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研究方面再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累及的致死性自身免疫病。多年来由于受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SLE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SLE治疗药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934作为治疗SLE候选新药在狼疮疾病动物模型(MRL/lpr品系雌性小鼠)实验中获得的研究结果,曾在《Arthritis & Rheumatism》上发表,阐述了SM934的疗效作用及机制。作为系列研究工作,由侯立飞博士和何世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12-03-23

  • 华农自主完成我国第一个果树作物基因组序列图谱

    华中农业大学今日透露,该校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努力,已绘制完成甜橙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我国自主完成的第一个果树作物基因组序列图谱。这一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成果,将对加快我国柑橘品种改良,改变柑橘品种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提升我国柑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据悉,柑橘是世界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果树。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柑橘原生中心,也是世界柑橘第一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柑橘总产量达2645万吨,种植面积达221万公顷。但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不足,我国普遍种植的80多个柑橘品种中,有四成以上系从外国引进,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是引进品种的产品。柑橘的品种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成熟期较为集中问题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2-03-23

  • 田丰教授入选“青年国家项目”

    近日,农学院引进人才田丰入选中组部“青年****”项目,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此项目的首位入选者。  田丰,男,教授,1979年出生,200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毕业。回国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以拔尖人才标准引进到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在康奈尔大学研究期间,他参加美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多样性计划”,主要负责利用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剖分复杂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结构和规模化挖掘有利等位基因变异。他的主要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和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杂志上,影响因子34.284。 “青年****”自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时间:2012-03-23

  • 构建手足口病相关病毒的感染性克隆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Virology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关于构建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感染性克隆的最新研究成果。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仅2010年和2011年,全国共有3,394,375例感染,其中死亡1414例,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但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性疫苗或治疗性药物。CV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此,了解CVA16和EV71基因组中各个区域的功能,对加强CVA16和EV71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

    来源: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时间:2012-03-23

  • 饶子和院士PNAS新文章解析CCHFV病毒核蛋白

    生物通报道  3月14日,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nucleoprotein reveals endonuclease activity in bunyavirus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的晶体结构及功能新发现,为开发出治疗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指明了方向。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是我国著名的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其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从事与重要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22

  • Cell子刊:干细胞诱导生成GABA 助力HD症治疗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GABA Neurons Correct Locomotion Deficits in Quinolinic Acid-Lesioned Mice”的文章,利用干细胞构建了一种特殊脑细胞,帮助恢复了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的肌肉协调缺陷,这将有助于此类疾病的治疗研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22

  • 研究开发出新型光控多功能癌症诊疗载体

    在纳米材料应用于癌症诊疗的研究中,金纳米材料因其可调控的光学响应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获得了广泛关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和吴晓春两个课题组近几年密切合作,致力于开展金纳米棒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并推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金纳米棒在近红外区可调控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赋予了其一系列优异的光学响应,展示了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及肿瘤热疗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但金纳米棒自身表面积较小,不利于药物的携带。针对金纳米棒的不足,研究人员设计了金纳米棒核/介孔二氧化硅壳的杂化纳米结构Au@SiO2,利用后者的高比表面积成功实现了化疗药物的高效载带。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工作在肿瘤细胞实验中实现

    来源:先进材料

    时间:2012-03-22

  • 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拥有国际发明专利

    记者3月20日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棉花项目执行专家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总体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拥有国际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摆脱高端棉花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我国继转基因抗虫棉之后,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指出, 我国原棉“缺口”逐年加大,已从2002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40%。我国棉纤维内在品质相对较差,绝大多数只能适纺32支纱,而适纺60支以上高支纱的优质原棉严重依赖进口。 以改善纤

    来源:

    时间:2012-03-22

  • 朱玉贤院士参与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3月18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棉花项目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即优质纤维棉花转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院士,转基因重大专项副总师万建民教授、农业部科教司领导、棉花育种界专家及20多家国内平面与网络媒体共100多人出席会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玉贤院士参与了该项目,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经过多年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12月,朱玉贤院士实验室提供ACO2-E6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中棉所24品种中,得到6个阳性转化体再生苗;200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2-03-22

  • Cell Res:中国人群特异的前列腺癌融合基因

       前列腺癌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位于男性恶性肿瘤首位,而随着我国普遍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前列腺癌有着明显的种族特异性,然而,产生这种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未明。   973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孙颖浩教授运用RNA-seq技术首次对中国人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型融合基因、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异构体和点突变。研究发现,在欧美人群中普遍高频表达(50-80%)的融合基因TMPRSS2-ERG在中国人群中的表达率仅有20%左右,而在欧美人群中尚未发现的融合基因CTAGE5-KHD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21

  • 深度解析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哈尔滨可以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深入解析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H)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论文“The miR-328 regulates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targeting at IGF-1R and CaV1.2”发表在高血压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Hypertension》杂志(SCI影响因子6.908)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药学药物研究所的所长、“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大岭。博士生郭蕾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肺动脉高压是指一组肺血管中压力增高的复杂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21

  • 饶子和院士:揭开手足口病毒的神秘面纱

    “我们又抱了一个金娃娃!”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本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刊登了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人员的论文,文章阐述了关于手足口病主要致病病毒EV71结构的一些关键性新发现。   “我们成功解析了EV71病毒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毒颗粒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为发展针对EV71病毒的高效疫苗,以及特异性的治疗抗体提供了坚实的结构基础。”饶子和向《中国科学报》介绍。   而这一研究成果也为开发治疗手足口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指明了方向。   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儿和儿童常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2-03-21

  • 青蒿素衍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再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累及的致死性自身免疫病。多年来,由于受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靶点缺乏、相关疾病动物模型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SLE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SLE治疗药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SM934作为治疗SLE候选新药,在狼疮疾病动物模型(MRL/lpr品系雌性小鼠)实验中获得的研究结果曾在Arthritis & Rheumatism上发表,阐述了SM934的疗效作用及机制。作为系列研究工作,课题组侯立飞博士和何世君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12-03-21

  • Cell子刊:重要激酶级联通路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PAMP-Induced MAP Kinase Cascade by a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Activates Plant Immunity Mediated by the NB-LRR Protein SUMM2”的文章,解析了病原相关重要蛋白激酶级联通路在植物免疫系统中的调控新机制,并指出了一种突变基因蛋白:SUMM2扮演的重要角色,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出版社旗下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20

  • 首次确定Olmsted综合征致病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xome Sequencing Reveals Mutations in TRPV3 as a Cause of Olmsted Syndrome ”的文章,首次确定了一种重症角化性皮肤病:Olmsted综合征的致病基因为TRPV3,并通过电生理学等方法阐明其发病机制,为皮肤角化及瘙痒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杨勇教授和李若瑜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林志淼博士及3位研究生。该项研究是北大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20

  • 5篇文章解析胃癌研究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Gut和J Natl Cancer Inst在线刊登了北大肿瘤医院游伟程教授领导的流行病学研究室科研成果,这两项研究是研究者在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现场开展的两项干预试验所得到的成果,该研究组已经连续发表了5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39.41。 自1995年,课题组在临朐县胃癌高发区针对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了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补充维生素及服用大蒜素以阻滞胃癌癌前病变的长达7.3年的多因素干预研究。通过对干预人群长达15年的随访,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明显降低胃癌发病率(OR=0.61, 95%CI: 0.38-0.96),而服用维生素及大蒜素则无明显作用(J Na

    来源:北大肿瘤医院

    时间:2012-03-20

  • 复旦大学:“细胞移植”有望治“舞蹈病”

    日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项全新发现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细胞》的子刊杂志上。该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青年教师马丽香,在特聘教授张素春博士的指导下,历经五年潜心研究,发现了来源于人胚胎干细胞的GABA能神经细胞可修复运动障碍,这对治疗人类亨廷顿病将具有重大意义。  亨廷顿病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作“舞蹈病”。该病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认知能力逐渐丧失,最终慢慢死亡。面对如此棘手疾病,目前医学界尚无有效对策。  张素春教授的研究团队,将重点放在了如何使人胚胎干细胞 “定向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细胞之上。专家解释,GABA能神经细胞是一种可分泌“γ—氨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2-03-19

  • LightOn:一种全新的光激活操控系统

    生物通报道:3月《Nature Methods》特别介绍了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及国家生物反应器工程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杨弋,杨弋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06年回国受聘于华东理工大学。近期其研究组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文章,成功开发出一种简单、稳定、容易使用的光调控基因表达系统。这项研究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对此Nature Methods还特别介绍了杨弋教授,讲述了其中的背景故事。上篇: Nature人物:华东理工杨弋 论文发表在2011年,中国的兔年,杨弋和他的学生开始准备论文发表,这一时间对于杨弋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他就在上一个兔年:1999年离开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6

  • Hepatology:宿主抗病毒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ajor Vault Protein: A Virus-Induced Host Factor Against Viral Replication 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Type-I Interferon”的文章,首次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能诱导主要穹隆蛋白表达,并阐述了主要穹隆蛋白在病毒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解析了宿主抗病毒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肝炎病毒领域国际权威期刊Hepatology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生科院,湖北省杰出青年朱应教授,第一作者是2008级博士生刘实。朱应教授早年毕业于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3-16

  • 清华大学宫鹏教授等应邀在《柳叶刀》上发表综述

      清华新闻网3月15日电 日前,清华大学地球科学中心宫鹏教授及相关科研团队应邀在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之一的《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城市化与健康》(Urbanization and health in China)的综述。文章指出,中国正面临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动,整个国家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潮不断变化、加剧,这种从未有过的快速城市化对公众健康影响重大。  文章分析了这种影响并指出流动人口在医疗保健服务、疫苗覆盖率、事故和伤害方面与城市居民间的差距,城市中由营养及生活方式选择所引起的不断加剧的疾病负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城市环境质量,包括空气和水污染,对城市和农村区域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2-03-16


页次:1542/2138  共42754篇文章  
分页:[<<][1541][1542][1543][1544][1545][1546][1547][1548][1549][155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