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光源三项用户成果接连在《自然》杂志发表

    一)、新型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发现的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A1-xFe2-ySe2(其中 A = K, Rb 或 Cs, 及部分替代的Tl)为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类超导体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32K,中子散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超导样品具有很强的反铁磁磁距,并在铁离子的正方型格子中存在铁离子有规律的缺位。为何这样高TC的超导电性能够在如此强的磁背景中存在,以及反铁磁和铁离子有规律的空位如何对超导电性产生影响等问题备受关注。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关联电子系统中的超导电性是由其晶体结构、电荷、轨道和自旋的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来源: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时间:2012-03-16

  • Nature热点关注:中国科学的经费预算

    生物通报道  上周中国政府做出承诺在未来一年科研人员将获得更多的研究资金,鉴于该国当前相对蓬勃的经济和对于科学的高度重视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表示担心只会有少量的资金投入到高质量的基础研究中,大多数将会浪费在重关系多过学术能力的科研经费体系上。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称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和个体繁荣的关键推动力。今年,中央政府在科技上的投入将达到2285亿元人民币(361亿美元),相比去年增长12.4%,稍低于中国13.7%的总体财政预算。在科技预算上,325亿人民币的资金将投入到基础研究,相比于2011年的295亿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5

  • Cell Res:影响T细胞应答的因素

    生物通报道: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terminants of public T cell responses”的文章,概括了影响公共T细胞应答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更进一步解析T细胞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综述性文章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目前这篇文章可以免费获取。免费领取:默克密理博最新操作手册>> >>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韩家淮教授,其长期从事应激反应的信号转导研究,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应激信号通路。近年来韩家淮教授在细胞应激坏死机制研究方向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5

  • PNAS:金属离子对气味感知的关键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杜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ucial role of copper in detection of metal-coordinating odorants”的文章,在嗅觉受体中筛选到了金属离子特异性识别受体,从而首次确立了金属离子在气味感知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庄寒异博士,以及杜克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Hiroaki Matsunami博士,参与研究的还包括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的有机化学家Eric Block博士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M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5

  • 生物物理所等在金属蛋白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3月13日,《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系陆艺教授课题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ramatic Increase of Oxidase Activity through the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Tyrosine-Histidine Crosslink in a Myoglobin Model of Heme-Copper Oxidase(Angew. Chem. Intl. Ed. DOI: 10.1002/

    来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12-03-15

  • 云南省铂类抗癌新药临床前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抗胃癌化学药1类新药LLC-0601临床前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项目突破了铂类抗癌药水溶性差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成熟的合成方法,形成了满足临床要求的制剂工艺路线,较全面评价了其活性,开展了毒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LC-0601抗癌活性高于目前抗癌药品庚铂和卡铂,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庚铂和卡铂,成药性好,具有重要的应用开发前景,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 目前,含铂类药物(庚铂、卡铂等)联合化疗方案在胃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胃癌铂类药物仍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差,影响其疗效。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时间:2012-03-15

  • 南京农大培育出新种白菜 形似黄玫瑰

    远看是一棵白菜,近看却像放大的黄玫瑰。记者昨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园艺学院的专家已经成功筛选出了一种长得像黄玫瑰的白菜,在南京江浦农场已繁殖了100多株,成为稳定的群体。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端上南京市民的餐桌了。这么“娇嫩欲滴”的白菜,你舍得吃吗? 白菜长得像“黄玫瑰” 上个周末,和往常一样,南农大园艺学院侯喜林院长带着研究生们下田“看望”他的宝贝“菜苗”。来到南京江浦试验基地,没走到跟前,远处一片嫩黄嫩黄的白菜一下映入眼帘。走近一看,一棵棵白菜“开”得像玫瑰花一般漂亮。 “这把大家高兴坏了,几十个人一下围了上去。”侯喜林告诉记者,这是南农大最新筛选出的一份白菜材

    来源:扬子晚报

    时间:2012-03-15

  • 【《柳叶刀》杂志】沈晓明: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寻根求据

      [编者按] 2012年3月,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题为《沈晓明: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寻根求据》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沈晓明几十年求学、从医、科研、育人的经历,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所有从医人员尊敬和学习。以下是来自《柳叶刀》的全文译文:    沈晓明的孩提时代,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他生活在上海以南的一个小镇,“乒乓球是我唯一想到的能离开小镇、了解世界的途径,” 沈晓明如此回忆。但当他的父母意识到他的妹妹所遭受的严重的发育问题时,他的人生有了转折,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家里人开始前往越来越远的地方去求医,试图找到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2-03-15

  • 武大生科院本科毕业生研究论文在Cell上发表

     2012年3月2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宋卢挺作为并列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Single-Cell Exome Sequencing and Monoclonal Evolution of a JAK2-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2010年影响因子为32.401),并登上了此期Cell研究新亮点。  宋卢挺系首批加入武汉大学——华大基因联合培养创新班的七名同学之一,于2010年3月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从事基因组学研究工作。联合培养期间,宋卢挺充分利用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12-03-15

  • 973项目“肿瘤的糖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启动会召开

    2012年2月28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叶新山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肿瘤的糖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973计划咨询专家组成员佟振合院士、郭礼和教授、贾弘禔教授,项目专家组张礼和院士、丁健院士、金城教授、梁鑫淼教授等出席会议。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钱万强博士、教育部科技司张安平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陈拥军副主任和医学科学部吴镭处长、北京大学科研部周辉部长和周锋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方伟岗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沈如群处长和樊建军副处长、药学院刘俊义院长和徐萍书记等领导莅临会议并致辞。参加会议的还有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学术

    来源: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2-03-15

  • 痛觉调节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脑》(Brain)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张旭研究组关于活化素C参与调控急性和慢性炎性痛的研究成果。活化素家族(activi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之一,关于该超家族成员在参与调控疼痛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位于背根神经节(DRG)中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在痛觉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制作了包含了TGF-β超家族中多个家族的多个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调节蛋白、靶基因及其相关分子的基因芯片,并应用此基因芯片在慢性炎性痛大鼠模型的DRG中筛选有显著表达改变的分子。科研人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2-03-15

  • PNAS:抗生素耐药性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安徽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Nano-alumina promotes the horizontal transfer of the multiresistance genes mediated by plasmids across genera”的文章,发现纳米氧化铝(Nano-alumina)能促进耐药基因横向转移,从而增加抗生素的耐药性,这为目前常用纳米材料的使用提出了一个警告。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室主任、国际水质联合会会员李君文教授,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4

  • JBC:肿瘤启动细胞miRNA新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icroRNA 34c gene down-regulation via DNA methylation promotes self-renewal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breast tumor-initiating cells”的文章,报道了一种小分子RNA(microRNAs)在肿瘤启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更深入了解miRNAs的作用机制,而且也有助于拓宽治疗乳腺癌等癌症疾病的研究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JBC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4

  • PNAS:解析表观遗传重要因子UHRF1的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解析了表观遗传重要因子UHRF1的分子调控机制,证实UHRF1有丝分裂M期的磷酸化作用对它与去泛素化酶USP7的结合及稳定起重要调控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施扬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2004年成为哈佛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2005年受聘****讲座教授,长期从事病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在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率先发现了第一个组蛋白去甲基酶。其研究成果多次在nature、cell、gen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4

  • SIRT1在脂肪肝和血管新生中作用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ngiogenic Deficiency and Adipose Tissue Dysfunc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acrophage Malfunction in SIRT1-/- Mice”的文章,发现了组蛋白/ 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沉默调节因子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血管新生中的新机制,突出了表观遗传学在代谢相关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其相关结果均发表在美国最老牌、权威的内分泌学杂志Endocrinology (5年平均影响因子5.103)。这项研究由中山大学内分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4

  • 中国首例“芯片试管婴儿”在郑州诞生

    一名3公斤重的“芯片试管婴儿”日前在河南省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诞生,记者3月12日从该院院长阚全程教授处了解到,经过几天的体检和观察,目前该女婴状况良好。 “芯片试管婴儿”是应用单细胞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芯片)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试管婴儿。阚全程说,是次“芯片试管婴儿”诞生,是这项技术在中国首次应用成功,之前也仅有美国应用此技术获得临床妊娠并顺利分娩健康婴儿。 该名“芯片试管婴儿”的父母是河南省信阳市人,2011年6月,结婚5年未育的夫妇俩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经检查,男方属于罕见染色体异常,得到致死异常胚胎的概率高达16/18,得到正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2-03-14

  • 中大首篇Science文章引发广泛关注

    最新一期(3月9号)的《Science》杂志公布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贺雄雷领衔完成的最新成果论文,这篇研究报告发现真核生物细胞中核小体结构可以抑制胞嘧啶C的水解脱氨,从而降低胞嘧啶C到胸腺嘧啶T的突变,解析了染色质结构调节DNA突变的关键机制。这是中山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这一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因而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比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科学报等纷纷进行了报道,生物通也进行了相关报道:Science:染色质结构如何调节DNA突变。广州日报:他不到30岁即成中大教授  文/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黄爱成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4

  • 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发现水稻转录因子MADS29通过影响母体组织降解调控种子发育

    近日,《植物细胞》(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红卫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录因子MADS29调控水稻种子发育中母体组织的降解(Lin-Lin Yin and Hong-Wei Xue, Plant Cell, 2012. 10.1105/tpc.111.094854)。水稻种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其发育涉及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转录因子发挥了关键作用。MAD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是植物花器官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已有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水稻MADS基因都在种子中表达,但对MADS家族成员参与水稻种子发育调控的研究结果仍比较少。在这项研究中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2-03-14

  • 前列腺癌基金会首次在中国新增两名PCF青年学者

    前列腺癌基金会(Prostate Cancer Foundation,PCF)今日公布其在中国首次新增的两名青年学者,从而展开该基金会在中国确定、资助和促进创新研究项目的举措。PCF中国计划(PCF China program)与该基金会在全球资助的所有研究共同肩负着终结前列腺癌所导致的死亡和病痛的最终目标。  PCF中国计划的首届年度前列腺癌研讨会(First Annual Prostate Cancer Symposium)将于9:00-15:00在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召开,在接下来的特别颁奖晚宴中,将对PCF在中国首次新增的两名青年学者进行颁奖。颁奖典礼将于18:00

    来源:美国商业资讯

    时间:2012-03-14

  • 肿瘤疫苗可抑制大肠癌

    从天津市人民医院、市大肠肛门病研究所获悉,该院对近百位大肠癌手术后病人规范使用以树突状细胞(DC)为主要组成的肿瘤疫苗,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的复发与转移得到显著抑制,病人五年生存率从50%上升至70%。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本市在大肠癌生物治疗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据市人民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庞雁教授介绍,树突状细胞是人体自身携带的细胞组织,如同“雷达”和“导弹”一样,能主动搜索、识别肿瘤细胞;也能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任何正常组织。但人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含量非常少,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巨大突破就是成功从人体外周血中分离出这种细胞,通过专项实验室进行增值和活化培养制成肿瘤疫苗,然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12-03-14


页次:1543/2138  共42754篇文章  
分页:[<<][1541][1542][1543][1544][1545][1546][1547][1548][1549][155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