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VWR中国即将参展2018年第二届中国制药分析检测与洁净技术发展论坛

    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标准的修订提高,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控制体系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了药品微生物控制由终产品检验向过程控制转变。 为了进一步提升药品企业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水平和洁净技术能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即将举办“2018年第二届中国制药分析检测与洁净技术发展论坛”。此次论坛将就药品企业制药分析检测技术、洁净技术两个重点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进行研讨和交流,旨在进一步提高药品检测能力和水平。 药品生产是否安全与洁净室(区)的洁净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何做好洁净室(区)微生物控制和监测至关重要。何谓

    来源:VWR中国

    时间:2018-04-09

  • 革命性技术!跨国团队携手中国科学家打造惊世之作,重构大脑认知疆界!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Anthony M. Zador教授和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的Thomas D. Mrsic-Flogel教授共同领导的一项历时3年多的跨国研究成果于3月28日公布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这篇回答“大脑皮层神经元如何接线沟通”的宏篇之作在神经科学领域投下了一颗巨石,迫使科学家推翻先前假设理论,重新思考大脑皮层各区之间如何相互交流。新皮层区域之间通过复杂庞大的轴突投射网络相互沟通。然而,由于缺乏技术系统性地在单细胞水平大规模验证神经元投射,因此科学界对脑内信息传输的逻辑至今仍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并不知道1个神经元仅向1个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29

  • 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技术、平台、产品三方聚焦解读

    在精准医疗如火如荼的当下,分子诊断凭着快速、精准和特异性强的独特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备受关注的基因测序技术、液体活检和分子诊断POCT因为技术门槛高,也让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满足行业对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和平台的研发与优化需求,我们隆重向您推荐以下活动:2018年5月26-27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4th Novel Molecular Diagnosis Congress China, 以下简称MDx)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商图信息BMAP 承办,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8-03-29

  • 阻止稻瘟病蔓延,Science报道最新突破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每年因稻瘟损失的大米足够养活6000万人。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未曾查明,致病菌的侵入性菌丝(hyphae)到底是如何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Science》发文,解开了真菌在水稻叶片中的扩散谜团。文章阐述了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如何巧妙地自我挤压通过植物细胞之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28

  • 中山大学徐瑞华教授Lancet Oncology发文:改写国际指南,实现癌症化疗新突破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教授领衔的中日韩研究者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大型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AXEPT研究(研究号NCT01996306),旨在探讨改良的双药联合方案(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简称XELIRI)的疗效及耐受性。该研究首次证实改良的XELIRI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并于近日通过快速发表通道(从投稿至文章接收仅1个月)在全球顶级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最新影响因子33.9分)。徐瑞华教授团队成员合照肠癌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近10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5年城市人口新发结直肠癌病例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18-03-28

  • eLife:一种新型无创癌症检测方法—UroSEEK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 癌症研究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项检测,它使用常规过程中收集的尿液来检测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DNA突变。UroSEEK使用尿液样本来检测11个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异常数量的存在,这些证据显示存在与膀胱癌或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相关联的DNA。研究人员表示,当该检测与细胞学检测结合在一起(后者为目前该病筛查的标准无创检测方法),可以显著增强有患膀胱癌风险的患者的早期癌症发现,并可加强监测已接受膀胱癌治疗的患者的情况。这些发现于3月20日在线发表在eLife杂志上。本UroSEEK论文的资深作者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8-03-26

  • 腹部脂肪引发糖尿病,Nature找到一种真正的靶向治疗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脂肪长在不同的位置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腹部若堆积过多脂肪,对人体的危害最大,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是腹部脂肪是如何引发炎症,导致II型糖尿病的呢?哥伦比亚大学UIMC医学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导致这种神秘的炎症的罪魁祸首来自肝脏,研究人员发现在肥胖小鼠中,肝脏的一种称为DPP4的酶表达会增加,这种酶通过血液流向腹部脂肪。一旦进入脂肪组织,DPP4就会激活炎症细胞。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这种炎症可以通过关闭肝脏中的DPP4得到缓解,小鼠实验证明,即使小鼠依然肥胖,缓解腹部脂肪的炎症能有助于改善了它们的胰岛素抵抗。此外,未公布的数据也指出这一机制也适用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23

  • 中外学者最新研究表明SMRT测序技术有助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三代测序技术领头羊PacBio 最近通过 Global Newswire发布了一篇重磅新闻稿, 着重阐述了由 American Society of Gene & Cell Therapy 专刊发表的一篇对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论文。该论文通过采用 PacBio SMRT 测序技术揭示了如何质检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用途的病毒载体制备。以期提高通过病毒载体完成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终目标。文章出自 Molecular Therapy –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详细内容请参阅Phillip Tai et al. Aden

    来源:PacBio

    时间:2018-03-19

  • 110个癌症相关基因!最新测序技术解析“DNA成环”

    生物通报道:在有史以来最全面的研究中,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110个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的基因。这项研究采用了一种先进的遗传学技术:Capture Hi-C分析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的DNA区域图谱,由此确定了增加女性患病风险的实际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还将32种新基因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联系了起来,这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对疾病的发展和未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寻找引起风险增加的基因并不容易,因为DNA序列可以通过称为“DNA成环(DNA Looping)”的奇怪现象与基因组中完全不相干的序列相互作用。为此研究人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4

  • 《Cell》革命性技术,史上最全面的脑细胞成像!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微观事物研究的基本工具。目前为止,活体脑组织显微分析方法都必须依赖对观察细胞的标记预处理。出于技术局限性,大脑特定区域的所有细胞并非都能被同时贴上标签,导致我们还无法理解脑细胞之间的高度互联。在西班牙巴斯克大学(UPV/EHU)神经科学系Achucarro巴斯克神经科学中心工作的70后研究员,瑞典人Jan Tønnesen博士,是这篇《Cell》文章的第一作者,文中描述了一款名为SUSHI的新型活脑组织细胞显微术。SUSHI(超分辨率阴影成像,Super-resolution Shadow Imaging)技术让脑细胞位于一个充满液体的微小空间,从而实现扫描标记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4

  • 新方法助力液体活检中的癌症异质性研究

    生物通报道  意大利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通过简单的抽血来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中的全基因组拷贝数改变,有助于预测癌症治疗的反应。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单管的操作方案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为液体活检带来了可能。染色体不稳定性及相关的染色体畸变是癌症的标志之一,在疾病进展和耐药性中起到关键作用。最近在多个癌症类型上开展的多个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畸变的模式与不同药物的反应或耐药性有关,包括经典的化疗、PARP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了选择靶向疗法并克服耐药性,近年来人们开始转向单细胞基因组分析。他们开发出一些方法来扩增基因组DNA,以便生成全基因组测序(W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14

  • 《Nature Communications》合成生物学突破细菌药物生产限制

    文章通讯作者Declan Bates教授 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有限,插入的合成电路势必会与宿主细胞争夺有限资源。如果核糖体数量不足,要么电路失灵,要么细胞死亡,大多数情况是两者都有可能发生。研究人员开发出一套细胞基本资源动态分配系统,可同时满足合成电路生产和宿主细胞正常生存需要。往细胞中添加合成电路,它们就能变成抗生素等药物生产的微型工厂,为医疗保健领域开辟了广阔空间。利用反馈控制回路工程(feedback control loop)原理,当合成电路需要更多核糖体时,这款 “核糖体动态分配”系就就会减少宿主细胞供应,将核糖体分配给合成电路,反之亦然。华威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教授、华威综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7

  • 东南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滚环扩增技术

    生物通报道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近日在《BioTechniques》杂志上介绍了一种使用新的茎环引物的滚环扩增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克服现有的滚环扩增技术的局限,在液相或固相中实现特异而灵敏的目标DNA检测。滚环扩增(RCA)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利用环状模板和特殊的DNA聚合酶(比如Phi29)实现目标扩增。这种技术可分为线性RCA(lRCA)和指数RCA(eRCA)两种形式。线性RCA使用单个引物,只适用于环状模板的扩增。为了提高RCA检测的灵敏度,人们开发出各种RCA方法,包括eRCA。最早的eRCA方法使用多重引物,然而,这种方法的扩增效率往往受制于模板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6

  • SMRT测序技术打造高质量产能菌株曲霉菌基因组

    能源产业作为21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以来是人们所重点关心的领域。传统能源的不断消耗,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发新型能源来弥补缺口,而其中生物能源由于其可再生,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能源部着眼于我们生物能源的发展需要,提出利用曲霉属(Aspergillus)获取生物能源这一方案。此属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含有数百种变异,一方面不少菌种是引起多种物质霉腐的病原体之一(如面包腐败、煤生物分解及皮革变质等);另外一方面很多菌种被用于各种有益物质的生产,在工业微生物中用于生产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已经开展了一项计划,对300种曲霉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

    来源:

    时间:2018-03-06

  • 罗敏敏教授发表Nature Methods文章:建立新型免疫信号放大方法isHCR

    来自NIBS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hybridization-chain-reaction-based method for amplifying immunosignals”的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HCR)的新型免疫信号放大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6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罗敏敏教授,第一作者为林睿。免疫化学分析,即利用抗体和抗原间的特异性结合对样品中特定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和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由于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一般较低,

    来源:NIBS

    时间:2018-03-01

  • Nature子刊:一种体内大规模功能筛选获得再生T细胞的技术平台

    在体重编程再生T细胞过程示意图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Hoxb5 reprograms B cells into functional T lymphocytes”的文章,首次通过体内重编程将B细胞直接转化为有生理功能的T细胞。该细胞在免疫缺陷鼠和模拟临床骨髓移植预处理后的野生型小鼠均能快速重建T免疫系统,产生长期获得性免疫记忆。该成果为重新认识血液谱系命运改变决定因子提供了新视角 ,也为寻找新来源T细胞用于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3-01

  • 生物技术指导“二次元”新突破:嗅觉VR

    基于嗅觉的虚拟现实系统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气味导航的机理,并解释为什么哺乳动物厌恶臭味、天生偏爱某些气味以及受信息素的吸引。该系统还可以帮助技术开发者将现实中的气味引入虚拟现实系统,为用户提供更深度的体验。这项研究于2月26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网络版上。“我们开玩笑地称其为‘味幻’(smellovision,生物通译)”西北大学文理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副教授Daniel A. Dombeck说。“它是世上首个针对移动哺乳动物的控制空间内气味浓度迅速扩散的合理方法。”Daniel Dombeck长久以来,大家都知道气味能引导动物行为,但是研究这种现象却非常困难,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28

  • 杜绝传染病蔓延 始于早期诊断——寨卡病毒快速诊断新技术

    纽约大学牙科学院协同美国Rheonix公司开发了一种利用唾液准确鉴定寨卡病毒感染的新方法,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耗时短,极具商业推广价值。这项测试由Rheonix公司的HIV快速检测模型发展而来,成果现已发表在《PLOS ONE》和《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两本杂志。寨卡病毒肆虐全球,如何测试是否感染了寨卡?寨卡随起源于巴西,但是由于人口集中和航空旅行等因素这种传染病的发病频率日益高升,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引起的出生缺陷问题已经上升至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寨卡事件使我们意识到,为了减少未来新兴传染病的国际影响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诊断程序,”这两篇文章的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27

  • 细胞死亡带来的灵感 PNAS公布胰腺癌检测新方法

    细胞死亡是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人类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预示病理早期阶段(例如形成中的肿瘤或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开始),标志疾病进展,反映治疗的成功(如抗癌药物),鉴别治疗意外的毒性作用等等。然而直到现在,都不大可能在特定人类组织中非侵入性地检测细胞死亡。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Ruth Shemer博士和Yuval Dor教授,及Hadassah医学中心的Benjamin Glaser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根据濒死细胞释放的循环DNA的甲基化模式来推测特定组织中的细胞死亡。这有助于鉴别来自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cfDNA,为监测和诊断广谱的人类病理过程,及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27

  • 人工智能疾病诊断突破性成果!华人学者Cell封面报道引关注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dentifying Medical Diagnoses and Treatable Diseases by Image-Based Deep Learning”的文章,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可以准确识别两种最常见的视网膜病变,并评估其严重性。这将有助于加速诊断和疾病治疗。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2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合作单位包括四川大学、大连北海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对于这一最新成果,张康教授表示,“人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2-26


页次:131/492  共9829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