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癌细胞表面的糖被,防止癌细胞避开免疫细胞
研究人员改造了免疫细胞(NK-92),将糖被编辑(GE)酶锚定在表面。改良后的免疫细胞能够突破癌细胞的糖被(glycocalyx)。资料来源:康奈尔大学Sangwoo Park癌细胞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方法之一是形成一层薄薄的表面屏障,称为糖被(glycocalyx)。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检测了这种屏障的材料特性,揭示了有助于改善当前基于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的信息。 癌细胞通常形成具有高水平细胞表面粘蛋白的糖被,这被认为有助于保护癌细胞免受免疫细胞的攻击。然而,对这一屏障的物理理解仍然有限,特别是因为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低产稻田减障提质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实施交流会在长沙站召开
3月22日至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低产稻田减障提质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2023年度课题实施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召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佀国涵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王亚男副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蔡红梅副教授、亚热带所郭晓彬研究员和陈香碧研究员等子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骨干等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课题负责人、亚热带生态所吴金水研究员主持。 会上,吴金水指出今年是课题实施的关键之年,要紧抓技术研发和基地建设工作,多站在田间地头思考。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去年试验中的不足、年终总结会中的专家意见回应和下一步试验计划等方面展开汇报。吴金水对各子课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3-28
-
对罕见颅咽管瘤的研究揭示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方法
简单的CT扫描可以用来帮助诊断颅咽管瘤,这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脑肿瘤,会影响激素水平和其他健康问题。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提供 当一种疾病或状况很罕见时,它可能更难理解,因为可供研究的例子太少了。但罕见癌症的治疗需要从经验和研究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在治疗多种罕见的儿童癌症方面拥有独特的专业知识,包括脑肿瘤颅咽管瘤。颅咽管瘤形成于大脑的重要部位,如下丘脑和垂体。这些肿瘤会影响视力,影响激素水平,损伤血管并收缩脑脊液的流动。虽然儿童脑瘤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罕见的疾病,但颅咽管瘤在这些罕见疾病中是罕
-
血液中肺纤维化潜在检测和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课题组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合作发现,在肺纤维化患者血液中,呼吸链复物体V降低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升高相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肺纤维化(PF)是由肺泡再上皮化失败和成纤维细胞活化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可通过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但仍需要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如何在共同致病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早期有效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上皮细胞机制进行研究,发现TGF-β超负荷导致的纤维化形态,同时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呼吸链复合物V(complex V)减少,并伴有内嵴变形和活性氧自由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3-24
-
一种缩小细胞三维图像数据的新方法
单细胞分析是一种强大的生物医学技术,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用于识别稀有细胞群,跟踪细胞发育和分化,了解疾病机制和开发个性化治疗,但它产生的大量数据可能难以管理。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Demetri Psaltis和应用科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的Pietro Ferraro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有效的单细胞断层扫描编码策略,在保持保真的同时极大地简化了单细胞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杂志《智能计算》上。作者提出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处理由层析相显微镜生成的大量数据集,层析相显微镜是单细胞研究的一种流行技术。该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活细胞和组织的3D图像,而不会损坏样本,使其成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科20级本科生郭敬瑄、王睿鹏等,在正交近红外光遗传技术的神经...
(通讯员 黄青) 2023年3月22日,期刊 《纳米尺度》 (Nanoscale)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郭敬瑄#(生科2002班)、王睿鹏#(强基登峰2001班)联合本院陈丽丽博士#、熊斐鸿硕士#、张永宁博士#(#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等完成的题为“Bidirectional Near-Infrared Regulation of Motor Behavior by Orthogonal Emissive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 科学研究背景:光遗传学通过表达光激活离子通道和泵来改造神经元,已成为全球广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3-24
-
科学家利用缓步动物蛋白质实现人类健康突破
怀俄明大学的学生Maxwell Packebush与高级研究科学家Silvia Sanchez-Martinez合作,纯化一种缓步动物蛋白质,该蛋白质可用于稳定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血友病患者和其他疾病,而不需要冷藏。怀俄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被称为缓步动物的微观生物如何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可能为无法冷藏的人提供拯救生命的治疗方法。分子生物学助理教授Thomas Boothby和同事们已经证明,缓步动物蛋白质的天然和工程版本可以用来稳定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和其他疾病的重要药物,而不需要冷藏——即使在高温和其他困难的条件
-
Science突破性发现:寄生虫免疫和发育的谜团
蜱虫有能力从受感染的哺乳动物血液中检测出细胞因子,从而触发一种防御机制,对抗导致莱姆病的细菌。来自马里兰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宿主和节肢动物寄生虫之间的第一个物种间信号通路。该途径涉及宿主血液中的分子,触发免疫和寄生虫的发展。这项研究表明,当蜱虫以感染了莱姆病致病细菌伯氏疏螺旋体的小鼠的血液为食时,来自小鼠免疫系统的一种蛋白质会激活蜱虫细胞上的受体,向蜱虫的器官发出信号,使其更快发育,并在细菌感染蜱虫之前产生免疫反应。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确定了抗蜱虫疫苗或治疗方法的潜在靶点,以防止莱姆病等传染病的传播。这些发现还为物种间生物分子相互依赖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并首次
-
新技术:可穿戴显微镜促进小鼠脊髓成像
图片:从左起:Daniela Duarte, Erin Carey, Axel Nimmerjahn和Pavel Shekhtmeyster图源:SALK研究所脊髓负责在大脑和身体之间传递信号,以调节从呼吸到运动的一切。虽然众所周知,脊髓在传递疼痛信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技术的发展限制了科学家们对这一过程在细胞水平上是如何发生的理解。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新发明的可穿戴显微镜,能够前所未有地深入了解小鼠脊髓内发生的信号模式。2023年3月2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2
-
诊断2型糖尿病的快速方法:尿丙酮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开展了利用尿液中挥发性有机物(VOC)-丙酮来筛查二型糖尿病(T2D)的研究,发展出一种针对T2D的快速、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分析领域TOP期刊《Talanta》上。T2D占确诊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2025年全球患病人数预计将达3.8亿。目前,临床主要基于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来诊断T2D。尽管这些方法准确率较高,但均为基于血液检测的有创检测。尿液中的丙酮是由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
-
利用光学技术追踪海洋中微塑料的流动
图片:海洋微塑料污染物PA12的显微照片。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颗粒,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通常是由较大的塑料碎片分解产生的,但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的塑料微珠也可以产生微塑料。多年来,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物显著增加,最近估计,世界海洋中含有超过24.4万亿粒微塑料,重量在8.2万至57.8万吨之间。微塑料极有可能正在被海洋生物消耗,并已遍布水生食物链。此外,微塑料还会阻碍光通过海水的传输,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这破坏了浮游植物和藻类等光合生物的功能,从而导致整个食物链的级联效应。因此,有必要评估微塑料的辐
-
薛愿超课题组开发CRIC-seq技术揭示PTBP1调控可变剪接新机制
2023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apture RIC-seq reveals positional rules of PTBP1-associated RNA loops in splicing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前体mRNA能够通过可变剪接产生多种异构体,以执行相似或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可变剪接的异常与恶性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变剪接过程受到多种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 RBP)的精密调控,利用CLIP-seq技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3-23
-
Molecular Cell公布重要突破!发现T细胞“衰竭”的关键来源
CAR-T细胞疗法专门用于攻击癌细胞,开辟了人类癌症治疗的新时代,特别是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然而,这种疗法往往表现出令人沮丧的特征: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细胞中继承下来的抗癌热情的急剧丧失,被称为 "衰竭"。衰竭不仅出现在抗癌T细胞中,而且在病毒感染中也很常见,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和COVID-19 (SARS-CoV-2)。这种衰竭的状态降低了CAR-T细胞疗法对一些患者的疗效,因此科学家们试图找到它的根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们表明,我们细胞核中的一组专门的蛋白质,即mSWI/SNF(或BAF
来源: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时间:2023-03-22
-
《Cell》识别、分类和观察神经干细胞功能的新方法
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用于从人脑组织中分离不同的神经干和祖细胞类型。研究中使用的标记在不同的大脑区域中是保守的。该技术将有助于未来神经发育的研究,并加速基于神经元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的发展,以治疗一系列神经疾病。在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文章《人类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的纯化和表征》中,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描述了他们用来开发可靠的分离和鉴定方案来捕获感兴趣的干细胞的前沿方法的组合。人类大脑有大约1710亿个细胞,其中超过一半(约860亿)是神
-
新型纳米技术可以治疗淋巴水肿
人体由数千个微小的淋巴管组成,这些淋巴管将白细胞和蛋白质运送到身体各处,就像免疫系统的高速公路一样。它非常有效,但如果因为受伤或癌症治疗而受损,整个系统就会开始失灵。由此产生的液体潴留和肿胀,称为淋巴水肿,不仅不舒服,而且是不可逆的。当淋巴管衰竭时,通常它们泵出液体的能力会受到影响。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使用纳米颗粒可以修复淋巴管泵浦。传统上,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试图再生淋巴管,但修复泵送作用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对许多患者来说,挑战在于患者体内仍然存在的淋巴管不起作用。所以你不需要长出你可以想象成管子的新血管,你需要让这些管子工作,这对淋巴管来说意味着泵,”机械工程学院的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时间:2023-03-22
-
一项照亮肿瘤的新技术
一项新技术将人体内部的高度详细的实时图像与一种红外光结合起来,首次在手术中用于区分癌性肿瘤和健康组织。这项开创性的技术是由伦敦大学学院威康/EPSRC介入和外科科学中心(WEISS)的工程师和大奥蒙德街医院(GOSH)的外科医生开发的,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演示。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进展可能会对治疗成神经细胞瘤产生影响。成神经细胞瘤是儿童中除脑瘤外最常见的实体癌肿瘤。标准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完全移除癌细胞的手术,因为癌细胞看起来与周围的健康组织相似,所以很难看到。在这项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的研究中,伦敦大学学院和GOSH的科学家在手术中使用了一种名为“分子成像”的技术,将化学物
来源:Cancer Research
时间:2023-03-22
-
空间成像技术新突破:中国学者Nature子刊发文公布SEER-FISH成像技术
3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基于成像的空间微生物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Spatial profiling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by sequential FISH with error-robust encoding"。该团队发展了一种可容错编码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SEER-FISH)技术,用于解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该方法可识别复杂群落中的不同微生物物种,在单细胞尺度上原位解析微生物物种之间以及微生物-宿主之间的相互
-
高选择性新型荧光成像技术用于发现天然来源抗氧化活性物质
2015年,Nature杂志报导了5大“不死之科学神话”(Myths that will not die, Nature, 2015, 322)。其中,自由基与抗氧化剂位列榜单(Antioxidants are good and free radicals are bad)。自20世纪中期自由基衰老理论被提出至今,氧自由基在卒中、心肌缺血、神经退行性等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但活性氧家族组成复杂,各组分寿命极短,且呈迥然不同的化学反应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使得针对特定活性氧高时空分辨率检测仍存在巨大技术挑战。在各类活性氧中,超氧阴离子属源头物质,在氧化还原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病理损伤事件
-
准确知道自己皮肤状况的新方法:测量皮肤屏障功能
皮肤是抵御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主要物理屏障。但皮肤的保护能力在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了解一个人的皮肤健康状况并使用正确的护肤品可以在维护皮肤的保护功能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皮肤的最外层叫做角质层,它负责皮肤的大部分保护功能。这层皮肤的健康功能对于避免过敏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们设计了几种方法来测量角质层的“皮肤屏障功能”,指的是它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物质入侵的能力。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都是通过一种称为经皮水分损失(TEWL)的代理测量来间接计算皮肤屏障功能。水分流失是指人体水分通过角质层进入大气的量,是通过将参与者置于持续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的高科技设施中计算出来的。依赖于严格控制的环境是这种测量方法
来源:Advance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时间:2023-03-22
-
卢山教授团队在植物萜类代谢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
萜类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天然产物。一些萜类化合物(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而另一些(如单萜、二萜植保素等)则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作用。很多萜类化合物还是重要的药用成分(如青蒿素、紫杉醇等)。在这些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中,其链长受到不同异戊烯基转移酶的决定。异戊烯基转移酶中的法尼基二磷酸合酶(FPPS)在细胞质中产物C15的代谢中间产物FPP,用于合成倍半萜(如青蒿素)和三萜(如甾醇);而在叶绿体中牻牛儿基二磷酸合酶(GPPS)产生C10的GPP用于合成挥发性的单萜化合物(如柠檬烯、芳樟醇),牻牛儿基牻牛儿基二磷酸合酶(GGPPS)则催化合成C20的GGPP,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