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江苏专家首次确认“蜱虫病”可以经血液人传人

    江苏专家首次确认“蜱虫病”可以人传人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研究成果登上权威医学杂志本报讯(记者 查金忠) 江苏省疾控中心主任汪华与该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鲍昌俊等人,通过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式研究发现2例布尼亚病毒人传人感染。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蜱虫病“人传人”证据。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临床传染病杂志》上。两例“人传人”病例,被感染者都是患者亲属去年10月,南京某三甲医院收治了一例59岁的“奇怪”病人:患者高烧高热、呕血、血小板减少等,却查不出病因。该院接诊后,怀疑是“人粒细胞无形体”,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患者入院不久,其女婿也出现相似的高烧、头痛、血小板

    来源:龙虎网-南京日报

    时间:2011-11-03

  • 中德牵手“神八”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10月31日中午午休时,距离神舟八号飞船发射还有18个小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自中科院各研究所及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研究机构科学家的驻地却一片寂静,楼道中、食堂里都空无一人。 而在离这里10多公里的发射场,共109名中德科学家合作的17项生命科学实验正在一间实验室里如火如荼地进行。 33种样品实现飞天 17项生命科学试验中,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德国埃尔兰根大学联合实施的“空间简单密闭生态系统探索研究”备受关注。这也是其中唯一的中德联合实验项目。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刘永定介绍,这项实验主要涉及直径不到2毫米的水泡螺、小球藻和纤细裸藻三种细胞。“这是一个由单一消费者、生产者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03

  • 延边大学发现抗癫痫新药物并获2项发明专利

      延边大学药学院以全哲山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抗癫痫药物的研究开发,先后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通过完成这些课题,发现了2个有开发价值的候选药物W112和Q808,分别获得2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全哲山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的有关候选药物W112的开发项目--“抗癫痫候选药物W112的研究”,已获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第二批课题(2012-2014年)的资助,资助金额为150万。   有关候选药物Q808的开发项目“抗癫痫一类新药-Q808的临床前研究”,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牵头,联合延边大学全哲山研究团队,已获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第一批课题的资助

    来源:中国教育网 

    时间:2011-11-03

  • Nature热点报道北大、上海交大新研究发现

    生物通报道  近日分别由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利用先进的全基因关联分析技术(GWAS)揭示了汉族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三个新基因易感位点。两篇研究论文同期发表在10月30日的《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上。10月31日,《自然》(Nature)网站在每日新闻中对这两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热点报道。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约1%的患者终身为此病所苦,且显示出高度的遗传性(高达80%)。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是由多个中效或微效基因发生累加性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2

  • 《科学家》点评武汉大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PNAS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可以从水稻中获取大量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的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获取人血清白蛋白不仅有助于解决需求问题,而且能降低传播疾病的风险。The Scientist杂志就这项成果也发表了题为“Blood Protein from Rice”介绍文章。这项研究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领导完成,其它研究单位包括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等,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生科院杨代常教授,杨代常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胚乳细胞蛋白质转运的分子机理与分子农业医药研究。来自英国华威大学,欧盟Pharma-Planta组织的Richard Tw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2

  • 中科院两PI发表文章获蛋白研究新进展

    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发现了一类2,4,5-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微管聚集作用,目前这一化合物正在进行成药性和深入的药效学评价阶段,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胡有洪研究员与药理学楼丽广研究员,这项研究得到了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技委员会的支持。微管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之一是以纺锤体的形式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因此,破坏肿瘤细胞内的微管蛋白聚集与解聚,能够明显的影响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达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2

  • 科学家确定中草药中的活性化学物质

    科研人员正在致力于用他们声称的首个传统中草药化合物数据库弥合中西方医学体系的鸿沟。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药理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及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合作伙伴说,这个称为Chem-TCM的数据库将用于帮助药物开发。这个月(10月18日)他们启动了这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记录了在大约300种中草药中发现的1.2万多种化合物,并且可以通过文本检索,但是也可以使用化学术语检索。“你甚至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画一个化学结构图,然后数据库将检索匹配的分子结构和活动,” 伦敦国王学院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给药系统专家David Barlow说。尽管已经有了关于传统药物的植物学数据库,Barlow说这个数据库将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11-11-02

  • 南京大学57篇毕业论文获选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本报讯 2011年度南京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已于近日正式结束,本次评选中院系共推荐优秀论文102篇,经学校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57篇,其中特等奖9篇,一等奖18篇,二等奖29篇,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篇。目前,获得特等奖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已经推荐到省教育厅,将参加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毕业论文评选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本次获奖的同学不仅毕业论文质量优秀,论文支撑材料也非常详实,许多同学在校期间发表了国际期刊论文,其中不乏一作作者,部分同学还根据论文的研究成果申请了

    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11-11-02

  • HER2精确检测实现乳腺癌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上升幅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增长速率急剧增加。在10月26日举行的“高质量HER2检测对于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意义”媒体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所有乳腺癌患者都要树立HER2检测的意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防治乳腺癌HER2患者被漏诊或误诊。        HER2又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重要的乳腺癌预后判断因子。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孙强表示,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每10人就有2~3人为HER2阳性患者,与其他乳腺癌患者相比,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肿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02

  • 上海交大发表两篇Nature Genetics文章

    生物通报道  《Nature Genetics》杂志是Nature出版社旗下的著名科技期刊,内容主要涉及遗传学,基因组学等。10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在这一期刊上同时发表了两项研究成果,利用先进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发现了精神分裂症和非贲门胃癌的相关的易感位点。Common variants on 8p12 and 1q24.2 confer risk of schizophrenia这一研究项目是由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佰真基因组学与人类健康研究院、长宁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等30多家医疗及研究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1

  • 武汉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从水稻中获取大量的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方法,这提示转基因水稻种子可能是人血清白蛋白的一个有成本效益的来源,而且可能有助于满足全世界对这种蛋白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生科院杨代常教授,杨代常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胚乳细胞蛋白质转运的分子机理与分子农业医药研究。2006年起,主持国家“863”项目“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及其应用”。目前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很高,这种蛋白被广泛用于药物和疫苗的生产,以及治疗严重烧伤、肝硬化或者出血性休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血浆都十分紧缺,各国除了从血浆中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1

  • 翟琦巍Diabetes揭示血糖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首次揭示了WldS (Wallerian degeneration slow)蛋白通过NAD-SIRT1信号通路促进了胰岛素转录和分泌并改善了机体的血糖稳态。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Diabete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翟琦巍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吴晶霞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及中科院等的资助。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胰岛素主要在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损伤是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1-01

  •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列入“973”

    近日,记者从第17次中国科协论坛“中医原创思维理论内涵与科学价值”研讨会上获悉,“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体质研究”首次进入国家层面,成为“973”计划项目。目前,该研究项目已经启动,将进入具体执行阶段。 中医理论从哪里来?中医与现代医学认识世界的理念和方法有何不同?“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体质研究”项目旨在回答上述中医本源性问题。项目为期5年,将寻找中医理论发展的源头、形成发展路径和轨迹并探索未来前进的方向和出路,丰富中医原创思维的内涵。 长期以来,中医学科群体的思维方式并不清晰。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医学在诊疗手段、科研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受到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1-11-01

  • 新型双荧光共定位系统开发成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研究人员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为材料,开发出一种新的用于活细胞内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系统。研究论文近期发表在《科技导报》上。       荧光蛋白是目前细胞分子生物学广泛应用的分子探针,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基础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荧光蛋白以其可以在活细胞正常生理水平下即时反应细胞、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点,大大推进了活细胞内的分子探针技术的发展。     这一新开发出的系统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RFP和GFP的N末端和C末端插入特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1-11-01

  • 杭师大教授一科研项目将延长人类寿命

    日前,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立项项目清单。杭州师范大学衰老研究所所长刘俊平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端粒相关蛋白对人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得立项资助。此项目通过对端粒相关蛋白的研究,从而控制人类某些重大疾病,旨在找到拨慢“生命时钟”的方法。 记者从杭州师范大学获悉,这是该校首次、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杭师大成为国内获得过此类项目的为数不多的地方高校之一。 端粒和端粒蛋白(如端粒酶)是重要的人体细胞内分子结构。2009年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授予了发现端粒酶的3位美国科学家。科学家们发现,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它像一顶帽子样保护着

    来源:杭州网

    时间:2011-11-01

  • 江苏大学PLOS One解析MAPK家族

    生物通报告 近日来自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张驰宇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李萌、刘俊在新研究中解析了脊椎动物MAPK家族的进化历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张驰宇博士现为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是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其主要从事人类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年来在其专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2006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和2007年度镇江市第九、十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他还在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SCI影响因子累积超过55。MAPK全名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31

  • 林金星研究组发Plant Cel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ingle-Molecule Analysis of PIP2;1 Dynamics and Partitioning Reveals Multiple Modes of Arabidopsis Plasma Membrane Aquaporin Regulation”的文章,从中取得了植物活细胞膜蛋白动态的单分子研究新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Plant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植物研究所林金星研究员,林金星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李晓娟和助理研究员王晓华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这项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31

  • 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新成果登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晶体-X射线衍射技术,第一次解析了Pfam00427结构域的三维结构,在蓝藻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知名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封面上。这项研究由山东大学张玉忠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吴嘉炜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之前这两大研究组还曾在PNAS杂志上发文,获得了深海细菌所产嗜热菌素家族金属蛋白酶的自成熟机制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藻胆体是蓝藻和红藻光合作用的主要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分布于类囊体膜的表面,负责光能的吸收,并主要传递给光系统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1-10-31

  • 基因组测序研究开拓蛔虫病治疗新视野,研究成果于《自然》杂志发表

    2011年10月26日,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华大基因主导完成的猪蛔虫(Ascaris suum)基因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pdf/nature10553.pdf)。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从基因水平了解蛔虫病遗传特性及致病机理,为蛔虫病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其中蛔虫病是寄生虫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猪蛔虫病是生产中常见的危害严重的猪寄生虫病,轻则引起仔猪消化不良,降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1-10-31

  • 组学研究在华升温

    目前,分子生物标记物和诊断产品在现代制药和保健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发现药物,制药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些技术,以便为正确的患者找到正确的药物。这些努力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实现了对个体化用药的认同。   个体化用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便是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直接促进新的生物标记物和诊断工具的发展。此外,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也越来越多地在转化医学中得以应用,其不仅能够预测候选药物的疗效,还可以预测其安全性。   目前,约有250家中国企业参与到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生物标记物和诊断产品的开发中。这些公司中,约有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11-10-31


页次:1633/2205  共44095篇文章  
分页:[<<][1631][1632][1633][1634][1635][1636][1637][1638][1639][164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