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生态环保
  • 科考报道:白头叶猴喜添丁 保护植被不容缓

          CCTV.com消息(新闻30分):正在广西崇左县境内考察白头叶猴的科考队员们,在野外第一次看到今年新降生的数只小白头叶猴。另外,科考队的专家也注意到,严冬到来使白头叶猴到了最艰难的取食时节。专家呼吁,只有进一步保护好白头叶猴栖息地的植被,才能有利于这一濒危物种延续下来。  白头叶猴喜添猴宝宝  [AD340X300] 研究动物的哺育后代的行为,是本次科考的一个重点,在几次观察未果的情况下,科考队来到当地叫弃弄的山下,继续寻找白头叶猴的幼体。 在190多米高的石山的一处岩石缝隙处,科考队员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母猴怀抱着一个金黄色的毛发的小家伙在寻找食物。这只小猴看来

    来源:

    时间:2003-01-24

  • 环保官员:外来物种入侵是中国生物安全大敌

    [AD340X300]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柏成寿指出,外来物种入侵是中国生物安全的大敌。专家更担心,已经频繁发生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又将再一次在中国上演。         柏成寿解释说,外来物种入侵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为了解

    来源:

    时间:2002-12-26

  • 吸取美国生物圈2号教训 日本筹建"迷你地球"

    [AD340X300]    筱原正典原本是一位海豚行为研究学者,当他听妻子说有一则报纸广告正在为“迷你地球”征求居民时,就被深深吸引了。其实筱原起初并不了解什么是“迷你地球”,只是听起来觉得有趣,便报了名。之后,他幸运地被选中,将在2005年和另外一位科学家正式入住“迷你地球”——一个全封闭的人工生态环境。  “迷你地球”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大力宣传的“生物圈2号”计划性质相同。“生物圈2号”是美国空间生物风险公司投资2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的巨大温室。占地面积1.3公顷,大小相当于三个足球场。8位男女科学家在其内部自给自足地生活了两年,进行有关

    来源:

    时间:2002-12-26

  • 建立“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刻不容缓

    [AD340X300]在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而森林的过度采伐,以及毁林开垦、乱捕滥猎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无序的资源利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其直接与间接的后果,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使人类社会面临资源匮乏和可持续发展受阻的艰难境地。            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来源:

    时间:2002-12-23

  • 达尔文与第一次生态学实验

        [生物通讯]检查对查理斯·达尔文有影响的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次生态学实验的详细资料。    达尔文在他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到一次调查草原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实验显示了实验区内草原植物的多样性越丰富,植物产出物质越多。这个主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执行机能之间的关系,正是当前生态学最热点之一。    但达尔文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这项实验进行的时间和地点的线索,而其信息的来源也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在2002年1月24日期的《科

    来源:

    时间:2002-01-28

  • 森林氮循环新说

        [生物通讯]氮是植物主要的营养来源,科学家长久以来一直认为它对于森林的生长是至为重要的。现在,一项新研究指出,现今有关氮如何循环进出森林的理论有一个重大缺陷:由于研究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科学家错误地认为无机氮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尤为重要,而事实却是无机氮只是工业污染的一个副产品。    科学家研究全北美的森林时,他们在流过森林的河流中有规律地测得高氮含量,这意味着森林只吸收它们所需的无机氮,而让多余的无机氮随河流被冲走。但奇怪的是,这些地区温带林的生长却似乎受到限制。而科学家饶有兴致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施以氮肥的树木吸收养分和从中受益

    来源:

    时间:2002-01-28

  • 蝙蝠回声定位能力进化两次?

        [生物通讯]研究人员就如何划分世界上的蝙蝠的争论已持续多年。虽然大多数利用其回声定位能力(发出高音频的声音并能根据回声来判断物体的方位及距离)猎取食物的蝙蝠都被划分为同一类,但一项新研究显示其中一些蝙蝠实际应该属于另一类。进化生物学家很快意识到这项研究很可能使蝙蝠分类的争论更加白热化。    最初,蝙蝠是根据其外表和行为的相似程度来分类的。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位进化生物学家开始通过分析蝙蝠种类间的遗传差异程度来评定种间亲缘关系。靠喉部发射回声定位信号的小蝙蝠(Microbat)类群受到仔细检查,因为一些分子研究实验将它

    来源:

    时间:2002-01-25

  • 蝴蝶斑纹进化揭密

        [生物通讯]进化的步伐极为细碎,但随时间的推移,这些细碎步伐的累积就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虽然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要跟踪这些点滴积累十分困难,但有一组研究人员已成功揭示了其中一种累积过程--蝴蝶翅膀上的一个斑点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其中的奥秘只不过是基因序列上的几个变异帮助指导蝴蝶翅膀上眼状斑点的发育。    荷兰莱顿大学的发育进化生物学家Patricia Beldade和她的同事选择热带蝴蝶Bicyclus anynana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它种类的蝴蝶形成眼状斑纹的遗传通路都已被识别。但翅膀上这些微小变异产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还没

    来源:

    时间:2002-01-21

  • 快速适应新领地,朱顶雀30年内发生分化

        [生物通讯]一项对于朱顶雀的研究显示,只不过30年的时间里,新定居在美国蒙大纳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朱顶雀行为就已经产生分化--尽管它们亲缘关系很近。一个地区的雌朱顶雀先孵雄小雀,然后才孵雌小雀;而另一地区情况则恰好相反。孵蛋时控制后代的性别使得朱顶雀母亲可以影响其后代数量,这是这些鸟类先驱“移民”们提高在新环境中成功立足几率的一个重要生存特征。    1939年,纽约州释放了许多朱顶雀。从那儿,朱顶雀开始向南方迁移,大约25年前到达阿拉巴马。大约同一时间内,一些加州土生朱顶雀也迁移至蒙大纳州。为检查这些新栖息地对朱顶雀种群有何影响

    来源:

    时间:2002-01-15

  • 二十年我国河狸减少九成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11日电(卢友东 高峰)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布尔根河、青格里河及乌伦古河流域的河狸数目,由二十年前的1000多只,减少到了目前的100多只,濒临灭绝。   河狸是一种生活在河谷次生林中的啮齿目中型哺乳动物,喜欢在水流平缓而岸壁陡峭的河岸上掘洞穴居,以树叶、嫩枝、树皮为食。由于河狸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一直享有“活化石”的美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河狸仅分布在阿勒泰地区。   虽然早在1980年就已经在三河流域设立河狸保护区,保护这里生活的河狸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但是,保护区内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相邻的国家二类口岸——塔克

    来源:

    时间:2002-01-13

  • 北美野生生物面临“危机”

        多伦多1月10日电(记者王心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组织( N AFTA)属下的一个委员会日前发表了一篇关于北美地区环境状况的研究报告。报告说,多种野生动植物正逐渐从北美大陆消失,虽然北美地区的自然保护面积在不断扩大,但它们却不是野生动植物真正的“乐园”。         这份名为“北美马塞克”的报告是由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北美环境合作委员会发表的。该委员会专门负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组织的三个成员国———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的环境合作问题。根据这份报告,北美地区半数以上最具多样性的生态区正在严重退化

    来源:

    时间:2002-01-12

  • 挑食的捕虫草

        [生物通讯]尽管有又黏又滑的陷阱作为武装,但根却深扎在土壤里,无法移动,因而,大多数食肉类植物都只能毫无选择地享用那些不幸自投罗网的生灵。但在文莱的热带雨林中,却有一种捕虫草有着优雅的挑食习惯--它们只引诱白蚁。    挑剔的捕虫草Nepenthes albomarginata,其表皮湿滑、形似茶壶、装满消化液的叶子可以捕获成千上万只白蚁。    据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发现该现象的Marlis Merbach和他的同事所言,N. albomarginata偏好一种食物的特点在食肉植物中还是首次发现。而

    来源:

    时间:2002-01-11

  • 美国海军承认声纳系统杀死鲸鱼

        [生物通讯]在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中,美国海军终于做出结论,在一次普通的轮船声纳演习中,美国海军至少杀死了6头鲸鱼。这项发现由海军和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NMFS)于上个月宣布,可能要使美国海军安设一个功能强大的声纳系统探测远距离敌人潜艇的计划变得复杂起来。    几十年来,海洋哺乳动物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军舰产生的声纳脉冲信号与6只沟形嘴鲸鱼不同寻常的搁浅有关。沟形嘴鲸鱼是一种多齿海洋哺乳动物,常常在深海中觅食。每次研究人员都是在附近的声纳军事演习后不久发现

    来源:

    时间:2002-01-09

  • 最新发现能降解PCB的细菌

        [生物通讯]马里兰州生物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2002年1月期的《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上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打破环境污染物——多氯化联二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氯键的菌株。    马里兰州生物技术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Center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COMB)和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巴尔第摩海港的海底沉积物中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他们通过一种DNA快速筛查方法发现了能降解PCBs细菌。&nb

    来源:

    时间:2002-01-09

  • 物种灭绝与进化的步伐

        [生物通讯]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就如同刺激新物种诞生与泯灭旧生命形式的两种力量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现在,一项新研究表明,当物种灭绝速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物种起源却放缓了前进的脚步。这项发表在1月3日期的《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加剧了人们的恐惧——生物多样性从当前人类引起的物种灭绝大潮中恢复需要花上几百万年时间。     最近几年里,科学家们对长久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假说——进化的步伐会促进填补偶然发生的大量灭绝引起的生物真空。去年,两名研究人员报道,无论物种灭绝事件发生的规模是大是小,随后发生的进化要更新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总要

    来源:

    时间:2002-01-08

  • 德国:圣诞树带来的生态问题

        圣诞前夕,柏林的大街小巷盛装登场,身着大红袍、头戴大红帽、会唱圣诞歌、会扭迪斯科的各种白胡子圣诞老人随处可见,圣诞树成了最为抢手的礼品和装饰品。   在首都柏林的几处重要地方,早已立起了各处送来的礼品圣诞树:议会大楼前的圣诞树是巴伐利亚州送的,议员大楼前和红楼(柏林市政府)前的圣诞树是维也纳送的,动物园广场前的圣诞树则是瑞典送的……据说,巴登符登州原计划献给总理府的一棵圣诞树,因砍伐不及时,让盗伐者给偷伐掉了,不过,总理府前的圣诞树最终还是会立起来的。   公共场所如此,每个德国家庭也不甘落后,都开始早早购买各自喜爱的圣诞树。据统计,除了那些数十米高的大圣

    来源:

    时间:2002-01-06

  • 保护阿拉善,从四棵菩提树开始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30日电(记者惠小勇)元旦前夕,虽然窗外天寒地冻,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但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昭化寺大喇嘛阿旺洛迪的居室里,两棵生长在大瓷坛内的菩提树已长到3尺多高,其笔直的枝干和舒卷的绿叶给这北方干冷的冬天带来了新春的气息和新年的祝福。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菩提树,怎么会安家在北方干旱、荒凉的阿拉善呢?记者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迷团,从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出发,驱车80多公里,赶到昭化寺所在的阿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乡镇)来探个究竟的。   过了年就已70岁的阿旺洛迪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已当了30多年昭化寺的主持。他

    来源:

    时间:2002-01-05

  • 额尔齐斯河“欧洲鱼”濒临灭绝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28日电(张秀科 王大霖)源远流长的新疆额尔齐斯河里有着我国唯一的“欧洲种”淡水鱼。近几年,由于滥捕滥捞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珍贵鱼类已无力远游,正面临灭绝的厄运。   上海水产大学教授、国家原良种委员会主任李思发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珍贵鱼类资源进行考察后认为,人们采取“水流走,鱼留下”的无节制掠夺式捕捞,使额尔齐斯河流域的鱼产量大大减少,而且鱼类种群个体小型化、劣质化,很多名贵鱼类如哲罗鲑、细鲑、北极苗鱼已难见到,鲟鱼现已绝迹,过去人们常吃的河鲈、白斑狗鱼等,现在已成稀有之物。   李思发教授认为,额尔齐斯河流域特种鱼类的消失

    来源:

    时间:2002-01-05

  • 为期50年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启动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王立彬)今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基本建设投资历史性地突破3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00年和1999年的4倍多和15倍。随着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启动,今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国家投资可望持续保持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   今天正式启动的2001年至2050年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由国家林业局制定、国家计委批准。工程规划到205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将达到2500个,总面积1.7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届时,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

    来源:

    时间:2002-01-04

  • 科学家预言,下世纪海平面将升高1.5米

        [生物通消息] 根据最新的风险估计报告,由于全球变暖,下一世纪海平面有二十分之一的可能性会急剧上升。    调查由英国南极考察队(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 和挪威环境安全组织Det Norske Veritas 共同进行,宣称由于未来100年中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巨大的西南极冰原有5%的融化可能性。“你必需平衡这种影响严重程度的可能性,就这一问题而言,即使是5%的发生几率也是极为严峻的。”BAS负责英国在南极洲的科学考察的科学家David Vaughan说。  &nb

    来源:

    时间:2002-01-04


页次:79/86  共1720篇文章  
分页:[<<][71][72][73][74][75][76][77][78][79][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