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复旦大学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PTPN3激活突变促进了胆管细胞癌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且与患者的肿瘤复发相关联。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近期的发表在国际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IF 11.675)上。来自复旦大学的樊嘉(Jia Fan)教授、何祥火(Xiang–Huo He)和周俭(Jian Zho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樊嘉教授擅长肝脏肿瘤外科诊疗及肝脏移植。何祥火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消化系恶性肿瘤发生于转移分子机理研究。周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8

  • 厦大韩家淮教授PLoS发现病毒复制关键因子

    生物通报道: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elo Is Required for High Efficiency Viral Replication ”的文章,通过遗传筛选,发现pelo基因的缺失能令果蝇对果蝇C病毒的感染产生更强抵抗性,从而证实了pelo是病毒大量高效复制所必须的一个宿主因子。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韩家淮教授的研究重点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细胞内信号的传导。研究方向包括:炎症反应及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应激(如辐射、许多化学致癌物、病原体感染、炎症因子与基因突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8

  • 谁“偷”走了“我”?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早期的AD就像一个小偷,悄悄“偷”走人的记忆和思考的能力,直至病人不再是亲人们所熟悉的那个共同生活的人;在AD发病后期,病人们逐渐丧失了判断、定位、言语、吞咽、行走等基本的生活能力,直至完全依赖护理者。目前全球有超过3500万名的AD患者; 预计20年后,该患病数量还会翻番。较高的患病率、痛苦的病程、巨大的社会、经济和家庭压力,人们迫切需要针对AD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鉴于此,Neuroscience Bulletin第二期(4月1日)出版了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4-04-18

  • 西南民族大学最新文章:基于RNA-Seq的转录组研究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报道:RNA-Seq 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 为大规模转录组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且更为有效的方法,近期来自西南民族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以牦牛卵巢组织作为研究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8

  • 清华大学打印出世界首个体外肿瘤模型

       4月14日,记者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了解到,该系“****”特聘教授孙伟课题组运用自主开发的细胞三维打印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构建出Hela细胞(一种子宫颈癌细胞)的体外三维肿瘤模型。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生物制造》,英国广播公司也对此成果进行了报道,并称之为“令人着迷的技术进展”。  据了解,三维打印构建的癌细胞三维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体内肿瘤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是一种更接近体内癌细胞病变特性的肿瘤模型。其对于肿瘤学研究、癌症个性化治疗和抗癌药物研发等都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细胞精确受控组装体外仿生模型构建的基础研究”支持,并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4-04-18

  • 我国科学家发现5.2亿年前新物种

    光明日报南京4月16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许佳佳)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赵方臣副研究员等人发现了一种距今约5.2亿年的新物种,专家将其命名为“冠尾海丰虫”,这一物种的发现为探寻虾、蟹、蜘蛛、蚊、蝇、蜈蚣等节肢动物的祖先提供了重要线索。 赵方臣等人是在云南澄江生物群的化石采集研究中发现这一新物种化石的。从化石上看,这个新物种体长不足2厘米,分为6节,身体两边都长着长长的边刺,尾部特别像一个倒过来的皇冠,由于发现地是在昆明海口镇海丰乡,所以赵方臣等人将新物种命名为冠尾海丰虫。它属于赫尔梅蒂类节肢动物,通过冠尾海丰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层积序列,以及与三叶虫标准化石进行对照,赵方臣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4-18

  • 戊二酸尿症潜在药物靶标

    (记者黄辛)记者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与遗传代谢性疾病戊二酸尿症相关的体内蛋白修饰新型通路——赖氨酸戊二酰化,并发现了治疗此疾病的潜在新药物靶标。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已发表于《细胞·代谢》。 近年来,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据统计,80%左右疾病都与代谢相关。第一作者、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谭敏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戊二酸尿症是一种常见的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和特效药物,而且预后效果不佳。 为此,该所科研人员紧紧围绕蛋白修饰和蛋白修饰调控酶的药物靶标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等领域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4-04-18

  • 浙江大学Cell Res揭示细胞信号调控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浙江大学、Baylor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通过胞质磷酸酶PPM1H可特异性地控制BMP信号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15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新华(Xin-Hua Feng)教授和Baylor医学院的林侠(Xia Lin)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冯新华教授在细胞信号核相关蛋白修饰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同行认可的成绩,在Nature、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90多篇。因能够在体内诱导骨和软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最初被确定为一类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除BMP1之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7

  • J. Neurosci连发两篇中科院学者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神经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7.12,是神经科学会旗下的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杂志。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以及生物物理所的两个研究组分别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解析了神经干细胞调控,以及脑神经活动方面的新成果。 来自动物研究所的焦建伟研究组发现Ezh2被敲除后,短期记忆受到明显的影响,揭示Ezh2在小鼠在短期空间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人类大脑,揭开学习与记忆的奥秘是事关人类健康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成年大脑海马等区域存在神经干细胞,这些神经干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整合到特定的学习和记忆神经环路中,探索成年大脑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是理解学习和记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7

  • 河南农业大学等发现微小隐孢子虫疑似起源地

    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牧医工程学院教授张龙现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十多年的研究数据,结合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家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特点,发现我国人和动物感染的微小隐孢子虫均为IId亚型家族,从西亚扩散至世界其他地理区域。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列为人类腹泻病的第一病原。  该研究团队与美国、瑞典和埃及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对不同国家来源的111个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分离株进行序列分型,发现其中25个多位点序列亚型;根据分离株的宿主和地理区域来源,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结合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家族的宿主适应性和地理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4-17

  • 世界首个体外三维肿瘤模型构建成功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特聘教授孙伟课题组运用自主开发的细胞三维打印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构建出Hela细胞(一种子宫颈癌细胞)的体外三维肿瘤模型。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生物制造》(Biofabrication),英国广播公司也对此成果进行了报道,并称之为“令人着迷的技术进展”。 据了解,三维打印构建的癌细胞三维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体内肿瘤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是一种更接近体内癌细胞病变特性的肿瘤模型。其对于肿瘤学研究、癌症个性化治疗和抗癌药物研发等都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细胞精确受控组装体外仿生模型构建的基础研究”支持,并与中国医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4-17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PLOS Genetics》发表肺癌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2014年4月10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惠静毅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在《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The RNA-Binding Protein QKI Suppresses Cancer-Associated Aberrant Splicing”的研究论文,指出RNA结合蛋白QKI可抑制肺癌相关的异常剪接,将QKI确定为肺癌细胞中一种关键的可变剪接调节因子和一种可能的预后标记。本文通讯作者惠静毅研究员,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生物系,2003年在德国Justus-Liebig-University Giessen获得博士学位,2008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6

  • Science:中国高级科技官员接受腐败调查

    生物通报道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根除官僚腐败的行动现在瞄向了中国科学行业建立起来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条鱼。4月12日,中国国家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党组书记申维辰(Shen Weichen)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网站对此事报以高度关注,并以“Senior Chinese Science Official Snared in Corruption Probe”为题进行了新闻报道。新闻中写道,在其网站上,CAST将自身描述为“是连接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政府的一架桥梁”。这一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北京,因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6

  • 江南大学PNAS揭示癌症耐药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  来自江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包含TrpC5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江南大学药学院的马鑫(Xin Ma)教授和金坚(Jian Ji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马鑫教授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有细胞膜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细胞膜蛋白与心血管重大疾病以及细胞膜蛋白功能靶向调节。金坚教授的科研领域包括长效重组药物研究、抗肿瘤生长和转移药物研究、以及肿瘤多要耐药性研究。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发病率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6

  • 上海生科院发现前列环素受体调控肝脏糖异生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余鹰组的研究论文I prostanoid receptor-mediated inflammatory pathway promotes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PKA and inhibition of AKT。该研究揭示了前列环素受体调节肝脏糖稳态的新功能。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急速增加。肝脏糖异生的能力增强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标志,表现为空腹血糖增高,因此控制肝脏糖异生能力也成为临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14-04-16

  • 科学家首次克隆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组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李毅教授,通过国际合作,首次克隆了人类博卡病毒1(HBoV1)的全基因组。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病毒学国际权威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2005年8月,瑞典科学家首次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人类细小病毒——人类博卡病毒。研究发现,人类博卡病毒在幼儿期有很高的感染率。国际上许多学者在从事相关研究中,因该病毒无法人工复制而“卡壳”。李毅这一成果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研究人员的难题,为该病毒复制机理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14-04-16

  • 异黄酮糖基转移酶研究获新进展

    日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挖掘野葛根中催化异黄酮糖苷形成的糖基转移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两种相关基因的功用。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报告》(Plant Cell Report)。 糖苷是天然药物的修饰基团,能够增强小分子药物的水溶性与制剂成药的可操作性。野葛是一种豆科植物,其根富含多种异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功效。所以,挖掘野葛根中催化异黄酮糖苷形成的糖基转移酶,对于新药合成与老药糖基化改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植物园的研究人员从野葛根中分离了7个根中高量表达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并利用酵母与原核生物蛋白表达系统对这些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4-16

  • 清华大学Cell Res解析重要泛素化相关蛋白家族

    生物通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TRIM泛素连接酶家族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11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清华大学生科院杨茂君(Maojun Yang)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琳芳(Linfang Wang)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李卫(Wei Li)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TRIM家族是一个结构保守、进化快速的蛋白家族,它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凋亡、癌症发生以及先天免疫等广泛的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延伸阅读:武大舒红兵院士JBC发表新成果 )。TRIM家族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5

  • 清华大学程功研究组PLoS Pathogens报道昆虫新型抗病毒系统

        2014年4月1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国际著名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 上发表题为《Complement-related proteins control Flavivirus infection of Aedes aegypti by induc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s》的学术论文 (Xiao et al., 2014, PLoS Pathogens, 10: e1004027)。该研究以埃及伊蚊及多种病毒为研究模型,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阐明了昆虫补体系统抗病毒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4-04-15

  • 中科院昆植所杨祝良小组发表东亚真菌刺孢伞属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杨祝良研究组日前描述发表了膨瑚菌科新属——刺孢伞属。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分类系统》。 据悉,刺孢伞指该属真菌的孢子有指状刺突。该属主要特征为:拥有小型至中等的担子果,外形为金钱菌状至口蘑状;盖表胶黏,菌褶白色,褶缘褐色,弯生至稍延生,较稀;菌柄黏,密被毡状鳞片,担孢子薄壁,有指状突起,囊状体近柱状、薄壁、被胶状物质。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刺孢伞属的近缘类群为无褶伞属、拟蜡蘑属和根皮伞属。 科研人员还发现,膨瑚菌科真菌生境多样,营养方式复杂,多数物种生长于腐木上。球果伞属的种类大多只生长于松科植物的球果上,而蜜环菌属的种类能与药用植物天麻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4-04-15


页次:1391/2138  共42754篇文章  
分页:[<<][1391][1392][1393][1394][1395][1396][1397][1398][1399][140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