析2(PARAFAC2)对此束手无策。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函数对齐纯向量算法(FAPV),基于函数数据分析(FDA)框架,通过挖掘色谱/光谱数据中潜藏的高斯或洛伦兹函数特征,实现了四维数据的精准对齐。该算法不仅能处理含未知干扰物的复杂基质,还可修复因多次进样导致的洗脱时间不可重现性——这正是"非四边形性类型2和4"数据的核心痛点。实验设计极具说服力: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时间:2025-04-16
-
基于智能技术与数据挖掘的咽喉癌靶向喷雾:EGCG:Dexolve 复合成膜制剂的创新突破
在癌症肆虐的当下,咽喉癌作为全球第 13 大常见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印度,超 20% 的人受其困扰,且因烟草使用,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死亡率达 5%。目前,咽喉癌主要依靠抗癌药物治疗,其中 EGCG 因对咽喉癌有显著效果而备受关注。它是一种生物制药分类系统(BCS)III 类药物,安全性高,能抑制咽喉、颈部和头部癌细胞生长。然而,EGCG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市场上现有的片剂剂型存在非特异性和副作用多的问题,极大限制了其治疗效果。为攻克这些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他们致力于开发一种含有 EGCG:Dexolve 复合物的成膜喷雾(FFS-EGCG:Dexolve),以实现咽
来源:Journal of Bio-X Research
时间: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