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3项目“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完成课题验收
2010 Takara秋季大酬宾,在活动期间购买Takara 限制酶系列产品可获5-8.5折优惠 9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生物学院教授李宁主持的973项目“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项目课题验收会议在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验收专家组对7个课题进行验收,课题验收结果将上报至科技部。副校长王涛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由7个研究课题组成,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9家科研院共同承担了项目研究。我校主持的课题有:吴常信院士主持的“生长发育性状的功能基因组”、杨宁教授主持的“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张勤和赵兴波教授主持的“抗病和抗逆基因的克
-
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增大生物安全压力
Click-iT EdU 无忧的细胞增殖检测手段BrdU的完美替代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经2010年9月15日的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环境保护部9月17日正式对外发布。 1994年以来,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nbs
-
水稻智能不育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农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技术是杂交育种技术。智能不育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相结合,是一项有效利用隐性细胞核不育特性进行杂交制种的全新方法。与常规杂交育种和常规转基因育种相比,智能不育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利用了作物中普遍存在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理论上所有遗传背景的作物都可以创制成相应的智能不育系,使杂种优势资源(优质基因)利用率达到95%以上,从而解决了常规杂交育种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育种周期长等瓶颈问题;2、终止转基因花粉的受精过
-
“曙光计划”资助领军人才闯关
——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王拥军 王拥军不会忘记,5年前,在他和研究团队最需要扶持的时候,是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的资助雪中送炭,得以购买必要的设备和药剂,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一套科研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和体系,厚积薄发的王拥军先后成为了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研究成果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担任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研副院长、脊柱病研究所所长。 &
-
“中国地图”上的DNA纳米芯片
基因芯片(DNA芯片)是遗传分析领域的重要工具。常用的DNA芯片都是将DNA探针分子固定在固态基片上,因此往往会受到固液界面反应效率的限制。最近,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液态DNA芯片,可以在溶液中的纳米级“中国地图”表面实现DNA杂交反应,并实现可寻址的高灵敏基因检测。相关论文已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杂志《先进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 2672-2675)。 DNA纳米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前沿交叉领域,宗
-
Nature:中国正在致力推动蛋白质组学发展
生物通报道 在过去的几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获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DNA测序领域的领先地位。本周中国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将步入国际前沿对人体所有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及特征描述。 受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鼓舞,全世界的蛋白质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求资金资助开展蛋白质组研究,揭示基因组中编码信息导致人体正常及疾病状态的机制。 今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 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 ,HUPO)朝着国际化
-
华中农大最新Plant Cell重点推荐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激活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从而侵害水稻,这有助于设计有效途径培育抗病水稻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Cell》杂志上,并被作为重点推荐文章,同时在线配发介绍文章。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中农业大学王石平教授,其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这一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袁猛。白叶枯病菌是水稻的头号杀
-
杰青最新文章解析人类分子遗传学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高密度Y-染色体单倍群及STR genotyping检测了遍布中国境内116个地区和北韩地区的共3826名男性DNA样本,构建了精细的Y-染色体单倍群进化地理分布图谱,并测定了有关单倍型的STR年代。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 Biol Evol》等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马润林研究员,其主要研究动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包括构建重要动物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及高密度BAC物理图谱,以及利用实验小鼠研究与生殖、发育相关特定基因的功能与调控等。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人类走出非洲(Ou
-
我国科学家揭示:为何年轻人易感染甲流?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对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两个重要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的研究有新突破,揭示了为何年轻人对甲流病毒易感,而老年人则有更强的抵抗力等生物学原因。 高福等选取2009年3月暴发于墨西哥的甲流病毒典型毒株的HA和NA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解析它们的晶体结构。对HA结构的分析发现,它与1918年大流行流感HA的整体结构以及抗原位点高度相似,与季节性流感差别很大,推测甲流的HA可被1918年流感患者血清中和。该观点解释了为何年轻人对甲流病毒易感,而老年人则有更强抵抗力。高福说:“19
-
最新JAMA预测中国人疾病基因标记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种蛋白激酶,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出II型糖尿病患者高风险发展为末期肾病的几率,从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AMA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重娥,其长期致力研究各种关于糖尿病的课题,一直得到世界顶尖前沿专家的协助,又与本地和国际研究人员的合作,主持多项研究计划,获得的拨款、研究合约和捐款合共超过二千万美元。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临床流行病学、遗传学、临床检测和转化护理计划。糖尿病是全球性的都市病,北京一项研究调查曾表明3513人经糖尿病测试后,20%属新诊断二型糖尿
-
清华大学连发Nature子刊,JBC等三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展迅猛,最近的生命学科国际评估中,专家认为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且发展潜力大,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先期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再由其组织招募优秀的年轻学者充实队伍,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科又接连获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别在Nature Immunology,JBC等杂志上公布。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白细胞介素1 beta(interleukin 1beta,IL-1beta)与其受体IL-1RII和IL-1RAcP所组成的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揭示白细胞介素1结合并激活其受体的结构机理
-
中国科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验收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组织的评估验收。 该基地由中国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牛立文教授负责,主要从事与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一些重要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重点以蛋白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为基础,利用其在学习记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以及天然免疫和移植免疫的分子机制等方向的学科优势,围绕神经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动过程深入开展基础研究。自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以来,该基地与国际合作伙伴间构建了一流的学科交叉合作平台,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在人才团队、项目以及成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地建设期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2010-09-25
-
高福研究组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解析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典型毒株的晶体结构,并解释了年轻人对2009甲型H1N1流感易感,而老年人则具备更强的抵抗力这一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有关分子免疫学与分子病毒学方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据科学时报报道,流感病毒是引起季节性、流行性流感和偶发的流感大流行的致病因子,
-
汕头大学PNAS文章发表首发性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英国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研究人员报道了首个在脊椎动物中被发现的4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这对于丰富鱼类营养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项研究由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李远友教授课题组与英国Stirling大学水产研究所Douglas Tocher 教授课题组共同完成,李远友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是汕头大学海洋生物学专家,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市优秀拔尖人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是人和动物体维持正常
-
“生物质纤维”将成为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150期东方科技论坛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研讨会,6月17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东华大学承办,季国标、郁铭芳、孙晋良、蒋士威等院士为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来自国内外纺织化纤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东华大学徐明稚校长代表承办方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欢迎。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陈洪章研究员、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孙刚教授等作了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通过对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研究的发展趋势、生物质纤维原料生态化制备
-
植物花粉对低温冷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
温度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由于人类主要的食物是由开花植物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产生的,因此认识植物在有性生殖发育阶段如何适应温度胁迫的机理,对于应对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经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温度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根、茎、叶等组织,对发育阶段时间比较短且非常复杂的植物生殖器官的研究非常少。虽然如此,但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植物有性生殖对低温冷胁迫高度敏感,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降低。在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10-09-21
-
PLoS:生活方式对中国妇女死亡率的综合影响
一项对上海妇女的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了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对该组中国妇女的死亡率产生的影响——这肯定了其它西方相关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本周出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医药分刊》(PLoS Medicine)上。这项大型的前瞻性组群研究由Wei Zheng及其同事(来自范德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和上海肿瘤研究所)主持。研究发现,主动吸烟和饮酒之外的生活方式会对整体的死亡率产生重大的综合影响,其程度堪比吸烟带来的影响。比如,那些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正常的体重、较小的腰臀比例、参与运动、配偶不吸烟或从未吸到配偶的二手烟,以及每天摄取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都分别与较
来源:EurekAlert!
时间:2010-09-21
-
张运院士PNAS解析基因治疗
生物通报道:来自山东大学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ACE2基因治疗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了题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以血管壁细胞作为靶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论文。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山东大学张运院士,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多普勒超声定量诊断瓣膜性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系列新方法,还曾首次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力学模型和多种动物模型,阐明了斑块易损的炎症机制等。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张澄博士,张运、董波和曹义海为该论文的联合通讯作
-
从武大博士后走出的杰青 多篇文章解析朊病毒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朊病毒(Prion)进入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系列文章发表在Biomaterials和FASEB Journal等国际期刊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武汉病毒研究所肖庚富研究员,前者1994年从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1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等。朊病毒(Prion)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感染颗粒,会引起羊瘙痒症(Scrapie)、疯牛病(BSE)、人的克雅氏病(CJD)、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等神经退变
-
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抗癌新药疗效获得证实
在国内,靶向抗癌药几乎等同于“昂贵的国外专利药”。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17日公布的消息有望改变这一现实: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疗效得到证实。 盐酸埃克替尼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完全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和肿瘤临床专家自主原创,经历8年时间研制而成,其第一个适应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为盐酸埃克替尼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的主持者,孙燕院士17日在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