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973项目发表最新论文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减少促使岛屿蛙类个体巨型化,揭示了岛屿脊椎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的谜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动物学的TOP5%刊物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动物研究所李义明研究员,其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深入地研究了舟山群岛和相邻大陆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岛屿生态学以及牛蛙的入侵生态学;率先开展了中越边境和喜马拉雅地区的野生动物贸易研究;首次提出我国脊椎动物及各类群的受威胁格局及其原因。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973”项目(2007CB411600)和院创新方向项目(kscx2-yw-z-1021)资助
-
我专家克隆出抗狂犬病毒新抗体
来自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南京医科大学的科研人员采用克隆方法,制备出一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毒的基因工程中和新型抗体(Fab)。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抗体联合疫苗能有效阻止狂犬病毒感染,在狂犬病预防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该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药理学报》上。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表现为极度神经兴奋乃至狂暴,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狂犬病发病后进展速度快,至多10天内死亡。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材料显示,每年约有5万人和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死于狂犬病,中国因狂犬病
-
发表《Nature》文章统计:清华大学篇
生物通报道:近期Natureasia公布了过去一年(2010年)当中,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亚太地区分布情况,从研究机构,国家和杂志各方面进行了排列。文章的数量能反映这个特定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总共的文章数量,因此这一排序对于了解各国,已经各研究机构2010年所获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正确性,这一检索考虑了每个作者的附属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作者百分比,每个作者在文章中的贡献大小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呈递地址也没有囊括进排列中。所有的文章排列分别考虑了Articles&Letters和Reviews。在这些排名中,2010年发表Nature旗下期刊文章(包括
-
华南农大、西南大学《PLoS ONE》联合发表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3月30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Divergence among Silkworm Antimicrobial Peptide Paralogs by the Activities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and the Induced Expression Profiles”的合作研究论文。 答简单问卷,免费索取Eppendorf 2011年产品目录 &n
-
浙大生科院院长最新《Circulation Research》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来自于母亲的遗传缺陷,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遗传性线粒体功能缺陷与高血压相关,从而诠释了母系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浙江大学管敏鑫教授,管敏鑫教授早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生物系,1993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线粒体遗传学和母系遗传病致病机制研究,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专家。 2011年1月20日受聘担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据统计,我国患有高血压人
-
胡红雨研究组最新文章阐明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阐明了TDP-43蛋白的降解片段TDP-35是其在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的主要原因,并且包涵体的形成引起该蛋白质参与RNA加工功能的改变。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FASEB Journal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红雨研究员,其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是蛋白质错误折叠、淀粉样积聚和降解作用的分子机制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和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
复方阿胶浆成印尼治疗登革热首个特效中成药
记者从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生产的复方阿胶浆目前已成为印尼治疗登革热的首个特效中成药,使得我国中成药在国外得到进一步认可。 近年来,随着肿瘤疾病发病率上升,人们对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投入更多关注。在诸多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因素中,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乏力症状已成为肿瘤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由印尼中医协会主办,印尼代理商三有药业有限公司与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师研讨活动在印尼雅加达举行,吸引了100多位各地专家前来交流研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信义介绍,中药对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及纠正乏力症状有明显效
-
清华大学最新PLoS ON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种病毒抗原关键位点筛选的新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筛选了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关键位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ONE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教授林章凛,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等,曾先后在《J. Biol. Chem.》、《PNAS》和《Natur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和会议论文多篇。这一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实验室的帮助,并受到清华大学首批(2010年)自主科研计划基金交叉项目的资助。在大流感的防控工作中,流感病毒表面抗原的高度变异性给药物治疗和疫苗研制带来了巨大困难
-
西安交通大学《PLoS ONE》发表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微流体力学模型研究牙齿冷热疼痛区别机制,相关研究论文“Fluid Mechanics in Dentinal Microtubules Provides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t and Cold Dental Pain”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这篇文章获得了PLoS ONE主编的高度评价,称其为不需外审就可接收的论文。 安倍7
-
亮点推荐:中国学者Nature、Nature子刊多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4月推荐研究文章包括:Zhang, P., Wang, J. & Shi, Y.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S component of a bacterial ECF transporter. Nature 468, 717–720 (2010).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医学院,普林斯顿
-
中南大学973项目文章:新致病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人小脑神经组织中高表达的转谷氨酰胺酶6型(TGM6)基因突变后,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TGM6基因是SCA一个新致病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在神经病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Brain》上发表。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教授,唐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病学和医学遗传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遗传病疾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SCA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
-
廖奇博士最新文章首次长非编码RNA大规模功能预测
生物通报道:近日中科院计算所生物信息学研究组在长非编码RNA(lncRNAs)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小鼠的长非编码RNA进行大规模的功能预测。相关成果论文在线发表在2011年1月18日的《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存在非编码RNA,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长ncRNAs在人和小鼠中被发现,并可能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如基因组印记、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等)。探索lncRNAs的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实验数据的不足,目前对于lncRNAs的功能研究进展缓慢,因此挖掘lncRN
-
昆明植物所青藏高原植物物种研究获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绢毛苣属(Soroseris)、肉菊属(Stebbinsia)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从而更深入地探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植物的物种成因以及进化模式。 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孙航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任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中国科学家Nature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等处研究人员发现了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填补了我国早白垩世早中期真双子叶植物化石记录的空白。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天(3月31日)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封面上。文章的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之一是吉林大学的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孙革教授,另外一位通讯作者是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David L. Dilcher。其中孙革教授曾在《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首次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及“中华古果”,提出“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而真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主要分支之一,
-
Science报道中国最新成果:新型病毒
生物通报道:来自科学时报的消息,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新型黄病毒,这是在鸭体内鉴别出的第一种黄病毒,这项研究对于了解这种新型黄病毒对于国内鸭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同时Science也以“Chinese Ducks Felled by New Virus”为题进行了报道。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副教授,以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田克恭研究员。据报道,这一研究成果源自2010年春季鸭蛋产蛋量骤然减少,鸭农注意到,与往常相比
-
武汉大学本科生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生物通报道 近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四年级本科生王志浩在日本癌症学会官方期刊《癌症科学》(Cancer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novel oncoprotein Pirh2: rising from the shadow of MDM2”(一个新的致癌蛋白Pirh2:脱离MDM2的光环从暗处走向前台)的综述性研究论文。在这一研究中,王志浩获得了武汉大学刘万红副教授与何小华教授的指导。 如何选择蛋白分析产品,新手如何快速掌握关键技术?最新蛋白分析产品和技术在线专家资讯,快来索取GE技术资料!
-
张学军教授继Nature文章后再发重要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与华大基因展开合作,利用先进的外显子测序技术证实NCSTN基因的突变可导致逆向性痤疮的发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将外显子测序技术应用于单基因病致病基因寻找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对NCSTN基因突变的检测和逆向性痤疮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上。 如何选择蛋白分析产品,新手如何快速掌握关键技术?最新蛋白分析产品和技术在线专家资讯,快来索取GE技术资
-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系SCI论文频传佳音
继去年生物系王一理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高美丽在自由基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之一.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2010年影响因子 6.081)发表了苯并芘致癌机理的研究后,刘健康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冯智辉,白丽园等所做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损伤的线粒体动态变化及橄榄油主要成分Hydroxytytrosol保护机制的论文最近又被Free Radical Biology and&nbs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时间:2011-04-01
-
我国科学家又发现3个新剧毒菌种
最近,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科技人员又发现了3个剧毒菌新种,即拟灰花纹毒鹅膏、淡红毒鹅膏、裂皮毒鹅膏。这表明,连同过去发现的5个,在东亚剧毒鹅膏家族中至少有9个支系。 野生食用蘑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1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含或很少含有脂肪和胆固醇,故野生食用菌常被誉为“山珍”,采集、销售和食用野生蘑菇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文化。但因误食剧毒蘑菇而中毒导致死亡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是采食者对毒蘑菇缺乏认识,对毒蘑菇的危害性普遍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区分野生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 在毒蘑菇中毒导致死亡的案例中,90%以上是毒鹅膏引起的。在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
中国农大****PNAS发表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 3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题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体系”(Integrated Soil-Crop System Management for Food Security)的研究论文。 如何加速细胞培养与分析和蛋白纯化流程,请关注Millipore新产品,索要相关技术资料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他是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