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称洗精子可防止艾滋病和乙肝传给后代
凤凰网23日消息 据报导,为了防止艾滋病遗传给下一代,英国科学家目前正用清洗精子的技术来达到这一目的。 据悉,英国一名患艾滋病的男子今年3月成为第一个清洗精子的患者。专家先从受感染的精液中将精子抽出,与病毒分离,然后用一种极敏感的艾滋病测试方法来验证精子是否含有病毒,然后才将精子与卵子结合。目前,这位患者的配偶已怀孕6个月,经两次检验都显示胎儿未染上艾滋病毒。 专家们称,他们还在研究用同一种技术避免男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将病毒传给下一代。
-
基因疗法有望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模型大鼠在给与一个新基因五天之后,病情出现好转,从而为这种疗法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如果该疗法在人类中也同样有效的话,基因治疗将意味着结束糖尿病患者频繁地注射胰岛素和偶尔发生的昏迷危险。韩国汉城Yonsei大学的Ji-Won Yoon和他的同事们通过让患糖尿病的大鼠产生相当有效的胰岛素类似物,从而治愈了这些大鼠,他们实验关键的一点是大鼠通过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作出反应而产生这种胰岛素类似物1。该研究组通过注射一个经过遗传加工而不会传播或损伤感染细胞的病毒到啮齿类动物体内,来呈递胰岛素基因。糖尿病患者,由于他们胰脏中的β-细胞功能障碍,产生不足量的胰岛素。胰岛素是调节血液中糖水平的激素。正
-
用菌类治蝗虫
新华网罗马11月20日电设在尼日利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试验用菌类治蝗虫取得成功。据意大利《晚邮报》19日刊登的报道说,这种菌类的学名叫作METARHIZIUM,对蝗虫的杀伤力很大。它的孢子附着到蝗虫身上之后会破坏这种昆虫的外皮,即它的外甲,然后侵入它的肌体,很快将其杀死。主持这项研究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昆虫学家朗格·瓦尔德说,由于蝗虫吃同类的尸体,因而可大大减少使用这种菌类的数量,从而降低杀虫成本。据报道,使用这种菌类灭蝗每公顷大约成本为2万里拉(约合9美元),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成本差不多,但这种菌类的有效期更长,而且它只作用于蝗虫,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这种菌类既可直接用于已成灾的蝗虫群
-
降胆固醇药可减少老人患痴呆的机率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 据海外新闻媒体报道,国外研究初步发现,服用降胆固醇的士他汀类药物(statin),可将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减低30%。士他汀类药物一直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这项研究为治疗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症展露曙光。 研究人员将1080位非老年痴呆症患者以及284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分成两组。在非老年痴呆症组别中,三成患有高胆固醇,其中11%服用降胆固醇的“士他汀”类药物,13%没有服药,7%服用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其余69%的患者没有患高胆固醇。 研究发现,服用“士他汀”类药物的人,患老人痴呆症的机会机率可降低30%。 香港中文大学脑内科副教授黄家星表示,老年痴呆可因为脑内有不
-
咖啡豆中发现抑制艾滋病毒物质
科学家自未烘培过的青咖啡豆中,发现一种称为chicoricacid的酸,在实验室的试验中可以成功地抑制HIV病毒的一个重要酵素"Intergrase",进而可以对于艾滋病毒的复制有抑制的效果。但是,HIV病毒对于chicoricacid会逐渐产生抗药性,经过三个月左右,chicoricacid对于HIV病毒逐渐失效,话虽如此,却隐示,自然界中有某些天然成份对于HIV病毒的复制所重要的酵素有专一性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对抗艾滋病毒的新药研发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将来会许会从天然的物质中找到对抗艾滋病的特效药,另外也可能由这些天然物质精制出人工合成的新药,日常生活所见的咖啡,竟然有如此潜力,足见天
-
美国科学家发现喝牛奶可降低胆固醇
凤凰网20日消息 据报导,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索齐波曼斯教授发现,由于牛奶中含有乳清酸,饮用后不仅不会引起体内胆固醇升高,反而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索齐波曼斯教授认为,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来源于饮食摄入自身肝脏合成,后者在血液胆固醇中占很大比例,即使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其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仍然很高。肝脏合成胆固醇是一个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牛奶中的乳清酸则可抑制这种反应,从而阻止肝脏合成胆固醇,使得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
-
补充铬对老年糖尿病人有益
路透社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老年病协会会议上公开的一份报告,老年糖尿病患者补充金属元素铬,可以帮助降低葡萄糖和胆固醇的水平。 以色列Shmuel Harofe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Haim Rabinovitz博士和同事们对39名平均年龄超过73岁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铬元素补充所起到作用的研究。在采访中,Rabinovitz说,尽管其他研究者已经研究过铬元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但还没有人进行过该元素对老年人影响的研究。 除了标准的糖尿病治疗以外,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持续三周每天服用200微克铬两次。这些病人每天还得到低糖饮食(每天供热1500卡路里)。试验前后收集了他们的血样,摄入食物和体重数据。
-
基因新疗法 饿死癌细胞
基因治疗癌症门诊昨天在南京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正式开诊。这是我国第一个用基因方法对付癌症的门诊。从1995年起,南京军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徐根兴教授开展基因治疗肿瘤研究,其筛选到的“人体内皮抑素基因”于今年9月25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成为国际上首位获得该项发明专利权的个人。徐教授从人体肝脏基因文库中筛选克隆出的这种基因,能定位于肿瘤血管基底膜,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血液供应,达到饿死、治疗肿瘤的目的。徐教授据此研制出基因抗癌制剂,先后在305名肿瘤患者身上使用。目前正在争取将这一制剂生产成国家一类新药。
-
法国首名经过基因筛选的婴儿诞生
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名男婴13日降生在巴黎西南上塞纳省的一家医院里。他一出生就引起了法国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显赫的身世,或长得与别的婴儿有什么不一样,关键还在于他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经过基因筛选而孕育出的试管婴儿。 父母为他起名为“瓦郎坦”。虽然这个小家伙提前一个半月就来到人世,并立即被大夫送进了保温箱里观察,但他的身体机能一切正常,尤其可喜的是,他不会象他的三个哥哥、姐姐们那样遭受先天性转氨酶缺乏症的折磨,随时都面临死神的威胁。 利用基因筛选预防先天遗传病并培养健康婴儿这一技术在美英等国家早已开始运用,主要是防止一些无法治愈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如先天性粘液稠厚
-
法国医生首创人工胰脏移植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据海外新闻媒体报道,法国医生日前透露,他们已替一名糖尿病人植入了全球第一个人工胰脏,若试验成功,可望免除各地千千万万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之苦。 负责这次手术的首席医生雷纳教授表示,接受这宗破天荒手术的病人患有糖尿病一型,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含量。他说,这是首次把人工胰脏原型植入人体内。 据了解,人工胰脏大小与曲棍球相若,由血糖探测器和电泵两部分组成。探测器与静脉相连,以测量血液内的糖分含量;藏于腹部的电泵则按需要释出胰岛素。新装置以电池推动,内藏浓缩胰岛素,每3个月要补充胰岛素存量,寿命料为两年左右。 目前,病人仍然连接电
-
专家预言肺癌将成为中国第一癌症杀手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存环境的演变及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我国癌症的瘤谱将出现逐渐西方化的变化:在今后二三十年里,食管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胃癌及肝癌的发病率虽会缓慢下降,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肺癌的发病率则将继续急剧上升,并在近期内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乳腺癌及结肠癌也会大幅度增加,成为当地的主要肿瘤;胰腺癌及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将出现上升趋势。这是我国肿瘤专家在正于北京召开的2000年全国肿瘤学术会议上作出的预测。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它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肿瘤学术交流会。参与大会交流的2000多篇论文,内容涵
-
糖与吗啡一样让人上瘾
新奥尔良消息:当研究者破坏大鼠大脑对吗啡和海洛因类药物作出反应的部分,它们对甜食上瘾的退缩行为,表明糖与这些药物对大脑的作用方式是相同的。研究者说,存在饮食问题人们可能也有类似的上瘾症状。大脑的阿片肽系统纪录来自服用吗啡的强烈快感,但是对自身的阿片样物质反应要弱。比如当你进食可口的食物时,这些物质就被释放出来。当时制备这种大鼠用于另一个不相关的研究的在校大学生Carlo Colantuoni注意到这种喂食高糖食品的大鼠在进食时间到来之前会相当兴奋。他和他的导师,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Bartley Hoebel发现,如果不给大鼠食物半天,然后给它们喂糖水,大鼠就会非常高兴。和瘾君子渴望更多的药
-
选择胎儿性别成为可能
凤凰网13日消息 据报导,美国遗传与辅助生育研究所精子分离部的研究员发明了一种精子分离术,使得妊娠前选择胎儿性别成为可能,但这一方法仅限于预防伴性遗传性疾病在后代身上发生的目的。 科学家已知500多种疾病是伴性遗传的,在新生胎儿中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这些疾病包括血友病、脊髓病性肌营养不良症和X染色体联性精神障碍病。伴性遗传性疾病通常仅发生在携带病原基因的母亲所生的男婴身上,而由同一母亲所生的女婴几乎总是不受影响,而通过精子分离术可获得一个健康的女婴。 精子分离术的技术基础是,X染色体实质比Y染色体大,研究员据此用一个减缓流量的
-
盲人可以“听”图像
借助一个将复杂的视觉图像翻译成悦耳的音乐的计算机系统,盲人不久可以“听”一个风景或一幅油画。开发该程序的研究者展示了将来盲人通过用自己的耳朵“看”路标从而在城市中漫游的前景。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这个研究组目前正在开发一个手体设备,以让人们可以拿着它行走。不幸的是,这种设备将不会帮助那些出生时就失明的盲人,因为他们不会产生要求深层感知的想象中的图片。建立在以前1 简单图形的研究上,该研究组现在证明,当高建筑,弧形高架桥和全部的都市景观被翻译成声音信号时,盲人和眼障患者可以对它们进行鉴别。受测者可以解码和记住一幅图画中的许多片断,并且将它们组装成完整图像的“精神”图片。该研究组在《Pro
-
科学家在负鼠眼内移植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成功分化
该发现具有治疗眼睛疾病和大脑疾病的意义未来人类眼睛疾病的治疗出现了曙光: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移植的小鼠干细胞融合入巴西负鼠的视网膜中。母负鼠喂食七天大的负鼠小仔爱荷华州的发育神经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和遗传学副教授Don Sakaguchi说:“该研究是使用细胞替代来治疗人类的眼睛疾病,如青光眼,斑退化和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研究进程中迈出的大有希望的一步。”在11月7日于新奥尔良召开的神经科学协会年会上作该工作报告的Sakaguchi说:“这项工作还可能在大脑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症,以及大脑或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其意义。”为了能够跟踪移植干细胞的命运,Sakaguc
-
中德科学家联手攻关实现生物分子纳米操纵
华声报讯 上海十三日消息:中德科学家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成功地用单个DNA分子炼写出“DNA”三个字母。这是继美国加州IBM实验室成功用单个原子写出“IBM”字母后,人类首次实现了对单个生物大分子的纳米操纵。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和德国萨尔大学合作进行的这项研究,科研人员首先利用分子操纵术,将凝聚缠绕在一起的呈双螺旋结构的单个DNA分子炼,完整地拉直并构成二维的网状结构,然后利用能放大一亿倍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针尖操作等纳米操纵技术,将呈网状的单个DNA分子炼切割、弯曲、推拉,在非常平整的云母表面写出“DNA”三个字母。每个字母的外周尺寸仅相当於人头发丝五百分之一。在今天举行的二○○○上
-
生物工程材料人造心脏15年内有望制成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彭蒂宁认为,人类很可能在未来10到15年内用完全是生物培养生成的材料制造出人造心脏。 担任图尔库生物材料中心主任的彭蒂宁教授日前在芬兰召开的一次学术大会上说,目前一些国家在人造心脏开发方面已投入了巨额资金,估计制造出第一颗人造心脏所需要的资金不亚于第一次送人类上月球的费用。 目前生物工程材料已被成功地用来生产人造血管,以替代冠心病人的心脏冠状血管,人造角膜和人造皮肤都已出现并被临床应用。彭蒂宁教授说,新的生物工程材料可用来生产人体的不可再生的组织,以替换被疾病或事故损坏的组织。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从病人身体上取下细胞,培养生成所需要的组织,以备临床治
-
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防止脑发育变异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1月9日专电(记者吴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叶酸可以防止人类胚胎在脑发育过程中出现差错而成为无脑儿。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造成无脑儿和严重脊锥裂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一根对大脑和脊锥骨髓发育起关键作用的神经管在胚胎发育初期出现差错而发生了变异。但医学家对变异的原因却一直无所知晓。 据瑞典媒体报道,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脑中一种被称为“EPHRIN-A5”的物质对神经管的正常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还有7种类似的物质也决定着脑的发育。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实验鼠失去具有产生“EPHRIN-A5”功能的基因,结果17%的实验鼠在脑发育过程中出
-
基因改造的血红素加速了人造血的实现
某一天人类可以终结持续不断的血液短缺使用基因改造技术,研究者已经建立了某天可以缓解持续性血库短缺问题的人工血红素。将在11月21日出版的《Biochemistry》上报道了研究者的这一成就。来自Carnegie Mellon大学的负责该研究的Chien Ho教授说,血红素在人体内运送氧气,可以用于外科手术和移植中输送的人工血液。Hu说,研究中使用的用来在实验室产生小量的血红素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他相信这种产品很可能成为最终血液替代品的成分。目前还没有可获得的人工血液和其成分。Ho说,科学家正在研制一些可能的血液替代品,所有这些替代品促进了开发氧气携带者的研制进展,而氧气的携带者应该是
-
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症发病中一个关键性酶被鉴定
路透社 纽约消息:科学家已经鉴定到一个负责淀粉体产生的关键酶,这种淀粉体蛋白在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形成斑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Philip C. Wong博士说,鉴定到的这种酶名为β淀粉体前体蛋白切割酶(BACE),遗传改造缺少这种酶的小鼠不会形成淀粉体蛋白。 之前研究者已经知道酶在淀粉体蛋白在大脑中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不知道是否某个酶特别地起到更大的作用。 鉴定到重要的酶分子将帮助制药公司把研究集中到开发一个可以特异地阻断酶活,从而有希望阻断导致神经退化的过程的药物上。 Wong告诉路透社记者说:“我们一直要解决的问题是,BACE1和BACE2之中哪个酶负责大脑中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