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生科所发表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病原细菌效应蛋白通过直接共价修饰并失活宿主细胞中的泛素和泛素类蛋白从而导致宿主泛素信号通路发生功能紊乱的新的致病机制。这篇题为“Glutamine deamidation and dysfunction of ubiquitin/NEDD8 induced by a bacterial effector family”的文章公布在上周刚出版的Science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邵峰博士,其实验室主要研究兴趣是研究细菌病原体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化学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科技部863和北京市科委资助
-
创新参选:如何使6孔板/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均匀生长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8月10日进行第二轮抽奖,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上海世博会门票一张。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蒋文明向我们介绍了如何使6孔板/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均匀生长。参选项目:如何使6孔板/细胞培养皿内的细胞均匀生长背景:我们知道,小口径的细胞板,如96孔或24孔板,细胞种植后,一般情况
-
中国科学家Cell,Nature子刊文章登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本期的推荐研究文章包括:Zhao, Y. et al. C. elegans screen identifies autophagy genes specific to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Cell doi:10.1016/j.cell.2010.04.034 (2010).细胞自噬作用是真核细胞中
-
公派出国留学博士最新成果登重要期刊封面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的研究人员获得了两栖类研究最新成果,这是第一次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上支持了地质学假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封面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亚平院士,第一作者是获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访问学者”项目资助赴美开展亚洲两栖类合作研究的车静副研究员,这项研究还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以及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著名的研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首次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上支持了地质学假说,PNAS杂志的编辑委员会也评论道,“我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将以DNA为基础的系统发育研究与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新生代印度
-
3个重大项目涉及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十一五”期间第四批重大项目指南,在10个项目中,有“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等3项涉及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 据介绍,上皮间质转化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项目,旨在通过阐明肿瘤微环境与恶性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对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恶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的相关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实现对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
-
****最新JBC解析关键信号通路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Smad2能够促进促炎症细胞Th17细胞的生成,从而提出了对于TGF-β信号通路如何调节Th17细胞分化这一过程的新解释。这一研究成果“SMAD2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generation of Th17 cells”公布在JBC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去年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冯新华教授,其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信号传导、蛋白质修饰及其在疾病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这篇文章是由浙大生研院与美国MD安
-
刘伯宁:后基因组时代10年间生命科学的发展与挑战
8月2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在人类1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将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事实上,自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迄今,科学家已经相继发现70余种疾病的易感基因,基于此的基因诊断产业已经初现端倪,但10年前人们寄予厚望的“基因药物”、“个体化医疗”尚未实现。 10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耗资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的伟大科学工程完成之际,人们以为得到了揭开自身生命奥秘的天书,生命科学也划时代地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10年间,一方面,生命科学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陆续展开;另
-
我冻干Hib结合疫苗完成临床前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Hib疫苗的国产化程度,延长疫苗有效期,2007年,甘肃省科技厅以重大科技专项形式支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展“冻干Hib结合疫苗研制”。到目前为止,甘肃省冻干Hib结合疫苗已完成了临床前研究,研究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 甘肃省科技厅介绍,冻干Hib结合疫苗的研制,是对Hib疫苗剂型的创新开发,该疫苗的研制成功,将会对相关病症的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Hib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简称,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个月—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脑膜炎的致病菌,也是我国儿童呼吸道疫病的首位致病菌,
-
973计划“光合作用分子机理研究”项目进展顺利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部分细菌在太阳光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又一重要途径。 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立新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重大项目“光合作用分子机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基础研究”,主要从光合作用中光能有效传递和分配的调控机制、光能高效转化的分子遗传基础、碳代谢的遗传控制规律,光合同化力形成和碳同化的动态衔接与调控、光氧化和光保护的分子机理五个方面开展基础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的效率,提高作物产量
-
浙江大学新晋教授发Nature子刊文章提出新见解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结构分析和功能实验为离子通道领域中几十年前就发现但一直没有清晰机制的一个生物物理现象- anomalous mole-fraction effect提供了一个有强有力实验依据的解释。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年引进的叶升教授,论文的其他作者有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李扬博士以及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姜有星博士。姜有星博士和叶升博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钠、钾离子带相同电荷,同属一族,
-
北京生科院青年研究员连发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张跃林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及遗传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先天性免疫和功能基因组学。近期其研究小组在7月和8月分别发表文章,解析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们筛选找到一个重要的突变体:snc4-1D,这为进一步寻找抗病途径中的新组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上。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的共同演化过程中,针对病原菌的多种致病因素,发展了极其复杂的抗病机制。PAMPs(Pathogen-Associate Molecular Patterns)激发的免疫反应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抗病机制。 PRRs中最重要的一类受体是RLK
-
中国分类学:前有古人 后无来者
在江苏植物研究所的学术论坛上,一条帖子被频频转发:“读研敢于选择分类学专业的是‘猛士’,读完研敢于选择这个专业做职业的是‘勇士’,选择在科研圈内为分类学奋斗,固执不与科研圈内游戏规则妥协的人更是‘壮士’,然后死不悔改被淘汰的人遂成‘烈士’。” 这段略带调侃的文字,却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评价为“实在话”。他所在的植物所标本馆,存有超过200万个植物标本,由于科研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其中至少有20%尚未经过鉴定和分
-
小芯片同时检测16种动物源性成分
近日,深圳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研制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同时检测16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基因芯片,该中心运用这一技术对市场销售的动物产品进行了动物源性品种鉴定,对标识为“羊肉卷”的产品进行了16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结果显示该芯片对是否含有羊肉成分以及羊肉的种类均能作出准确的鉴定和识别。 基因芯片技术是将探针DNA有序地固定于玻片或其它固相载体上,待测的样品核酸分子经过标记,与固定在载体上的DNA阵列中的
-
周钢桥研究员最新Nature Genetics文章解析癌症易感基因
来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人类染色体的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一重大发现不但有助于科学家们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肝癌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最不理想的肿瘤之一。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30万,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的半数以上。超过80%的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然而,乙型肝炎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个体最终罹患肝癌。科学家们因此推测,这种个体间
-
创新参选:弹匀混合物时避免气泡小技巧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8月10日进行第二轮抽奖,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上海世博会门票一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朱后保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弹匀溶液而又不产生气泡的小技巧。参选项目:弹匀混合物时避免气泡小技巧背景:实验中我们会经常用到ep管和PCR管,在配制反应混合液时,通常是用手指弹匀,稍微用力过大就会很
-
南京古生物所贵州凯里动物群埋藏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生物群在寒武纪之后的大量消失一直是一个未解的科学谜题。在众多的假说当中,潜居生物的崛起造成后期生物扰动(bioturbation)频繁导致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寒武纪之后大量消失是被大部学者认同的一个解释。但是,中国科学院“****”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林日白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却提出了有力证据来推翻此假说。在最新一期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林日白等人共研究了323块保存精美的5.13亿年前的属于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的贵州凯里生物群标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拍摄微体粪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时间:2010-08-04
-
浙江大学生科院发表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FAN1 Acts with FANCI-FNACD2 to Promote 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 Repair”的文章,在DNA损伤修复领域获得了重大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黄俊教授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陈俊杰教授,前者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今年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希望深入研究这些信号通路不仅能够促进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而且对于进一步的药物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创新参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改进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8月10日进行第二轮抽奖,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上海世博会门票一张。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刘海龙对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了改进。参选项目: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改进背景:平常我们使用的制胶槽在制胶过程中容易漏到制胶模具的底下,且凝胶厚度比较大,这样不但浪费琼脂糖,而且凝胶厚度大对后期染色观
-
最新Science聚焦多篇中国科学家成果
生物通报道:上周出版的Science(7月30日)杂志刊登了国内的科学家的多项重要成果,包括DNA损伤修复领域,以及生态研究领域里的最新成果等。来自厦门海洋学第三研究所,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多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北冰洋最近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它可能已经非常接近其作为一个碳汇的限度。研究人员检测了从横跨北冰洋的Canada Basin中收集的水样板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随着该洋的暖化以及其海冰持续性地融化,北冰洋将会有更多的表面暴露出来。 由于这些水域寒冷而且这里是大量的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家园,研究人员提出,北冰洋具有汲取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潜能。 然而,人们对北冰洋表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
-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中国科学家31日在青岛宣布,他们绘制完成了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中国首次发布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也是世界上首张贝类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国范介绍说,根据绘制成功的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发现牡蛎基因组由8亿个碱基对组成,大约包含2万个基因,基因组数据支持了海洋低等生物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结论。 据张国范介绍,牡蛎全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对牡蛎养殖和减少牡蛎所带来的海洋生物污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且也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