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Science医学突破,逆转癌症治疗副作用

    生物通报道  对于一些女性癌症患者而言,化疗可以挽救她们的生命,但也会夺去她们的生育能力。现在来自以色列的科学家们在一项小鼠研究中,揭示了这些化疗药物损伤卵巢的机制,并提供了一种方法来避免这一副效应。英国爱丁堡大学生殖生物学家Evelyn Telfer(未参与该研究)说:“这些研究结果是对该领域的一项重要贡献。如果你准备尝试开发一些保留生育功能的药物,你要知道主要的损伤在何处。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希望。”每个人的卵巢中都存在着成千上万个卵泡,发育中的卵母细胞就包裹在这些卵泡之中。大约每个月一次,其中的一些卵泡被激活,促使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成熟。通常情况下卵巢排出一个卵子,等待与精子相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17

  • 重大突破——克隆产生人类胚胎干细胞

    丁广进和往常一样,早上打开CNS的主页看看有什么最新报道没有。今天先去逛了Cell主页,发现又online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居然是通过核移植构建人类干细胞系(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然后又打开nature的主页看看最新一期有什么新玩意,在News In Focus一栏中突然看到Human stem cells created by cloning。那边Cell文章刚online,这边nature就给报道了,肯定是之前看了文章商量着马上配个评论。闲话不说了,这篇nature评论我看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3-05-17

  • 茱莉切乳引恐慌 预防性切除是不是防癌最好方法

    “预防性切除”在欧美也有争议据BBC报道,安吉丽娜·茱莉已经接受了双侧乳腺切除术。茱莉在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道,自己之所以进行这项手术,是因为她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较高。报道中说,茱莉表示她的母亲同癌症斗争了近十年,但还是在56岁时去世。她为了将患癌的风险降到最低,主动将双侧乳腺切除。据她自己介绍,手术保留了乳头,并进行了一些填充,伤口也很小。预防性切除,这是不是一个预防乳腺癌最好的方法?为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的李惠平主任就国内外有关乳腺癌诊疗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李惠平主任介绍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种预防性切除方法是有争议的。研究显示,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05-17

  • 新方法制造无差错长DNA序列

    近日《自然—方法学》介绍了一种可制造包含了数千碱基对的无差错长DNA序列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技术并在无参照测序组的情况下简化了细菌基因组的组装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菌基因组在生态学和病理学中充当的角色以及跟踪其进化。细菌基因组通常是由通过第二代测序设备产生的短DNA序列片段拼合而成,但这样产生的基因组存在着一些难以填满的空隙。最近研发出的一些混合法将不同测序技术结合并填充了短序列组装后留下的空隙,比如那些由常规第二代测序设备产生的空隙和那些由SMRT测序技术产生的虽然精确度较差,但更长一些的序列片段的信息所导致的空隙。这种方法需要复杂的测序库和测序设备。许多测序应用对长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3-05-17

  • Cell新突破:首次核移植生成人胚胎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体细胞核转移(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是一种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已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去的重要技术,利用这种技术,科学家们能获得与供体细胞遗传相匹配的胚胎。5月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利用核移植技术生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助于利用干细胞解析患者个体差异病因,也将有助于个性化疗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研究员,这位维吾尔裔美国人主要研究人与猴的胚胎干细胞( ES细胞)的遗传与非遗传特征。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16

  • 以昆虫为灵感的4种最新仿生技术

    你大概想不到谁才是当今工程师们的新缪斯女神——蝴蝶、蜘蛛、跳蚤……不、不,这可不是中世纪巫师在搜集炼制汤剂的配方,而是如今方兴未艾的昆虫仿生学技术——昆虫们在身体结构、器官属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精巧与实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与投入。日前,美国《发现》杂志在线版一篇文章列举出4种新技术,并意图向人们展示:无论是不需要光源也能清晰成像的技术,还是在沙漠戈壁中寻找水源的方法,一场由虫子们引发的仿生学革命,正在进行中。晶状体呈色的蝴蝶翅膀应用:无需光源的节能显示屏大部分蝴蝶的翅膀以及孔雀等一些鸟类的翅膀,都拥有绚丽鲜亮的色彩。不过,这种美丽的外表,并不是源自它们的身体上自带怎样的颜料物质,而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5-15

  • 新检测方法问世 疼痛程度可以定量检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纽约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以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能预测一个人所感受的疼痛程度。这一发现有望带来一种可靠的方法,让医生能客观地定量检测出病人的疼痛。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目前,要确定病人感受的疼痛强度只能依据他自己的描述,一般分为10个等级。客观检测疼痛不仅能验证病人描述是否属实,还能为研究大脑是怎样形成不同类型的疼痛提供新线索,也为开发其他客观性方法,如客观地检测焦虑、抑郁、生气等情绪状态的方法创造了条件。 &nbs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5-15

  • 新技术有望精细解密大脑结构

    中国科学报讯(记者鲁伟 通讯员王潇潇、杨义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仪器研发与应用示范”年度研讨会,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该校正着手研发高分辨全脑神经元网络可视化仪器,该技术将为揭示大脑奥秘作出重要贡献。据了解,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骆清铭领导的团队,经过8年攻关,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可对厘米大小样本进行突起水平精细结构三维成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该研究成果于2010年在《科学》杂志发表,并入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MOST技术相对于传统成像技术优势明显,创造出迄今为止最精细的小鼠全脑神经元三维连接图谱,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5-14

  • 中科院Cell发表表观遗传突破性发现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斑马鱼实验中证实,早期胚胎过程中维持了精子而非卵母细胞的DNA甲基化组(Methylome)。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发现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5月9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刘江(Jiang Liu)博士和慈维敏(Weimin Ci)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主要从事癌症发病机制研究,寻找与癌症发病过程相关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变异。后者主要专注于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从最原始的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由不同细胞类型组成的个体,细胞的多样性在时间与空间上被体现出来。而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13

  • 我科学家研发疫苗热稳定技术

    疫苗要保持活性,必须低温保存,这是基本的生活和科学常识,记者获悉浙江大学与军事医学科学院通过综合运用基因工程和生物矿化方法,成功突破了病毒疫苗热稳定技术,让疫苗“穿”上一件“外衣”,能在常温下保存一周以上,解决了疫苗冷冻运输和长期保存的难题。据了解,该成果或可帮助应对炎热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困境。 完成这项研究成果的是由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带领的团队,相关成果于4月15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PNAS网站以《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耐热疫苗》为题进行了报道。 记者了解到,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绝大多数疫苗对热十分敏感,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3-05-13

  • 诚邀免费参观 -第三届上海国际医疗设备与生物技术展览会

    BIO-MED 2013第三届上海国际医疗设备与生物技术展览会时间:2013年5月29日-31日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网址: www.med-sh.cn观众在线注册: http://www.med-sh.cn/online.asp* 提前注册,享受参观绿色通道参观时间• 2013年5月29日(周三) 9:00-16:30;• 2013年5月30日(周四) 9:00-16:30;• 2013年5月31日(周五) 9:00-14:30;展会亮点• 100家国内外参展商, 6000余人次专业观众;•&

    来源:上海科技会展

    时间:2013-05-10

  • 中科大光镊技术成功捕获活体动物细胞

    为活体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  中国科技网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李银妹课题组,近日与上海交通大学魏勋斌教授合作,采用活体动物内的细胞,发展了动物体内细胞三维光学捕获技术。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网站还以《医学研究:用光清除血管被堵塞的血管》为题对该研究工作进行报道。    在活的动物体内研究细胞生长、迁移、细胞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体内研究技术一直是活体研究热点之一。    李银妹课题组利用光镊技术,首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3-05-10

  • 贺林院士PLoS:组学技术破解疾病机理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Metabolic Disturbance in the Cortex and Hippocampus of Subchronic MK-801 Treated Rats ”的文章,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索了一种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中的代谢产物变化,并研发出了一种非破坏性的代谢组学方法,为解析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系统性变化参考。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贺林院士,贺林院士研究组主要从事人类遗传学和各类组学等方面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08

  • 科学家已找到治疗白发和脱发有效方法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白发丛生、头发稀疏甚至局部脱发而苦恼不已。近日,科学家已经找到治疗白发和脱发的有效方法,上述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白发变黑不再是梦为了摆脱白发的困扰,染发已经成为一些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他们面临的难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因为科学家已经找到“白发变黑”的妙招。来自新西兰、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们联合研究发现,毛囊中堆积过量过氧化氢导致大规模表皮氧化应激发生,是致使头发由内而外变得灰白的根本原因。这种由内而外的变色过程可以通过一种特殊方法治愈,即经由恰当日晒刺激假触酶产生,进而逆转变色过程,令头发重新恢复自然发色。“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掩饰自己的白发。现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13-05-08

  • Nature子刊:基因组完美装配的新方法

    生物通报道: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OE JGI是微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先驱,致力于在生物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发微生物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DOE JGI的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开发新的工具,以便对基因组进行更经济有效的装配和序列分析。近年来,DNA测序的通量显著增加,测序成本不断降低,但基因组装配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现有技术一般是先通过测序得到DNA序列的短片段,然后利用计算机方法将其组装成长片段,从而确定序列顺序并对目标序列进行研究。这样的装配相当于,要在不知道最终图形的情况下,完成数百万片的拼图。如何将这些大量短片段有效组装起来,一直是基因组装配面临的一大难题。现在,DOE JGI、PacBio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07

  • Nature子刊报道细胞治疗突破性成果

    生物通报道  通过将一种特异类型的细胞植入到成年小鼠大脑中,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终止了对药物无反应的小鼠癫痫发作,从而为采用类似疗法治疗人类严重形式的癫痫带来了希望。这一研究发表在5月5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通过一次性将内侧神经节隆起(medial ganglionic eminences, MGE)细胞植入到海马中,抑制过度活跃的神经回路信号传导,控制了小鼠的癫痫发作。过去其他的研究人员曾在啮齿动物细胞移植实验中采用不同的细胞类型,但却并未能够阻止癫痫发作。该研究的领导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07

  • 十大干细胞顶尖科学家最新Cell发表突破性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etatrophin: A Hormone that Controls Pancreatic β Cell Proliferation”的文章,发现了一种新激素,可以刺激胰腺中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生长,无疑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创始人之一Douglas A. Melton,这位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有目共睹,被各大论坛列入十大干细胞顶尖科学家行列,其主要的成就是胰腺发育领域,是胰腺发育领域无可争议的权威,在阐明胰腺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多能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06

  • 张素春教授Cell子刊干细胞转分化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绕过称作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多能阶段,将来自人体和猴子的皮肤细胞直接转变成了一种神经祖细胞,这种祖细胞能够形成各种神经系统细胞。这一成果发表在5月2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论文的资深作者、威斯康星大学神经科学和神经病学教授张素春(Su-Chun Zhang)说:“绕过超级可塑的iPSC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IPSC细胞可以生成所有的细胞类型,对于利用细胞治疗来修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没有iPSC细胞,多能细胞就不可能在受体体内形成肿瘤,这是干细胞治疗一个重要的关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3-05-06

  • 领先技术 科学管理 为血液安全筑“屏障”

    (2013年5月3日,东莞)今天,全国血站系统首家“罗氏示范实验室”在东莞市中心血站揭牌成立,这标志着东莞市中心血站不仅在检测技术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在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科研建设等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对实验室的全方位科学管理,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全面保障东莞及周边地区的用血安全。东莞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刘赴平表示:“我站年采血量近30吨,居广东省采供血机构第二位。其中85%的采血来自街头无偿献血。如何保障这些血液制品的安全是血站工作者所面临的考验。因此,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精准灵敏的血液筛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我站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国际领先的血液核酸检

    来源:罗氏诊断

    时间:2013-05-06

  • 中科院:关于负责任的转基因技术研发行为的倡议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必将为人类社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但转基因技术和其他高技术一样,如有不规范的研发和滥用也可能带来安全风险。为此,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倡议从事转基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科研人员,以及在相关机构中负责转基因技术安全监测和评价、检测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对人类社会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加强职业操守,规范科研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与社会沟通,促进转基因技术良性发展。一、一般原则科学家所处的特殊位置及角色,使其应具有两方面的责任担当,一方面体现在使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发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3-05-03


页次:219/492  共9829篇文章  
分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