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全球首款家庭服务机器人在广州面世

    最新发现与创新中国科技网讯 全球首款家庭服务机器人——科沃斯亲宝,8月28日在广州亮相。这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网络互联、物联网等技术,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借助3G及wifi网络操控机器人,从而实现不管在何时何地,始终都可以保持和它互动。科沃斯亲宝“人形”机器人,集远程互动、智能外设管理、娱乐教育功能为一身。体型憨态可掬,灵活的小脑袋上长着一只“小眼睛“(摄像头),用户可通过手机操控,实现与家里实时的视频语音互动,通过智能外设管理,可远程操控家用电器。同时,烟尘报警系统、独有的人体感应外设,确保家中有人来访时第一时间短信通知主人,为居家安全增添一份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8-31

  • 四大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研究肝炎与肝癌防治

    中国科技网讯 为加快我国肝炎与肝癌创新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构建肝炎与肝癌防治研究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8月27日,我国肝炎与肝癌防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成立,吴孟超院士和汤钊猷院士为中心揭牌。创新中心由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等共同参与。参加单位的团队主要为国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优势团队。这些团队前期以慢性肝炎发生发展并向肝癌转归的机制和干预为共同的兴趣和攻关目标,通过联合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联合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等形式,自然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协同创新的队伍,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据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王红阳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8-31

  • 儿童功能性心血管病该怎么治

    本报讯  (记者谭  嘉  付东红)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我国学者最近发现一种能够预测该病治疗效果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患者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北大医院儿科教授杜军保、副教授金红芳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MR-proADM(肾上腺素质前体中段肽)可作为患儿治疗药物选择的重要指标。相关论文日前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发表。编辑部特别配发述评,对这一开创性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据了解,国外研究发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0%,以12岁~13岁人群最为高发,患儿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憋气、乏力,长期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31

  • 65岁或为发生近视远视变化分水岭

    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一项持续10年的关于中老年眼病的研究发现,65岁以下中老年人群屈光度呈远视趋势,而65岁以上则出现近视趋势。调查发现,这种远视可能与眼内压低有关,而近视则提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该研究结果在近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公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亚星等研究人员,于2001年对北京市4439名城乡中老年居民展开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农村居民1973人,城市居民2466人,平均年龄56岁。研究人员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对受调查者进行了5年及10年随访研究。2011年,共有2695人参与随访,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31

  • 《科学》文章:“恐龙王”为科学界打开化石宝藏

    中国平邑——两年前当郑晓廷阅读一篇有关始祖鸟和孔子鸟具有较弱飞翔能力的《科学》报道时,他提出了质疑。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拥有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收藏总和的孔子鸟化石,一种生活在1.2亿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大小如乌鸦的鸟类。馆长郑先生亲自收藏的孔子鸟化石有606件。《科学》杂志的文章说这种鸟类的一级飞羽羽轴过于细弱,因此无法进行有力飞翔。但天宇博物馆的几件保存完整的标本却显示了两倍粗的羽轴。与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合作,郑于2010年10月15日在《科学》上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认为对于此种鸟类无法持续飞翔的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更精确的资料证实。 对于一个中学辍学的人来说实属不易!&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2-08-31

  • 武汉大学JBC新文章解析中药抗癌

    生物通报道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粉防己碱(tetrandrine)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并阐明了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出肝癌新药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BC)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文化副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关系;以及针对特定靶位点的抗癌药物分子机理研究。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为了狙击这个头号杀手,全球科学家在绞尽脑汁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30

  • 韩家淮教授最新J Immunol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美国NIH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combinatorial Biases and Convergent Recombination Determine Interindividual TCRβ Sharing in Murine Thymocytes”的文章,通过深度测序技术,验证了TCR基因重组现象是不同个体间纯系型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不是选择性造成的。相关成果公布在J Immuno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厦门大学生科院韩家淮教授,吉国力教授,以及美国NIH的David A. Price,第一作者为厦大李汉杰。这项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30

  • 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导的一个研究研究小组完成了对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这一棉花基因组为研究和遗传改良棉花的质量与产量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获得了棉花及其近亲的遗传特征和进化机制的新认识。该研究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棉花,也被称为“白金”,是全球一种重要的商品作物。棉花纤维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纤维之一,可从考古遗址追溯至7,000多年前。棉花生产为大约1亿家庭提供了经济收入,约有150个国家参与棉花的进出口。此外,在科学研究中,棉花还可作为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30

  • PLoS ONE:应浩研究组解析骨骼肌再生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ttenuation of p38-Mediated miR-1/133 Expression Facilitates Myoblast Prolifera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Muscle Regeneration”的文章,探索了骨骼肌早期再生过程中调控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为DMD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相关研究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营养科学研究所应浩研究员,由应浩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西华博士合作完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30

  • 樊代明院士:我国转化医学依然任重道远

    “转化医学研究,不仅是推动中国医改进程的重要具体措施,也是解决‘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主要技术保障。”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说。 2012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日前在沪举行,樊代明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樊代明介绍,转化医学研究,是从临床和预防出发,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的时间,使新技术尽快转化为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适宜技术。 近年来,转化医学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03年就发布了发展生物医学的长期计划——《NIH生物医学研究路线图》。2006年,NIH设置临床与转化科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8-30

  • 益智健脑颗粒抑制PC12细胞的早期凋亡

    出版的一项关于“Yizhijiannao Granule and a combination of its effective monomers, icariin and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inhibit early PC12 cell apoptosis”的研究发现,中药复方益智健脑颗粒含药血清及淫羊藿甙、三七总皂甙、淫羊藿甙+三七总皂甙单体混合液均对淀粉样蛋白β25-35 所致 PC12 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淫羊藿甙与三七总皂甙联用可协同抑制淀粉样蛋白β25-35诱导的 PC12 细胞早期凋亡,其作用与益智健脑颗粒含药血清相当。此项研究结果发表于《中国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2-08-30

  • 北京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生科院,北京核磁共振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题为“Foldon unfolding mediates the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Mpro-C monomer and 3D domain-swapped dimer”的文章,揭示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中一种关键蛋白酶结构域转换的新分子机理,这将有助于解析这种曾经引发恐慌的冠状病毒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夏斌教授,夏斌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核磁共振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利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9

  • 首都医科大学Blood新文章解析干细胞治疗

    生物通报道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干燥综合症(Sjögren's syndrome)的重要发病机制,并提出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干燥综合征患者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血液》(Blood)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王松灵教授,长期从事涎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基础研究和口腔放射诊断,尤其在涎腺非肿瘤疾病、涎腺基因治疗及人造涎腺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建立第一个涎腺疾病中心和口腔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发表SCI收录英文论著36篇,中文发表论文86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9

  • 转基因水稻的基因逃逸“不可避免但缓慢”

    基因从转基因(GM)作物向临近的野生植物的漂移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能不像担心的那样快,根据在中国水稻田间展开的一项研究称。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比如那些专为抗虫而设计的基因,能通过与农民田地周边的野生植物交叉授粉而传播出去——这曾被认为是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因为人们对这种基因传播带来的生态后果知之甚少。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类型的基因流不可能发生的很快,因为转基因实际上不会提高野生植物的生存能力。原因在于当地害虫的数目已被转基因作物的抗虫基因而减少。复旦大学和福建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将一种带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水稻品系与一种野生‘杂草稻’品系杂交,然后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实验田里已经追踪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12-08-29

  • 我学者发现肝癌转移关键突变基因

    我国科学家近日利用先进DNA测序技术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原发灶和侵犯肝脏门静脉的转移灶的全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存在347个突变基因,平均每个肿瘤样本有30~40个基因突变,其中大多数基因突变是第一次在肝癌样本中发现,并且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同时出现。另外,该研究组从碱基突变规律中发现,突变除受黄曲霉素和内源代谢产物影响外,也可能与植物特定成分,如马兜铃酸和塑料工业污染物有关。 由韩泽广教授、邓庆博士和黄健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得出的相关成果今天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业内专家表示,该结果将为肝癌诊断、预后、治疗以及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奠定基础。肝癌素有“癌王”之称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8-29

  • 复杂性双肾错构瘤保肾术成功

    本报讯  (记者颜秋雨  通讯员梁  辉)年轻女子双侧肾脏长出数十个大小不一的肿瘤。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只能将肾脏和肿瘤一并切除。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为一名这样的患者成功切除肿瘤,同时保留了肾脏。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即将痊愈出院。 7月31日,今年24岁的李琳琳(化名)被该院泌尿外科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右肾多发巨大错构瘤、左肾多发错构瘤。此病为先天性遗传病,目前国内外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及经验可循,通常采取手术切除肾脏,术后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在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下,医生决定在保留肾脏的前提下为其手术,但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 该院泌尿外科与肝胆外科、麻醉科、手术室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29

  • 缺血性心肌纤维化研究有进展

    本报讯  (记者聂松义  通讯员张  勇)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团队发现了心肌缺血性心肌纤维化发生的新机制,即微小核苷酸(miRNAs)对缺血性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化起到了不同层面的调控作用。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杂志《循环》发表。 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构、心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发现,miRNAs在心肌纤维化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大鼠心肌缺血4周后,其心肌组织中miR-10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当增加miR-101水平时,心肌胶原合成减少,心肌纤维化改善;而转入miR-101的抑制剂AMO-101后,miR-101的抑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29

  • 女性脑前额皮层区域可加速衰老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女性平均寿命通常比男性长,但为什么女性呈现出更快的和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及较高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新近对这种矛盾趋势进行了研究,从分子生物机制上做了回答。研究论文8月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细胞衰老》杂志上。 上海计算生物学研究所袁媛等对成年男性和女性大脑中的4个区域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前额皮层中的额上回区域,两性在年龄相关的变化时机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也被称为两性发育的异时性。 有趣的是,女性相对男性来说,与年龄相关的表达变化差异发生得更早或发生得更快。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发现,女性大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29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又有8个新易感位点

    本报讯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等科研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新近发现了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关的8个新易感位点。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专家认为,该研究不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解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其风险预测、早期防治以及为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候群。这种疾病正因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呈现出多发的现象。 据研究人员介绍,此次共分析了1510个病例、2016个对照数据,并通过多项随访调查及基因分析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29

  • 3年抓出347个肝癌突变基因

    报讯(记者许琦敏)昨天,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他们用3年多时间,对肝癌样本的基因组进行了“地毯式搜捕”,找到了347个突变基因,其中已有3个被证明在肝癌的发病与转移中起决定作用。这可能为人类攻克肝癌,提供新的靶点。 肝癌,素有“癌王”之称。全球每年约有75万人发病,70万人死于肝癌,中国每年发病人数超过25万。“肝癌细胞很容易转移,常常侵犯肝内血管,而后全身转移,导致患者死亡。”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韩泽广教授介绍,但在肝癌发病、转移时,人体细胞里都发生了什么?哪些基因发生异常?科学家并不清楚,只零星地发现过十几个基因。 这次,他们利用先进的DNA测序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2-08-29


页次:1496/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491][1492][1493][1494][1495][1496][1497][1498][1499][150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