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日本和法国研制的人造细胞开始独立生存

    [AD340X300]日本和法国一个生物研究小组声称,已成功研制成人造细胞,人造细胞具有基本生命系统的全部特点,其中包括蛋白质合成功能。研究小组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为了将来能把人造细胞移植给人体以治疗各种疾病。研究小组成员中有东京口腔医学研究所、京都大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能建立人造膜,其结构与真的细胞膜相类似。在人造膜中放有水母DNA,此DNA带有水母的遗传密码、氨基酸和其他物质,在37℃温度下经过24小时就形成了人造细胞结构。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人造细胞能自动组织,具有球形结构,并开始独自合成蛋白质。”研究人员介绍说,人造细胞的直径为0.01毫米,

    来源:

    时间:2004-01-16

  •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SARS高危人群

    [AD340X300]人民网香港1月15日电 香港中文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体白血球抗原基因的差异,可影响感染SARS病毒的机会。       中文大学对90名SARS病人的测试发现,属于HLA-B0703基因的人,感染SARS的机会比一般人会高出数倍,而基因属于HLA-DRB10301的人,感染SARS的风险却较一般人低10倍。       中大医学院防疫研究中心主任沈祖尧表示,这项发现有助日后改善过去的治疗SARS的方法。    &n

    来源:

    时间:2004-01-16

  • 扩充生物体遗传密码 留学生王磊获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AD340X300]本报讯:正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江西籍学子王磊,因为在试验中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扩充了生物体的遗传密码,最近获得了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3“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成为2003年这项大奖的唯一得主。王磊今年31岁,出生于江西省铜鼓县棋坪镇一个偏僻的山村,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1997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化学硕士后赴美深造,2002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并获得美国青年发明家奖。在2001年的试验中,王磊成功地在生物体的细胞中引入新型氨基酸,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利用人为方法扩充生物体的遗传密码。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了解,而且为生命科学研究

    来源:

    时间:2004-01-15

  • 研究发现伤口愈合基因促进癌症转移

    [AD340X300][生物通讯]帮助伤口愈合的基因大多数时候都是“好人”,但一项新研究却指出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这些愈合基因是我们的敌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肿瘤激活这些伤口愈合基因,当这些基因被激活时,肿瘤更易发生转移。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而且可帮助医生确定哪些癌症更具侵润性、更易发生转移。“这是我们在疾病早期发现的一个特点,这一发现将改变癌症治疗的方式。”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人员Howard Chang博士说。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19日期的《生物科学共同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上。这个研究小组由斯

    来源:

    时间:2004-01-14

  • 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脏病猝死

    [AD340X300]据新华社南昌1月13日电(记者李兴文)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留美学者洪葵博士近来经过研究发现KCNH2基因突变是短QT综合征引起心脏病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短QT综合征致病基因,这个新基因的发现对于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洪葵的论文日前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杂志《循环》上发表。  据洪葵介绍,此前医学研究发现心脏猝死的病因包括长QT综合征(心室传导间期伸长)、家族性传导性疾病、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家族性心房颤动等,分子遗传学已证实了这些疾病的一些致病基因。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

    来源:

    时间:2004-01-14

  • 研究发现糖尿病微量蛋白尿(MAU)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AD340X300]近年来,糖尿病血瘀证理论已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以往认为糖尿病产生瘀证的内在机制为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及高脂血症,但高血脂与糖尿病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未有明确报道。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微量蛋白尿(MA U)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据此,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微量蛋白 尿和血脂与血瘀证关系密切。         该研究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兼血瘀证和无血瘀证两组,每组又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 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观察血脂4项及尿微量白蛋白排

    来源:

    时间:2004-01-14

  • 巴拿马艾滋病治疗新法:恢复患者自身免疫力

    [AD340X300]据巴拿马《新闻报》11日报道,巴拿马开发出一种通过恢复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首批接受该方法治疗的患者,病情已有明显好转。         报道说,这种新疗法名为“恢复免疫能力治疗法”。它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机能,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CD4免疫细胞,使其在人体内无处藏身,失去营养源,最终达到消灭艾滋病病毒的目的。         巴拿马博克特一家医疗中心对新疗法进行了临床试验。16名志愿者在接受56天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改善,患者体内CD4细胞

    来源:

    时间:2004-01-13

  • 清华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

    [AD340X300]程京、傅新远、裴端卿等一批有海外留学背景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年轻专家近日集体亮相清华大学。他们成为1月9日成立的清华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的学术带头人。         据介绍,为了加强理、工、文、医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清华将校内与生命科学和医学有关的研究所、研究室统一起来,并整合相关领域的资源,广纳人才,成立了研究院,希望借此形成一个新兴的学科群。这也是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院由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生物医学信息研究所等7个直属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

    来源:

    时间:2004-01-13

  • 日本科学家发现可抑制肝脏合成糖分分子

    [AD340X300]日本神户大学医学系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STAT-3”的分子能够抑制肝脏合成糖分的过程,这将对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大有帮助。         研究人员运用基因技术,培育出肝脏内缺少“STAT-3”分子的老鼠,结果发现,这种老鼠肝脏中由乳酸、氨基酸合成糖分的反应变得异常活跃。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又给老鼠喂高脂肪食物,结果老鼠很快出现了糖尿病症状。此后,研究人员又利用基因技术让患糖尿病的老鼠肝脏内合成“STAT-3”分子,其糖

    来源:

    时间:2004-01-13

  • 美科学家:色素杆菌是防治作物害虫新武器

    [AD340X300]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科学家发现一种防治作物害虫新手段,可能对某些最具破坏性的害虫提供重要的防御方法。虫害每年要给美国农民造成30亿美元的损失。       科学家发现一种名叫ChrobacteriumSuttsuga(C.Suttsuga)的细菌———色素杆菌,能够有效对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地老虎、菜蛾、银叶粉虱和麦蚜(俗名腻虫)等重点害虫。       在实验室试验中,科学家发现这种细菌似乎能够产生多种毒素,令害虫一命呜呼。在大田进行试验得出的初步结

    来源:

    时间:2004-01-13

  • 揭示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秘诀

    [AD340X300][生物通讯]H. Lee 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取得了16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他们至少部分揭开了肿瘤如何躲过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肆无忌惮生长的秘诀。“雷达下飞行”是《自然癌症研究综述》对肿瘤躲避免疫系统追踪的机制的概括,这个过程的发现者为Moffitt癌症中心和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Hua Yu博士以及她的同事。他们的发现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杂志上。“癌症之所以能够躲过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知道如何愚弄机体的防御系统。”南佛罗里达大写基础科学部副主任、生化教授Jack Pledger博士解释说。“Yu博士的这些发现使我们获得了关于肿瘤如何‘隐身’的

    来源:

    时间:2004-01-13

  • 综述:老年痴呆症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AD340X300]此间出版的《人民日报》12日刊登署名文章《老年痴呆症研究新进展》,就国际医学界对老年痴呆症这一在全球蔓延迅速的疾病,在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所取得的新发现进行了阐述。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美国前总统里根,当年给人的印象是思维敏捷,风度翩翩。可是近10年来,他却完全变了━━失去了所有的记忆,连身边的亲人也认不出来。在美国,像里根这样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已接近500万。据统计,在全世界,65岁人群中每10个就有1个人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85岁以上的老人中每两个就有1个可能是此病的患者。专家指出,老年痴呆症自

    来源:

    时间:2004-01-13

  • 研究发现调控对柴油机尾气过敏反应的基因突变

    [AD340X300][生物通讯]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柳叶刀》杂志上报道,常见基因突变的存在会增加过敏病人暴露于柴油机尾气时的过敏反应。虽然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个体更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但同时也表明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E和C对空气污染对过敏性炎症的作用有预防作用,研究的领导人Frank D. Gilliland说。 南加州大学的Gilliland和他的同事检查了编码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基因,GST酶是代谢活性氧、解毒存在于柴油机尾气中的化学物质的酶。普通人群中20%的基因组中都存在GST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与呼吸道过

    来源:

    时间:2004-01-13

  • 人用非典疫苗问世并不遥远 日本拟于今春进行临床试验

    [AD340X300]新华社东京1月11日电 日本非典疫苗研究小组开发非典疫苗取得进展,预计可于今年春天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和临床试验。            制备疫苗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毒性被削弱的病毒做疫苗,另一种是在别的疫苗中注入病毒基因,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因为非典病毒毒性很强,前一种方法存在安全性问题,所以研究人员采取了后一种方法。他们在天花疫苗中注入非典病毒的部分基因,使人体产生对疫苗表面形成的病毒具有抵抗力的表面抗原。         非典疫苗研

    来源:

    时间:2004-01-12

  • 猴用非典疫苗成功在美制成 6只罗猴对非典产生免疫功能

    [AD340X300]华盛顿1月10日电 据新出版的《柳叶刀》杂志报道,美国匹茨堡大学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将非典病毒片断插入一种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中,制成了罗猴用抗非典疫苗,已成功地使6只罗猴对非典病毒产生免疫功能。但医学专家认为,若要获得适用于人的非典疫苗,还需要2至5年时间。            研究人员为6只罗猴接种了这种疫苗,28天后,又为它们注射了增强免疫力的辅助药剂。在首次注射后的6周,所有6只罗猴对非典病毒都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免疫系统反应,这种反应是疫苗成功的一种标志。该研究小组说,明年可

    来源:

    时间:2004-01-12

  • 美国将在互联网上公布蜜蜂基因组序列图

    [AD340X300]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已决定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布蜜蜂基因组序列图,让所有人都能够看到并利用这个序列图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一直以来,人们对蜜蜂这种神奇的小昆虫颇感兴趣。作为授粉昆虫,它在农业上很重要,而其独特的行为习性又为神经生物学家提供了绝好的研究机会。另外,蜜蜂也可以成为免疫、过敏、精神疾病和长寿等课题的研究模型。          此次公布的蜜蜂基因组序列图显示,蜜蜂的基因数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约十分之一,包括3亿个碱基对。目前,美国科

    来源:

    时间:2004-01-12

  • 老鼠样本测出SARS基因 尚未分离到SARS病毒

    [AD340X300]记者昨天从广东省卫生厅获悉,在目前已经检测的老鼠样本当中已经发现在两份样本带有SARS病毒的基因。不过,目前仍未分离到SARS病毒,广东省的科研机构尚未对老鼠是否传播SARS病毒或是其载体之一,作出最后结论。  据悉,此次发生SARS病例之后,美国等国家的专家都怀疑老鼠也是SARS病毒的载体,并且广东省去年年底发生的首例非典病人有与老鼠接触的经历。包括世卫组织驻华官员在 内的多位非典权威专家接受早报采访时称,目前还不能肯定广州非典疑似病例所感染的病毒来源于老鼠,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有关研究也在进行之中。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证实。  国家疾控

    来源:

    时间:2004-01-12

  • 研究人员有望研制出预防所有类型脑膜炎的疫苗

    [AD340X300][生物通讯]由英国Surrey大学生物医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和卫生保护局的科学家联合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为开发出保护儿童免受各种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新型脑膜炎疫苗提供了新希望。在最新一期的《感染与免疫性》杂志上,科学家报道他们发现脑膜炎球菌是导致全世界每年数千儿童死亡的脑膜炎流行的祸首。目前已有A型和C型脑炎疫苗,但有效的B型脑炎疫苗还没有研制出来。当前,英国每年的B型脑炎确诊病例就有约1500 例,但实际发率可能接近于这个数字的两倍,因为还有许多未报道病例。约有10%脑膜炎患儿死于该病,许多幸存者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Surrey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培养出一组突变脑膜炎球菌,这

    来源:

    时间:2004-01-12

  • 研究发现钙是胚胎辨识左右的关键

    [AD340X300][生物通讯]每个人都知道钙有助于骨骼健康。现在,这种矿物质似乎还有助于胚胎决定把心脏安置在什么位置。在发表在1月8日期《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科学家报道钙离子是帮助胚胎辨别左右的关键信号,这是一个决定不对称器官如心脏和肝脏等放置于何处的过程。发育生物学最大的一个谜题之一就是不对称的细胞团最终是如何分散在左右两边的。至少有一半的基因似乎与这个过程有关,但第一个不对称信号的起源还是一个谜。美国加州Salk生物学研究所的发育生物学家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 和 Á Raya以及他们的同事查明了小鸡胚胎中不对称性发生的过程。通过一

    来源:

    时间:2004-01-12

  • 朊病毒,百害也有一利?

    [AD340X300]朊病毒可谓是出了名的“恶人”。这些经过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哺乳动物中诱发了致命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例如“疯牛病”。如今,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朊病毒类似的蛋白质的第一个有益作用:关于长期记忆的形成。由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的神经学家Eric Kandel和postdoc Kausik Si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海洋蛞蝓Aplysia神经细胞的记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向一个感觉神经细胞的分支重复喷射神经传递素复合胺,能够在这一分支上产生记忆构成蛋白。但是神经细胞似乎要将这种合成记忆构成蛋白所必需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传递到它的所有分支中去。因此很显然这种复合胺以某种

    来源:

    时间:2004-01-09


页次:1394/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1391][1392][1393][1394][1395][1396][1397][1398][1399][14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