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 媒体“报忧不报喜”易造成错觉
今年刚入秋,骤然而至的大降温就给人们来了个“下马威”,这几天虽然气温略有回升,但是有关气候的讨论一直未见降温。这些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了牵动百姓神经的话题:今年会不会是一个冷冬,气候变化会不会带来大灾难……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上海工程师论坛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气候变化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对于未来气候,人们不能无忧,也不必过虑。 地球越来越热了吗? 如果按照目前地球气温上升曲线,南极融化的冰会把海平面提升40米,届时大部
-
盘点五大太空垃圾
很多太空物体都经历了小心翼翼控制的死亡过程。2001年,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人为控制下坠入大海。但其他太空垃圾——遗弃到轨道中的废旧火箭和卫星却在非控制下坠落地球。美国宇航局表示,2010年平均每天有一个太空垃圾在无人控制情况下坠入大气层,迄今为止,已经有近6000吨人造天体在坠落大气层过程中“幸存”。以下盘点五大在坠落地球时上演惊人之旅的著名人造天体。俄罗斯Zenit-3火箭油箱 2001年,3月,一名徒步旅行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北部一个坑中发现一个球形物体,摸上去仍是温的。这个物体就是Zenit-3火箭的油箱。美国德尔塔Ⅱ火箭组件 1997年1月,俄克拉荷马州的一名妇女夜晚外出时发现空中
-
亚洲的太阳能增长可能会增加铅中毒
根据上周(8月3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国和印度利用更多的太阳能电力的规划可能增加铅污染。 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的科研人员对政府规划的分析,这一举动可能在中国和印度释放240万吨以上的铅污染。这是由于这两国的离网太阳能使用铅酸蓄电池储存能量。 该研究组还发现,从铅的总开采量、提炼、电池生产中的使用量以及回收看来,这两个国家都有大量的铅泄露到环境中——中国的数字是33%,印度是22%。这些发现发表在了《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杂志上。 印度打算到2020年增加12吉瓦的太阳能,包括分发2000万盏太阳能灯。这组作者说,它打算向没有接入电网的8万个村庄提供可再生能源——其中25%的村
-
百万巨型帝王蟹侵入南极 或引发生态灾害
北京时间9月13日消息,遥控潜艇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米处的泥床盆地Palmer Deep,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这种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出现,可能是一场生态浩劫的最初迹象。 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科学家派遣的这艘潜艇,是一艘遥控船只,它对这种巨蟹的生活和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巨型帝王蟹的足展长度达1米。该船还把一只怀孕的雌蟹带上水面。发表在《皇家学会会报,B辑:生物科学》杂志里的报告称,这种蟹可能已经在该地生活了30到40年,水温上升这种破坏性环境影响导致它们爬到更高的地方。南极的海水越向下水温越高,迄今为止帝王蟹还未迁移到位于500米深处的大陆
-
英国壳牌北海发生漏油事件
壳牌石油公司英国分公司13日发布公告说,该公司运营的一处位于北海海域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 公告说,发生漏油事故的地点在苏格兰城市阿伯丁以东约180公里处。估计受油污影响的海域面积最大时长约31公里,宽约4.3公里。 公告说,漏油事件中没有人员受伤,漏油已得到控制。发生漏油的油井在10日被关闭,输油管也已被减压,现在正用远程控制的潜水装置监控漏油情况。相关石油平台仍在运行。 该公司期待海浪会天然地驱散油污,认为油污不会抵达岸边。
-
“十一五”生物质能指标未完成
记者了解到,在各种可再生能源当中,生物质能的发展并不理想,它是“十一五”期间唯一没有如期实现规划的新能源产业。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确定的“十一五”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为,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5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 本报记者综合发现,截至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5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约13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1-08-16
-
利乐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植物合成塑料开盖包装
利乐公司近日宣布将正式推出采用绿色聚乙烯开盖的利乐砖包装,日前将在雀巢巴西公司两款热卖的乳品中使用。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款采用植物合成塑料开盖的包装投入市场,标志着利乐公司携手液态食品客户,向实现“包装100%使用可再生原材料”的目标又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利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德森表示:“利乐公司可持续发展蓝图上又增添了重要的一笔。长久以来,利乐包装在使用可再生原材料方面不断进取。今天,我们推出了绿色塑料开盖;未来,我们还将履行环保承诺,
-
研究称生物燃料也有排放问题
绿色和清洁能源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类能源,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角,但与化石类能源遇到的问题一样,使用清洁能源也存在排放问题,只是排放物及危害不同而已。由于在使用生物燃料时排放到大气中的乙醇,容易变为乙醛,而乙醛非常容易起化学反应,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关注清洁能源使用中的排放问题,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今后遇到与化石类燃料使用过程中类似的严重后果。 研究清洁能源的排放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排放的主要物质及其危害。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使用生物燃料的过程中,未燃烧完的乙醇是主要排放物,而这种乙醇与一般乙醇的性质不一样。由于生物燃料中的乙醇携带玉米和甘蔗等传递的独特化学特征,这一特
-
美研究显示大规模岩浆喷发或是生命灭绝原因
北京时间8月1日消息,有一种观点认为,恐龙灭亡的命运或许早在地球上生命诞生之前便已经注定。而这一神秘的“定时炸弹”就潜伏在我们的脚下。 这一备受争议的理论提出,地质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大灭绝似乎都和规模巨大的岩浆喷发活动同时出现。而这一理论就指出,这种大规模的岩浆喷发活动源自地表2800公里之下的两处巨型地幔岩浆房。这种岩浆房在地球形成之后不久便已出现,即大约45亿年前。如果这一假说不谬,那么大量的岩浆不定期地冲破地面,通过裂隙涌出地表,形成巨型的岩浆海洋,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全球生物大灭绝的说法或许就是可能发生的。 对于地质历史上出现的多次大规模绝灭事件的原因,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其
-
科学家最新报告警告 海洋生物面临全球性灭绝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海洋科学家们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包括过度捕鱼、污染等在内的大规模人类影响和气候变化“狼狈为奸”,致使全球海洋环境恶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他们此前的预测,全球海洋生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人类需要立刻行动起来。 Bioplastics推出最新荧光定量PCR耗材试用装,快快点击获取 该报告由参与海洋状态国际项目(IPSO)的科学家发布,在IPSO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联合于英国牛津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IPSO项目的科学主管、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科学家阿列克斯·罗格斯表示:“结果令人相当震惊。” 这份
-
海藻灰鲸跨洋 生物入侵成险
一些欧洲研究人员26日说,伴随气候变暖,一种生长在太平洋的海藻80万年来首次出现在大西洋。 他们担心,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威胁大西洋鱼类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后果不堪设想。 10个国家的17个海洋研究机构近期投入一个名为“克拉梅”(CLAMER)的项目,以调查海洋生物现状。 研究人员发现,伴随气候变暖、海冰消融,一种微小的太平洋海生浮游硅藻在洋流作用下漂过北冰洋,80万年来首次“重返”大西洋。 另外
-
荷兰发明地沟油给飞机加油 欲与中国公司合作
中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将对炒菜用过的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地沟油”进行加工,为飞机提供燃料,虽然成本猛增,但更高效、更绿色。为了获得更多地沟油原料,他们把目光盯上了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详细内容我们来连线中央台记者李小雨。 主持人:先给我们说说“地沟油”变飞机燃油具体是怎么回事? 记者:在荷兰,餐馆和食品店都有规范的回收系统,一般剩余的厨后菜油会采集起来循环使用,但是家庭的厨后菜油往往都是倒入垃圾桶或冲入厕所,从来没有回收利用过。荷兰皇家航空旗下的SkyNRG公司发现,如果处理得好,地沟油可以成为很好的生物燃料原料。他们先将植物油进行脱氧处理,然后进
-
全球变暖二十年后将不可逆转
科学家发现,不可逆转的气候“临界点”将在未来20年内出现,其原因是北极大规模永久冻土地带的冰冻植物中所蕴含的大量有机碳将会被释放。Invitrogen公司Ambion RNA用户手册全新上市,纸质版免费申请 研究人员称,数十亿吨的冰冻树叶和草根已经在北半球永久冻土层中沉睡了数千年,它们正在逐渐解冻,很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灾难性影响。针对冻土层融化速度进行的研究表明,临界点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出现,它将标志着北极地区从二氧化碳的净“吸收区”转变成加速全球变暖的主要源头。这项研究是全球首次对气候变暖后大量冰冻植物物质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研究。这些植物物质自约3万年以前成为冻土层的一部分后就一直
-
李干杰:世界应采取积极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
中国环境保护部日前在北京举办“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成果交流会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交流会,并参观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成果展览。 李干杰在致辞中表示,举办这次纪念活动,旨在向社会各界宣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唤起广大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积极行动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趋势。 李干杰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及其惠益公平分享。经过多年努力,在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科研监测、立法执法、管理机制、迁地保护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李干杰强调,开展国
-
树木年轮揭秘厄尔尼诺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借助观察北美一些地区的树木年轮可以探查过去1100年间的厄尔尼诺现象,从而改进对这一现象的预测模型。 研究团队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学者李金宝(音译)领衔,成果论文刊载于《自然气候变化》杂志。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8日援引这篇论文报道,北美一些地区、特别是美国西南部地区的树木年轮所“记载”的气候“数据”与近150年来太平洋热带地区海面温度记录一致。 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东太平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大气循环出现变化,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相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姐妹”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冬季较为干燥,年轮较窄。 另外,这些树木
-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会冰冻欧洲
科学家们一直担心,随着气候变化情况恶化,来自北极地区的冰冷海水可能把欧洲冰冻,即欧洲局部地区温度下降、海港封冻。但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这种预测有疏漏。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丽莎·比尔说,欧洲冰冻的预测忽视了另外一股洋流——“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这股暖流源自非洲南端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处。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综合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厄加勒斯暖流”对于欧洲气候的影响不断增强,它会把温暖的海水从印度洋带入大西洋。 西欧沿海地区的温度比北半球许多同纬度地区要高,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每年从赤道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
研究称男性体味治女性月经不调
美国一些从事人体气味研究的科学家发现,男性腋下等体表部位出汗时,能够分泌一种“雄酯酮”的物质,这种物质中所含的特殊气味可与中药麝香相媲美。 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科研人员用海绵块从男性腋下收集气味,使之溶进一定浓度的酒精中,然后涂于一批月经不调的女孩嘴唇上,持续追踪观察,结果发现,她们中绝大多数以往久治不愈的月经不调病奇迹般不治而愈。 他们亦发现,每周至少做爱一次的妇女与未婚或极少性生活的女性相比,前者不但月经正常得多,而且很少罹患不孕症和绝经期不适症。 这虽然与和谐的
-
二级保护升为一级 我国首次"软释放"江豚
作者:钱忠军 本报武汉4月24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昨天上午,两只人工饲养的江豚首次被“软释放”到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豚类保护区。 所谓“软释放”是指在将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个体释放到大自然之前,仍在一段时间内为其提供必需的饵料、饮水和躲避捕食者的场所,使其逐步适应野生环境。 这两只江豚均为雄性,在网箱中人工饲养时间分别长达6年和3年。江豚属小型鲸类,是白 &nbs
-
地中海40种鱼类或灭绝 蓝鳍金枪鱼数量尤其值得关注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地中海大约40种鱼类可能在今后几年内灭绝。 报告说,过度捕捞、污染和栖息地破坏致使几乎半数鲨鱼和鳐种群以及至少12种硬骨鱼种群遭受威胁。 由于商业捕捞,蓝鳍金枪鱼、海鲈、鳕鱼以及石斑鱼尤其面临威胁。 报告认为,捕鱼者使用拖捞船以及漂网等工具,意外捕获或致死一些没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 这项研究2007年启动,由25名海洋科学家参与。研究人员承认,由于缺乏足够信息,未能对地中海三分之一鱼类实施评估。 “尽管地中海海洋资源开采持续几千年,相关研究相对较好,”报告说,“但大部分受威胁鱼类……缺乏足够数据。” 世界自
-
美研究发现新材料可滤掉水中放射性碘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由林业副产品和甲壳类动物外壳组成的复合物或能帮助我们从水中滤掉放射性污染物。 负责该项研究的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生物材料学副教授乔尔·帕夫拉克说,正如我们目前在日本所看到的,由核电事故引发的众多灾害中,放射性碘化物对饮用水水体的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问题。由于放射性碘化学性质与非放射性碘化物相同,人体无法通过感官进行区分,而这种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甲状腺中形成沉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便有可能引发癌症。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材料是一种半纤维素的复合物,外形如同塑料泡沫一般,主要由林业副产品和壳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