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科院首席科学家发表最新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 当研究人员鉴别导致野黄瓜具有强烈苦味的一些基因时,他们将高科技基因组学和传统中医学结合到了一起。抑制住这些苦味让黄瓜、南瓜和它们的近亲成为了现在受欢迎的食物,但相同的化合物也具有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的潜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三文(Sanwen Huang)研究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了11月2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论文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植物生物学教授William Lucas说:“除非你想将它用作为泻药,否则你不会去吃野黄瓜。”野生葫芦科植物的苦味是由于一种叫做葫芦素(cucurbitacins)的化合物所引起。黄瓜、南瓜
-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2014最新盘点
生物通报道:11月14日Nature杂志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2014自然指数,提供了指数相关结果速览,并且也对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聚焦于上一年度全球范围内贡献部分最高质量科研论文的国家和机构。有关分析还包括了其他来源的不同层面信息,如人口统计数据、国家研发投入、科技制度和拨款政策变化,以帮助正确解读自然指数数据。文章的数量能反映这个特定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总共的文章数量,因此这一排序对于了解各国,已经各研究机构2010年所获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正确性,这一检索考虑了每个作者的附属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作者百分比,每个作者在文章中的贡献大小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呈递地址
-
张宏研究组Nature子刊解析自噬小体成熟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实验室于11月24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 杂志上在线发表文章,阐述O-GlcNAc糖基化修饰SNAP-29并调控自噬小体的成熟。 细胞自噬是一个基于溶酶体的胞内降解过程。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或各种应激条件下,细胞自噬将被激活,胞内组分被自噬小体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从而提供特殊环境下细胞生存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细胞自噬过程受到胞内和胞外因素的精密调控。 细胞自噬的调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第一,自噬起始的调控。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节自噬的起始,如AM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Ras/PKA信号通路等等;第二,自噬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用中药来减肥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黄连素(Berberine,BBR)可激活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生热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1月2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长江特聘教授宁光(Guang Ning),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遗传性内分泌病的诊断和治疗(延伸阅读: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肥胖是长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量堆积和异常分布,并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简单来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布清华大学专辑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始建于1926 年, 由著名植物学家钱崇澍先生任首届系主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发展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最具特色的教
-
北京协和医学院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2014最新盘点
生物通报道:11月14日Nature杂志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2014自然指数,提供了指数相关结果速览,并且也对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聚焦于上一年度全球范围内贡献部分最高质量科研论文的国家和机构。有关分析还包括了其他来源的不同层面信息,如人口统计数据、国家研发投入、科技制度和拨款政策变化,以帮助正确解读自然指数数据。文章的数量能反映这个特定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总共的文章数量,因此这一排序对于了解各国,已经各研究机构2010年所获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正确性,这一检索考虑了每个作者的附属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作者百分比,每个作者在文章中的贡献大小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呈递地址
-
NIBS邵峰研究组PLoS Pathogens解析甲基转移
2014年11月2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实验室在线发表“Structure and Specificity of the Bacterial 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 Effector NleE Suggests a Novel Substrate in Human DNA Repair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来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效应蛋白NleE和其配体腺苷甲硫氨酸(SAM)复合物的晶体结构、NleE对底物TAB2/TAB3的锌指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饰机制的分析并鉴定出宿主DNA损伤修复蛋白ZRANB
-
同济大学研究者发现胚胎干细胞增殖重要调控miRNA
11月20日,Stem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上海同济大学研究人员关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中DNA损伤修复的最新研究成果。ESCs在体外培养时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干细胞特性,一直被研究人员用于早期胚胎发育研究。ESCs的自我更新与快速增殖密切相关,这种快速增殖可以防止外部信号诱导ESCs分化,然而,由于细胞在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复制。快速增殖过程中连续多轮的DNA复制可能引起许多复制错误,导致DNA出现损伤。对于此类损伤,细胞自身具有一定的修复机制,以确保细胞分裂正常。最近研究发现,有数种miRN
-
川金丝猴基因组测序完成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一项研究公布了濒危物种川金丝猴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非人灵长类的饮食适应性的理解。 川金丝猴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属于疣猴亚科,主要以难消化食物为主,如树叶和植物种子。为了适应这种进食,疣猴亚科有着与牛类似的特殊胃室,其中的细菌能够分解通常不能被哺乳动物消化的植物复杂物质。 Ming Li等人对川金丝猴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以更好地了解川金丝猴和相关种群是如何适应这种进食选择的。他们发现,相对于其他灵长类,川金丝猴的基因数量有所增加,且能够编码唾液酶以中和有毒物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超过2000个在川金丝猴和牛身上快速进化的基因——牛也有着被
-
中科院将实施“新****”
中科院实施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已经走过20个春秋,2200多名科技人才受此恩惠。中科院院长白春礼11月25日表示,中科院将实施“新****”,重点支持科技帅才、技术英才和青年俊才的引进培养。 11月25日,中科院在北京举行了第四届人才发展主题活动日暨“****”20周年交流研讨会。白春礼指出,“****”是我国最早启动的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界第一个影响广泛的人才计划,也是中科院人才工作的品牌和旗舰。在“****”资助的2200多名人才中,28人成长为两院院士,52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近百人
-
中国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miRNA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果蝇中证实,let-7 miRNA调控了调控周期介导的昼夜节律。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1月2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国农业大学的赵章武(Zhangwu Zhao)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赵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昆虫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果蝇生物活动节律及睡眠的调控机理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昼夜波动和季节变化,深刻地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节律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昼夜节律是生物生命过程中最多见的一类生物节律,从单细胞生物如真菌直至人类均表现昼夜纪律。早在17世纪,人们在可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封面文章:首个兰花基因组完整序列
生物通报道:11月24日Nature Genetics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公布了植物界种类最丰富的家族之一:兰花(orchid)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这项研究属于兰花基因组计划(Orchid Genome Project)的最新成果,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教授和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暨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刘仲健教授领衔完成,参与单位还包括台湾成功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比利时根特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等多个研究团队。 兰花具有独特的吸引昆虫完成传粉的机制,吸引了自达尔文以来无数的演化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对兰花进行大量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全世界大量的兰花爱好者也
-
张宏研究员Nature子刊发表自噬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O-GlcNAc 糖基化修饰的SNAP-29调控了自噬体的成熟。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11月24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张宏(Hong Zhang)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张宏实验室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研究多细胞生物中自噬作用的机理和调控机制。曾在Cell、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等国际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系列重要的自噬研究成果。自噬是指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并与内
-
清华大学Natur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2014最新盘点
生物通报道:11月14日Nature杂志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了2014自然指数,提供了指数相关结果速览,并且也对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聚焦于上一年度全球范围内贡献部分最高质量科研论文的国家和机构。有关分析还包括了其他来源的不同层面信息,如人口统计数据、国家研发投入、科技制度和拨款政策变化,以帮助正确解读自然指数数据。文章的数量能反映这个特定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总共的文章数量,因此这一排序对于了解各国,已经各研究机构2010年所获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正确性,这一检索考虑了每个作者的附属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作者百分比,每个作者在文章中的贡献大小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呈递地址
-
东北大学最新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肺部感染和脑膜炎过程中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两个铜离子转运蛋白Ctr1和Ctr4差异性地影响了这一真菌的存活。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1月2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东北大学的丁辰(Chen Ding)教授和王占友(Zhan-You W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丁辰教授主要从事铜离子离子代谢参与免疫抵抗人类病原酵母菌感染的研究。王占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离子代谢紊乱参与致病蛋白错误折叠和病理性沉积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深部真菌,其分布广泛,在
-
中科院Nature,Cell子刊两篇文章解析植物作用新机制
中科院逆境中心和美国杜克大学合作研究发现细胞周期的CKI-RB-E2F核心信号链调控植物免疫反应 11月20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王水副研究员和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教授实验室合作在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了植物免疫反应的一个新的信号传递途经。这一新的发现不仅将细胞周期和植物免疫两个最基本的生命现象联系起来,而且为深入地研究和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植物的天生免疫系统分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PTI)和病原菌效应子诱导的免疫(ETI)。ETI是植物的一种主要的免疫反应,由植物NLR受体识别病原菌效应子后激发的,常常伴随超敏反应
-
Cell子刊最新发表应用Arraystar LncRNA芯片研究宿主抗病毒反应的文章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的陈吉龙研究员长期从事流感病毒致病机理、抗病毒免疫学、病毒感染诱导肿瘤发生机理、肿瘤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近期,其实验室利用Arraystar Human LncRNA 芯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调控宿主抗病毒反应的长链非编码RNA——NRAV,通过抑制干扰素刺激基因转录从而调控抗病毒反应,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子刊Cell, Host & Microbe(影响因子12.194)。(芯片实验由康成提供技术服务)研究背景: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极具感染性和传染性。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病毒RNA被宿主
-
饶子和等Nature揭示“脱衣壳”:阻击甲肝病毒
从SARS、H5N1到EV71病毒,饶子和团队手到擒来,各个击破 ■记者 甘晓从SARS、H5N1到手足口病毒EV71,中科院院士饶子和的名字总是和“病毒精细结构”联系在一起。这一次,这位病毒结构解析专家盯上了甲肝病毒。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院士研究组与牛津大学David Stuart 教授研究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军志教授和胡忠玉教授以及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有限公司尹卫东和高强等专家共同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甲型肝炎病毒(HAV)全颗粒晶体结构。相关论文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揭示了甲型肝炎病毒的“独有的结构特性”和“特殊的脱衣壳机制”,而且从三维结构角度阐述了甲型肝
-
南京农大、中科院Nature Communications发现重要调控因子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叫做GhHOX3的同源异型转录因子控制了棉花纤维伸长。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1月2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陈晓亚(Xiao-Ya Chen)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张天真(Tian-Zhen Zh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晓亚院士长期从事植物次生代谢、植物抗虫和棉纤维发育研究。张天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种质创新、杂种优势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
-
杨运桂等《Cell Research》发表肥胖相关蛋白进展
生物通报道:2014年11月21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大学、东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联合医疗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FTO-dependent demethylation of N6-methyladenosine regulates mRNA splicing and is required for adipogenesis”,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FTO依赖性m6A脱甲基化,其功能是作为RNA加工的一种新型调节机制,在脂肪形成的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讯作者为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