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顶级免疫杂志首次出现中国人名字

    日前获悉,国际医学顶级期刊《免疫学年报》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徐沪济教授作为共同作者,应邀在影响因子高达52.280(《自然》和《科学》杂志影响因子分别只有30.919和29.280)的这本国际免疫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疫苗研究工作的综述报告。   据悉,一直致力于疟疾疫苗研究工作的徐沪济教授,有着许多来之不易的“第一”:在国际上首次证实细胞免疫对疟疾感染起决定性作用,表明在研制疟疾疫苗的过程中,必须获得能诱导细胞免疫的抗原才能真正完全保护;在国际上克隆鉴定了第一个细胞免疫的疟疾疫苗抗原,证实疟原虫的HGXPRT抗原能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保护,成为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5-06-16

  • “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的研究”通过鉴定验收

    新华社天津6月14日电(张泽伟、赵力宝)由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的研究》,日前通过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的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验收。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转基因检测芯片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基因产品DNA的提取方法,研制了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制备了检测及鉴定7种转基因产品共计14个不同品系的DNA芯片,实现了转基因产品的通量化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0.1%。 目前,这个局已开发研制了DNA提取试剂盒和芯片杂交检测试剂盒。这种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为我国转基因产品通量化检测搭建了技术平台,将为保障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国家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05-06-15

  • 中荷实施马铃薯基因组测序意义重大

    荷兰农业大臣魏尔曼一行今天访问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双方就两国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是两国农业的权威研究和教学机构。从1989年开始,双方在教育、学术交流,共建实验室、合作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迄今为止,著名的瓦赫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为中国培养了50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成为培养中国农业人才最多的国外院校之一。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热情欢迎魏尔曼一行。他说,在两国农业科技交流中,中国农科院科学家学到了荷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首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中荷蔬菜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已培养了多名博士和硕士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6-14

  • 国内首个脑图谱研制成功

    国内第一个脑解剖图谱日前宣布研制成功,这项成果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树国教授、付宜利教授,联合新加坡生物信息技术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等机构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完成的。该图谱集合了最新、最完整的脑解剖信息,是一种适用于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交互式参考工具。         脑图谱是一个表达人类的脑组织结构、脑功能结构、脑神经结构模型,由一个数据库及分析算法、处理工具等组成的软件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的脑解剖图谱将目前最好的神经解剖学方法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相结合,不仅展示了数字技术的能力,还为未来的医学教育提供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6-10

  • 第一届世界医学高峰会议将在上海召开

    由世界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上海枫林国际医学交流和发展中心承办的 “第一届世界医学高峰会中国上海”将于2005年6月27~29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医学全球化发展与合作”。 届时,来自美国、加拿大、南非、香港等十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会首脑,国内外一流的卫生管理高级官员、医学专家、教育家、科学家将围绕“全球性公共卫生应急策略”、“医院现代化经营与管理”、“肿瘤的最新临床综合治疗进展”、“心血管疾病的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时间:2005-06-10

  • 猪基因组测序结果公布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丹麦Pig Breeding and Production(DCPBP)联合公布了猪基因组序列。这些公布的序列信息包括欧洲和中国的5个不同的家猪品种基因组的384万个片段。这些信息来自2001年中国和丹麦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猪基因组测序项目——Sino-Danish Pig Genome Project。这些基因组序列数据能够从NCBI Trace Repository和GenBank获得。除了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还分析了100个不同猪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序列库。这些序列将在近期与猪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一起公布。这项研究表明猪在遗传上比通常用于试验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5-06-09

  • 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学科学院前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校长,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巴德年教授主题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后的医学科学》的精彩专题演讲,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编者按:         对于日前召开的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来说,记者以为其价值在于能够集中展现国内医院检验科年轻一代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契机。这不仅取决于论坛主办方中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5-06-08

  • 葫芦素化学结构分类研究取得新进展

    葫芦素(Cucurbitacins)属于19-甲基出现在C-9位上的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葫芦科植物中,在十字花科、玄参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数木科等高等植物及一些大型真菌中也有发现。         天然葫芦素具有大量的生物、医药活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往学术界认可的葫芦素化学结构分类显得凌乱无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邱明华带领科技人员,一直从事葫芦科等植物中天然葫芦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最近,该小组在发现的一系列新型葫芦素的基础上,研究了229个几乎所有的葫芦素类化合物,提出了新的结构分类模式,由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05-06-07

  • 植物适应盐碱机制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宋凤斌研究员及其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波等人经过近两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了燕麦适应盐碱的重要机制——气孔排盐。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燕麦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将大量的盐结晶排出体外,这是植物适应盐碱逆境机制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为今后耐盐碱植物的筛选以及植物耐盐碱育种提供了借鉴和可供参考的依据。同时,该课题组通过发芽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从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指标、超微结构变化及产量形成等方面明确了盐碱胁迫对燕麦的伤害机理、燕麦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系统地揭示了燕麦适应盐碱逆境的生理机制,并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燕麦抗盐碱高效调控模型。

    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05-06-07

  • 中国在克隆器官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

    参加此间召开的2005年中法细胞和组织工程治疗学法医学研讨会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在体外活体组织领域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细胞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在体外用人工的方法构建人类的组织、器官,用来更换或者治疗有缺损的组织、器官,人们常称之为“人体配件工厂”或者“克隆器官”。         武汉大学医学院教授欧阳静萍说,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6-07

  • 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取得丰硕成果

     在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无生命的ca—p生物材料可以诱导骨形成”理论指导下,我国已研发成功骨诱导人工骨。这种通过材料自身优化设计,不是外加骨生长因子或培养活体骨组织细胞,而是材料具有骨形成作用的新型人工骨,用于临床,疗效良好,为千百万骨患者带去了福音。这是我国在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上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5月中旬,坐落于四川大学,研发这一成果的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到了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奖牌。   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家们的刻苦攻关,近几年来使我国在生物医学材料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新成果、新材料层出不穷,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在最近一次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6-06

  • 胃黏膜癌变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房殿春带领的课题组,经过十年的研究,对胃癌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在分子水平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研究人员在国内率先系统研究了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及其调控机制,发现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之间的紊乱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以导致这种紊乱的发生和发展;根除Hp可以纠正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之间的失衡,从而降低癌变的可能性。研究人员首次在国际上证实Hp滤液体外可以导致胃黏膜上皮DNA损伤、Hp毒素具有直接的促癌作用。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提出了端粒酶反义基因转染不仅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更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分化,从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5-06-03

  • 浙江三禾新型模块化固态发酵反应器问世

    浙江三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模块化固态发酵反应器,日前成功地投入生产使用。采用该反应器发酵周期缩短了一半,产品收率提高近30%,产品中活性成分含量也大大提高。所生产的功能性红曲产品质量稳定,不仅满足了国内用户的要求,还出口3吨产品至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据悉,红曲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食用双重功能的物质,是以精制大米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工而成。目前国内外生产红曲都采用静态、动态固态发酵设备和技术。但这两种方式由于热交换难以控制,容易使细胞受损,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

    来源:中国化工设备网

    时间:2005-06-03

  • 水稻磷高效利用相关基因在浙大克隆成功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吴平教授承担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水稻磷高效利用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验收会。在该项目研究中,课题组成功克隆了国际上第一个在植物中具有明确提高磷效率功能的转录因子OsPTF1。                 验收专家组由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组长由徐国华教授担任。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在植物营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

    来源:浙大

    时间:2005-06-02

  • 沈阳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将进入临床试验

    全国首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类抗艾滋病新药日前在沈阳研制成功。         该药即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研发机构称新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疗效显著、成本低、副作用小等优点。         在昨日沈阳市科协组织的“防治艾滋病生物新药项目论证会”上,沈阳协合集团介绍了经过10年的研究才推出的生物新药———“欣爱斯”。协合集团董事长陈巨余说,因为艾滋病毒是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让人得病的病毒,新药的原理就利用超抗原刺激机体T细胞,改善免疫功

    来源:辽沈晚报

    时间:2005-06-01

  • 第十二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在渝开幕

    第十二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暨第五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今天在渝开幕。据悉,为期三天的会议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国际生物流变学会(ISB)、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会(ISCH)主办,被称为生物流变学领域的国际奥林匹克。该会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国内召开的生物力学领域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早在一九八九年,中国就开始向该会组委会申办此会。         据大会组委会统计,共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英国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5-06-01

  •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由科技日报发起、首都15家新闻媒体参与评选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29日揭晓。     这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分别是:破解新材料世界级难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成功开发出恢复土壤生态核心技术的浙江慈溪市人大代表史汉祥;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的总设计师孙凝晖;国内首位获得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奖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建成最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领军人吴建平;创造量子信息研究领域5个世界第一的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设计我国所有直升机机型的602所总设计师吴希明;用心打造“中国芯”的“龙芯一号”研究组组长胡伟武;用科技抹绿沙海的女科学家杨劼;高技术成果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5-30

  • 我国研制成功禽流感新疫苗

    中国科学家25日说,中国最近研制成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疫苗,它们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对新华社记者说,特别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研制的两种新型疫苗最近已完全成功,并获国家批准使用。   她说:“试验表明,新型疫苗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疫病感染的效果达到100%。”国际动物卫生组织主任瓦拉特对此评价说:“中国在禽流感研究领域和防治技术方面已居世界领先水平。”陈化兰说:“我们愿意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防疫技术支持。”   目前,数百万只新型疫苗已被紧急运至青海省刚察县及周边地区,严防禽流感疫情传播扩散。中国农业部21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5-05-26

  • 2005中国国际医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将于5月23日~27日举行。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科博会组委会还将于5月25日同期举办“2005中国国际医药高峰论坛”。举办该论坛旨在提升国内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医药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论坛将重点关注新药研发与现代化医院发展。届时将特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就医药市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05-05-24

  • 我科学家揭示蔬菜黑腐病致病过程基因

    1895年科学家就将野油菜黄单胞菌成功分离出来,100多年来对该细菌的研究从未停止,但尚未找到有效防治办法。这种引起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的细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能通过植物的维管束迅速感染,致使植物叶片产生萎蔫、坏死、腐烂,可危害一百多种单子叶植物和数百种双子叶植物生长。5月16日,从《基因组研究》杂志传来消息,我国科学家在黑腐病菌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野油菜黄单胞菌会严重影响甘蓝、白菜、花椰菜、荠菜和萝卜等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的防治办法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极易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5-05-18


页次:1365/1638  共32746篇文章  
分页:[<<][1361][1362][1363][1364][1365][1366][1367][1368][1369][137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