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子刊:一种能绘制蛋白质潜能的新技术
图示:考虑到图形的几何形状,该图描述了两个蛋白质之间的最短路径。通过以这种方式定义距离,有可能获得生物学上更精确和更有力的结论。(资料来源:W. Boomsma, N. S. Detlefsen, S. Hauberg)资料来源:W. Boomsma, N. S. Detlefsen, S. Hauberg。生物技术行业一直在寻找完美的突变,将不同蛋白质的特性进行合成组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有必要开发新的药物或酶,以延长酸奶的保质期,在野外分解塑料,或使洗衣粉在低温下有效。DTU计算机和哥本哈根大学(DIKU)计算机科学系的新研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2-05-07
-
自闭症是从子宫开始的吗?研究突破可能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由日本理化研究所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高级访问科学家Toru Takumi教授和神户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林佳文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特发性自闭症[1]是由胎儿发育过程中造血细胞的表观遗传[2]异常引起的。导致大脑和肠道的免疫失调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和肠道中存在免疫异常。这项研究的结果将发表在2022年5月2日(周一)的《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 要点在自闭症动物模型BTBR小鼠[4]中,我们通过对AGM[7]血细胞进行单细胞RNA-seq[6]分析,确定HDAC1[5]是免疫异常的病因。卵黄囊[8]造血细胞的单细胞RNA-seq分析也证实HDAC1是
来源:scitechdaily health
时间:2022-05-07
-
Nature细胞分裂研究发现癌症新治疗方法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一种名为CDC7的蛋白质实际上可以被另一种名为CDK1的蛋白质替代,这种蛋白质在细胞分裂过程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新的癌症疗法。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研究人员写道:“哺乳动物细胞进入DNA合成阶段(S阶段)代表了细胞分裂中的一个关键事件。根据目前的细胞周期模型,激酶CDC7构成了DNA复制的关键和限速触发器,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CDK2共同作用。在这里,我们展示了CDC7对于许多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分裂是可用的,这是通过化学遗传系统确定的,该系统能够在培养的细胞和活小鼠中使CDC7急性关闭。”这
-
Nature:让衰老过程中失去的听觉细胞“失而复得”的新方法
由于衰老、噪音以及某些癌症治疗药物和抗生素造成的听力损失是不可逆转的,因为科学家们还不能重新编程现有的细胞,使它们在死亡后发育为内耳和外耳感觉细胞(对听力至关重要)。但是西北医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单一的主基因,它可以将耳毛细胞改造成外部或内部的细胞,从而克服了阻碍这些细胞发育以恢复听力的主要障碍。这项研究将发表在5月4日的《自然》杂志上。“我们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第一个明确的细胞开关,使一种类型不同于另一种,”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麻醉、神经学和神经科学教授Jaime Garcia-Anoveros说。“它将提供一种以前无法获得的工具来制造内部或外部毛细胞。我们已经克服了一个主
来源:medical Xpress
时间:2022-05-06
-
高绍荣/江赐忠课题组合作揭示体外受精技术影响胚外组织发育的机制
不孕不育已经发展成为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约有5000万。辅助生殖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诸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生育希望。自1978年第一例辅助生殖治疗婴儿诞生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诞生的婴儿数目逐年上涨,现已超过800万。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经辅助生殖出生的人口也以每年30万的速度增长。随着临床诊疗的应用,辅助生殖技术与流产率升高、胎盘发育异常和低出生体重等母胎健康风险的相关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在内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基因表达、胚胎发育与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诸多研究已证明辅助生殖技术会
-
帕金森症基因和声音之间存在关联?PLOS ONE新研究发现早期诊断新方法
这种疾病会阻碍发声,使帕金森病患者的声音变得柔和单调。研究表明,这些症状往往出现在疾病发展的早期,有时比运动相关症状早几十年。亚利桑那大学神经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通常与帕金森氏症有关的特定基因可能是这些发声相关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这项研究是在朱莉·e·米勒的实验室进行的,她是理学院神经科学、言语、语言和听力科学的助理教授。“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我们不知道这种疾病是如何影响发声的大脑区域的,这确实是一个早期干预和想出更好的治疗方法的机会。”米勒说,他同时还兼任神经内科和神经科学跨学科研究生项目的联合负责人,并且是亚利桑那大学BIO5研究
来源:University of Arizona
时间:2022-05-06
-
默克投资约一亿欧元加速在华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
默克亚太地区首个Mobius®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基地落地中国无锡 该投资将助力中国生物技术创新 联合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培育、夯实无锡生命科学产业生态建设 无锡2022年4月29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今日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以加强扩大其亚太地区首个Mobius®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基地建设。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委副书记洪延炜在无锡市市长赵建军等领导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及生命科学首席执行官Mat
-
北京大学Natur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助力时间分辨冷冻电镜发现重大药物靶点动力学调控机制
生命分子机器通过高度复杂的非平衡动力学过程和结构变化来实现其特殊功能,这一过程进而受到各种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如何在原子水平直接观察天然态超大分子机器的功能态动力学过程给现有的原子结构动态分析技术提出了空前挑战。精准观察生命分子机器的功能复合动力学对于靶向药物设计提供了传统技术难以获取的复合物动态标底,将推动新一轮原研药重大创新。2022年4月27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USP14-regulated allostery of the
-
新技术将彻底改革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分子的可视化
Shaopeng Wang 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电子和生物传感器生物设计中心以及生物与卫生系统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员。蛋白质可能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多样的生物分子。这些氨基酸链具有复杂的三维形态,对于组织的生长和维持、数千种生化反应的启动以及通过免疫系统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在健康和疾病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是药物的主要目标。为了充分了解蛋白质及其无数的功能,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复杂的手段,通过先进的显微镜观察和研究它们,改进了光探测、成像软件和先进硬件系统的集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讯作者Shaopeng Wang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2-04-29
-
230万美元:识别卵巢癌的代谢脆弱性,开发潜在治疗方法
布法罗大学从国家癌症研究所获得了23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识别卵巢癌的代谢脆弱性,并开发这种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这项研究由UB药学院的副教授Sukyung Woo博士领导,目的是通过实验和计算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开发靶向apelin(一种在体脂肪中表达时帮助卵巢癌细胞更好地消耗脂质的肽)和APJ的药物。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卵巢癌,占卵巢癌死亡病例的近80%,Woo说。她补充说,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疾病,当肿瘤广泛转移并产生耐药性时。与大多数其他癌症不同,卵巢癌细胞主要转移在腹部,最好是在大网膜等富含脂质的区域。卵巢癌细胞依赖脂质作为生存、扩散和耐药性的能量来
-
新的可可加工方法可以生产出更果味更浓郁的黑巧克力
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糖果之一,生产巧克力需要多个步骤,从新鲜收获的可可豆开始。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制作巧克力,即使在今天,新的方法仍在不断推出。现在,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发现,一种被称为“潮湿孵化”的替代加工步骤,比传统的发酵过程产生了更果味、更花香的黑巧克力。可可豆收获后,传统上用香蕉叶覆盖它们,让它们发酵几天。在这段时间里,环境中的微生物会降解豆子周围的果肉,加热并酸化它们。这导致了可可豆的生化变化,减少了苦味和涩味,同时产生了与巧克力有关的令人愉悦的风味和香味。最近,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非微生物的替代方法,称为“湿培养”。在这种方法中,干燥的、
来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时间:2022-04-29
-
Nature | 生命中心毛有东团队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人工智..
生命分子机器通过高度复杂的非平衡动力学过程和结构变化来实现其特殊功能,这一过程进而受到各种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如何在原子水平直接观察天然态超大分子机器的功能态动力学过程给现有的原子结构动态分析技术提出了空前挑战。精准观察生命分子机器的功能复合动力学对于靶向药物设计提供了传统技术难以获取的复合物动态标底,将推动新一轮原研药重大创新。2022年4月27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USP14-regulated allostery o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2-04-29
-
苏州医工所在高灵敏增强拉曼传感技术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高灵敏微量气体传感在环境污染研究、人体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分析技术被用于气体检测,但大多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分析过程耗时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作为一种有力的痕量分子检测工具,可利用基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荷转移效应大幅增强目标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具有高灵敏、简单、快捷、无损和特异指纹识别的特点,在气体传感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 近期,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张志强研究员与孙姣姣博士研究生开发了一种具有超高灵敏性的三维玫瑰花枝状SERS基底(BigAuNP/Au/ZnO/P)。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以化学生长与微纳加工相结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04-28
-
物理学院毛有东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助力时间分辨冷冻电镜重建蛋白质动力学调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教授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高精度四维重建技术,发展并应用时间分辨冷冻电镜,阐明了原子水平人源蛋白酶体动力学调控和构象重编程机制。2022年4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时间分辨冷冻电镜解析人源蛋白酶体在USP14调控下的变构》(“USP14-regulatedallostery of the human proteasome by time-resolved cryo-EM”)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
-
化学学院雷晓光课题组、唐淳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发出新一代化学交联质谱技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教授课题组、唐淳教授课题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合作论文,题目为“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unfolding by fast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di-ortho-phthalaldehyde cross-linkers”。该研究报道了一类最新开发的、赖氨酸选择性化学交联剂DOPA(di-ortho-phthalaldehyde cross-linkers);并证明DOPA交联剂具有不易
-
重编程技术让受损的肝组织更快修复
“我们很高兴在修复受损肝脏细胞方面取得进展,因为有一天,像这样的方法可以扩展到替换整个器官本身,”通信作者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说,他是索尔克基因表达实验室的教授。“我们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感染、癌症、遗传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代谢性疾病的新疗法的开发。”哺乳动物通常不能像鱼类和蜥蜴等其他脊椎动物那样高效地再生器官。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部分地将肝细胞重置为更年轻的状态——使它们能够以比之前观察到的更快的速度修复受损组织。结果表明,使用重编程分子可以改善细胞生长,从而使小鼠肝组织更好地再生。作者之前展示了四种细胞重编程分子——O
来源:Salk Institute
时间:2022-04-27
-
科学家展示无标记超分辨率显微技术
科技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来自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了一种新的测量和成像方法,可在不需要任何染料或标签的情况下解析小于光衍射极限的纳米结构。这种激光扫描显微镜新方法弥补了传统显微镜和超分辨率技术之间的差距,有朝一日或可被用来观察复杂样品的精细特征。在国际光学出版集团的高影响力期刊《光学》上描述的这种新方法,是对激光扫描显微镜的改进,它使用强聚焦激光束照射标本。研究人员扩展了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测量光与被研究标本相互作用后的亮度或强度,还可以检测光场中编码的其他参数。“我们的方法可帮助扩展用于研究各种样品中纳米结构的显微工具箱。”研究小组组长彼得·班泽说,“与基于类似
-
一种可以改善已经扩散到大脑的癌症患者如何使用放射疗法的方法
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员,由Manuel Valiente博士领导,已经发现癌细胞扩散到大脑(转移)能够抵抗放射治疗的影响。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测试来检测患者是否对放射治疗有反应。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药物,称为RAGE抑制剂,它可以进入大脑,逆转放疗的耐药性。目前,该团队正在开展临床研究,以验证他们在人体中的发现。当癌症进展时,它通常会扩散到大脑,在那里它变得更难治疗。在肺癌、乳腺癌或黑色素瘤等实体瘤患者中,有20-40%的病例最终会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不幸的是,大多数患者在发现这种情况后的12个月内就去世了。放射治疗被认为是治疗从身
来源:medical Xpress
时间:2022-04-26
-
徐书华团队发布ArchaicSeeker2.0方法重构古人类基因交流模型的分析流程
2022年4月14日,CellPress旗下学术期刊Star Protocols 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 “Detecting archaic introgression and modeling multiple-wave admixture with ArchaicSeeker 2.0”。该项工作提供了ArchaicSeeker 2.0方法的具体分析流程。ArchaicSeeker 2.0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现代人类基因组中由古人类渗入的片段,并进而重构现代人类与古人类之间种群交融历史模型的分析流程(图1)。 现代人类与古人类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存在着错综复杂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2-04-26
-
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团队应邀在《自然评论·神经科学》撰写神经递质检测新技术的研究综述
2022年3月31日,《自然评论·神经科学》(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李毓龙团队关于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检测技术前沿进展的研究综述,题为“Pushing the Frontiers:Tools for Monitoring Neurotransmitters and Neuromodulators”。该综述着重对方法学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新技术推动新发现”带来启示与帮助。在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是细胞之间交流的媒介,具有广泛且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又被称为大脑中的“暗物质”,由于缺乏高时空分辨率的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