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华大基因等Cell子刊首次全基因组水平解析等级表观遗传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大基因,纽约大学医学院,宾州大学医学院等多处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and Caste-Specific DNA Methylomes of the Ants Camponotus floridanus and Harpegnathos saltator”的文章,首次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水平上探究了蚂蚁的DNA甲基化与其社会等级分化之间的关系,并深入解析了蚂蚁DNA甲基化的特征,这对了解人类社会行为及衰老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纽约大学医学院Danny Reinberg,华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4

  • 我国艾滋病疫苗实验室首次向公众开放

    8月22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疫苗研究实验室首次向公众揭开了面纱,20余名参观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办公楼的二、三层。参观者需要穿着鞋套,才能进入实验室。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了离心机、成像系统及PCR仪器等实验设备及建设中的P3生物实验室。据介绍,疫苗有关的病毒保护剂被保存在-20℃以下的低温中,疫苗则需在-80℃的低温环境中保存,因此实验室环境需进行严格控制,实验室十分干净,门口处还设有金属防鼠板。实验室中,专家从冰箱里将储存着细胞的菌液取出,放置在显微镜下,电脑上呈现出被荧光染色的细胞,专家调试显微镜,向参观者讲解被病毒侵蚀后的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2-08-24

  • 手摆放位置影响整体和局部加工间的注意转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侃研究员组的杜峰副研究员与合作者新近的研究表明,手相对于视觉刺激的位置会影响人的注意、感知觉和记忆。该研究发现,当手摆放在视觉刺激周边时,注意会被更加牢固的吸附在视觉刺激上而难以进行注意的焦点切换。该研究团队就手的摆放位置对注意转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采用经典的整体和局部加工之间的注意转换范式,进一步检验手摆放在靠近视觉刺激的位置上会延缓注意焦点的转换这一假设。在两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按顺序分别对图形的整体或者局部形状作出按键反应,同时被试的手被要求放在屏幕边的按键上或者放在远离屏幕的被试膝盖上的按键上。实验结果发现,当被试将手放在视觉刺激周边时,相对于将手放在自

    来源:心理研究所

    时间:2012-08-24

  • 结直肠癌手术日趋精细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哈尔滨国际结直肠疾病高峰论坛上,大会执行主席王锡山教授展望了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且患者发病年龄(中位发病年龄58岁)较欧美等国提前12~18年,因而尤为需要我国医生在疾病认识、诊疗方法选择上的统一和规范。每年都会更新的NCCN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早已引入我国,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而且通过回顾近5年NCCN的更新重点,我们可以看出结直肠癌手术正日渐精细化。 全直肠系膜切除已成标准术式 1992年英国Heald教授针对中低位直肠癌提出的TME(全直肠系膜切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24

  • 林旭研究组连发两篇文章解析代谢性疾病

    shohgaoigsonklarneklrnweqiorjwqeiotu90gudfiobndfjkbn ,vmxczlkvmxkl;zgjserioaghlsdafmsdkvxc,zknviozsdoaigjsioadfg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2-08-24

  • 中科院JBC发表免疫学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etraspanin 6 (TSPAN6) negatively regulates RIG-I-like receptors (RLRs) mediated immune signaling in a ubiquitination dependent manner.”的文章,证实Tetraspanin 6 (TSPAN6)以一种泛素依赖性的方式对RIG-1样受体(RLRs)介导的免疫信号进行了负调控。相关成果发布在8月20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的叶昕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3

  • NIBS张宏实验室最新Autophagy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近年来在自体吞噬研究领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曾在Cell上发文,报道了4个多细胞动物特异的自噬基因,发现自体吞噬作用优先降解蛋白聚合物,尤其是在动物体发育的过程中,选择性自体吞噬倾向于选择具有显著生理学意义的蛋白聚合物,这让我们对高等生物中自噬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生物通就此也采访了他(专访张宏博士:展翅在NIBS的天空)。今年张宏研究组也在细胞自噬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近期其研究组发表了题为“The C. elegans ATG101 homolog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and 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3

  • 王慧研究组PLoS ONE获抗肿瘤机制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hydroartemisinin exerts its anticanceractivity through depleting cellular iron viatransferrin receptor-1”的文章,揭示了青蒿素类化合物双氢青蒿素抗肿瘤的又一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这项研究由营养所王慧研究组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其主要衍生物有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3

  • 新型戒毒药有望缓解“药物滥用”

     8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物滥用检测2011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有4成受检人群为新发生新发现的药物滥用者。目前广东等地已经对青少年开展药物滥用检测的试点。男孩1年喝下3吨止咳水20岁的强仔,已经有长达8年的滥用止咳水经历,每天少则七八瓶,多则二十多瓶,以平均每天1000毫升计算,强仔每年喝掉的止咳水至少三吨多。由于滥用止咳药,强仔的骨密度仅为正常人的45%。身高由1.72米萎缩到1.60米。除此以外,强仔还并发肺功能代偿问题,患上了胃溃疡、肠功能紊乱、肾结石等。强仔所喝的止咳水含磷酸可待因,是列入《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中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之一,被滥用后会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疾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8-23

  • 我国艾滋感染和患者达78万 老年男性感染率骤升

    本报讯(记者李秋萌)60岁以上男性、大学生和“洋媳妇(女婿)”造成的输入性感染比例增多,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多样化的风向标。昨天,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中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当年新发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达2.8万人。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约7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女性占28.6%;艾滋病病人15.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其中,异性传播占52.2%,同性传播占。 &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8-23

  • 蚂蚁社会缘何等级森严分工细致

    最新发现与创新中国科技网讯 由纽约大学医学院、华大基因等单位联合完成的蚂蚁DNA甲基化研究成果今天(22日)在《细胞》杂志子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该研究首次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水平上探究了蚂蚁的DNA甲基化与其社会等级分化之间的关系,并深入解析了蚂蚁DNA甲基化的特征,为蚂蚁的社会行为学等研究奠定了重要遗传学基础,对了解人类社会行为及衰老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蚂蚁等级森严,分工细致,同一蚁群内的蚂蚁个体拥有着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对于不同等级的个体,它们在行为和形态上差异极大。科研人员推测蚂蚁等级分化的过程可能与干细胞分化有点类似,其中表观调控机制很可能在蚂蚁的社会等级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8-23

  • 科学家从鹰嘴豆中提取出抗肿瘤生物肽

    本报乌鲁木齐8月21日电(记者王瑟)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世界范围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历经10年研究,终于从新疆盛产的鹰嘴豆中提取出可抗肿瘤的生物活性肽。它不仅对人体肿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而提取此活性肽方法,也在今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鹰嘴豆,是新疆维吾尔医常用的药材,有2500多年的生长历史,已被录入《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分册》及《维吾尔药志》中。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2-08-23

  • DNA检测能续上百年血缘吗

    科学与生活 借助现代科技“Y染色体”鉴定技术,失散150多年的“八兄弟”第四代后人,重新相认。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研究中心吴元明说,毛发的毛囊部位的毛囊细胞和血液里含有一个人的全部遗传信息。如果是同一父系,所繁衍的后代中的男孩,Y染色体是可以遗传的。 但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侯巧芳博士却说:“虽然一个父系中的男性身体中的Y染色体能代代遗传,但时间越长,代数越多,Y染色体突变的可能性越大。这就决定了同一祖宗繁衍的所有男性后代的Y染色体,经过多代传递后,不一定完全相同。” 清末“八兄弟”的失散,源于当年发生在焦作沁阳的一场血案。 “八兄弟”中老三的第四代后人王承光,今年61岁,是沁阳市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2-08-23

  • 中国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已有31人接种

    Ⅱ期临床试验启动 31名受试者接受第一针注射发现艾滋病31年后,首个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预防的药物在今年7月16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0天后结束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首位被治愈者现身,人们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记者昨天从北京佑安医院获悉,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已于上周在该院启动,首批31名受试者已接受第一针注射。进展防艾疫苗将验证有效性与费用高昂的艾滋病治疗药物相比,打几针之后就不需再打的艾滋病疫苗更经济有效。中国疾控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

    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2-08-23

  • 治疗慢阻肺有望探出新路径

    本报讯  (特约记者李晓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临床上该病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治疗困难,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广西桂林医学院附院王昌明教授等历时3年,首次从整体动物实验水平证实:采用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阻断核因子-κB的作用,可延缓慢阻肺大鼠模型的气道、肺血管重构。该研究为慢阻肺继发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干预靶标。 研究人员介绍,核因子-κB是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的增生、转化和凋亡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课题组用PDTC抑制核因子-κB的表达、活化,探讨核因子-κB在慢阻肺肺动脉高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23

  • 湖南师范大学最新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FERONIA receptor kinase pathway suppresses abscisic acid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 by activating ABI2 phosphatase”的论文,证实FERONIA受体激酶信号通过激活ABI2磷酸酶抑制了拟南芥中的脱落酸信号,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湖南师范大学的客席教授栾升、生命科学学院的李东屏教授和陈良碧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几类微量有机物质,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2

  • 厦大教授: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双重灾祸”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已知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生成毒性脑斑块的酶还通过一条独立的机制引起了额外的记忆和认知缺陷。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科学主流期刊《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 IF =8.205)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厦门大学双聘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许华曦,其2008年入选第一批“****”,现为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教授、神经退化性疾病系执行主任。曾师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多年从事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工作,是国际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在国际核心期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2

  • 复旦大学最新Cell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ner Nuclear Envelope Proteins SUN1 and SUN2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DNA Damage Response”的文章,指出核被膜蛋白SUN1和SUN2在DNA修复应答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解析了哺乳动物SUN蛋白在有丝分裂和基因组稳定性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关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生科院韩珉教授,韩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2002年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2

  • 青年女科学家Hepatology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河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肝癌的新研究中取得进展,证实蛋白激酶C受体蛋白1(RACK1)通过增进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KK7)的活性促进了肝癌生长。相关论文发布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张纪岩研究员。其主要从事炎症反应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在炎症相关免疫细胞存活与分化中的作用研究。2007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同年获第四届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肝细胞癌(HCC)因恶性程度高,被称为癌中之王。在世界范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因素中排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2

  • Aging Cell:性别影响衰老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民间有句俗话: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老巴巴,虽然研究表明女性的平均寿命通常比男性长,但是在衰老等方面好似真的存在性别差异,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文章:Accelerated aging-related transcriptome changes in the female prefrontal cortex,解析了女性衰老和认知衰退更快的深层原因,相关成果公布在国际知名杂志Aging Cell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计算生物学所Mehmet Somel博士,第一作者是计算生物学所袁媛,这项研究获得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德国马普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2-08-22


页次:1498/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491][1492][1493][1494][1495][1496][1497][1498][1499][150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