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首次在人工环境下成功繁育帝企鹅幼仔

    8月19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表示,8月17日凌晨3时15分繁育出的一只帝企鹅幼仔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进食正常,基本可以确定繁育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在人工环境下成功繁育出帝企鹅幼仔。图为帝企鹅妈妈给孵化囊中的小帝企鹅喂食。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8-23

  • 长春应化所研制出一种多糖润肠米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植物多糖研究小组日前成功研制出一种多糖润肠米。这种润肠米可以用于保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为了保持肠道的正常消化与排泄功能,必须使肠道内的消化物保持一定的含水率,特别是对于要排出体外的消化残渣,更要保持相对高的含水率,肠收缩蠕动推进消化残渣排出的过程才可以顺畅。如果消化残渣量小,体积小,含水率低,肠收缩蠕动的排空作用就弱,消化残渣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就长,就会产生消化残渣阻滞现像,也即便秘。  多糖润肠米是一种非消化性多糖所做成的笼结构米,水可以进入笼中而相对固定,不易流出笼外。当润肠米吸水后,就会形成一种水笼结构,将40倍的水包拢在水笼内,这种水笼珠结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时间:2010-08-23

  • DNA条形码可准确快速鉴定植物物种

    准确的物种鉴定是人类认知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形态学特征鉴定物种难以满足科学发展的巨大需求,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学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成为进展最迅速的学科前沿之一。 针对热带雨林树种条形码研究的共同需求,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5个不同研究组的科技人员在该园重点实验室相互合作,对补蚌20公顷大样地树木条形码开展合作研究。 根据CTFS样地建设标准,补蚌20公顷大样地于2006年开始并于2007年完成建设。目前,该样地是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永久观测样地,与长白山、古田山、鼎湖山以及台湾福山、莲花池等20~25公顷大样地,共同构成了一系列由温带到热带纬度梯度上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8-23

  • 复旦大学《Hepatology》封面文章解析绿茶抗癌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绿茶对于抗癌药物中的毒副作用有明显解毒效果,癌症病人在服用临床一线抗癌药柔红霉素(DNR)的同时多饮用绿茶,将大大提高其疗效。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权威肝脏病学期刊《Hepatology》封面文章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余龙教授,其早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主要从事人类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著的成果。临床一线抗癌药柔红霉素(DNR)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据文献报道,柔红霉素会被人类肝脏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羰基还原酶1转化成柔红霉素醇(DNRO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0

  • 罗振革研究组发现重要转录因子的新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炎性转录因子NFkappaB在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神经科学研究所罗振革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之后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在此期间从事突触形成过程中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文章的其他作者包括王佳和伏秀清等。这篇题为“NFkappaB控制乙酰胆碱受体在神经肌肉接头的聚集”的文章分析了NFkB在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形成中的作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20

  • 中国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启动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牵头的中国梅花鹿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启动。 该计划将采用测序深度达30X的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鸟枪法),联合新西兰皇家农业科学院茵沃梅农业研究中心、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以及国内外相关单位,合作完成中国梅花鹿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和注释工作,以奠定中国梅花鹿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的研究基础。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中国梅花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的鹿种。基因组序列框架图谱的绘制将大大加速中国梅花鹿的育种过程,对于寻找与鹿生产性能有关的SNP标记和功能基因,特别是寻找控制鹿茸再生的相关基因具有重大的意义。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时间:2010-08-20

  • 西南大学****连发Nature子刊,PNAS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家蚕丝腺甲基化谱,以及家蚕伴性赤蚁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以及PNAS杂志上。参与领导这两项研究的是“****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夏庆友博士,其在西南农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夏庆友博士是家蚕研究方面的专家,其曾在2003年-2005年,作为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主要研究人员利用霰弹法对家蚕530Mb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完成了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第三张昆虫基因组图。这一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第一项成果由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9

  • 华大基因Science基因组测序结果登Nature China研究亮点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本期的推荐研究文章中生态与进化学方面,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处的研究成果入选。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南理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汉族和藏族的基因比对分析解释高原适应性进化,发现藏族人群特有的“EPAS1”基因不同于汉族人群,它阻止了藏族人血红蛋白浓度的过度升高,降低了各种高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这一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9

  • 武汉首次在国内启动人体综合捐献程序

     本报讯(记者 李艳梅 通讯员 刘彤 刘黎)身患重病的33岁妇女魏霞,今日将被推进武汉长航总医院手术室。一旦手术失败生命结束,魏霞的5个器官和2类组织,将根据其捐赠志愿,移植给需要的病人。  考虑到这次手术的巨大风险,昨日市红十字会在国内首次启动了人体综合捐献程序:到魏霞病床前进行人道关怀;3家医院24小待命,准备进行摘取器官及组织。  魏霞来自麻城市龟山乡,患室管膜瘤(又称脊髓肿瘤),目前病情已进入晚期。8月4日,入院当日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今年3月,武汉列为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10个试点省市,改变过去仅有角膜和皮肤可以用于临床移植的局面,以缓解器官供体短缺局面。  主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8-19

  •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眼药水治青光眼 有效降低眼压达七成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九成接受类固醇治疗的眼疾患者,均有机会患上激素性青光眼,但现时治疗青光眼药物治标不治本,香港中文大学最新研发发现,“钠苯基丁”眼药水能有效降低眼压达七成,减少患青光眼风险,料最快两年后可应用于人体上,为青光眼患者带来曙光。 青光眼为香港头号致盲杀手,主要是眼压过高,损害视觉神经所致,严重者可致永久失明。现时全球六千万名青光眼患者中,有一千五百万名中国人,患病率百分之三点八;有研究更指,香港两成三失明个案均由青光眼引起。青光眼成因众多,可由糖尿病、深近视或家族遗传引致,有部分由类固醇过敏引发。 中大眼科及视觉科学系系主任林顺潮表示,逾九成使用类固醇药物的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0-08-19

  • 心血管病基础研究成果须向临床转化

     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综合性疾病,也是众多心血管疾病殊途同归的表现。过去十几年来,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基础科研进展非常迅速,冠心病、心衰等多种疾病的相关基因都被发现,相关的一些发病机制也进一步被阐明,由此导致很多的靶向治疗原则都在随之改变,例如目前的基因检测,可以识别出一些遗传学的心律失常,基因药盒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等等。       关注转化    新的基础研究成果、新的技术方法正在指导临床的治疗,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与临床治疗中间,常常缺乏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国外,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往往是通过转化医学,相对来讲,国内在基础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8-19

  • 专访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张辰宇:勿以善小而不为

    miRNAs是一种小分子,但是这种小分子在生物机体中却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辰宇教授研究组近期发现了这种小分子的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这一功能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机体是否能正常运作,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勿以miRNAs小而小瞧它,miRNAs这种小分子研究热潮不断,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种小分子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一研究成果,生物通编辑特联系了张辰宇教授,就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他,从问答中编者发现张辰宇教授实际上就是一位在科研上执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杰出科学家,他在南京大学生科院05级博士生入学典礼上说了这么一段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8

  • Cell Stem Cell:大肠癌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肠癌CD26+癌干细胞是导致癌转移的原因,可作为预测复发或肠外转移的指标,并有助研发标靶治疗药物,提升大肠癌病人的存活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肠胃及肝脏科前教授王振宇,王振宇教授的团队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合作,曾发现阿司匹林及抗胃酸药能把胃癌发病机会,分别降低达两成及三分一,他们更凭此研究获颁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7月,王振宇入围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大肠癌是香港第二号癌症“杀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约半数患者接受传统切除手术后癌细胞会转移或扩散,而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8

  • PLoS文章解析如何预测人流感病毒危害性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宿主-病毒相互作用模型,首次建立了病毒导致的超额死亡和其抗原变异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进一步发展了直接从病毒序列出发快速准确估算流感潜在危害性的计算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线发表在8月12日的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蒋太交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曾在耶鲁大学生物学系Sidney Altman 教授实验室从事人核糖核酸P的结构和功能研究,2004年入选****。这一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爱平和博士研究生彭友松,国家流感中心舒跃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8

  • 版纳植物园“冬虫夏草人工规模化生产”取得进展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近日对“冬虫夏草人工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初步形成了具体工作计划和方案。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海拔4200~5200米之间的一种中国特有珍稀药用生物,它是鳞翅目中蝙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中华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与野生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但是,人参、鹿茸已经能人工大规模生产繁殖,“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冬虫夏草的形成机制尚未研究成熟,目前还不能对其进行人工规模化生产,市场出售品全部采自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区,因此价格非常昂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10-08-18

  • 女院士时隔一年 再次解析生殖生物学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大鼠附睾头部特异表达的β-defensin15 (Defb15) 除了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活力外,还具有维持精子运动力和调控雄性生育力的功能。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院士,她60岁才转攻男性生殖基础研究,5年之后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上发表论文,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一种与精子成熟有关的基因Binlb,让男性最终用上无毒副作用的基因避孕药。在去年,张永莲院士研究组曾论证了一个附睾分泌蛋白Hon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7

  • 创新参选:避免细胞培养中污染的小技巧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广西大学的王献伟与我们分享了避免细胞培养中污染的小技巧。背景:细胞培养对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研究非常重要。其在培养过程中非常容易污染,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程。方法改进:为了减少细胞培养过程污染的概率,特做如下小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7

  • 中科院,南方医科大学等最新文章获首发性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美国爱默瑞大学,以及南方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采用转基因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基因猪模型,这是首次在转基因猪大脑中发现与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脑中类似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权威杂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此次研究由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研究员,美国爱默瑞大学李晓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顾为望教授等合作完成。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 chorea),又名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一种缓慢起病的遗传性神经退化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左右。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把“舞蹈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8-17

  • 北京三种抗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我们研发的三种抗体药物中,其中一个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昨天,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郭亚军告诉记者。他对记者表示,由于抗体药物是一种特效药物,门槛比较高,业界一般认为生物工程制药的最高境界就是抗体药物的研发。     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北京市抗体药物重点实验室是市科委支持的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以郭亚军科研团队为主体,重点研究开发“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SM5-1双功能抗体”、“抗EGFR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三种国家Ⅰ类创新药,将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提供有效治疗药物。   目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0-08-17

  • 昆明植物所高等真菌色素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在科技部97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近年来致力于高等真菌色素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8月9日,受英国皇家化学会综述期刊《天然产物报告》(Natural  Product  Report,  IF  9.2)邀请,该实验室刘吉开研究员、博士生周忠玉在该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等真菌中的色素》的综述文章(Natural  Product  Report,  (2010),  DOI:10.1039/c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10-08-17


页次:1627/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621][1622][1623][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