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微流控芯片固相捕获滚环扩增技术:实现病原体 DNA 快速检测的新突破

    在应对如 COVID-19 这样的病毒爆发以及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菌威胁时,快速且分散式的病原体检测至关重要。抗生素耐药性(AMR)被视为一个 “同一健康” 问题,2019 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超过 100 万人死亡,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1000 万。典型的耐药菌有革兰氏阳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革兰氏阴性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早期检测有助于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因此精确的诊断工具对全球健康至关重要。在分子诊断领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中央实验室中最常用的 DNA 扩增技术。尽管先进的 PCR 变体已证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它通常需要大量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时间:2025-03-06

  • 新型比率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精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创新利器

    全球食源性细菌病原体高发问题持续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准确测定食源性细菌,对有效防控相关疾病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技术,如基于培养的计数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速度、成本和核酸提取操作复杂性方面存在局限。生物传感器虽能解决部分不足,但传统基于单信号输出的电化学(EC)平台,仍易受环境干扰,出现假阳性结果。近期,比率电化学 EC 生物传感器取得进展,其利用信号探针(SP)和内参比探针(IR)进行双信号校正,显著提高了可靠性。目前,比率电化学 EC 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纳米材料或核酸将内参比探针固定在电极表面;另一类是将内参比探针添加到电解质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时间:2025-03-06

  • 光驱动洗脱:蛋白质纯化的新曙光 ——Excitography 技术突破

    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领域,蛋白质纯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无论是深入探究蛋白质的特性,还是将其应用于生物制药,都离不开高纯度的蛋白质。目前,亲和层析是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之一,其中 His - Tag 和 Strep - Tag 是非常突出的亲和标签。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使用亲和层析纯化时,目标蛋白(POI)大多在非生理缓冲液中洗脱,而且会被配体和其他缓冲液成分污染。这就意味着,往往还需要额外的纯化步骤,不仅增加了实验成本和时间,也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纯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更高效、更优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Uni

    来源:BIOspektrum

    时间:2025-03-06

  • RNA 干扰技术靶向 Hsp70 和 ArgK 基因防治胡椒象甲的新突破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已成为分析基因功能以及开发控制多种害虫新策略的热门工具,并且可应用于防治胡椒象甲(Anthonomus eugenii Cano)。胡椒象甲是美国、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区胡椒作物的主要害虫。该害虫的幼虫阶段在果实内发育,这使得通过传统和生物合理杀虫剂进行有效防治受到限制。本研究探究了口服递送靶向胡椒象甲热休克蛋白 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ArgK)的双链 RNA(double - stranded RNA,dsRNA)在防治这种毁灭性害虫方面的潜力。体外合成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

    时间:2025-03-06

  • 综述:纳米孔检测技术:开启蛋白质寡聚体精准检测新征程

    强大的单分子方法已被开发用于精确测量蛋白质寡聚体,但这些方法往往通量较低,且局限于特定系统的测量。为克服这一问题,基于纳米孔(Nanopore)的检测技术有望提供在多种情况下表征蛋白质寡聚体所需的高通量、广泛适用性和准确性。纳米孔检测的准确性可与最先进的单分子检测方法相媲美,而且还具备快速、准确测量的潜力,这种潜力使其有可能适用于工业规模的生产。实现这一技术拓展的关键在于将其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如 DNA 纳米结构标记、基于机器学习的信号分析以及创新的检测设备制造技术。这些技术共同作用,可能会使基于纳米孔的传感技术在寡聚体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彻底改变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的诊断和生物标志物

    来源: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时间:2025-03-06

  • 纳米技术治疗痛风新突破:秋水仙碱纳米颗粒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抗炎

    在《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痛风:秋水仙碱负载纳米颗粒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这篇研究论文中,作者名单有所变动。原作者名单为 Ning Zhang†、Lanqing Zhao†、Jinwei Li†、Hongxi Li†和 Yu Chen,现更正为 Yu Chen、Lanqing Zhao†、Jinwei Li†、Hongxi Li†和 Ning Zhang† 。由于张宁教授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指导、监督并作出诸多贡献,研究人员认为将张宁教授列为通讯作者、Yu Chen 列为第一作者更合适,也符合学术标准。此次作者顺序的变更并不影响该研究的成果,相关通讯可联系张宁教授(邮箱:zhangni

    来源:BIOMATERIALS RESEARCH

    时间:2025-03-06

  • 快速检测果树病毒的两步法逆转录多重 PCR 技术

    病毒会降低果树的果实产量和品质,给果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感染葡萄(Vitis spp.)和李属植物(Prunus spp.)的病毒中,香石竹环斑病毒、桃丛簇花叶病毒、树莓环斑病毒、草莓潜环斑病毒、藜花叶病毒和葡萄脉黄病毒(番茄环斑病毒)在日本均被列为植物检疫性病原菌。虽然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在藜(Chenopodium quinoa)上进行汁液接种来筛选,但仅依据症状很难鉴定病毒种类。有几种诊断检测方法可用于诊断植物中的病毒感染,然而,总体而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多重 PCR 能够在一次检测中同时检测多个目标,从而降低成本、人力和时间。因此,基于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可靠

    来源:VirusDisease

    时间:2025-03-06

  • 综述:纳米技术赋能益生元:肠道微生物群调控新策略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一类不可消化的发酵食品,有助于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引发了人们对调节其组成和代谢功能的浓厚兴趣。借助现代技术,纳米技术有望提高益生元的稳定性、功效、包封能力以及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因此,这篇综述阐述了益生元在构建肠道微生物群中的作用,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的不同策略。同时还探讨了通过酶水解、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等工艺来提取益生元的方法。此外,文中也讨论了利用纳米技术提升益生元和益生菌(Probiotics)生产水平与质量的应用。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dia Secti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时间:2025-03-06

  • 2025 APRL第十三届亚洲医药研发领袖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

    由上海士研咨询主办,苏比亚SUBIA和雅法资本支持举办的2025 APRL 第十三届亚洲医药研发领袖峰会于2025年2月26日-27日,在上海盛大召开并圆满结束。本次会议以“穿越周期 融合创新 赋能临床”为主题,在前十二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再次汇60+医药研发领袖、1200+行业同仁共聚上海,深度探索差异化研发策略,赋能临床前研究阶段与临床开发,提升临床开发效率,创新合作开发模式,让创新真正赋能临床!2月26日上午,峰会伊始,最先出场的是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创新药事业部联席CEO兼联席首席执行官王兴利先生,他是主题为“布局全球,逐鹿国际:全球布局与战略规划”的全体大会专场的大会主席。接下来是精彩的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25-03-06

  • 基因有限公司与您相约第四届多肽药物产业发展创新论坛(苏州)

    会议简介2025年3月7日-8日,第四届多肽药物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将于苏州举办。本届论坛将聚焦GLP-1、PDC、环肽等热门领域,涵盖多肽药物前沿技术、临床试验、CMC等板块,围绕“新技术、新趋势、新生肽”的大会主题,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及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深度的多肽药物的思想碰撞及经验分享平台。论坛日程基因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大会的参展商,将为您带来“新一代全自动连续流多肽合成技术加速多肽药开发和生产”的报告,诚邀各位科学家、行业专家及企业家莅临了解多肽合成新技术。同时,我们诚邀各位莅临 04 展位进行产品咨询和技术交流。现场我们会展示NanoDrop demo机以及多种产品彩页资料,并设置抽奖环节,精

    来源:基因有限公司

    时间:2025-03-06

  • 综述:TiO2基光催化氧化:解锁室内空气净化商业化的创新密码

    TiO2基光催化氧化(Photocatalytic Oxidation,PCO)在常温下无需复杂反应就能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潜力巨大。实验室已开发出多种新型光催化结构,但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物复杂、光催化反应器及环境的复杂性,该技术未来的商业应用受到限制。这篇综述主要总结了 TiO2基室内空气净化的实际问题,重点关注光子利用、抗失活和再生、光催化剂固定、升级反应器配置以及 PCO 与其他技术联用。最后,提出了 TiO2基空气净化的未来展望,以展示创新的商业化方向。这篇综述旨在为 TiO2基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反应器的商业化提供更多参考价值。在 TiO2基光催化剂方面,着重探讨了提升光子利用、抗失活和

    来源:TRENDS IN Chemistry

    时间:2025-03-05

  • 高熵设计策略为有机光伏(OPV)技术带来重大突破

    有机光伏(OPV)作为一种轻质、柔性且具有潜在低成本优势的太阳能电池,有望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然而,其有限的效率和稳定性却成为商业化道路上的 “拦路虎”。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从材料科学的进展中获取灵感,引入了高熵(HE)设计策略,力求攻克这些难题。研究人员通过将多种具有相似骨架但不同官能团的分子成分混合在一起,巧妙地提升了系统的熵值。这一操作不仅优化了材料的微观形貌,还赋予了材料独特的电子特性。采用高熵方法制备的有机光伏材料,经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达到了 20%,同时在实际运行和热稳定性方面也有显著提升,这无疑是有机光伏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熵材料的化学合成过程展

    来源:Joule

    时间:2025-03-05

  • 准原位沸石间转化法制备高性能 Y/ZSM-5 复合沸石,开启可持续技术新篇

    随着对可持续生产的日益重视以及能源格局的不断演变,沸石研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传统沸石的一个主要局限在于其狭窄的微孔,这限制了颗粒内的扩散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的策略聚焦于合成纳米或分级沸石,或者开发具有更大微孔的沸石。将不同类型的沸石结合,可产生协同的 “1 + 1> 2” 效应,不同尺寸和拓扑结构的孔隙能够增强分子扩散,从而在分离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准原位(quasi-in situ)沸石间转化方法,用于合成具有升级介孔结构和改善孔隙连通性的 Y/ZSM-5 复合沸石。该方法能够精确控制复合材料中两种沸石的相对浓度,从而为特定应用量身定制其性能。研究提

    来源:Chem Catalysis

    时间:2025-03-05

  • Dip3D:解析二倍体高阶染色质相互作用的创新利器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差异高阶染色质相互作用(chromatin interactions)影响许多生物学过程。传统的染色质构象捕获基因组分析方法主要识别双向相互作用,无法提供全面的单倍型信息,尤其是对于像人类这样低杂合度的生物体。在这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套从有噪声的 Pore-C 数据输出中描绘二倍体高阶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流程(pipeline)。研究人员在 Pore-C 数据上训练了之前发表的单核苷酸变异(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NV)检测深度学习模型 Clair3,以实现卓越的 SNV 检测,应用过滤策略对读取片段进行单倍型标记,并为高阶连接体(concaten

    来源: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时间:2025-03-05

  • 海星启发的磁弹性发电机阵列:海洋波能转换与氢能生产的创新突破

    海星启发的磁弹性发电机(MEG)阵列在海洋波能收集领域实现了变革性进展,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的关键缺陷。传统系统依赖庞大的电磁发电机,且运行带宽狭窄,难以适应海浪动态、低频的特性。相比之下,MEG 阵列利用软材料中的磁弹性效应,打造出轻质、防水、耐腐蚀且能自漂浮的系统,可在真实海洋环境中高效转换能量。其海星造型的设计,通过中央 MEG 与八个周边 MEG 的协同作用提升性能,显著提高电压和电流密度。此外,所产生的电能成功用于可持续制氢。这一创新成果具备可扩展性、耐用性,能适应恶劣海洋环境,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进一步发展有望提高效率、拓展应用,强化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来源:Matter

    时间:2025-03-05

  • 葡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稳定转化体系的研究:解锁葡萄生物技术应用新密码

    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是葡萄从细胞再生植株的首选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 10 种葡萄基因型(涵盖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和非酿酒葡萄(Vitis)品种)花序来源的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研究人员描述了葡萄品种 “阿里高特(Aligote)”、“马尔贝克(Malbec)”、“萨别拉维(Saperavi)”、“佳美娜(Carménère)”、“马加拉奇的礼物(Podarok Magaracha)” 以及砧木 “SO4” 的高效且可重复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方案。愈伤组织的诱导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获得胚性愈伤组织(1),然后将其转

    来源: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时间:2025-03-05

  • 组学技术助力解析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机制,开启可持续农业新征程

    在气候模式快速变化的时代,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性和全球粮食安全,取决于人们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abiotic stresses)耐受性的能力。幸运的是,组学技术(omics technologies)的迅速发展,包括基因组学(gen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离子组学(ionomics)、微小核糖核酸组学(miRNAomics)和表型组学(phenomics),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植物应对挑战性环境条件的理解。这些前沿工具不仅揭示了植物胁迫反应的复杂性,还阐明了钙信号通路

    来源: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时间:2025-03-05

  • 创新联用技术:深度解析酰基肉碱结构,助力代谢疾病研究

    酰基肉碱(CARs)在将酰基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进行 β- 氧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是细胞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生物样本中 CARs 的组成和水平,能够反映个体的代谢状态,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诊断脂肪酸氧化先天性缺陷以及评估能量代谢缺陷的重要标志物。CARs 代谢失调与多种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如肥胖、2 型糖尿病(T2D)、心血管疾病和肝细胞癌等。CARs 由脂肪酸辅酶 A(fatty acyl-CoAs)和肉碱在肉碱酰基转移酶(CAT)的催化作用下结合而成。其结构具有多样性,这源于脂肪酸链长度、不饱和程度的差异,以及多种链内修饰,包括碳 - 碳双键(C=C)、羟基和羧基取代基等。人类代谢组

    来源:Analytica Chimica Acta

    时间:2025-03-05

  • 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中商业金属合金相对密度预测的大型数据集研究成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3D 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中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备受关注。它能够制造出复杂且高性能的零部件,在航空航天、医疗等对性能、减重和定制化要求极高的领域大显身手。然而,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 —— 如何精准预测打印零部件的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RD)。相对密度对 3D 打印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和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打个比方,就像建造高楼大厦,每一块砖的密度如果参差不齐,那么整栋楼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大打折扣。在 L-PBF 技术中,能量密度(ED)是影响相

    来源:Scientific Data

    时间:2025-03-05

  • 精准诊断尖孢镰刀菌鹰嘴豆专化型:新型检测技术助力枯萎病防控

    尖孢镰刀菌鹰嘴豆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ciceris)是一种土传的物种复合体,包含有毒力菌株和非致病菌株。为了准确诊断有毒力的菌株,必须靶向合适的基因区域。在这项研究中,基于真菌特异性 β- 葡聚糖结合凝集素(FGB1)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并在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的近缘物种中进行了验证。常规 PCR 扩增出了尖孢镰刀菌鹰嘴豆专化型的特异性条带。qPCR 检测能够检测到 0.6 fg/µL 的致病 DNA,且在无模板对照中无扩增。LAMP 检测具有高度

    来源: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时间:2025-03-05


页次:71/577  共11523篇文章  
分页:[<<][71][72][73][74][75][76][77][78][79][80][>>][首页][尾页]

2025年05月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