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SH技术将癌症与衰老联系起来(图)
生物通报道:挥动染色体调色板,Salk生物研究学院(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Jan Karlseder 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通过观察来自Werner 综合症(一种遗传的早衰症)患者的染色体,发现重塑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telomeres)能够明显阻止Werner综合症患者细胞的遗传损伤,超弄清衰老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研究结果刊登于《PNAS》。Werner 综合症患者拥有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衰老表型,十几岁皮肤开始发皱、秃顶或花发,大多数在40-50岁时死于癌症等疾病。“癌症大半与染色体不稳定有关,” Karlseder解释说,“
-
港大杨梦苏教授基因技术获科技成就奖
生物通综合:一项子宫颈癌早期检测技术,于2007年2月5日荣获2006年度香港工商业奖科技成就大奖。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临床应用。这项技术由港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杨梦苏教授领导的研究队伍研发,他们开发的这项产品,利用生物芯片(biochip)和基因技术能在细胞未发生癌变前,检测出已感染致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有助于及早治疗子宫颈癌。 杨教授指出,香港目前普遍采用的子宫颈癌检查方法,是利用柏氏抹片检查是否有癌变细胞存在,准确率只有60%至70%,而他们研制的产品则是利用基因检测方
-
专家解析经典蛋白纯化技术
古老的真言:经典永远不会消逝,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成熟。生物通报道: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gel filtration,G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ion exchange,IEX),羟基磷灰石层析(hydroxyapatite,HAP)和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HI),以及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perform
-
Max Planck 技术转让盈利1.3亿美元
生物通报道:2月5日,Stratagene公司说已经从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商业部门Max Planck Innovation获得150个microRNA序列的使用许可。按照协议规定,Stratagene公司买断了双方利用这些序列研制和销售分子诊断试剂盒(基于FullVelocity平台)的权力。Stratagene公司表示,其对用microRNA研发癌症生物标记物应用软件很感兴趣。Max Planck Innovation透露,过去的五年中已经通过技术转让获利1.3亿美元。(生物通记者 小粥)
-
水稻研究所高效安全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建立
生物通综合:来自科学时报的消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高效安全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大规模应用研究”,日前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研究人员通过对水稻转基因的载体构建、受体选择、共培养、分化和移栽等技术环节的系统优化,建立了一套高效、快速、安全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使粳稻的转基因阳性率达到93%,缩短了转基因所需要的时间;首次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花药培养,快速获得纯合转基因株系。应用转基因技术体系,开展了水稻耐盐性、抗病性、耐贮藏和杂交水稻制种等多方面研究,为国内外16家单位的254个质粒进行了水稻转化,获得了5万余份独立转化体。该研究为我国水稻转基因育种建立了高效、安全的技术
-
南京大学医学院造血干细胞研究获突破
生物通综合:新华网消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获得成功,接受治疗的患者已停止使用胰岛素注射4个多月。 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主任欧阳建教授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居世界第二位,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约占5%。这些患者每天均需注射胰岛素治疗,因而胰岛素必须随身携带,同时还面临着学业、工作、恋爱、医疗费、远期并发症等压力。 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内分泌科与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治疗科的专家们密切协作,在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及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为南京大学一名
-
新方法:史无前例的生物膜融合图片
生物通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Taekjip Ha等人开发出的一种新方法可以将生物膜融合的过程影像化。这张史无前例的详细图片刊登在2006 年12月PNAS的封面故事中。生物膜是细胞生存和维持细胞基本功能的基础结构。之前的研究提出了各种生物膜融合的中间体,但是这些方法并未获得实际的影响证据。这项重要的任务是由称为SNAREs 的膜蛋白质完成的。研究人员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研发出这种观察生物膜融合的方法。在FRET 法中,使用一对绿色和红色染料,只有绿色染料可以被雷射直接激发。如果有些能量从绿色染料转移至红色染料,那么红色染料就会发光,两种染料的距离越近,红色染料发光的效
-
《自然》子刊:RNA调控基因表达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技术能让RNA激活基因,进而减轻疾病。领导这一研究的Bethany Janowski认为,“在培养的细胞中,利用RNA来干扰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之间的平衡,能调控基因的表达”。另外David Corey博士则表示:“这应该是目前控制基因表达最有效而且重复性最高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原文摘要:Activ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
2006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项目名单
生物通综合:中医药局消息,2007年1月31日,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于生龙、李振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高思华、人事教育司司长姜再旸,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李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以及著名专家辛育龄、唐由之、廖家桢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04年批准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开发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经专
-
2006年度十大生物技术公司收购案
生物通报道:2006年生物技术公司收购案此起彼伏,不仅仅有像是Thermo和Fisher这样的两大巨头公司的并购,也有对于公司本身意义重大的收购事件......豪门并购:热电并购Fisher美国热电集团(Thermo Electron)堪称科学仪器领域的第一豪门--在去年以估计约30亿美金的收入遥遥领先而成为世界第一的分析仪器供应商。而美国飞世尔科技公司(Fisher Scientific)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供应商和科学仪器代理商之一,早在02年的销售额已经高达30多亿美元。2006年5月8日,这两大豪门宣布将合并为新的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预期将于今年第四季
-
《自然·生物技术》:黑曲霉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
生物通报道:荷兰工业化学公司DSM已经完成了一项测序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BS513.88)基因组的合作计划。DSM公司利用这种黑曲霉来生产酶和其他化合物。 DSM和它的合作者们将这项测序计划的结果公布在2月号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DSM表示,除去该公司外,参与这项测序计划的还有29个研究机构,包括Gene Alliance、Biomax、Affymetrix、阿姆斯特丹大学等。 这种A. niger的基因组大约有3390万个碱基对,并且构成超过14000个独特的基因。其中大约6500个基因的功能将被确定。 这项测序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
-
我研究人员攻克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核心技术
生物通综合:新华社消息,继攻克菜籽油、废弃油转化生物柴油技术之后,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科研人员最近又攻克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核心技术——冷凝改良技术。用此技术,将有效提高棕榈油冷凝点,防止棕榈油转化生物柴油时遇低温结晶。 由中国农科院武汉油料所研究员黄凤洪等开发出的冷凝改良技术,有效克服棕榈油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转化生物柴油的局限性,将“绿色生物油田”的原料从田野拓展到森林。 据悉,柬埔寨嘉华集团公司已引入这
-
Invitrogen siRNA筛选技术受重用
生物通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从事基因组学和疾病研究的团体将会使用Invitrogen公司的siRNA库和筛选工具来研究癌症、糖尿病和代谢基因。包括得克萨斯州大学、Baylor学院、M. 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莱斯大学等六个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将会使用Invitrogen的人类激酶与人类和小鼠核受体库进行高通量成像筛选和基因表达研究。这个称为Gulf Coast化学基因组学协会的科研组织将会使用Invitrogen的SyBR GreenER qPCR技术和分子探针成像工具来分析对siRNA分子的不同影响。有关这项协议的使用费支付尚未公布。(生物通杨遥) 我国将加强蛋白质、干细胞等
-
新的IVF检测技术,将成功率提高一倍
生物通报道:一种卵子筛选的新方法,可以提高IVF受孕率,为迫切怀孕的高龄妇女带来希望。据专家推测,大约75%的流产是由于染色体非整倍性(aneuploidies,生物通编者译)——一种携带错误数量染色体的胚胎——引起的,并且这种流产的发生率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目前,筛选aneuploidies卵子或者胚胎的唯一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FISH中,研究人员取出一枚细胞,并用小片段荧光DNA对细胞进行着色,显示特定染色体的结构。但是这种技术不能检测染色体畸变。最近,由拉斯维加斯Sher生殖医学研究所Geoffr
-
抗体药物重大突破:效果超人鼠嵌合抗体药
生物通报道:抗体能够选择性地结合和摧毁癌细胞,是一类最具前景的现代癌症治疗方法。一些抗体目前已经在市面上出售,其中包括cetuxinmab,这种药物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但是,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和Ludwig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能与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构型结合的抗体可能比其他抗体(如cetuximab,作用于正常的靶标蛋白)更具治疗优势。这项研究由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Kwok-Kin Wong博士领导,研究的结果公布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国际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对806
-
农科院两项生物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生物通综合:日前,中国农科院两项生物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鉴定。“花生功能性短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鉴定2007年1月15号,由农产品加工所王强研究员主持的“花生功能性短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北京通过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成果鉴定。 本项目经过过三多年时间研究完成的,属于食品深加工领域的功能性短肽制备与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是以冷榨花生粕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混合床脱盐、超滤等技术制备高水解度、高纯度、具有显著降血压活性的花生功能性短肽。该研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 该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①花生蛋白复合酶解技术的建立与完善,
-
泰国迫切要求我转让流感疫苗生产技术
生物通综合:卫生部消息,应卫生部邀请,经国务院批准,泰国卫生部长蒙坤一行14人于2007年1月17日至19日来华访问,目的是了解我国流感疫苗生产情况并探讨由中国向泰国转让流感疫苗生产技术的可能性。 泰方对此次访问非常重视,代表团阵容庞大,包括了泰卫生部主要司局领导。在京期间,分别与我部王陇德副部长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邵明立局长举行了会谈,并访问了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与公司方面领导举行了会谈。代表团参观了该公司设在北京的乙肝疫苗生产车间,后又专程赴上海参观了集团公司设在上海的流感疫苗生产设施,详细了解该流感疫苗的生产程序及疫苗产品,并对我企业技术表示十分满意。 &n
-
丙肝病毒的一种新培养方法
生物通报道:华盛顿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病毒培养系统,从而为丙肝病毒研究开启了新路子。这种培养系统能够在非转化肝细胞中复制从患者分离获得的病毒。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发表在2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丙肝病毒(HCV)感染影响着全球大约1.7亿人的健康。HCV能够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研究肝脏细胞中HCV的复制则因为缺少一种适当的病毒培养系统而收到阻碍。一些系统能够使病毒感染细胞但是不能使硬度延迟复制和形成,而其他系统则是依靠permissive病毒衍生物。因此,一直缺少一个能够维持病毒持续复制的系统。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Nelson Faust
-
上海神经所熊志奇新文章发现疾病治疗新方法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参与多种神经疾病的关键受体,在其分子层面的结构中找到了一个小小“亚基”,若针对这个小亚基的抑制药物研发成功,癫痫病将得到抑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熊志奇博士。原文摘要: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January 17, 2007, 27(3):542-552; doi:10.1523/JNEUROSCI.3607-06.2007Differential Roles of NR2A- a
-
《科学》:行走分子的重要技术突破
生物通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利维塞德分校的Ludwig Bartels博士在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报告说,他们首次在先前所发表的笔直移动分子上装载货物,成功的利用该分子来运载两个二氧化碳。研究者介绍说,由三个苯环合成的蒽醌(anthraquinone)是行走分子(molecular walker)的主要材料,分子式为C14H8O2。装载“货物”后的行走分子通常会慢下来,并且随着载货量增加,需要的能量就更多。这种现象是立即显现的,载得动就是载得动,载不动就是载不动。纳米科技与工程学专家Bartels博士表示,他们的实验证实了纳米分子的确能够确实的运送分子,这是表面科学的重大突破,未来或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