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历时多年,《Cell》发布一种独特的解决难治疗癌症的新技术

    ——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最新的抗癌新策略生物通报道:Scripps研究所与辉瑞合作,利用其研发的新方法找到了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长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的小分子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据了85%的比率,是一种较为高发的肺部癌症,而且研究表明这种疾病对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8日的Cell杂志上,由Scripps研究所分子医学系教授兼联合主席Benjamin F. Cravatt研究组历时多年完成。对于这项新成果,Cravatt教授表示,“这种新方法为识别之前难以确认的‘可成药’癌症靶标(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转录因子N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03

  • Science,Science子刊连发多篇寨卡病毒研究突破性进展

    生物通报道: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一种蚊媒传播病毒,胚胎期感染寨卡病毒后的人类婴儿会呈现出包括小头症、颅内钙化、黄斑萎缩在内的先天性畸形。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期寨卡病毒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来自麻省理工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新型检测可区别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而且检测没有交叉反应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平台不仅能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02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组:联合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
    鉴定白色霞水母刺蜇相关的毒素

    近几十年来,水母蜇伤已成为威胁全球沿海地区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严重问题。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人被蜇伤,受害者将面临严重的痛苦,如瘙痒,肿胀,炎症,风疹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白色霞水母是中国沿海广泛分布的一种含毒素水母。目前尚不清楚水母毒液中存在多少种类型的毒素,因此全面了解水母毒液组成,有助于有效治疗水母蜇伤。为进一步了解水母毒液组成,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整合分析技术对白色霞水母切除新鲜触手组织毒液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转录组学分析数据共获得4,608,524条reads;de novo组装后共得到40,434个unigenes。蛋白质组学分析数据中,总共产生了311,635个MS / MS光谱以及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0-02

  • 高磊研究员团队就结核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高磊研究员团队在我国结核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继阶段性成果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和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相继发表之后,近日又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队列随访结果,题为“Incidence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individuals with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rural China: follow-up results of a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17-09-30

  • 清华大学教授发表本领域权威期刊文章:针对耐药性肿瘤的新方法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高卫平课题组在药剂学国际顶级期刊《控制释放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在线发表合作论文《肿瘤靶向,pH和超声响应的多肽-阿霉素纳米偶联物克服肿瘤耐药性》(Tumor-Homing, pH- and Ultrasound-Responsive Polypeptide-Doxorubicin Nanoconjugates Overcome Doxorubicin Resistance in Cancer Therapy),首次提出通过超声引发纳米颗粒酸敏性腙键断裂以促进药物释放,同时提高肿瘤组织通透性,加速药物入胞并逃逸细胞耐药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09-29

  • 中国学者在Nature Methods发表论文,介绍三代测序数据计算方法的突破

    9月18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谢志、肖传乐、谢尚潜,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陈颖,湖南农业大学罗峰等学者合作在 Nature Methods 杂志上发表了三代基因组测序数据计算方法,解决了该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这一项目负责人谢志教授和主要完成人肖传乐副研究员表示:以 PacBio 和 Oxford Nanopore 公司为代表的三代测序技术能够产生远远长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序列读长,很好的解决复杂基因组的组装及结构变异等难题,为基因测序和精准医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然而三代测序数据的高错误率(12-15%)给数据分析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三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17-09-29

  • 9月王牌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接二连三的突破

    生物通报道: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帕金森病和阿兹海默症。此类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部分原因在于人类寿命增长,却仍然缺乏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9月,几份著名杂志都接二连三的发表了相关的研究突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和应用中心(CiRA)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长期研究成果:将来自人类iPS细胞的神经元移植到帕金森病猴模型中后,2年内猴子的疾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打通了首例基于iPS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后关键步骤。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7

  • MIT新技术,轻松分离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小泡,内部携带重要信息。MIT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来拦截这些信息,未来,该方法可应用于癌症诊断或胎儿畸形筛查。文章发表在9月18日的《PNAS》,通讯作者是MIT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首席科学家Ming Dao、前工程院长退休教授Tony Jun Huang,以及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的候任校长Subra Suresh等人。文章一作是杜克大学的研究生、华人学者Mengxi Wu。这些微囊泡的直径通常约30-150纳米,内部包含蛋白质、RNA等重要细胞分子。之前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作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志。然而现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7

  • 转折性显微成像技术横空出世

    从图片到视频,纳米技术不断创造着以DNA为介质的文字或影像记录神话,研究人员不断拓展着破译生物结构空间排布的方法。目前,观察DNA、蛋白质或其他复合物通常需要使用先进的显微镜设备以及相匹配的样品处理方法。你很难只通过一种处理,使用一种设备,同时观察许多分子类型,尤其是有着高密度和高通量,或者动态相互作用需求的实验。绕开昂贵(百万美金级别)的显微镜设备,将携带条形码的DNA探针与目标分子结合,科研人员能间接地通过DNA条形码读取目标分子结构(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基于DNA的显像探针标记”)。但是,由于在配对过程中会破坏DNA探针,只能记录与每个分子目标的一次互动,因此无法胜任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结构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7

  • Neuron:哺乳动物大脑导航系统研究取得突破

    9月,最新《Neuron》杂志的一篇文章报道,通过多站点记录(multi-site recording)多神经元放电活动(MUA)和局部场电位的高频组分(HF-LFP),研究人员发现实验大鼠顶叶皮层(parietal cortex)有几个分工模块(大型细胞群),当大鼠在大圆形平台上执行速度/方向实验任务时,这些模块就会被激活。基于这些细胞群模块的活性,研究人员能准确地预测动物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成功找到处理位置信息的大脑组织布局对“人脑-机器界面”开发具有潜在指导意义,它能帮助瘫痪病人利用思想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Nature Neuroscience:果蝇大脑,仿生导航的开路兵项目领导者加州大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6

  • Nature人物:寻找“不同世界”的方法,破译单细胞的奥秘

    生物通报道:纽约基因组中心的科学家Marlon Stoeckius利用研发的一种称为CITE-seq的新方法,在8000个单细胞转录组中监测了10种表面蛋白,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多维单细胞分析论证。在Stoeckius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了Nikolaus Rajewsky实验室的一名成员,在那里他提出了新问题:“如何能用某种技术解答某个问题?我是否可以“模仿”这个技术?”。在2015年,他加入了纽约基因组中心的新技术创新实验室,在那里他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的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单个细胞的内部和外部特征。这就是与测序相结合的转录组和抗原表位细胞索引(Cellular In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6

  • Science,Science子刊两篇文章公布HIV研究重要突破

    生物通报道:HIV通常将将自己保守脆弱位点掩藏在难于捕获的糖类致密层和快速突变的病毒表面部分之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抗击这些病毒,因为它必须针对每种病毒毒株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去追击病毒。但到人体这样做了的时候,毒株已经变异成一种新的毒株,而原来的特定抗体无法攻击这种新的毒株。但是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可以找一些新的HIV中和抗体,它们能够触及病毒上的脆弱保守位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将2种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混合在一起,形成鸡尾酒配方,能保护灵长动物不被混合型HIV感染。这一重要发现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同期Sci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5

  •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文章:尼古丁处理的父系遗传机制获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aternal nicotine exposure defines different behavior in subsequent generation via hyper-methylation of mmu-miR-15b”的文章,利用动物吸烟/尼古丁处理模型,观察了雄性吸烟对后代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乔中东教授团队完成。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父亲吸烟对后代影响的研究却报道较少。大多数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母亲孕期吸烟对后代精神健康的影响,只有很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2

  • 上海生科院PI发表Nature子刊点评文章:分子伴侣素协同调控机制的研究方法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丛尧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冷冻电镜(cryo-EM)技术图像处理方法及亚基定位方法的发展,并应用冷冻电镜技术在蛋白质质量控制大分子机器TRiC/CCT及蛋白酶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解析与功能诠释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期丛尧研究员发表了题为 “Identification of an allosteric network that influences assembly and function of group II chaperonins ”的专评文章,介绍了一篇基于研究人员发展的信息理论框架,发现了Ⅱ型分子伴侣素存在于相邻亚基界面的可调控变构协同网络,并揭示了该网络对于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1

  • 科学家们找到了把坏脂肪变成好脂肪的方法

    人体内有的脂肪能燃烧卡路里为身体供能(被称为棕色脂肪),有的脂肪只会囤积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被称为白色脂肪)。9月19日《Cell Reports》报道了他们在小鼠体内的研究成果:阻断白色脂肪中特定蛋白质的活性会诱使它们向米色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中间态)转变,而直接封闭米色脂肪生产蛋白,会导致白色脂肪细胞升温和燃烧卡路里。“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治疗或预防肥胖的方法,”文章一作Irfan J. Lodhi博士说。“这项研究发现,通过靶向白色脂肪中的一种蛋白质,就能把所谓的‘坏’脂肪转变成抗肥胖的‘好’脂肪。”2015年,成人体内首次发现了米色脂肪。它虽然介于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之间,但功能上更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21

  • 突破性进展:抑制自噬,重返青春

    此文证明衰老过程是进化的一个“怪癖”,首次理清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亨廷顿症等)与自噬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关闭老年线虫自噬,不仅能提高寿命还能改善神经元乃至全身健康。变老,几乎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在经历的现实。问题来了,生物有必要衰老吗?最近IMB Holger Richly 实验室的一篇题为“Neuronal inhibition of the autophagy nucleation complex extends lifespan in post-reproductive C. elegans”的文章报道了“生命衰老之谜”的第一个遗传证据。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19

  • 突触受体运动:发现记忆重现的新方法

    神经元细胞利用总数超过1000万亿的突触实现快速交流,这些微小的结构只有一根头发宽度的十分之一,但信息传递过程却极为复杂。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适应神经元活动并做出反应的能力,科学界认为这一过程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功能组成。突触水平的神经递质受体是神经信息传导的关键。几年前,本文课题组曾发现神经递质受体并不像人们想象的一直静止,而是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他们认为,通过神经元活动控制这种兴奋,调节突触中给定时间内受体的数量能调整突触传递的有效性。这项新研究让参与的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了信息在大脑中的基本储存机制。科学家将基于化学、电生理学、高分辨率成像的各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开发了一种阻止受体运动的方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18

  • Illumina与Telegraph Hill Partners共同成立Verogen公司,
    推动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全球法医基因组学市场的应用

    近日,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宣布计划与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风险和成长投资公司Telegraph Hill Partners(THP)共同成立Verogen公司。这家新成立的独立运营公司拥有向法医基因组学客户提供Illumina法庭科学测序技术的独家授权,包括刑事案件和人源、非人源的法庭科学应用。Verogen的成立让Illumina领先的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在法庭科学领域前所未有地加速发展。Illumina将继续生产MiSeq FGx™仪器及其核心测序耗材。在过渡期间Illumina将继续为法庭科学客户提供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直至Vero

    来源:Illumina

    时间:2017-09-18

  • 中国学者领衔发表最新Nature文章:二代,三代测序技术揭示兰花基因关键机制

    生物通报道:由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比利时根特大学,日本埼玉大学等处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题为“The Apostasia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orchids”的文章,利用PacBio,Illumina,以及10X Genomics的最新技术,全新解析了一种兰花的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了解兰花的进化以及适应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日(9月14日)的Nature杂志上,由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刘仲健领导完成,其他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包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罗毅波研究员,比利时根特大学的Yves Van 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15

  • 未来医学:微芯片技术追踪“智能药丸”

    生物通报道:“在人体内部游走的微型定位设备,挑战着生物医学工程的极限,”电子工程和医学工程教授Azita Emami说。他与化学工程副教授Mikhail Shapiro等课题组成员合作完成了这一挑战。文章一作是加州理工学院10界硕士和17界博士研究生Manuel Monge博士,合作者还有Shapiro实验室的Audrey Lee-Gosselin。这款被称作ATOMS(addressable transmitters operated as magnetic spins的简称)的新硅-芯片定位系统借鉴了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微芯片是外来的装置,包含一组集成传感器、谐振器和无线传输设备,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14


页次:137/492  共9829篇文章  
分页:[<<][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