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创新参选:电动免疫乳化器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目前活动已截止,评选结果将于9月15日公布。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李洪龙开发出一种电动免疫乳化器。背景:生物公司大规模做抗体常需要免疫动物,为此通常要先把抗原与福氏佐剂制成乳剂,然后给动物注射。制备免疫乳剂如果没有特殊的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14

  • 中国科学家最新Nature,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最新一期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中国科学家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二种完成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以及记忆功能研究。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干细胞中心,Keck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的获得了基因敲除大鼠,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二种完成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人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生命科学研究顶级刊物《Nature》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干细胞中心应其龙博士,其早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1999年应其龙博士远渡重洋至英国爱丁堡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开始了干细胞研究工作,在2008年年底,应其龙副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14

  • “猪圆环病毒”疫苗批准上市

    长期困扰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三大疫病之一——“猪圆环病毒”,从今有了克星!河南省科技厅今天在此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首创的“猪圆环病毒疫苗”,已经在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作为国家级二类新兽药被农业部批准上市。  猪圆环病毒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之后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中国)发生和流行。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全球公认的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也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三大疫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猪圆环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猪感染圆环病毒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免疫失败,严重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繁殖障碍,饲料报酬低,死亡率上升等。国家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主任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0-09-14

  • 创新参选:如何应对Matrigel铺板过程中厚度不均一,产生气泡的情况?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目前活动已截止,评选结果将于9月15日公布。中国科技大学的刘熙秋教我们如何应对Matrigel铺板过程中厚度不均一,产生气泡的情况。背景:Matrigel是一种可溶性的基底膜基质,可以有效帮助上皮细胞等各类细胞的附着和分化。在进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13

  • 创新参选:让高分子量DNA的回收更实惠简捷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目前活动已截止,评选结果将于9月15日公布。东华大学的陈格飞有一个新办法,能让高分子量DNA的回收更实惠简捷。背景:真核基因组DNA为双链DNA,尽管属于非常惰性的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化学耐久性,但在物理上仍是易碎。高分子量基因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13

  • 卫生部门已从遭蜱虫叮咬者身上分离出病毒

    “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而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 9月12日,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是可以治疗的,而且病死率很低,公众不必恐慌。 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病毒 9月12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诊疗方案。此次专家组成员不仅来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医院,河南、山东等地的基层医生也加入其中。9月12日,记者联系到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09-13

  • 山东大学****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纳米生物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现象、并以对分子的操纵和改性为目标的。纳米生物学发展时间不长就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物科学家在纳米生物学领域提出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新观念。来自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小鼠实验模型,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动物多个层面上系统地研究了碳纳米管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出纳米材料对生殖系统存在的潜在危害,并为今后纳米材料的安全评价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闫兵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8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曾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10

  • 我国红树林污染生态学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获悉,该所在红树林污染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南海海洋所教授王友绍领衔的团队近期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有害物质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红树植物抗逆生理与生化参数相互关系的雷达图,并证实了脯氨酸、谷胱甘肽、植物螯合肽在秋茄中抗重金属毒理作用比在木榄中显著。首次揭示白骨壤II型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应答关系,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再次证实了红树林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与其II型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有关。    据研究人员介绍,红树林为海洋三大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世界热带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0-09-10

  • 创新参选:RNA电泳如何得出漂亮的条带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目前活动已截止,评选结果将于9月15日公布。福建医科大学的张小林就RNA电泳如何得出漂亮的条带,提出了几点建议。背景:RNA电泳是分子生物实验中一个常用的实验方法,但RNase无处不在,所以常见的RNA电泳条带比较弥散,甚至检测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9

  • 我国首次发现对两栖动物生存有重大威胁的壶菌病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濒危的类群,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物种受到绝灭的威胁。最近20年,壶菌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流行是导致两栖动物绝灭、濒危和种群快速下降的主因。 壶菌病是新发现的感染两栖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致病性、高致死性和高传播性等特点。其主要的致病菌是壶菌(chytrid  fungus,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它主要感染两栖动物角质化的表皮,导致新变态个体和成体的大量死亡。此前的国内外大量研究均表明,壶菌病还没有侵染我国的两栖动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义明研究员的研究组利用定量PCR(QPCR)和组织学技术,研究

    来源:动物研究所

    时间:2010-09-09

  • 继Nature文章后 青年学者再次发重要文章

    生物通报道:2009年获得国际化学学会颁发的青年化学家奖章的雷晓光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赴美留学,获得了美国波士顿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全职回国工作,作为天津大学特别引进的海外高科技人才,任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化学副教授。今年年初,雷晓光博士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解析出FTO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并且进一步证明了该蛋白质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去甲基化酶。该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Nature》上公布,并将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治疗肥胖症的药物研发奠定坚实基础。近期这一研究组又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的对于复杂天然产物(+)-Ainsliadime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8

  • 王以政研究组接连发表 解析关键通道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接连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文章,解析瞬时受体电势C(TRPC)通道蛋白。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信号转导研究组的杜婉璐、黄隽波和姚海兰等研究生在王以政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抑制瞬时受体电势通道TRPC6蛋白降解保护缺血性脑损伤。脑中风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中国每年患脑中风的病人数很多。其中缺血性脑中风约占大多数,脑缺血大多是由于脑内主要血管发生病变或阻塞,造成脑组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8

  • 中国科学家Science,Nature子刊文章登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本期的推荐研究文章包括:Cui, J. et al. Glutamine deamidation and dysfunction of ubiquitin/NEDD8 induced by a bacterial effector family.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1193844 (201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8

  • 创新参选:SDS-PAGE的两点改进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江苏大学的403实验室提出“改进一点点,我们能得到更加美观的SDS-PAGE胶”。他们就SDS-PAGE凝胶电泳提出两点改进:改进一:配胶背景:在配制SDS-PAGE胶的时候,加入分离胶的过程中常常会带入气泡,即使用双蒸水来压平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8

  • 创新参选:染色质免疫沉淀的改进

    “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实验室创新技术大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生物通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不少项目,这些项目中有的能减少实验步骤,有的能降低实验成本,还有一些改进了实验设备,让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轻松。目前生物通已经公布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也倍受读者的关注。为了感谢这些分享实验技巧的参选者,生物通将于2010年9月10日从在此之前投稿的参选者中抽出三名,送出世博会门票一张。河北医科大学的孙绍光对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进行了一点改进。背景:经典ChIP技术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1)甲醛处理使蛋白质与DNA交联;(2)超声波将染色质打断成一定大小;(3)通过抗体沉淀蛋白质-DNA交联复合体;(4)解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7

  • “****”女博士最新文章揭示AD新分子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老年性痴呆症致病分子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分子机制,并且为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研究提供了新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营养所乐颖影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近年新发现的内分泌因子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意义,曾于2001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优秀奖。参与这一研究的还包括博士生孔岩等。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e, AD)俗称老年性痴呆症,其病理特征是脑组织出现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丧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7

  • 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戊肝疫苗

    中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戊肝的疫苗。他们表示这一疫苗能够保护大部分成年人免受戊肝的困扰。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戊肝已经造成了相当的死亡病例。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中,这只被称做HEV239的疫苗对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女均表现出了100%的预防效果。这项研究结果上周(8月23日)刊登在了《柳叶刀》杂志的在线期刊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的戊肝疫苗。 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中,参与者被随机接种了HEV239和乙肝疫苗,均为三剂。其中,前两剂在一个月内接种,最后一剂在半年后接种。然后,接种者接受另外13个月的观察期。试验结束时,所有事前接种HEV239的患者无一人感染戊肝,而接种乙肝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时间:2010-09-07

  • 冬凌草甲素对肺癌SPCA-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与利用是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冬凌草甲素是从冬凌草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抗癌成分,其主要化学结构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理基础。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多聚酶,可利用其RNA  作模板合成端粒,从而弥补复制过程中造成的端粒缩短。大量资料证明,端粒酶的活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人体各系统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可检测出端粒酶活性,其阳性率可高达85%~95%左右,而在正常组织和良性瘤体中其活性仅为3%~4%,因此端粒酶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    在恶性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间:2010-09-07

  • 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研制获进展

      重庆啤酒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获得进展。公司今日公告,截至8月31日,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中心实验室(组长单位)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  按临床试验方案正在各家临床医院正常进行临床试验。   另外,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中心实验室(组长单位)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受试者的筛选入组工作,目前累计已入组了72例受试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10-09-07

  • 邓林红教授继Nature文章后再次解析细胞力学研究

        近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邓林红教授实验室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实验室在国际著名开放读取综合学术杂志Plos One上发表论文,揭示机械拉伸引发细胞流态化响应的内在机制。    该合作研究是邓林红教授于与哈佛大学合作者继2007年在Nature上发表有关机械拉伸引起细胞流态化响应论文后的进一步深化(Universal physical responses to stretch in the living cell”——Nature 447:592-595, 31 May, 2007)。2007年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首次提出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06


页次:1624/2128  共42546篇文章  
分页:[<<][1621][1622][1623][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首页][尾页]

2025年0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