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普健康
  • 人参对人体作用复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近日发布新闻简报宣布,由该校科学家与部分海外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已找到人参对人体产生两种相反疗效的原因。   过去曾有研究报告认为,人参能促进血管生长,对愈合受伤的肌体组织有重要作用。但另一些研究报告发现,人参有阻碍血管生长的作用。后一种说法的重要性在于,血管生长受阻有利于防止癌症,因为肿瘤必须依赖血管输入的养分才能持续发育,切断血液供应有助于消除肿瘤。   简报说,参加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品种的人参,比如高丽参、美国西洋参、中国参、三七参,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化学成分的比例不同可使各种人参对人体血管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   简报建议美国相关部分对草药加强

    来源:

    时间:2004-09-08

  • 姜黄素具有显著的抗黑素瘤作用

    姜黄素,在调味品姜黄中发现的一种化合物,对抵抗阿霉素的(B16-R)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表现出了细胞毒性作用,而且与其它免疫药物联用时还抑制了B16-R黑色素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         在9月1日《国际癌症杂志》(Int J Cancer 2004;111:381-387)上,法国UFR科学公司的奥多特(Johann Odot)和同事指出,B16-R黑色素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很弱,对化学治疗有很高的抵抗性,而上述结果表明姜黄素“可能是研制这种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药物的重要工具”。    

    来源:

    时间:2004-09-08

  • 高血压钝化情绪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近发表在Psychorsomatic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表明,血压较高可能钝化一个人的情绪,并减少情绪的高低波动。先前的研究发现高血压还能够减少疼痛感。Clemson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5名志愿者的血压进行了测量,然后给他们看一些能够引起一种正面的或负面的情绪反应的照片。评定的尺度是“高兴到不高兴”和“平静到兴奋”。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血压的升高通过限制情绪反应可能帮助人们应对强烈的心理刺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08

  • 疟疾药物有抵御SARS的效果

    生物通报道:据Belgian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KUL)的病毒学家说,抗疟疾药物氯喹或许能被用来治疗SARS——这种呼吸道疾病,曾在去年杀死数百人。由KUL的Rega医学研究中心的Marc Van Ranst领导的研究组发现,在实验室中,氯喹能够抵御SARS冠装病毒。“氯喹可能成为曾经居住或者到过SARS感染区域的人们的预防药物和SARS病人的治疗性药物,”研究组说。自从2002年底在中国南方地区出现SARS后,全世界大约有800人因SARS死亡。这种疾病感染了大约30个国家的8000人,对航空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打击。今年,在曾经疫情最为严重的中国已经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07

  • 生来并非如一张“白纸” 人的美感与生俱来

    新华网 人对美的感觉由何而来也许是困惑许多人的难题。英国科学家最近对新生儿进行的一项测试表明,美感其实在子宫中就开始孕育,哪怕是刚出生的孩子也能辨别漂亮与丑陋。     发育心理学家多年前就证实,婴儿偏好一些特定的物体,比如说对比度高的、弯曲的生物造型。他们喜欢观看移动的物体,不喜欢静止的物体。但是,这种喜好由何而来一直让人琢磨不透。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证明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即人生来并非如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一个发育完好的审美系统来到人间的。     英国媒体6日报道,该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使用了很多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4-09-07

  • 洋葱为何使人流泪

    新华社  切洋葱被呛得流眼泪,常下厨的人恐怕都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德国科学家近日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并教人们如何躲开洋葱的“攻击”。   据德通社日前报道,切洋葱时,被破坏的洋葱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蒜胺酸酶的蒜酶。在它的作用下,洋葱挥发性油脂中的含硫化合物,会被转化为一种气体状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经末梢,人体则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命令泪腺分泌泪液,把刺激性物质冲走。   德国绿十字组织的专家建议,人们可以在流动的水中切洋葱,这样一部分水溶性的含硫化合物可以被冲走。或者在切洋葱前把它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使刺激性气体挥发得少一些。   此外,有科学家认为,洋葱遭破坏时产生刺激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4-09-07

  • 美发现专杀婴幼儿的神秘病毒

    不久前,日本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神秘病毒目前已经夺去了美国威斯康星州两名女孩的性命。据科学家们提供的资料显示,这种病毒可能就是“婴儿猝死综合症”(哺乳期婴儿梦中猝死)的诱因。   婴儿猝死综合征是困扰医学界多年的难题之一。它是指新生儿突然、毫无征兆的死亡,而且多半是在睡眠时发生的。即使在婴儿死后的尸体检测中,也找不到真正的死因。从理论上讲,凡未满周岁的婴幼儿都可能发生此病,但尤其是在出生后2到4个月左右的时间中最为常见。婴儿猝死综合征不分人种、地域,在全球都会发生,平均每千名活产儿就有2到3名死于此病。   到目前为止,美国官方首次正式确认该病毒已乍现美国。死亡的这两名女孩出生都才4周。在发达国家

    来源:

    时间:2004-09-06

  • 发现嗅觉基因 人类有望免受蚊虫叮咬

    据外电9月2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称,他们在果蝇身上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嗅觉的单基因,通过研制抑制这种基因产生作用的驱虫剂,人类就有可能免受蚊虫的叮咬。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神经遗传和行为学实验室主任、从事这项研究的莱斯利·佛斯哈尔博士称,人们需要用更好的驱虫剂作为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武器。“这个发现具有直接应用的潜在价值,昆虫是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脑炎等疾病的带菌和传播者,它们主要通过敏锐的嗅觉系统发现可以叮咬的人。”他说。   佛斯哈尔和他的同行发现果蝇缺少一种叫做Or83b的基因,而这种果蝇也没有嗅觉。不过,包括蚊子在内的大多数昆虫都有这种叫做Or83b的基因,因此,人类可以研

    来源:新浪

    时间:2004-09-06

  • 英10万名志愿者将接受乳腺癌终生研究

     为了找到预防乳腺癌的新方法,英国两家癌症研究机构目前正在征集10万名志愿者,以接受一项关于乳腺癌的终生研究。   据法新社9月2日报道,英国癌症研究院的教授斯沃德罗指出:“导致乳腺癌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患者几十年以前的生活,所以,如果想要彻底地研究乳腺癌,就必须要对一群尽可能年轻的人进行尽可能长的跟踪研究。”   将要进行此项研究的英国癌症研究院以及英国癌症攻克组织,正在寻找年龄在18岁至79岁之间的志愿者,并希望她们中的有些人可以被跟踪研究长达50年。   研究人员说:“一项可以持续30年、40年甚至50年的研究,恐怕是攻克乳腺癌的关键。”   研究人员还表示,这些志愿者每5年将为研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4-09-06

  • DHA鱼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秘密

    生物通报道:研究发现食用大量来自鱼类脂肪的omega-3脂肪酸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脂肪是如何保护大脑不被损伤的。一项对小鼠的新研究则提供了一些很吸引人的线索。omega-3脂肪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DHA(docosahexaenoic acid),这种脂肪酸在健康的神经元中含量丰富。但是在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大脑中,它却被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破坏,而淀粉样蛋白则构成了具有破坏性的斑块——这种疾病的一大特征。为了弄清是否增加DHA就能够保护大脑不发生神经元降解,加州大学的神经学专家Gregory Cole和同事用饮食对小鼠进行诱变,从而使其能够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03

  • 基因兴奋剂将挑战“北京2008”

     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经顺利落下帷幕,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官员们仍兴奋不起来,不仅是因为在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仍爆出了为数不少的违禁药物丑闻,而且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科学和医疗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将进一步挑战WADA一向引以为傲的口号——玩真的(play true),目前最先进且已经迫在眉睫的当属基因兴奋剂(gene doping)。         基因兴奋剂是指通过改良遗传学成分来使机体产生更多激素、蛋白或其他天然物质,从而增进运动能力。基因兴奋剂是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4-09-03

  • 肥胖与前列腺癌恶化之间的联系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因前列腺癌接受手术的肥胖男性与不肥胖的男性相比,其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更有可能上升。PSA水平的变化是这种疾病复发的一个信号。而且,即使当所有癌症似乎都被手术移除后,情况也是如此。“这一发现表明肥胖可能与一种在生理上更具侵略性的前列腺癌形式有关,”研究人员说。有关这项研究的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Urology期刊上。在先前的研究中,Johns Hopkins医学院的Stephen J. Freeland博士和同事认为肥胖与“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增加有关,他们还将肥胖与PSA水平的上升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4-09-02

  • 俄调查研究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事件(附评论)

    新华社莫斯科8月31日电 俄罗斯一名女研究人员3个月前因感染源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而死亡,有关方面正在加紧调查这起事件,预计不久将会得出结论。   据俄罗斯《劳动报》31日报道,这位46岁的女研究人员名为普列斯尼亚科娃,生前在俄“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下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工作了20年。该所发布的消息说,普列斯尼亚科娃今年5月份在对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豚鼠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实验用针头扎到自己左手的手掌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立即将这名研究人员送往“矢量”科学中心进行隔离治疗,为其注射了伽马球蛋白,一些参与非洲埃博拉病防治的外国专家也参加了会诊。由于埃博拉病死亡率高达90%,虽然“矢量”科

    来源:CCTV

    时间:2004-09-02

  • 猫头鹰会使用工具引诱甲虫

    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在地下筑巢的猫头鹰收集动物粪便,摆放在自己的巢穴周围引诱甲虫,这说明鸟类也会系统地利用工具获取食物。虽然在此之前,科学家发现过几个类似的例子,但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证明鸟类具有使用工具的能力。   这些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钻地猫头鹰在它的巢穴四周摆上其他动物的粪便,目的是吸引甲虫。通过这种方法,这种猫头鹰吃到的昆虫数量是其他种类的猫头鹰吃的甲虫数量的十倍。钻地猫头鹰生活在北美和拉丁美洲,活动范围是在开阔的草地和农耕平原上,成年猫头鹰体长一般在28厘米,翼展60厘米,喜欢捕食个头大的昆虫,比如一些甲虫和麻雀、老鼠等小动物。   这种猫头鹰以啮

    来源:新浪

    时间:2004-09-02

  • 胳肢自己为何不觉痒 原来是小脑在发挥作用

    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有特别怕痒的地方,当被别人挠到脚心、腋窝等位置时,很多人都会因为觉得痒而大笑起来。可是,自己挠自己时,却往往没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日前,英国的女科学家布莱克莫尔解开了这个谜团,发现原来是人的小脑在起作用。         布莱克莫尔在伦敦大学对6名志愿受试者进行了试验,她先用一个机器胳肢受试者的手心,并用磁共振仪记录下这人脑电流的变化,然后让受试者自己胳肢自己,也记录下脑电流的变化。结果发现,当人自己胳肢自己时,人的小脑会发出一个信号,告诉人脑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但是,当被别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4-09-02

  • 基因变异激发人类学说话

    人类是否有特有的与语言有关的基因?   为什么先天性语言障碍有很强的遗传倾向?   为什么很多天才语言学家是语言学家的后代?      最新科研成果正逐步揭示语言与基因之间的联系。   人类是否拥有与语言有关的基因?   语言是人类极为独特和珍贵的工具,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起源、发展和进化的看家宝。虽然所有的动物都有各自的传达信息的方法,可是这些方法跟人类语言比起来,实在是相差太远。因为有了语言,人类就能把他们演化过程的知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因为有了语言,人类的智慧就能通过信息的广泛交流不断发展;因为有了语言,文字的发明便成为人类智慧发展的突破。总之,没有语

    来源:北京科技报

    时间:2004-09-01

  • 不必担心国产牛奶含转基因成分

    绿色和平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研究人员首次在用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奶牛产出的奶中,发现了转基因作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断。绿色和平组织呼吁欧盟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在对动物饲料中含有转基因物质的动物性产品进行标识。近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消费者不必为此担心。           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家牛奶和食品研究中心在测试中发现,一头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喂养的奶牛,其产出的牛奶中存在转基因饲料的DNA片断。绿色和平组织一名基因技术专家说,DNA片断的存在可能是饲料粉尘直接落入新鲜牛奶中造成的,也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时间:2004-09-01

  • 甘肃青海出现人鼠疫病例 疫情已被控制住

    针对世界范围内鼠疫疫源地鼠疫进入活跃期、我国动物鼠疫疫情出现回升的趋势,卫生部昨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鼠疫防治工作,要求各地防鼠疫要做到“三报告三不”制度。   卫生部通报,今年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青海省祁连县各发生1例人鼠疫病例,其中1例患者死亡。   疫情发生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陈贤义此间说,在鼠疫疫源地,要让基层干部和群众都掌握鼠疫防治的技能,主动参与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是建立‘三报告三不’的制度:报告病死的老鼠和旱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例,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的病人;不捕猎疫源动物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4-09-01

  • 美科学家发现蓝莓能降胆固醇

    新华社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会议上报告说,蓝莓中含有的一种能抵御真菌感染的化合物可以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   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农业部科学家阿格尼丝·利曼多说,这种化合物名为“蝶芪”。除降胆固醇外,它还能调节血糖,因此对防治Ⅱ型糖尿病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研究人员选取了从蓝莓中提取的包括蝶芪和白藜芦醇在内的4种化合物,制成溶液,然后将实验鼠肝脏细胞浸泡其中。结果发现,蝶芪对激活PPAR-α受体最有效,而这种受体蛋白质能够降低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水平。与常见的降胆固醇药物相比,蝶芪没有副作用。   此前研究人员在葡萄中也曾发现蝶芪。与白藜芦醇相似,蝶芪也是植物抗毒素,当植物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4-08-31

  • 英澳惊报“爆炸性消息” 克隆狂人要克隆死人

    素有“克隆狂人”之称的美国生殖生育专家帕诺斯·扎沃斯将于北京时间8月31日晨宣布一条“爆炸性消息”: 他已经成功地从2名死者的身上提取了他们的DNA,并将其制成死者的“克隆胚胎”。如果将这些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就可以克隆出一个和死者一模一样的“副本”,从而让他们“起死回生”。消息传出,举世哗然。不过,由于扎沃斯此前曾多次发过类似的“克隆狂言”,世界各地科学家对他的“重大突破”均表示质疑和反对。     英澳报纸惊爆 “爆炸性消息”——克隆狂人要克隆死人     ■动机: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04-08-31


页次:775/848  共16952篇文章  
分页:[<<][771][772][773][774][775][776][777][778][779][78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