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研究显示医疗用X射线可能会导致癌症

    [AD340X300]根据一项最新病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每年都有上千名病人因医疗用X射线而身患癌症。医学专家强调尽管X射线以及CT检查非常有益于体检,可以进行早期癌症检测等,但人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少用它们。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医疗用X射线检查作为放射探查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了人们接触辐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美国,自1980年以来使用X射线的比例已经增长了20%,使用CT检查同时也使用X-射线的比例也在大幅度增长。德国慕尼黑的路德维格-马克西米利安斯大学的彼德-赫佐格(Peter Herzog)指出,人们没有必要做很多的X

    来源:

    时间:2004-02-02

  • 新科学家发现:嗅觉退化与视觉进化同步

    [AD340X300]人们都知道,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或视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这种变化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存在。实际上,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类似的变化或调整也始终没有间断过。德国和以色列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在灵长类动物中,嗅觉感受基因(OR)的缺失和完全视觉的获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嗅觉退化与视觉进化是同步进行的。         嗅觉感受基因是嗅觉的分子基础,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及老鼠都有相同数量的嗅觉感受基因。人类的嗅觉感受基因中60%都不具有活性,这些基因也被称为假基因,无尾猿的这种假

    来源:

    时间:2004-02-02

  • 日本发现抑制肝脏合成糖分物质

    [AD340X300]新华社讯:日本神户大学医学系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STAT-3”的分子能够抑制肝脏合成糖分的过程,这将对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大有帮助。研究人员运用基因技术,培育出肝脏内缺少“STAT-3”分子的老鼠。结果发现,这种老鼠肝脏中由乳酸、氨基酸合成糖分的反应变得异常活跃。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又给老鼠喂高脂肪食物,结果老鼠很快出现了糖尿病症状。此后,研究人员又利用基因技术让患糖尿病的老鼠肝脏内合成“STAT-3”分子,其糖尿病症状有了明显改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开发出一种能使肝脏中“STAT-3”分子增加的药品,将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摘自 新华网

    来源:

    时间:2004-02-01

  • 国首台“DNA计算机”问世 可用于基因治疗

    [AD340X300]据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 (记者 刘军)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经过两年多协作攻关,最近已在试管中完成了DNA计算机的雏形研制工作,在实验上把自动机与表面DNA计算结合到了一起。这在中国属首次,相关论文已发表在中国《科学通报》49卷第1期的英文版上。  近几年来,利用遗传物质DNA分子中蕴含的计算能力,开发具有强大功能的DNA计算机,成为计算机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梦想。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贺林教授说:“在不久的将来,DNA计算机可被用来开发新一代的基因分型技术,处理基因组的信息,或用注入到人体内的DNA计算机进行基因治疗

    来源:

    时间:2004-02-01

  • 俄罗斯专家发现能杀死癌细胞的抗生素

    [AD340X300]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在试验中发现,用于抑制细胞呼吸的抗生素寡霉素能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导致血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而且对健康细胞无害。         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理论和实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在实验中发现,把浓度仅为10-12克/毫升的寡霉素溶液倒入混有淋巴性血癌细胞及健康淋巴细胞的培养液中,血癌细胞的细胞核会遭到破坏并出现大量死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血癌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物质发生了凝结并分裂成碎片,这是血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表现。与此同时,寡霉素并没有杀死健康淋巴细胞,反而使其免受阻碍

    来源:

    时间:2004-02-01

  • 俄专家研究发现:美沙酮依赖性比毒瘾更难根除

    [AD340X300]新华社莫斯科1月28日电(记者魏忠杰)俄专家最近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一些吸毒者在接受美沙酮戒毒疗法后产生的美沙酮依赖性,比吸食海洛因等毒品而产生的依赖性更加难以根除。           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由于与吗啡和海洛因等毒品一样,作用于阿片受体,而其毒性相对较弱,它常被当作毒品替代物而用于戒毒治疗。美沙酮维持疗法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和递减法的综合脱毒疗法,该方法能有效防止戒毒者重新吸食海洛因等毒品,从而防止吸毒者感染艾滋病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但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该疗法产生的美沙酮依赖性比吸食

    来源:

    时间:2004-02-01

  •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与麻疯病相关的遗传基因

    [AD340X300]恶名远扬的麻疯病能损毁患者的外貌,但其更深层的机理在于神经的退化。加拿大麦吉大学人类遗传学家艾温-舒尔等在1月25日《自然》发表在线文章,报告通过研究使某些人罹患麻疯病的DNA片段,发现了麻疯病和另外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表明,这种包含两个基因的DNA片段与帕金森氏病相联系,提示麻疯病和帕金森氏病两者之间具有一些共同的生化通路。            在印度、巴西、和至少其它16个国家,有大约70万麻疯病患者。当一种名为麻疯分枝杆菌的微生物感染雪旺氏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时,便会引起麻疯病。雪旺

    来源:

    时间:2004-02-01

  • 日本研制成可应用于人体的人工血液

    [AD340X300]日本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和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成功开发出可大量生产和长期保存的人工血液。使用这种人工血液输血不必担心病毒感染和血型不符。         人的生命离不开氧,而氧是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输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美国研究人员曾通过加工处理血红蛋白,成功地制造出人工血液。但是,这种人工血液易使被输血者血压升高,因而无法用于输血。         据《读卖新闻》报道,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土田英俊领导的研究小组把目光转向血液中可维持血压不变

    来源:

    时间:2004-02-01

  • 科学家发现缓解高血压激素 疗效好无副作用

    [AD340X300]新浪科技讯 荷兰和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一种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的激素同时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功能。研究者指出,人们一般通过补充这种名为褪黑激素的物质缓解时差反应,而一小部分经常服用这种激素的男性高血压病人都出现了血压下降的现象。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专家弗兰克-舒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和荷兰大脑研究所的同仁们一起对16名男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在每晚临睡前给他们服用了褪黑激素补充剂或是安慰剂。经过三个星期的治疗,服用褪黑激素的病人血压有所降低,心脏收缩血压平均下降6毫米汞柱,心脏舒张血压平均下降4毫米汞柱;服用安慰剂的病人血压没有变化。弗兰克称:“这一发现为高血压的治

    来源:

    时间:2004-02-01

  • 中国专家揭示艾滋病发病机理 提出防治策略

    [AD340X300] 一篇揭示艾滋病发病新机理的科学论文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  提出了新的HIV防治策略  由中国科学家于晓方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通过多年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一组 使HIV(艾滋病毒)避过人体细胞天然防御系统而在人体细胞内大量复制的蛋白,阐明了HIV突破宿主细胞防御系统分子机制,并提出了新的HIV防治策略。这组蛋白的发现对于了解HIV如何战胜宿主防御系统至为关键,有望成为HIV治疗的新靶点,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途径,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来源:

    时间:2004-02-01

  • 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可能有多种宿主

    [AD340X300][生物通讯]自1995年埃博拉病首次在扎伊尔爆发以来,中非国家已共爆发埃博拉出血热近12次。最近的一次爆发至少导致刚果29人死亡。不仅如此,过去5年里,埃博拉病毒还导致数千只灵长类动物死亡。现在,一项新研究表明埃博拉的爆发有多个源头,可能有多种宿主。公共卫生部门和环境保护学家们都在昼夜奋战寻找持续不断且严重程度明显升高的埃博拉病流行的源头。他们怀疑,埃博拉病毒可能是潜伏在一种动物体内,该动物不知何故对埃博拉病毒的致命性作用不敏感但又能传染给其它易感动物。一个重要的谜题就是最近一次埃博拉病是否是一次蔓延到热带雨林的更大规模的大流行的全部源头?还是此次大流行的每个部分都有其自

    来源:

    时间:2004-01-17

  • 世卫专家:动物笼子里检测出了“sars”病毒

    [AD340X300]新华网广州1月16日电(记者王攀、郑天虹)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非典防治联合专家组组长、流行病学专家布赖曼博士16日在广州表示,专家组在广州最近确认的非典疑似病例工作过的餐馆和当地一家大型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内装活体动物的笼子里检测出了SARS样冠状病毒,从而认定果子狸是病毒的主要载体之一。 布赖曼是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专家组此前在广州停留了近10天,先后考察了广州新发疑似病例曾工作过的“梁锦记同得利海鲜餐厅”、广州市最大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新源冻品禽畜综合市场以及两名病人的居住地番禺丽江花园和市区内的一所出租屋。在考察行程中,记者多次在现场看到,专

    来源:

    时间:2004-01-17

  • 研究证实维生素D有预防多发性硬化的作用

    [AD340X300][生物通讯]根据一项新研究,每日服用含有维生素D的维生素补充剂的妇女患多发性硬化的风险似乎降低。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脊髓神经元的髓磷脂鞘的自体免疫疾病。就像电线缺少塑料绝缘包装一样,被剥夺了髓磷脂鞘的神经元不能有效发送电脉冲。研究人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引发多发性硬化,但地理因素可能蕴藏着一些线索:靠近热带地区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比高纬地区要低。这一发现致使科学家推测光照条件下在皮肤中产生的维生素D有预防多发性硬化的作用。其它研究已经证明,维生素D调节一些免疫系统的活动,最近的实验揭示维生素D含量丰富能预防小鼠罹患多发性硬化。为确定维生素与多发硬性化之间的确切关系,哈佛

    来源:

    时间:2004-01-17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导致心情愉悦的新机制

    [AD340X300]美国的研究人员说,与造成吸食大麻者迷幻感觉的相同物质,可能亦是造成运动时感觉亢奋、愉悦的原因。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及加州大学雨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的研究人员发现,年轻人进行约一个小时的温和运动后,体内含有高量属于cannabinoid的大麻素(anandamide),其与大麻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类似。负责此研究的Arne Dietrich教授认为,人体借由分泌cannabinoid以处理长期压力,和温和或剧烈运动所引发的疼痛。Dietrich说:“目前未有证据显示剧

    来源:

    时间:2004-01-17

  • 老鼠升为二号疑犯 成非典最重要怀疑对象

    [AD340X300]昨天,在广东省政府外事办举行的有关SARS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表示,广东省将继续大力开展以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许锐恒说,对鼠类要继续做相应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负责人罗伯特考察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SARS的传播不像禽流感那样容易找到病源,其传播途径相对复杂,现在专家们仍在做这些方面的化验。不过,他表示,在整个SARS病毒传播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动物扮演的角色,目前知道至少有一个或者超过一个的动物载体。他说,可能是果子狸传给人,也可能

    来源:

    时间:2004-01-17

  • 我科学家解生物钟之谜:蛋白质是动力之源

    [AD340X300]大脑中深藏着的那座“生物钟”为什么昼夜不停?那是因为有种爱“唱反调”的蛋白质晚上不“睡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专研究小组日前发现了这只“夜猫子”的新功能。昨天出版的著名国际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报道了这一重要成果。         “夜猫子”名叫起搏细胞离子通道(HCN),它是控制起搏细胞内外钠、钾离子进出的特殊蛋白,也是“生物钟”工作的动力之源。通常一个细胞好比一节电池,细胞膜外是正极,膜内是负极。不工作时,每个细胞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电压水平;工作时,这股电压便会上下波动,出现瞬间电脉冲。

    来源:

    时间:2004-01-17

  • 芬兰开发出可抑制抗生素的新药

    [AD340X300]据有关媒体报道,芬兰制药专家近日开发出一种新药,该药能抑制部分不必要的抗生素在肠内活动。          报道说,抗生素药物的大部分有效成分会在人体肠道的上半部分渗入血液,参与治疗。但是可能会有少量抗生素进入肠道下半部分,并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这后一部分抗生素会杀死很多有用的细菌,破坏肠内微生物的自然平衡,引起腹部不适,增强有害细菌的抗药性。          芬兰的Ipsat制药公司在开发新药时发现,约50%的抗生素药物含有一种名为β-内酰胺的成分。

    来源:

    时间:2004-01-17

  • 科学家找到人类汗味中吸引蚊子的化学物质

    [AD340X300]新浪科技讯:据ananova.com网站1月14日报道,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人类汗迹中含有一种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正是这种化学物质成为了蚊子叮咬人类的“引路人”。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该天空小组的上述研究报告。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约翰-卡尔森(John Carlson)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们发现,人类汗迹中夹杂着一种名为4甲酚(4-methylphenol)的化学物质,它能够激发雌疟蚊身上的嗅觉接收器。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雌疟蚊才有这种名为AgOrl的嗅觉接收器。该研究小组还发现,雌疟蚊身上还有另一个名为AgOr2的嗅觉接收器,它只对人类汗迹中夹杂着的2甲酚化学物质进

    来源:

    时间:2004-01-16

  • 研究发现基因决定人体器官位置

    [AD340X300]据新华社消息:为什么心脏位于左侧而肝脏位于右侧?这是身体自己决定的吗?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细胞信息传输的全新模式,可能为“身体如何决定器官位置”这一问题提供新观点。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由生物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发现,在胚胎发育阶段,某种基因的阶梯式信息传递过程决定了器官的正确位置。如果这种信息传递受到干扰,可能导致器官位置发生重大甚至致命的误差。但科学家们仍不知道这种阶梯式信息传递是由什么引发的。目前,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一种名为“Notch”基因的活性,因为科学家们今年早些时候发现,它在胚胎发育和肿瘤生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也

    来源:

    时间:2004-01-16

  • 人肥胖与基因紧密相关

    [AD340X300]人类GNB3基因C825T多态位点与肥胖紧密相关。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孙爱军、王克强等教授近日在题为《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报告中提出来的新观点。GNB3基因C825T多态位点的发现虽然已经有5年的历程,但直接揭示它与肥胖的关系还是第一次。孙爱军教授等以世界五大洲55个不同民族共5254个个体的血样为样本,进行GNB3基因C825T的基因型检测。研究还发现,C825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与人类进化过程中从发源地非洲向东亚迁移、再转向世界各地的规律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而且,最高的频率发生在那些摒弃其传统生活习惯而接受西方饮食起居习惯的

    来源:

    时间:2004-01-16


页次:1393/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1391][1392][1393][1394][1395][1396][1397][1398][1399][14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